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防骗之心不可无

 云中上人 2016-12-28

国人有“整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古训。 “防骗之心”当属题中之义。今天我就专门来谈谈“防骗之心”。当今之世,陷阱骗术无处不在,令人防不胜防。去年学车期间,曾有“学友”以遭遇经营困境为由向我借钱,我虽至今不能确知这是否骗局,但还是祭起古训,将其拒之千里。

我们自动挡学友中惟一的青年男性是一位左脚有些残疾的餐饮业个体经营者。小伙子十分健谈,一连几天向我吐糟经营的艰难。

他说与他非常要好的一位合伙人,由于欠下大量赌资,突然卷款跑路,用尽所有方式都无法联系,仿佛人间蒸发似的。搞得他经营难以为继,连“丘二”(重庆人对打工者的称呼)的工资都无法支付。他说,岁末年终,“丘二”们都急着要钱准备回家过年。他们打工挣钱不容易,要工钱合理 合法,实在不忍因为自己的原因拖欠“丘二”的工资。最近自己正四处筹钱,还差一大截,真是焦头烂额!

看着他的残疾之躯,同情之心油然而生,斥责那个昧他钱财的所谓“朋友”泯灭了良心!同时对他这种善待打工者的悲悯情怀和负责任态度大加赞赏;对他的不幸遭遇则表示了极大的同情和安慰。我关切地问他是否报案?他说跑路者是和他从小一起长大的“发小”,实在不忍心报案后这位发小“坐鸡圈”(坐牢)。闻此,我感觉此君有担当、有良知,又有一副慈悲心肠,在我心中的得分自然“蹭、蹭”上升。

就在他讲完这个故事后没几天,一天晚上我忽然收到他发来的一条微信,问我能否借给他几万块钱,以解他的燃眉之急,一是做他餐馆重新开业的启动资金,二是给他的“丘二”们发放工资。

我心里不由“咯噔”一下。原来他前几天讲的故事就是为今天这条微信做垫铺!我和他萍水相逢,互不知底,只是学车才偶然凑到一起,学车之后便各奔东西。此时冒然提出大额借贷,是否太过唐突?虽然我对他以残疾之躯自强不息充满了敬意,对他所述遭遇充满了同情,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因此而放松警惕。“防骗之心不可无”的古训倏然间浮现脑海。我不由哑然一笑,心想这位小师弟还真是颇有心计。

不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实在是当今社会骗局太多,不由人不多长个心眼。这方面我是有过经验教训的。我的两次被骗经历,足以使我“吃一堑,长一智”。

那还是二十多年前的事。1988年,我因一篇发表在《中国金融》上讨论生猪生产信贷支持的文章而受邀参加西南片区的一个金融理论研讨会。在报到途中购买柑橘时,被那流动小贩用“掉包计”骗走现金90元。幸好被我及时发现,追上骗子,并将其扭送派出所。

但另一次就没有这么幸运了。那是1992年,我在参加完一次全国性金融理论研讨会,从机场乘大巴回家途中,三名骗子合演了一出“三簧”戏,诱使我用120元的“极低”价格,卖下了一枚镶嵌着一颗硕大“红宝石”的“银”戒指。据说单是那“红宝石”价值就上千。我还因此得意了好长时间,直至一个多月后,这“红宝石银戒指”变得光泽全无,方才如梦初醒!

以现在的眼光看,我两次被骗金额,似乎都是不足道哉的小数。但别忘了,那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今天人民币价值不可与当年同日而言!当年100元实际购买力,少说也得十倍,甚至二十倍于今天吧!以工资并不高的我,花120元买来冒牌货,委实使我肉痛了好久!

自此以后,“防骗之心不可无”的古训就时常敲打着我。但凡事涉钱物往来,“不管三七二十一”,都要先在心里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三思而后行,谨防上当受骗。

这次面对那位“学友”的借钱要求,两件往事蓦地从记忆深处蹦了出来。他所谓“朋友卷款失踪”、“拖欠‘丘二’工资”云云,真事乎?虚构乎?无法考证。

当今社会,骗局、陷阱、圈套令人防不胜防。焉知这位“学友”的遭遇,就不是子虚乌有?它会不会就是一个编造故事,以悲剧性的情节,博取他人同情,进而昧人钱财?如若轻信而慷慨解囊,是不是有些草率冒傻气?没准我钱一出手,他那里一边偷着乐,一边嘴角给我这傻子轻蔑的一撇。

或者这位“学友”的确遭遇了经营上的瓶颈,这个故事千真万确。但我还是得捂紧口袋。迄今为止,我只知其姓氏,他人品如何?信誉可好?家居何处?何方人士?如此等等,我一概茫然。我和此君只是因为学车才偶然相聚。——学车之前我和他没有任何交集;学车之后大约也再无交集。说得极端一点,事后他把手机号码一换,也玩儿起了失联,玩儿起了人间蒸发,那我就只有仰天长叹的份!他那发小都能够坑他,更何况我和他只是萍水相逢!事后报案?这是民间借贷纠纷,公安机关可能案都不会立。诉诸法律?费时费力,成本太高不说,连人都找不到,即便赢了官司,找谁去?抑或人找到了,他来个一拖二赖,我又咋办?毕竟生活中我看到了太多的司法白条。

所以,思之再三,我能够做的只能是:婉言拒绝。我不能当那个让人嗤笑的傻子。再者,作为一名拿养老金的退休者,我也实在爱莫能助。

此后我们还是一如继往地一起学车;只是他再也没有提及那沉痛的故事。——直至我们拿到驾照,各奔东西。

从驾校出来迄今已有一年,我与这位“学友”亦再无联系,当然也就无从知道他那故事的真假;虽然我对之心存疑虑,但我还是希望他性本善良,所述不虚。一年了,那位“黑”他的发小找到了吧?他的经营也该走出低谷了吧?

对于那些以己之力安身立命者,特别是残疾之躯而自强不息者,我内心充满敬意。是这个缺乏诚信的社会在人与人之间筑起了一道心理的高墙。但不管怎样,我还是要真诚地祝福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