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我们更爱读纸质书?| 意外

 木当归 2016-12-28


    # 你说,纸质书会消亡吗?#


不得不承认,现在我们的生活被各种电子产品占满,阅读习惯也有了改变。


纸质书,作为千百年前传递和承载信息的最好方式,似乎随着科技的进步,一点点在变得‘鸡肋’。小巧、便携的电子书,似乎更符合当代人快节奏的生活。



但是你会发现,纸质书不仅没有因此消失,还受到了更多爱书之人的大力追捧。阅读纸质书,甚至成为了一种情怀。


那么问题来了,究竟是什么让我们对纸质书恋恋不舍?



因为,纸质书有一种特有的亲切感。


书籍自带的油墨味道、一页一页抚纸而过的触感,纸张翻动的声音...阅读纸质书,能充分调动我们的五官,从嗅觉、听觉、触觉,带来一种电子产品做不到的阅读体验。



味道

Flavour


书的味道可以分两种:书香、墨香。


  • 书香


在古代,古人为了防止虫子咬食书籍,将一种有清香之气的草置于书中:芸香草。



香草


芸香草亦称芸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产于我国西部。这种草有一种清香之气,夹有这种草的书籍打开之后清香袭人,故而称之为“书香”。


  • 墨香


近现代的墨香,是指印刷中油墨使用蓖麻油、松节油、菜籽油等植物油脂,让书籍在长时间放置后,发生自然氧化产生的自然香气。



▲约翰内斯·古腾堡开了第一家可盈利的印刷厂


你拿一本中华书局六七十年代印刷的书,若保存良好没有发霉,确实能嗅到淡淡的香味。这个应该是油墨所用植物油的味道或第二种书香,即自然氧化的味道



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学国文教科书》


拿一本90年代的课本,虽然也是铅字印刷,却只有淡淡的臭味。这是因为那时的油墨已使用矿物油,类似煤油味。



90年代课本


不过现在出版的书大多使用胶版印刷,除了极少数印刷品会在油墨或纸张中添加香料外,更多的是有点刺鼻的化学溶剂的味道。


而我们现在喜欢旧书里那股“旧纸张”的味道,其实是因为印刷材料的不同造成的。国外的科学家抽取旧书散发的空气,研究后发现它并不是单纯的一种味道而是多种。但是易挥发,很低的浓度下我们的嗅觉就可以嗅探到。



触感

  Tactile impression


手指抚摸纸张纤维而产生的舒适、平滑的触感,也是让我们更愿意亲近纸质书的原因。


不同类型纸张有不同的质感


纸质书的出现,其实是信息承载媒介不断更新的结果。


最早,文字被记录在龟甲骨头和青铜器上。但由于原材料匮乏,后来人们找到了木片和竹简,在上面写字,也就是简牍[dú],这才让更多的吃瓜群众们也能接触到“书”。


简牍


到了春秋时期,出现了一种丝织品,作为记录知识载体。一般称为‘帛书’,也有人称为缯书;因其色白,故又称之为‘素书’。



马王堆帛书


之后由于简牍的笨重和缣帛的昂贵,促使人们寻找一种实用而经济的书写材料。


公元前1世纪前后(西汉武帝、宣帝之间),出现了以麻为原料的植物纤维纸,又经过东汉蔡伦的继续探索,终发明了以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为原料的造纸法



蔡伦造纸


纸张


在东汉蔡伦造纸后,才有了成熟的纸张生产方法,也为后世纸质书的出现提供了可能。你看,后来李白诗写那么多那么长,很大原因就是当时纸张已经普及了。



视读、触翻、闻香、聆听、品味书籍是读书的五感。从某一种意义上来说,电子产品调动不了部分的感官体验。


现在我们阅读纸质书,更像是一种情怀。当一本书从新读到旧,当我们写下各种批注,以此与读者神交,在交互的过程中,书籍与我们有了更强的情感联结。




依意公子看来,当初的纸张书籍的出现,如同今日手机、kindle等电子阅读器的出现是一个道理,时势所趋,都是革命性的好东西。


而讨论到纸质书的生存问题,其实是人工时代与智能时代的撞击下,人们的情感矛盾。


不论是电子书还是纸质书,最重要的是保持我们对知识的渴望、以及未知的好奇。


<END>


本期互动话题

INTERACTION

分享一

让你欲罢不能的纸质书


滑至下方评论区留言

真爱们已迫不及待听你发言了呢


· 意 外 推 荐 ·


意公子独家音频节目

▲ 解读250件世界名作   ▲ 构建完整艺术体系

▲ Get名画欣赏方法论   ▲ 90天培养独立审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