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让这三种小情绪毁掉你的生活质量

 汉青的马甲 2016-12-28


文/简书作者:韩大爷的杂货铺 


图片发自简书APP

小情绪随时都有,它多到了令我们习以为常。

我们五岁就学会了刷牙,六岁时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摔个跟头,膝盖擦破层皮,到家后都会有长辈过来消毒冲洗,是的,我们一直都很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却很少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

然而,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程度与他个人世界的方方面面紧密相关,如果我们一直对自己的一些小情绪漠不关心,以为仅仅是一时矫情,那么天长日久你会发现,生活中事事不如意,处处有问题。

今天,带大家了解和分析3种影响我们生活质量的小情绪,希望引起大家注意,并用正确的方式去对待它们,好好生活,好好爱自己。

小情绪之一:莫名的孤独感

你是否有这样的体验:常常觉得自己很孤独,真正理解自己内心想法的人没有几个,想要倾诉却又找不到满意的宣泄渠道,觉得没有人能真正懂自己,哪怕是身边的伴侣。

如果有这样的体验,不用紧张。首先,这很正常。生活在这星球上的每一个人,都是独立而完整的生命个体,彼此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成长环境、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的群体文化、不同的职业等。这一切都导致了我们想要找到百分百心灵契合的知音知己是不可能的。一个人再怎么了解你,也无法彻底地融入你的世界,完全地站在你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哪怕是你的父母。

没错,我们每个人的设定都是“生来孤独”,但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将孤独设置为生活的常态,长期被这种冰冷的孤独感笼罩,你身体所承受的伤害跟抽烟吸雾霾差不多,调查研究结果也表明,一个长期孤独的人早死的几率比其他人要高出14%,孤独很酷,但也确实有害。

如何稀释孤独感,我给大家的建议很老套,却也很有效,那就是你常听到的衷告:多读书。

不知道你是否有这样的同感,当你每天被生活的琐碎繁杂纠缠,偶尔拿起一本书来读一下,立马就会有一种充实的感觉,就好像空荡荡的胸膛被什么东西填满,当然,那个东西不是硅胶。

是什么呢?是一种共同体验的获取与共通观念的共鸣。

当你觉得你的想法很特别,很难被周围人理解,当你觉得你正在遭遇与众不同的困境,别人很难明白你的迷茫与惆怅,读书,就能帮你一个大忙,因为,在漫长而浩瀚的历史时间线上,总有那么一个人甚至是一群人,他们经历过你经历的成长阶段,你想着的东西他们很多时候也在想,并且很幸运的是,他们将一些经历和想法记录下来,写在纸上。通过阅读,广泛的阅读,你总能找到对路的知音,与他们通过这种文字的方式交谈,会给你带来安心感与认同感,进而带你走出焦虑和迷茫。

小情绪之二:坑爹的挫败感

人对自我的认知都是建立在过往既有的经验以及别人对你的主观评价之上。

比如:你14岁的时候参加了一次歌唱比赛,差点没把狼招来,那你这辈子可能都选择不再举起麦克风,用我们现在的话讲就是心里留了坑。

再比如:你24岁的时候打算从事一项跟自己专业不太相关的工作,如果这时,身边十个人里有六个人告诉你说:不不不,你并不适合,那你可能这辈子都不会染指那个领域了。

然而事实是怎样的呢?事实是:你可能有很高的歌唱天赋,之所以第一次参加比赛失败了,仅仅是因为你正处于变声期;你更有可能很适合做那份暂时看起来很陌生的工作,但周围人的评价告诉你不行,你就真的以为不行,很可能是因为你的调研范围还不够广,如果你向100个人征求意见,也许会有86个人都支持你的。

人一旦在建立自我认知的时候从自己的过往印象中及他人的评价里汲取到“挫败感”,就会很容易跳进一个恶性循环。假如我第一篇文章没写好,同时读者们把我骂的狗血淋头,我就会告诉我自己“哎呀,看来我真的不行”,带着这种情绪,即便我意志力超强,再接着写一篇,那下一篇我还是会写残的,因为我满脑子都是负面情绪,以此循环往复,越告诉自己不行,越做不好下一件事,结果就真成了不行。

所以,NBA的一位篮球教练在每次赛后对球员做总结的时候,都要先提醒大家一句:赢球了不代表什么都是对的,同样,输球了也不代表什么都是错的。

带着这样一种客观冷静的自我分析态度,人的心态就会积极平稳很多,自我的发展也会绽放出更多的可能性。

小情绪之三:令人抓狂的自尊心

我在心理学研究案例中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姑娘与暗恋很久的男士去约会,姑娘很重视这次见面,提前买了件新裙子,画了很久的妆,结果,在与男士共进晚餐十分钟不到,男士就起身离开了。

姑娘当时傻了眼,她给一位要好的闺蜜打电话,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结果电话那头的闺蜜对她说:你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你看你那么胖,长得又那么挫,是个人就不可能爱上你,我要是你我早就去死了。

闺蜜的话听起来也太残忍了吧?!这哪是一个闺蜜能说出口的话啊,没错,上面这段恶语相加,并不是闺蜜的作为,那个姑娘压根就没有打过电话,这些都是她在事后回想时,自己说给自己听的。

我们很多人在生活中都会有这样“有趣”的行为,那就是我们太喜欢“活在过去”,当我们与人发生矛盾摩擦,当我们遇到一件自己处理的并不是很满意的事,当我们碰壁或者是遭到拒绝,我们在当时都不会怎么样,但我们特别喜欢在事后回想,回想当时自己的样子,对方的样子,并不断向里面添油加醋,不断反思原因,也不断地拿过去折磨自己。

为什么我们常说:恶语伤人六月寒?因为每一个令人不满意的反应都不是一时的刺痛,而会化作埋进你皮肤和脑海里的一支长效毒箭,它慢慢发作,你每回想一次毒性就增大一番,最后你总会得出这样的结论:靠,当时我怎么那么不堪,对方怎么可以那样践踏我的尊严。

我们为什么总是要听人劝要活在当下呢?不仅仅是因为沉浸在未来的幻想中会耽误掉你今天的宝贵时间,同时,当你沉浸在回忆里时,你对自我的感知和别人的判断也会逐渐跑偏,好事你不会记太久,坏事你会记一辈子,你越是不断回忆,就会越自卑,越偏激,一个人如果处理不好过去,那是没办法好好体验现在和迎接未来的。

所以,过去的事就不要再刻意去记着了,也不要总去想,你记也未必记得准,想也未必想得通,与其给自己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并纠结到底信哪个说法,莫不如省下这点时间,好好去做下一道题。

今天给大家列举的这三种小情绪,分别对应一个人的身心健康、个人发展以及人际交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当我们能够充实自己、消解孤独,对自我有客观的评价与建设性的规划、不纠结于过去,过好当下的每一天时,我们的生活质量就会大幅提升,内心世界也会充满阳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