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忠言逆耳(十一)

 江苏常熟老李 2016-12-28

      近来指数持续下跌,每天听到和看到最多的无外乎两句:其一,××点是底。然后这个点却一直在往下移;其二,可以抄底了,或者说我又抄到底了;然而接下来又会说,空头太强了,这个支撑位又击穿了,割肉出来了……等等,之类云云。

      当然这是市场中的一种惯例现象,每当指数持续下跌时,尤其是连续收阴线数日时,就会有人出来吆喝底了,如果你不嫌烦,耳朵会听出痂子来的。然而这个所谓的底和抄底神技,却因为接下来的下跌,使一些不明就理的朋友,一次又一次的套牢。那么抄底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抄底论

       首先,什么是底?是指以某种估值指标衡量股价跌到最低的点为底。但是究竟怎么样才能称为“底”,这个并没有明确的定论和标准。往往所谓的底,都是行情走过之后一段时间。一些砖家、大师等人,开馆授徒、开堂讲课时,把过去的走势,用一些“技术”总结出来,告诉学员,这就是当年所谓的“大底”。

       诸如用某些技术指标,或是直接画几条线,指出这就是大底之类。然而这些都是过后总结而以,行情走过了,怎么看、怎么说都通的,但是在当时,真的就有那种神技可以很准确地在那个低点就买入,甚至重仓、全仓买入并一路持有到高点再出局吗?或者是有那种独到的眼光,能提前预知,在那个地方就会止跌,并一路反转或反弹而上发动一波(轮)行情吗?

      纵观公开披露的和一些秘传的所谓抄底神技,基本上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出现经典的底部形态——事实上这种并不常出现;

      2.成交量缩量至地量;

      3.K线、周K线处于低位区横向盘整;

      4.价格与某些指标出现底背离;

      5.价格突破某条下降压力线(趋势线);

      6.持续下跌后期,传出利好消息;

      7.短期内快速而连续的下跌,一些指标出现超卖信号;

      8.前期大幅下跌,目前市场处于一种微涨微跌的状态。即传说中的跌无可跌;

      9.价格处于长期上升通道的下轨;

      10.其它市场,包括周边市场走强;

      11.盘中出现热点龙头板块;

      12.国家政策面、消息面等;

      13.某些指标出现买点共振。

      不难看出,这些方法,不仅包含了技术面也包含了基本面。然而从这些方法去入手,是不是真的就能如前面那些大师、砖家们所说的那样,抄到底,买到最低点呢?

      其实连巴菲特都说过:抄底是个伪命题,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是很可惜,仍有千千万万的散户朋友热衷于“抄底”,总期望着自己可以创造出奇迹。结果却被一浪接一浪的下跌,给砸得粉身碎骨、体无完肤。

      那么在下跌的阶段,应该如何操作呢?从做多的角度出发,行情只有三类机会,即反抽、反弹、反转。

简而言之,反抽,是由于近期快速下跌,造成局部的成本失衡,而形成的,从技术面的角度出发,很多老股民,会利用均线乖离率指标来捕捉;但是由于它时间段,部分虽然有力,却往往快速而短暂,一抽疯即逝,不易把握,多数属于一日游行情。在下跌途中,由于快速下跌,日K线会收出一线长下影线,例如近期的613日上证指数,前面一根长阴线大跌后,跳空下跌,短期内下跌速度过快,技术指标上就超乖离了,就有一种往回拉的“技术要求”这个时候,就有人吆喝抄底进场了。很显然,反抽只是很短暂的行情机会,买入量有限,进去弄不好就套在里面了。

 反弹,是股价在下跌的途中,进入前期成交密集区,技术形态为一些中继整理形态,筹码上出现筹码峰的部位。由于前期密集成交,大多数人的成本在此附近,当触到此区间,因惜售的原因,卖压减轻,股价开始上升;或强力击穿此区间,使前期密集成交区内的人套牢,而这些人开始买入以摊平成本,使股价抬高。这个时期有个特点,股价最高点会在长期下降趋势线以下,很少有突破,然而亦并非真突破。由于是从前期成交密集区附近发动的行情,周期会相对稍长,有的甚至可以走出一个小波段。显然,反弹是下跌途中较之反抽安全的一种做多机会,可以适量地投入资金。

 反转,股价形成大的底部形态,对下跌行情进行全面扭转,由空头转为多头,通常底部形态形成的时间会较长,有的甚至数年不等。在这个时期,初步特征为,有效突破长期下降趋势线,指标开始走多、成交量开始慢慢放大,K线漂红的日子开始增多等等。这是做多最佳的机会。

 如果要形容三种机会,我们可以用开车来形容,反抽,只是半路刹一下车或者因为某种原因,往后倒一点而以;反弹,是因为前面道路施工,绕一下道而以,前进的方向不会变;反转,前进的方向改变了。(关于如何辨别反抽、反弹、反转,请参照相关拙作,此处不再展开)

      不难看出,三种机会,都会在盘中出现价格低点,然而后期的变化,却大不相同。如果逢低点就认为是底可抄,那会是很危险的。特别是象反抽这种,进出之后,恐怕很难全身而退。

      当然有些人投入量少,一两笔单就满仓了,这种“动作灵活”的人,或许可以把握一些反抽的机会,但是这种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也不是每次都能那么幸运。在下跌的途中,不推荐这种刀口舔血的玩法,操作要分时势,并不是显摆个人英雄主义的时候。

       请记住:市场并不缺机会;操作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安全的机会;该休息时要休息,不休息会累死!

       接下来一个问题,细心的朋友可能发现了,通过我上面对反弹和反转的简述,不难发现,反弹的观察点为一些前期成交密集区,即筹码峰是一个重要的支撑和压力观察点;而反转的观察点则为一些底部形态。如果从这些方面去入手,再接合前面的那些方面入手,是不是可以抄到底了呢?

       的确通过一些技术面,可以判断出一些止跌的低点来。但是这个点是不是就一定是可以抄的底呢?这个低点是暂时的还是可以支撑一段行情的呢?买入之后,是不是就如同一些砖家授课中所说的那样子,可以一路持有,然后赚个满盆满钵呢?还有个重要的问题,能买入多少呢?是重仓还是全仓?

       从机构作线的角度而言,即常说的跟庄操作,当低点形成之后,机构的实力情况、作线企图心、控盘情况……等等都是个未知数。在这些都是未知数的情况下,后面的涨幅如何?涨速如何?会不会涨?会不会再向下破位击穿前面的那个低点?从盘面都是无法知晓的。消息面就更不用说了,无法知道的。在这些都无法知晓的情况下,试问那位大神敢重仓或全仓地投入?在确认低点的情况下,资金量大的买入部分,那是有可能的;小资金的由于进出灵活,全部买进去也是有可能的。网络中跑出来显摆的人在当时的买入量都不会很多。换言之,在机构作线轮廓或波浪还没清晰之前,能全仓或重仓买在最低点,并且赚个满盆满钵的,只有两类人:一种是神仙;一种是疯子。

      做短线的,如同小鸟啄食,叼一口就跑的,杀进杀出,会乐此不疲;做中长线的,尤其是资金量较大的朋友。如果也见低点就“抄”,恐怕会麻烦多多了,那些自称带着多少客户操作的神棍们,真的敢在低点就带领队伍全仓买进吗?这个只有自己心知肚明了。

     那么做中长线的,特别是一些资金量较大何时重仓最合适呢?即机构作线出现轮廓了;或者是波浪理论数浪的,第二浪结束,第三浪开始时。可能有朋友要说了,这样做,那岂不是错过了买到最低点了?

     这么说吧,我们翻看过去的走势就会发现,大盘在某一时期见底了,在这一时期,个股纷纷也止跌出现低点了。然而低点过后,有的一涨数倍,有的则一直趴着装死;如果见低点就杀进,的确是买到低点了,但是如果买了支后面就一直趴着装死的,岂不白白浪费了上涨宝贵的时间?

     在第三浪起点买入,虽然在当时来看,的确可能是错过了低点,而且位置可能也相对较高,但是经过一轮拉升之后,回头看,当时的买点早已变成低点了,而且还能很好地把握住一波行情。所以严格来讲,所谓价格低点,只是相对而言,没有绝对的。低点是后面涨了一波才知道它是低点,要是后面跌了一波,会说TMD 这还是当年的一个高点,老子当时怎么没看懂。

      对于抄底之说,不要迷信,在下跌的途中,要注意避险,不避险就是冒险,相信这个道理大家都懂的。更不要迷信所谓的抄底神技,通过一些技术面包括一些神器软件判断出一些低点是有可能的,但是那个所谓的低点,在当时还会不会再向下?是个会让人发晕的问题。不能跟着一些神棍后面,在过后总结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在当时,一步错就会满盘皆落索!

纵观散户的亏损可以总结在两个阶段:一是盲目地老想买到最低点去不断抄底,结果多数情况上是抄在下跌的腰上,套了然后就补仓,搞什么平滩成本之类,最后是越陷越深;其二就是在上升途中,老想追涨到能连续大涨的股,不停的换股,结果是丢了西瓜捡芝麻,或者踏错了节拍,大涨时追高买进,修正时割肉出局,不断地追涨杀跌,一轮大好的行情,居然每天勤奋操作,弄得不赚反赔。

二、幅度测量论

前面谈到过,知道低点后,不知道后面的涨幅空间如何。这里出现一个问题,就是有人认为,可以通过幅度测量来判断,意即:测量出幅度了,不就省心了,之前的问题不就都解决了……

幅度测量,很多大神视为秘中之密,总之整得很神秘,似乎一支股摆在眼前,刷刷几下就能知道,会涨到那里,支撑点在那里,压力位在那里等。

幅度测量,基本上是从以下几途径入手:黄金比例、百分比、敲敲板、箱体等距离重叠、形态对称辐射等等。通过对一些实盘的观察发现,这些测量值,有时候会准得让人目瞪口呆,有时候也会错得很离谱,特别是黄金比例和箱体等距离重叠。

更多的时候,会发现,其实所谓的幅度测量,就如同一些指标一样的,走过了看,很标准、很完美,但是在当时,一定会让人发晕,并非如一些砖家书中所说的那样子,轻松把握。因为走过了看,可以用这些方法去对应测量,在当时,可并不是你测了,它就一定会往你测的那个值去的。换言之,你测归测量,它涨归涨,测了不涨,你能奈它何?

 当然也无可否认,有的时候的确会奔测量的那个值而去。正因为如此,足见测量后,有成功也有失败的,所以幅度测量,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性的参考,并不能拿出来当作研判的工具,因为它本身就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性,严格来讲,属于过后总结“讲课专用”的工具。

关于幅度的测量,请参见相关拙作,这里不再逐一展开。

由于时间的关系,待续!

水平有限,难免有错论谬论,望高人不吝赐教!

祝君成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