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齐老师学拍照 入门篇17: 摄影三要素之聚焦

 百合仔 2016-12-28

上节课我们讲了如何获得一张清晰的照片,为了获得清晰的照片,除了防止抖动等一系列辅助条件之外,其实最核心的是:您需要掌握摄影中最基本的三大要素:聚焦、光圈和快门。接下来我们分三个课时来讲述这三个问题。

首先是聚焦,就是对焦。科学点的说法就是给镜头输入一个物距数值。 

在开篇的时候,我向把很多人已经忘记的中学物理在简单复述一下。

1/u+1/v=1/f 

第一部分 对焦的基本知识,相机的几种自动对焦模式

其中其中f为焦距;u为物距;v为像距。请勿将焦距和物距混为一谈。f为焦距,是指镜头本身固有的焦距,对于定焦镜头来说焦距是永远不会变的。但是我们拍照时每次都要调焦,很多人以为是在调节镜头的焦距,其实我们是在设定镜头拍摄的物距,一个物距对应一个像距。

 

接下来,我尝试着先输入一个物距(就是使用相机的手动对焦模式,先随便对下焦)

一片虚化的不知所物,不是吗?很美!这种圈圈的正式名称是“弥散圈”。“弥散圈”是如何产生的呢?

用上面的图来说明一下。其实真实的我想拍的东西在U这个距离,可是我将镜头对焦环设定在R这个位置,物距一变,像距就自动跟着改变,R的像距落在了C的位置,在胶片(传感器)的后侧。于是在传感器上得到的像成了一个圆圈。其实真正的清晰的像还是存在的,只是没有落在传感器上。于是就形成了圈状的弥散圈。

 

接下来,我让物距和我想拍的东西完全一致,就是将物距设定为真正的U。

原来我想拍的是一间咖啡馆。想看看拍的有多清晰吗?

几乎可以清晰到边上的大字都轻轻楚楚。为什么小字还是有些不清晰呢?这是因为镜头即使在对焦准确的情况下总是存在一定的弥散圈,只不过这种弥散圈非常小,镜头先天的特点决定的。

我为什么要大费周章来解释对焦问题呢?因为焦点是一幅照片的灵魂所在。请您去找一幅画面中所有物体都拍的一清二楚的照片来?或者请您去找一幅画面中所有物体都模糊的照片来?

我承认是找得到的。但是实际上,在我们日常的拍摄中,绝大部分是一些虚实结合的照片。而对焦的魅力正在于此。举个例子。怎样拍一颗很普通的银杏树?

让清晰的银杏叶和虚化的弥散圈同时出现如何?

 

 对于摄影人来说,焦点的选择是人为的选择,也是至关重要的选择,相机无法帮您解决这个问题。相机能帮助您的只是完成自动对焦(自动输入物距)。您要的焦点在哪?相机永远无法知道,尽管现在的相机都有“猜想”的能力。

 

 

上图是Elliot Erwitt拍摄的一幅非常著名的传世照片。

 

大家留意了,他选择的焦点并不在画面的画面的中央,而是在偏离中心的某黄金分割点上。而除了焦点以为的区域全部是虚化的。尽管您也看得出这是在海边。请参考一下我前面写的这篇文章。

跟齐老师学拍照 入门篇06:初识构图原理(上) 黄金分割与九宫格

 

而现在的照相机都具有好几种不同的对焦方式。在这里我们来一一认识一下。 

 

首先搞搞清楚AF-S和AF-C的区别。

AF-S是单次自动对焦(这里的S是Single的意思,单次的意思;AF代表自动对焦)。每次半按快门按钮,相机就会执行一次对焦和测光,仅仅一次而已。佳能相机上标识为ONE SHOT,尼康相机标识为AF-S,绝大部分其他相机也都标识为AF-S。

AF-C是连续自动对焦(这里的C是Continues的意思,连续的意思;AF代表自动对焦)。佳能相机表示为AI-SERVO(人工智能伺服);尼康相机则表示为AF-C,是一个意思。其实佳能使用AI-SERVO表达的更加准确,是伺服的意思,而不是连续的意思。

 

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有些老年同学对于“连续对焦”这个词有些语义上的误解。有人误以为相机在执行多次连拍的时候,也必须将对焦设置在AF-C的状态下。其实,也对,也不对。也有人误以为相机在不断检测左右移动的动态目标,这种理解要看不同的相机,有时对,有时不对。请听我接下来的解释。

 

我们首先还是要摸透AI-SERVO工作的原理,以及设计这个功能的目的。

在早期的自动对焦相机上,只有AF-C这个模式,而没有AI-SERVO。那么面对下面一种场景的时候就会出现相机的一种BUG。如果有一个短跑运动员从起点向处在终点的记者跑来,那么站在终点对着运动员拍摄的记者在使用AF-C模式对焦的时候,会发现每张照片都是模糊的。原因是:对焦系统尽管在进行连续测距,但是每次从测距到快门释放有一个时差,而运动员的速度很快,释放快门时,运动员已经处在设定好的焦点以外。而我说的这一幕场景很常见,每届奥运会上都有的。专业记者就要向厂家提意见了。

 

于是相机厂家全力解决这个问题,出现了一种特殊的AF-C模式,即AI-SERVO模式(尼康相机上标识为AF-C)。这种模式时,相机的测距系统在不断测距,并且计算焦点的提前量,在释放快门前将镜头对焦系统提前旋转到预设的焦点。 这种方式在机器人设计里是一种很典型的伺服方式。

 

虽然这种模式经过十几年的不断改进已经很成熟了。但是您稍微深入理解一点我的解释就会发现几个问题。

 

事实上,在现在的相机上,AF-C全部都是具有人工智能自动伺服能力的,而那种传统的AF-C已经消失了。所以我下面写的AF-C全部是指具有人工智能自动伺服功能的连续对焦模式。

 

1. 其实AF-C从来没有对焦在正确的焦点上,而是对焦在一个相机预测猜想的焦点上。对焦完成的瞬间,理论上被对焦的目标还没移动到这个位置。(相机对准的是一个“提前量”)

2.AF-C是针对沿着镜头光轴方向(纵向)移动的目标进行预测的。尽管有很多现代相机都同时具有预测目标左右横向移动和纵向移动的能力,但是AF-C主要是为了解决纵向运动预测而诞生的一项技术。如果目标仅仅在左右移动,纵向的位移量不够,焦点的预测能力就大幅度下降。

3.如果目标是在按照非线性的速度在进行纵向移动(忽快忽慢),AF-C的预测结果十有八九是无效的。

4.如果目标运动速度很快,且超过了一定范围,AF-C无法有效预测到焦点。

 

综合上面三点,我的结论很简单。AF-C就是为了拍摄奥运会短跑比赛(沿着光轴方向高速移动的目标)而专门设计的。其他场合尽量避免使用。

但是现在的佳能相机上还有一个叫做AI-FOCUS的挡位;

对应地,尼康相机上也有一个叫做AF-A的挡位。这是怎么回事呢?

尼康将中文翻译为自动伺服AF,和佳能的AI-SERVO看起来是对应的,其实这个功能真正对应的是佳能的AI-FOCUS功能。

 

无论是AI-FOCUS还是AF-A,都是由相机的测距系统自动判断,物体的运动速度是线性的还是非线性的。如果是线性的,就连续对焦;如果是非线性的,就单次对焦。说白了,就是由照相机自己决定对焦方式。

 

看起来,这个功能比较适合什么都不懂的初学者。但是,我们初学者不是还需要进步的吗?因此,玩一段时间,体会一下这个功能的不足,还是早早抛弃,尽量转到单次对焦模式吧!

 

AI-FOCUS或者AF-A的不足,我简单说一句。人工智能毕竟只是现在的人工智能,传感器探测目标的运动是需要等待一段时间的,哪怕是几个毫秒到几十毫秒,还是需要的。取样值也是越多,对焦越准,判断越准。总之需要时间让传感器去采样。这样就耽误了快门释放的最佳时间。不信,您可以试试我说的准不准。

 


第二部分 焦点的选择

在学习正确使用AF-S功能前,我还要介绍对焦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自动对焦区域的选择。

我先讲单反机的对焦区域选择。首先,单反机的测距系统是与曝光用的CMOS分开的。

单反机的对焦传感器躲在反光镜箱的底下,传感器是下图这个样子的。

 也就是说,尽管单反机的自动对焦区域很大,也有很多点,但是始终是有范围、有区域限制的。

就像上图,典型的一台佳能EOS相机就这么几个对焦点。

 

而微单就不同了,微单的CMOS传感器,同时负责曝光、对焦、测光等多重任务。所以,对焦区域往往可以覆盖整个画面。

 

以目前索尼的6300为例。它有425个相位检测对焦点和169个对比度对焦点的混合自动对焦,对焦点几乎覆盖整个取景范围。

上面这幅图显示的就是6300的对焦检测点覆盖范围。这点上,确实是微单更胜一筹。

 

如果您决定启动了全部对焦区域,那么无论是单反机还是微单,相机都会在对焦范围内自动选择相机认为合理的焦点。因此这个模式实际上不以人的意识来控制,也大大增加增加了“跑焦”(焦点失准)的概率。

 

除了有众多的对焦检测点,现代的相机还有人脸识别功能,能优先选择对准人脸进行对焦。

 

 

 

有了这个技术帮忙,比上面那种将对焦检测点全部启用至少要靠谱的多。它毕竟是以人脸为主要判断标准的。而大部分照片都是在拍人。因此,人脸识别对焦模式被用到的频率还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在拍人像的时候。

想再精确一点的话,有些相机还有左眼或右眼选择,微笑时自动释放快门等额外的选择。对于这些有趣的功能,我倒是建议大家逐个把玩把玩。

 

回到这个部分的最后内容,我们来说说焦点选择。

 

看了上面的文章,我讲的都是由相机自己来选择焦点。 在实际的拍摄当中,还是需要自己来选择焦点。但是我为什么只推荐使用中央的对焦点呢?

 

原因是画面永远是多变的,您要面对的总是千差万别的景物,对焦的兴趣点有可能在左面,有可能在右面,有可能在某个角落,也可能在中心。在相机里人为选择对焦检测点很麻烦的。在单反机里,中央对焦检测点的反应最快,测距最准。基于技术和拍摄两方面的考虑,我只推荐使用中心的对焦点。

 

 


 

 第三部分 正确使用AF-S模式

 

这里就很短一段,又要重回以前的老话了。练习好2级快门的操作方法:第一步选择画面中央的对焦检测点,第二步使用两级快门的使用方法。按下第一级保持并锁定焦点和测光数据,移动画面进行构图,按下第二级释放快门完成曝光。用的熟悉了,肯定比反复选择对焦检测点要感觉方便,而且快捷。如果只是拍摄单人的人像,可以直接使用人脸识别模式,加快对焦反应的速度。

在课后请您勤加练习,同时在操作2级快门的时候,务必按照最合理的相机握持方法操作。下面的链接给您一个参考。

尼康官网 关于相机的握持方法

 

 


 

第四部分 不要忘了还有手动对焦

 

手动对焦现在已经沦为一个辅助功能。而我,将手动对焦称为高级功能。有空的话,请您也多练练。在下列情况下,请使用手动对焦:

 

1.拍摄微距画面 (目的:此时自动对焦可能不准或不太好用)

2. 自拍 (目的:防止自拍时相机再次对焦,而对准的却不是您想拍的目标)

 

 


 

课后作业:

1. 使用相机带着的各种对焦模式来拍摄一番,体会一番。

2. 使用相机上的各种焦点选择功能拍摄一番,体会一番。什么多区域对焦、单点对焦、人脸识别,逐个使用一番

3. 在使用自动对焦的模式下,玩玩微距摄影(如果您已经有了微距镜头的话),体会一下自动对焦失灵的感觉。

4. 在使用自动对焦的模式下,拍摄高速移动目标,我建议拍摄小孩,体会自动对焦失灵的概率有多大。然后尝试不同的对焦区域选择带来的不同对焦速度,多区域对焦、单点对焦(各个对焦点)、人脸识别,逐个使用一番

5. 使用中心对焦点,使用AF-S模式,训练2级快门的操作,训练正确的握持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