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开汉字之门

 巴翠 2016-12-28

本文曾以《千字文2.0》外篇的形式陆续发布过,现修改、调整了部分内容,并整理、集中到一块发布,以更有利于阅读。

                                          --徐伟建

第一篇:打开汉字之门

 

一、伟大的文字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

《说文解字》序说:"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爪之迹,知今之可相别异也,构造书契。"《平阳府志》记载:"上古仓颉为黄帝古史,生而四目有德,见灵龟负图,书丹甲青文,遂穷天地之变,仰视奎星圆曲之变,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文字既成,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为潜藏。"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中国商代后期(14~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19世纪末年在殷代都城遗址(今河南安阳小屯)被发现。

汉字是现在仍在使用的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与它同时期的古巴比仑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圣书字)、古印度的印章文字,都先后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有汉字,历尽沧桑却久盛不衰,独矗世界文字之林,还不断地得以发展,影响也越来越大。

 

二、汉字的困惑

与西方字母文字不同,汉字是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在形体上表现为由众多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一般也叫“方块字”。

汉字这种特点带来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字形难记、难写,近代以后,这个问题更加明显。为此,建国后,大陆推行了汉字简化,而原属汉字文化圈的韩、越等国则干脆推出了自己的拼音文字。

简体字有效降低了汉字学习难度,但字形难记问题仍然存在,这在现代幼儿汉字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中尤其突出。现行的解决办法是初期记音不记形,只读不写,虽然降低了学习难度,但也造成了学习内容的缺失,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带来的另一大难题是汉字输入。突出表现是现在人们一般只能借助拼音间接输入汉字,虽然应用很广,但长期使用,很容易导致提笔忘字,造成整个社会的汉字水平持续下降。

因此,平静的表面下,汉字其实是很尴尬和无奈的。

随着中国国力的强势崛起,中华文化正在大踏步走向世界,作为文明的载体,汉字肩负着文化传播的重任。汉字眼下的这种状况,也阻碍着它所担负使命的顺利实现。

 

三、解决的途径

理论上,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办法:

一是汉字的废止,重新转换成另一种文字,就如原属汉字文化圈的韩、越等国所做的那样。

但这一是意味着汉字传承的断绝,更重要的是,这在现实上是完全行不通的。且不说有没有强大的国家意志、民意基础,光从经济上说,代价要多大?全社会重新学习的代价,又是多大?而且,谁又能保证,替代的会是一个完美无缺的文字体系,不会出新的问题,就像现在韩、越等国已经出现的那样?

再一个方法,就是尊重现实,在不改动现有汉字形体的基础上,通过汉字理论的进步,解决汉字现有的应用问题。

从历史上看,这种方法是客观存在着的。

a、六书概念的出现,形成了一个自觉的汉字创制体系。

b、笔画概念的出现,使汉字由图画变化为今天的形态,成了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c、部首概念的出现,便利了人们的检字、识字。

d、以王码五笔为代表的字根概念的提出,解决了当时最急迫的汉字快速输入问题。

诸如此类,是有很多的。

所以问题真正的关键,就是我们现在能不能有新的汉字技术,解决眼下的汉字应用难题。这是问题的真谛,其它的,都是假象,假命题。

 

四、汉字的钥匙

汉字为什么难记、难写?曰:字形复杂。

为什么复杂?曰:

a、偏旁太多,《说文解字》作为部首的偏旁就有540个,《现代汉语词典》、新版《新华字典》作为部首的偏旁有201个,作为更大概念的偏旁数量就不用说了。

b、笔画太多,一个偏旁笔画普遍在三四个以上,合体字笔画普遍在七八画以上,多的变态的可能达四五十个,如“龘”字。

那么,怎么办呢?

很简单,“化繁为简”“化多为少”:几百、成千的偏旁给压缩,最好变成几十个;七八个、四五十个的笔画也给压缩,最好变成寥寥几个。

但同时,汉字的形态是不能变化的,笔画的数目是不能增减的,所以这种“压缩”又只能是内在的,是偏旁自身意义上的归类,是笔画自身意义上的简化。

这种“内在”必不是人为的创造,而是汉字本身就有的。也绝不是简单的某种标准的归类,而应是直观的、理所当然的契合。

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我在苦苦寻找着这种“内在”的东西,这种庞杂的偏旁和笔画表象下遁藏着的“一”。

一个方案提出了,试验、改进、完善,再试验、改进、完善,如此一个个轮回,最后放弃。

然后是一个又一个方案,循环往复,无从休止。

有时自己都感到好笑甚至荒谬,为了年轻时的一个偶然的念头,就这样去找着那个不知到底是否存在的东西?

有时真要感谢上苍的垂怜,它没有让我这么一直苦苦寻找下去:就在往常一样的困惑迷茫的追寻中,有一天也就是那么灵光一闪,我感觉终于发现了要寻找的东西。

这就是

--主笔画

汉字的大门就要打开了。

我很庆幸,我可能揭下了汉字重重迷雾下的一层面纱。

 

---------------------------

第二篇:主笔画技术

 

一、主笔画

其实,最先注意到的,是折笔画。

研究发现,一个偏旁不论笔画有多少,但其中最核心、最有决定性、最有代表性、最有区别性的,一定是它的折笔画。如“飞、之、而”等。

也就是说,在这几个偏旁里,可能都有着横竖撇点几个笔画,但它们的折笔画一定是不同的,是唯一的。折笔画起着最重要的区分偏旁的作用,是这个偏旁的主干,是最主要的笔画,我把它称为主笔画。其它的笔画相对则只起了辅助作用,称为副笔画。

这就形成了一个猜想:是不是所有的偏旁,都是有主笔画和副笔画之分呢?

统计了gbk大字库21003个字的偏旁,约66974个,其中,含折笔画的偏旁,有42199个,占了三分之二。

就是说,与折笔画紧密相关的汉字偏旁的主副笔画属性特征,在绝大多数汉字偏旁里,都是成立的。

那么,就可以下这个结论了:

a、构成汉字偏旁的笔画,是有主副之分的:其中,折笔画起主导作用,是主笔画,其它的横竖撇点众多笔画,只起辅助作用,是副笔画。

b、一个偏旁有且只有一个主笔画。

理论上说,主笔画既然是“最核心、最有决定性、最有代表性、最有区别性”的笔画,这样的笔画也应该只有一个。

从汉字自身来看,gbk大字库含折笔画的42199个偏旁中,只含一个折笔画的偏旁,为36000来个,占绝大多数。

这说明,一个偏旁有且只有一个主笔画,也是客观存在。这个结论,是符合汉字自身规律的。    

从实用的角度看,一个偏旁一个主笔画,应用也更为清晰和方便。

c、一个汉字偏旁,实质就是一个主笔画;同一主笔画的不同偏旁,本质就是同一主笔画的不同表现形式,类于化学概念中的同素异形体;一个汉字,实质就是几个主笔画的组合。

“之”,其本质就是一个主笔画“フ”;“又、久、之、夕、歹”等多个偏旁,不过就是主笔画“フ”的不同外在表现形式;而如汉字“过”,实质就是两个主笔画“亅ㄋ”的组合。

这个观点,多少有点离经叛道,但对于汉字研究来说,最难的就是捅破这层窗户纸。剩下的工作,就简单的多了。

 

二、应用细则

主笔画概念确立后,要用于实践,还要解决一些细节上的问题,如下:

(一)以独立的偏旁为基础

实践中,偏旁是有多个级别的。如“湖”,可以如此切分:一级偏旁“氵胡”,二级偏旁“古月”,三级偏旁“十口”。

为了界限清楚,尽量避免产生拆分问题,研究认为,应统一限定为独立的偏旁,即独体字偏旁,以及独体不成字偏旁,如“犭勹宀钅”等。

按照这个标准,在gbk大字库21003个汉字中,独体字为494个,两偏旁字为6307个,三个偏旁的字为8046个,四个偏旁的为4126个,五个偏旁的字为1396个,六个及以上的为634个。

很明显,汉字绝大多数是由两到五个独立偏旁组成的,构造上比较简单、明了,说明这个基础是科学的。

实际应用中,汉字偏旁的界定尽量参考由教育部、国家语委组织编制的《现代常用字部件及部件名称规范》和《现代常用独体字规范》两个文件。        

(二)偏旁中如果没有折笔画,则取其第一个副笔画为主笔画。(无折取首)

从统计中看,约有三分之一频次的偏旁,是没有折笔画的。

它们的主笔画又该如何选取?

考虑到技术上的衔接和应用上的方便,另立一套方案显然是不妥当的。

这样就只有一个选择:在次一级笔画即其现有的横竖撇点四种副笔画中选取主笔画。

从日常经验看,人们最熟悉也最容易直观确定、一眼辨别出来的,是第一个笔画。如“天”的第一个笔画“一”,“上”的第一个笔画“丨”,“禾”的第一个笔画“丿”等。

因此,偏旁中如果没有折笔画,则取其第一个副笔画为主笔画。     

(三)偏旁中如果有多个折笔画,取它的最后一个折笔画为主笔画。(多折取末)

折笔画天然就是主笔画,但一个偏旁中如果有多个折笔画,怎么办?如“也、马、饣、事、鱼”等。

观察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这些偏旁所含的多个折笔画,其应用频次相对较少,重复率较低,较具区别作用的,往往是它的最后一个折笔画。

“也”,有两个折笔画“つ乚”,第一个折笔画“つ”在gbk大词库21003个汉字中,应用频次是4893;而第二个折笔画“乚”的应用频次是2343

“马”,有两个折笔画“┐ㄣ”,第一个折笔画“┐”应用频次是4180,第二个折笔画“ㄣ”的应用频次是1351

与此同时,这些偏旁的最后一个折笔画,特征也相对突出,直观上较具代表性和区别性。

因此,一个偏旁中如果有多个折笔画,取它的最后一个折笔画为主笔画。    

(四)“艹木亻氵土口日”7部首直接选取,“口日”同时作为特殊的折笔画使用。(部首直取)

有些主笔画在应用频次上是有些失衡的。

“一丿丶┐”作为主笔画的应用频次明显要多:“一”为9688个,“丿”为7605个,“丶”为6130个,“┐”达到了创纪录的14841个,四者应用频次占了总数的一半还要多,这在应用中是很不利的。

为了保持应用上的平衡,加强应用效果,选取应用频次较高的七个偏旁“艹木亻氵土口日”,作为主笔画部首,直接选取。

同时,和折笔画的属性保持一致,规定,“口日”视为部首形态的折笔画,具有折笔画的一切属性。

“中”,主笔画为“口”;“里”,主笔画为“日”。

(五)汉字主笔画(部首)共26

现代汉语中各种折笔画共有24个,考虑到有些笔画之间只是形体上的变异,而且应用较少,可视为同一个笔画。如“几、讠、乙、、沿(第二个偏旁)”中的折笔画。

归类后的折笔画共15个,分别是 “乛 つ ┐フ ゝ   亅 ㄣ ㄋ 乙 ╰    し乚 ∟ ㄥㄑ”。

单笔画4个,分别是“一 丨 丿 丶 ”。    

主笔画部首共7个,分别是“艹 木 亻 氵 土 口日”,其中,“口日”视为折笔画使用。

这样,汉字主笔画(部首)共26个,也是现有键盘键位的充分利用。    

26主笔画(部首)的键位分布(附图1

 

三、主笔画技术的应用和意义

a、有助于简化汉字结构

过去认为汉字结构繁杂,让人头疼,那是犯了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毛病。

主笔画技术出现后,汉字就简单多了:一个偏旁就是一个主笔画,一个汉字大多就是两三个主笔画的组合。汉字结构变得极其清晰明了,更容易学习和掌握。

b、汉字学习方法将发生极大变化

传统汉字学习是所有偏旁笔画同时记忆,没有轻重点之分,当然难度较大。现在我们大可先舍其旁枝(副笔画),直抓汉字主干(主笔画)。

主干笔画掌握了,汉字字形也就掌握了大半,同时可以通过主笔画进行查字、打字等方面的应用。

这一步做好了,我们再去关注、学习汉字旁枝笔画,掌握汉字整体,也是水到渠成。

这种习字方法,可最有效的快速记忆和应用汉字,非常适于幼儿识字、双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农村扫盲等领域。

c、彻底解决了汉字输入问题

主笔画技术做到了识字、打字两位一体,识字就是打字,知道汉字主笔画,就可直接输入,不用额外学习,更利于普及和推广。

也可直接进行主笔画手写输入,比传统手写更简单,为二代手写。

d、可做为一种新的汉字排序和查阅手段等。

e、是汉字发展的一个突破

主笔画技术丰富和发展了现有汉字技术理论,使汉字的现有学习和应用更容易、更多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主笔画概念也给汉字的未来发展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颇具前瞻性。

 

四、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项新事物,主笔画技术还存在一些发展中的问题。主要有:

1、独立偏旁的界定

主要是与现有文件规范的差异化处理。

226主笔画(部首)的优化和定型。

比如:个别笔画或部首是否需要订正?数量是否需要增减?键位是否需要调整等。

这是一个基础性的问题,虽然目前也是一个经过多次优化和实践的结果,但这毕竟属于一个人的努力,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科学的论证,经充分的社会应用实践后,最后得到权威的结论。

3gbk大字库21003个汉字主笔画的订正、定型

现在,这个大字库的主笔画草案是有的,也经过了多次修改,但距离最后的定型尚远,还需要大量的工作。

4、常用折笔画的输出

在现有大多输入法和网页、文本所用字库(包括gbk21003字库)中,一些折笔画打不出来,或不能正常显示,如“つ┐ゝ╰”等,只是借用一些形态相近的符号,不标准,也不是长久之计。

5、其它一些应用问题

如习字法内容和教学手段的完善,与输入的结合,软件的优化和推广等,都需要持久研究、丰富和解决。

解决这些问题,非一己之力能为,需要国家和社会层面的理解和支持。

 

注:主笔画技术已经以输入法形式申请了国家专利见附图2)

 

---------------------------

第三篇:两步习字法

 

一、

字形识记一向是汉字学习的老大难问题,人们也一直进行着积极的探索,总结了不少有效的方法,如拆字分析、归纳整理、积木组字、变脸记忆、麦田识字等。

由于缺少对汉字的本质认识,还不能说完美地解决了汉字学习问题。

另一方面,现在国内人们一般主要借助拼音间接输入汉字,虽然应用很广,但长期使用,很容易导致提笔忘字,造成整个社会的汉字水平持续下降。有人说,拼音是汉字的第一杀手,也有一定道理。

主笔画技术的核心意义,就是从根本上明晰了汉字结构,极大简化了汉字构成,并由此促生了两步识字法,一举解决了字形识记和汉字直接输入两大难题。

 

二、

两步习字法,是汉字自身的结构特性决定的。

主笔画技术认为,构成汉字偏旁的笔画,是有主副之分的:主笔画以折笔画为主体,起主导作用;副笔画为其它的横竖撇点众多笔画,只起辅助作用。

传统汉字学习认识不到这一点,所有偏旁笔画同时记忆,没有轻重点之分,是不科学的,当然难度较大。

现在我们大可先舍其旁枝(副笔画),直抓汉字主干(主笔画)。

主干笔画掌握了,汉字字形也就掌握了大半,同时再通过相关应用如主笔画查字、打字等,进一步加以熟悉、巩固。

这一步做好了,我们再去关注、学习汉字旁枝笔画,掌握汉字整体,也是水到渠成。

这种分两步学习汉字的方法,就是两步习字法。

从学习的角度看,主笔画就是汉字偏旁的核心点。先抓主笔画,再去学习其它,就是一个重点突破、由点及面、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符合学习规律的。

从实用的角度看,掌握了主笔画,不仅掌握了汉字结构和主要字形,也掌握了汉字查字、打字、用字的方法。这样,以最少的学习(几个主笔画)而达到最好的效果(掌握汉字结构、字形、查字、打字、用字),也是最佳的选择。

在主笔画技术出现之前,不分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所有笔画“平等”学习是一种无奈,而在此之后,则是技术上的落伍和守旧。

 

三、

两步习字法的第一步:画主干(主笔画)

即通过看、描、写、打多种手段掌握汉字主笔画,明晰汉字结构和字形记忆,学会用字。

如下:

a、看

认真观察,通过主笔画,把握汉字的基本结构形式和最主要形态特征。

如:“几”,主笔画“乙”

   “及”,主笔画“ㄋ”

   “实”,主笔画“乛丶”

b、描

用笔在汉字上描画主笔画,逐步熟悉主笔画,直观感受汉字基本结构和形态特征。

c、写

独立书写汉字主笔画,进一步熟悉汉字结构,记忆汉字主干形态。

d、打

用主笔画输入汉字,强化汉字结构和字形的掌握,并为用字打下基础。

例如:输入主笔画“乙”,就可快速输出汉字“几”;输入主笔画“ㄋ”,就可快速输出汉字“及”;输入主笔画“乛丶”,就可快速输出汉字“实”等。

用主笔画输入汉字不用专门学习,在识字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会了,真正做到了识打一体。而且速度快,效率高,有很强实用性。

可用键位输入,也可手写主笔画输入,比传统手写更简单。

主笔画打字的长期使用,会进一步强化汉字结构的认知和汉字字形的记忆,有利于汉字水平的提高。这和拼音输入长期使用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e、用

用主笔画输入汉字,可做到提前用字。

比如,一个汉字,可能写不出来,但只要掌握了主笔画,就可以很快的把它打出来,效果是一样的。

这样,虽然孩子还不会完整写字,但已可以运用主笔画技术,借助现代化的信息工具,来进行文字上的表达和交流。

汉字学习和应用的门槛就极大降低了,非常有助于幼儿和对外汉语学习者快速拥有用字能力,意义重大。

这可以称之为新的意义上的“识繁用简”。

f、可进一步简化为只记忆汉字前两个主笔画,学习运用更容易。

两个主笔画的实际组合数为600多个,汉字全音节组合数则为400多个,统率汉字能力明显优于拼音,非常实用。

g、若再配以最常用字学习,就可形成一套最简易的汉字速成体系。

国家语委2005-2012年发布的语言运用绿皮书统计,平均最常用的595个汉字文章覆盖率可达80%,最常用的962个汉字覆盖率可达90%

h、在系统学习汉字之前,可先练习26笔画(部首)的描红、书写和输入。即:

折笔画“乛 つ ┐フ ゝ   亅 ㄣ ㄋ 乙 ╰    し乚 ∟ ㄥㄑ”

单笔画“一 丨 丿 丶 ”

部首“艹 木 亻 氵 土 口 日”

这几个笔画(部首)掌握了,会写会打了;所有汉字的主笔画也就掌握了,会写会打了。

就像拼音26字母是语音音节的基本构成单位一样,某种意义上,26主笔画(部首)也可认为是汉字结构的基础“字母”。

掌握26主笔画(部首)的书写和应用,人们只需要寥寥的时间,很轻松。

i、初学段应以练习掌握汉字主干(主笔画)为主,这可以认为是两步习字法的另一重含义。

 

四、

两步习字法的第二步:补旁枝(副笔画)

在掌握汉字主笔画的基础上,补全主笔画以外的其它笔画。

如:“几”,在主笔画“乙”上,补加副笔画“丿”,组成汉字“几”。

   “及”,在主笔画“ㄋ”上,补加副笔画“丿丶”,组成汉字“及”。

   “实”,在主笔画“乛丶”上,分别补加副笔画组成两偏旁“宀头”,然后组成汉字“实”。

通过补全副笔画,逐步熟悉、掌握整个字形。

实际有三个环节:

a、补加笔画为偏旁

在主笔画上添加副笔画成为偏旁。

 “实”,在主笔画“乛丶”上,分别补加副笔画组成两偏旁“宀头”。

b、偏旁组合成字

把所成偏旁组合成字。

 “实”,把第一步所得两偏旁“宀头”直接组合成该字。

c、三个以上主笔画的,要先补出所缺偏旁,再组合成字。

“将”,有三个主笔画 “丨フ亅”。实际学习中只记忆了其前两个“丨フ”,补加副笔画后得到偏旁“丬夕”。这就还要补出所缺偏旁“寸”,才能最终组合成字。

有两类偏旁可注意:

a、同一主笔画的不同偏旁

我们知道,偏旁是主笔画的外在表现形式。同一主笔画的不同偏旁,本质就是同一主笔画的不同表现,类于化学概念中的同素异形体。

那么,在掌握汉字主笔画的基础上,就可通过练习补全主笔画,逐步熟悉、掌握主笔画的多个偏旁表现形式。

如:在主笔画“乙”上,补加笔画“丿”,组成独体字偏旁“几、九”;补加笔画“丿丶”,组成独体字偏旁“凡、飞”;补加笔画“丿一一”,组成独体字偏旁“气”等。

这样,借助主笔画,可以更容易地掌握偏旁,偏旁间的脉络也更清晰。

b、常用偏旁的掌握。

补旁枝(副笔画)的练习,核心是对常用偏旁的掌握。

常用偏旁数量不太多,但作用很大。

常用偏旁掌握了,会写了,在主笔画的引导下,就很容易用搭积木的方法,架起一个个汉字。

如:

    “写”,主笔画“乛ㄣ”,补加笔画成偏旁“冖与”,组合成汉字“写”。

   “邓”,主笔画“フㄋ”,补加笔画成偏旁“又阝”,组合成汉字“邓”等。

可通过常用汉字主笔画的补写练习,同时完成汉字和常用偏旁的记忆,如《千字文2.0》的学习。

也可对常用偏旁进行针对性的训练,系统掌握。

总之,应根据不同对象,不同需要,来灵活进行学习方法和内容上的调整。

 

五、

两步识字法是传统识字、用字方法的极大变革。

画主干只选择汉字字形中最核心的部分--主笔画进行记忆,极大精简了学习内容,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学习效率,使字形快速记忆成为现实。

在此基础上,借助现代化的信息工具,跳过汉字全字形书写这一关,直接运用主笔画,输入和使用汉字。极大降低了汉字应用的门槛,使汉字可以快速掌握和自由使用。

补旁枝则以主笔画为基石,通过笔画补写逐步掌握偏旁;再通过偏旁组合,循序渐进,步步为营,最终掌握全字形,各环节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这种全新的识字、用字模式,既解决了现实中迫在眉睫的汉字快速识记和使用问题,又从长远上兼顾了汉字全字形的掌握。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识字、用字观念和方法,是传统汉字在现代技术条件下的完美继承、丰富和发展。

与传统识字相比,两步习字法的内容更加丰富,训练能力更加全面、多样,同时难度更低,学习更容易,是幼儿识字和对外汉语教学的不二选择。

两步习字法强化了孩子的动手及文字表达能力,更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

附图1

打开汉字之门


附图2

打开汉字之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