分享

诸葛亮不相信魏延是千年误传

 快乐老年435 2016-12-27

诸葛亮不相信魏延是千年误传

诸葛亮不相信魏延应该是千年误传

蜀汉诸葛亮时代最重要的将领当属魏延,他可以说是刘备死后诸葛亮最重要的搭档。然而,关于诸葛亮和魏延的关系,历史上一直都有各种说法,其中最主要的观点是诸葛亮一直不相信魏延,因为诸葛亮认为魏延头上长反角,认为魏延会反叛蜀汉,所以,诸葛亮死后也要将魏延带走,设计让杨仪杀死了魏延。

历史的真相果真如此吗?由于蜀汉不置史,所以,关于蜀汉的历史绝大部分都是谜。但是,从《三国志》中即使是很简略的记载有关蜀汉人物来看,我们不难分析,诸葛亮不但没有怀疑过魏延,而且诸葛亮一直将魏延当作最信任的搭档,魏延对蜀汉和诸葛亮一直都是忠心耿耿。仔细阅读《三国志》中的《蜀志》,从零星的片断里我们至少可以找到以下五个方面的依据。

一是魏延是刘备信任的重要将领,诸葛亮没有怀疑的理由。魏延本是荆州将领,后投靠刘备,于公元211年,魏延以部曲的身份随同刘备入蜀,能作为刘备的部曲,那说明是刘备最信得过的人,等于是亲信,是保镖。在取代刘璋的过程中,魏延那是立下大功的,如平定广汉郡、围攻成都,魏延都是当时重要的将领,魏延也因此被刘备任命为牙门将军。别看牙门将军只是杂牌将军,在蜀汉,牙门将军可是关键的将军,不是刘备最信得过的人是当不了牙门将军的,我们知道,先后在刘备手下担任牙门将军的人主要有赵云、魏延和向宠,这三人都是刘备最信得过的亲信之一。在取代刘璋之后的公元219年,汉中一战,魏延同样立下汗马功劳,刘备汉中称王之后,在任命汉中太守时,当时所有的人都认为非张飞莫属包括张飞自己,但出乎意料的是,刘备将此重任交给了魏延,后封为镇北将军,可见,刘备对魏延的信任到了何种程度。此后,魏延一直驻守汉中十余年,成为蜀汉最稳定的边界,相比关羽,当时的关羽镇守荆州,竟然将荆州失去,成为蜀汉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而魏延镇守汉中,面对的是北魏,都没有出现任何险情,而且人民安居乐业,这充分说明魏延不但军事才能非凡,而且施行政治、经济也很不错,在蜀汉应该是顶尖人才了。而诸葛亮作为刘备最信任的部下,刘备如此相信的重要将领,诸葛亮没有不相信的理由,从诸葛亮的《出师表》中提到的向宠,为什么要后主刘禅相信向宠,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先帝称能”。但有人或许会问,诸葛亮为何在《出师表》中没有称赞魏延呢?根本原因是诸葛亮的《出师表》中提及的人物都是诸葛亮安排在刘禅身边的人,而包括赵云、魏延等重要将领都随诸葛亮北伐去了,所以无须提及。

二是诸葛亮五次北伐,魏延总是北伐阵营中的核心将领。公元227年,诸葛亮准备北伐,进驻汉中,对魏延在汉中的表现相当满意,提拔他为丞相司马,凉州刺史,而且在后来的北伐中,虽然总体上失利大于胜利,但魏延是诸葛亮北伐中少有的亮点,公元230年,第三次北伐,魏延大破曹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大军,这应该是诸葛亮五次北伐中仅有的一次全局性胜利。获此大胜的魏延因此被提拔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并授予假节,封为南郑侯。公元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当时司马懿派张郃攻王平于南围,在形势危急之下,诸葛亮派魏延和高翔、吴班率军逆战,最终反败为胜,获甲首三千级,司马懿呆在营中不敢应战。在诸葛亮五次北伐中,诸葛亮都要魏延亲征,而且后来成为副统帅,并且战功累累,这充分说明在诸葛亮心中,魏延是不可或缺的将领,而且是值得信赖的将领,否则,诸葛亮也不可能每次让他领兵北伐。

三是刘琰泼妇骂街对待魏延,诸葛亮叫其致歉并叫他回成都。公元232年,蜀汉车骑将军、中军师刘琰与魏延闹不和,刘琰竟然如泼妇骂街一样对待魏延,作为一名武将出身的魏延,竟然能够容忍,可见魏延其实是很大度的,诸葛亮因此而责备刘琰,并且遣送其回成都,虽然给其的待遇未变,但从此失去了诸葛亮的信任,刘琰因此而得了神经病,最终因为家暴违反《蜀科》法律中的有关条款被斩首街头,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因为犯家暴而斩首的男人。

四是魏延曾献计子午谷奇谋,而且自告奋勇勇挑重担,说明魏延对蜀汉的忠心可昭日月。在《三国志》中有这样的记载,诸葛亮北伐中,魏延屡次献计子午谷奇谋,并且希望亲自带领五千人马去实现,这一献计至少说明了魏延三个方面的与众不同:一是说明魏延是有军事头脑的人,不同于一般将领只唯诸葛亮是从,说明在诸葛亮之外,魏延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独立的担当能力;二是从魏延的分析来看,说明魏延做到了全面分析,而且立足于自己做汉中太守多年对敌人的了解;三是敢于为蜀汉去牺牲,如果魏延是贪生怕死之人,他绝不会自己主要要求带领五千人马去冒险,而且从现在来看,子午谷奇谋付出的牺牲那是无法想象的,但他愿意去冒险,这充分说明魏延对蜀汉是忠心的。虽然诸葛亮最终同意,但他依然能够服从诸葛亮的领导,这也充分说明魏延是顾全大局的。

五是诸葛亮叫魏延断后,那其实是对魏延最大的信任。公元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最终病逝于五丈原,这个时候的诸葛亮考虑的不是自己的生死,而是大军的生死,在其垂死之际,诸葛亮召集身边重要将领召开了最后一个军事会议,由于魏延没有参加,有人认为诸葛亮是不信任魏延,其实,魏延之所以没有参加,应该是魏延在前线,而且诸葛亮已经病危,不可能叫来魏延,但是,在会议之后,诸葛亮叫人报告了魏延有关军事部署,这说明诸葛亮是充分相信魏延的,而且是将其作为死后最重要的倚靠,希望其能担起重任,特别是魏延曾是十多年的汉中太守,对汉中当然是相当的熟悉,由他断后再合适不过。其实,魏延的回答应该是令诸葛亮放心的:“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作为魏延在得到费祎的传信之后,应该是说了这个方面的意思,但原话应该有改变,而且有添油加醋,至少改变了语气,魏延的本意应该是:“丞相您就安心的去吧,有我魏延在呢,大家会将您的后事安排好的,我会带领三军奋勇杀敌的,您放心,我魏延一定会为蜀汉奋斗到最后一刻。”但是,魏延与杨仪是有过节的,因为魏延是武将,性格肯定比较直爽,所以,有过几次拿着刀子要杀杨仪,事实上从后来的经历来看,杨仪真不见得是好人,而且费祎为什么能够当上大将军,就是告密杨仪才当上大将军的,可见,诸葛亮当时相信的这两个人,相比魏延,应该说是小人,他们借诸葛亮病重之际,假传诸葛亮对魏延的信息,其实,谁都知道,部队突围,断后最后的那支部队绝对是最危险的,诸葛亮能够将这样危险的部署交给魏延来完成,那是因为诸葛亮相信魏延能够顾全大局,也只能他能够完成这样的任务,牺牲自我为蜀汉。但费祎在传话的过程中,按照杨仪授意有添油加醋,说什么丞相不管,你愿意断后就断后,不愿意随你便。作为蜀汉最重要的部队处于如此危急之下,诸葛亮会可能在临死前说这样的话吗?他最大的希望当然是所有将领同心协力,全军平安度过危机,怎么可能会说出分裂的话呢?这会是诸葛亮的性格吗?如果不相信魏延,诸葛亮五次北伐都会带着魏延吗?但是,杨仪为了除去魏延这个最大的政敌,首先考虑的不是团结,也不是如何摆脱目前危险的局面,带领三军安全回归,而是首先要除掉政敌魏延,在诸葛亮死后的各种做法绝对让魏延不高兴,激怒魏延,尤其是杨仪率领大军回成都的过程中,魏延竟然不知情,而且根本就没有给魏延留下断后的部队,因为魏延可是副统帅,你叫他怎么断后?所以,魏延在追赶部队的过程中,其实还是做到了断后的,烧掉所有栈道,至少让敌人进攻不了,特别是魏延在追赶部队的途中,还飞书后主刘禅,说杨仪有反心,当然,杨仪也同时在飞书后主刘禅。但这个时候的杨仪实际上已成为部队的核心,所以,话语权在杨仪手中,刘禅最终相信的是杨仪,而且虽然诸葛亮推荐刘禅身边的重要官员如蒋婉、董允等,其实除了忠诚之后并无多少辨别能力,而后主刘禅更无辨别能力,在杨仪的怂恿下,天平倒向了杨仪这边,导致了魏延最终死在杨仪手下。一代名将最终就这样被冤死。反观蜀汉后期的军事领导人姜维,他本来是曹魏将领,因为被怀疑就投降了诸葛亮,而魏延这个时候的处境其实比姜维要更尴尬,但他只想争辩自己的清白,而没有选择反过来投降曹魏,更可见其对蜀汉的忠心。

而杨仪侥幸斗赢魏延之后,最终又死在费祎的小报告里,而死之前后悔当初没有投降曹魏,从这一后来杨仪他们的斗争来看,我们有足够的理由认定魏延是被杨仪他们假传诸葛亮旨意,最终激怒魏延将其害死的,令风雨飘摇的蜀汉又失去了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人才,从而加速了蜀汉的灭亡。

所以,诸葛亮生前不相信魏延那是千年误传,是杨仪、费祎等一批人制造出来的,传言诸葛亮说魏延头上长有反骨必公造反那当然是无稽之谈,是《三国演义》的戏说,而且说魏延有投降曹魏的迹象,那更是杨仪要除掉魏延的借口,蜀汉为什么不置史,根本的原因是杨仪这样的人实在太多,怎敢置史?而魏延对蜀汉的忠心并不低于诸葛亮,特别是魏延的才能要远远高于杨仪、费祎他们,如果魏延不死并最终得到重用,那将是蜀汉后期最大的福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