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析】现代景观设计与传统风水中水景的结合(上篇)

 Doublelyl 2016-12-27



水是万物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最早人类的居住便是遵循“逐水而居”的原则。而景观设计对水有着很高要求,没有水就失了灵性和活力,所以不管古时还是现代,景观设计都离不开水。



同时,景观设计还讲究风水堪虞之术,而水则是风水学的重要内容。风水学作为研究人如何与自然、与大地和谐共处的学问,对指导现代景观设计意义重大,其中蕴含了深厚的水文化,如何将其更好地应用于现代景观设计,值得思考。




我国道家讲究“上善若水”,西方早期哲学认为水是组成宇宙的元素之一。水本身也足以构成一种文化,如傣族以水为魂,寨子临水而建,生活习俗、宗教信仰都与水相关。同时,水还能影响到人的精神感觉和情绪变化。比如水很柔软,但却能穿石,瀑布跌落、大海咆哮则又显示了水的雄伟磅礴。




在古代景观中,景观几乎离不开水。水除了给景观添色加彩,还常常能引发人们无限感慨,使得水更具神秘感。水在不同状态下有着很大变化,所以有实水和虚水之分,设计师在设计现代景观时,通常会模拟这些不同的状态,设计出吸引人的水景。


1.水在传统风水学领域的表达


(1)实水


我国地域广阔,地形地势多样,中原地区少山,为达到风水效果,常常以水代山。按照风水学理论,水应该满足眷、恋、回、环、交、锁、织、结八项要求,才算得上为佳。


山水总是连在一起,《周礼.考工记》:“天下之大势,两山之间,必有川矣”,可知山水组合并非偶然连在一起,而是遵循着一种大势,是自然形成,两者属于伴生关系,相互依存。景观设计时,“山无水不活,水务无山不转”,山主静,水主动,两者相互补充,达到了很好的整体效果。所以在设计水景观时,务必要勘察地理形势,了解水的习性。




就自然界而言,水具有很多基本样式,可以是江河湖海沟渠潭瀑中的任何一种。《水龙经》中将水喻为龙,分为干龙和支龙,用现代话讲,即是干水和支水,又可细分为大小之样式。比如长江、黄河就属于大干水,直接流入大海;而赣江、嘉陵江等属于小干水,在途中汇入大干水。大支水则再次一级,指的是注入小干水的河流。而小支水则指小河、溪流等。干水主要有“干水散气格”、“干水城垣格”两种形式,支水主要有“支水交界格”。这是从水格局形式来讲,若从水和场地的空间关系来看,则有背水、朝水、斜水等样式。


(2)虚水


蜿蜒的道路、街道和立交桥等则被视为虚水。




过与实水相比,需注意,实水的水是单向流向,而虚水的水其实是路,为双向流向,所以其分析要比实水复杂。风水学理论强调“高一寸为山,低一寸为水”,应当从相对的角度去理解,不仅仅以地平线为标准。比如楼和地面、草坪和上面的石头都可以形成山水关系。从阴阳的角度去理解,一般认为高大外凸者为阳,低洼内凹者为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