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生十三宜

 大山860 2016-12-28


发宜常梳:

古人称为栉发,认为能明目去风。每次梳头110下,动作宜轻柔。

 

 


面宜多擦:

古人浴面,试摩神庭,认为能去邪气,可使面上皱斑不生,有光彩。搓热两手,以中指沿鼻部  两侧分开,经两颊而下,计31次。

 


耳宜常弹:

古人称为击探天鼓,掩耳,暗记鼻息9次,然后以食指压在中指上,并用食指压在中指上,并用食指弹在后脑部,听到冬冬响声,计24次。

 


目宜常远:

古人称之为运睛,认为能去内障外翳,兼能纠正近视、远视。双目从左转到右14次,转眼时要慢,然后紧闭少时,再忽然大睁。

 

 


齿宜数叩:

古人称叩齿,认为能令人齿坚不痛。把牙齿上下叩合,先叩大牙24次,再叩前齿24次。

 

 

 


舌宜舔腭:

有两种做法,一种是把舌尖轻轻抵上腭,同时多注意舌下部位,待口水增多,接着做:“津宜数咽”。古人对口水极为重视,称它为金奖玉醴,认为是人身之宝。

 

 

 


津宜数咽:

古人称为咽津、胎食,认为咽下的口水,能灌溉五脏六腑,润泽肢节毛发。做“舌宜舔腭”,等口水增多满口时,鼓漱39下,此时称为津,分几口咽下,咽下时喉部汩汩有声,以意送至下丹田。
浊宜常呵:古人称为鼓呵,认为能消积聚,去胸隔满塞,停闭呼吸,鼓动胸腹部,待感胸腹部气满时,稍抬头缓缓张口呵出浊气,做5至7下。

 

 

 


腹宜常摩:

古人称为摩脐腹、摩生门,认为能顺气消积。搓热两手,然后相叠,着肉或隔单衣,用掌心以脐为中心的腹部,右边上来左边下去的顺时针方向,分小圈、中圈、大圈各转摩12次。

 

 

 


谷道宜常提:

古人称为撮提谷道,谷道即指肛门,故俗称提肛。认为能提阳气,在吸气时,稍用意用力,撮提肛门连同会阴上升,稍凝一下,放下呼气,做5至7次。

 

 

 


肢节宜常摇:

两手握固,连同两肩,向前轮转,先左后右,如转辗辘状和24次;平坐、提起左脚向前缓缓伸直,脚尖向上,当要伸直时,脚跟稍用力向前下方蹬出,计5次,再换右脚做,能舒展四肢关节。

 

 

 


足心宜常擦:

古人称为擦涌泉,涌泉是前足心(脚底前三之之一处)的穴位,认为做此能固肾暖足,交通心肾增进睡眠。赤足或穿薄袜,用左手握住左脚趾,突出前脚心,以右手掌心的劳宫穴,缩手缓缓圆转擦动50次至100次然后擦右脚的涌泉。

 

 

 


皮肤宜常干:

实为皮肤常干沐,古人称为干浴,古人反对多沐浴,以为体多浴,令人伤食倦怠,而主张干浴。能使气血流畅,肌肤光莹。


    以上方法,贵在坚持,持之以恒,必得收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