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路过高山峻岭和平原

 了用民 2016-12-28
路过乌鞘岭 山势峻拔地势险要
   甘肃省一直是连接内陆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交通要道,古丝绸之路在境内绵延1600多公里,历史地位重要,文化遗存丰富。从兰州市出发,沿高速公路西北行约一百三十余公里,就低达了听天气预报时老提到的乌鞘岭。这是一处重要的地理节点,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中部,属祁连山脉北支冷龙岭的东南端。东晋时称洪池岭,明代称分水岭,清代称乌稍岭、民国称乌沙岭,1945年以后通称乌鞘岭。据说“乌鞘”为突厥语和尚的意思,藏语据此意而称哈香聂阿,素以山势峻拔、地势险要而驰名。
   乌鞘岭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造就了其不可替代的标志性地位,一是我国地形第一与第二级阶梯分野处,以西以南为第一级阶梯,以东以北为第二级阶梯;二是划分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内流区域和外流区域的分界线,以东为季风区和外流区域,以西为非季风区和内流区域;三是处于我国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三大地貌区和高原亚干旱区、中温带亚干旱区、中温带干旱区三大气候区的交汇处。乌鞘岭是古丝绸之路上河西走廊通往长安的交通咽喉和重要关隘。汉将霍去病率军渡过黄河后,从乌亭逆水即今庄浪河西北行,马不停蹄,一路飞兵,翻乌鞘岭迅速进入河西走廊匈奴控制区。从军事地理学的角度来看,乌鞘岭天险无疑是阻击汉军的第一道防线,有连续4道巨大的岗阜横亘,大有“一夫当道,万夫莫开”之势。但习惯于野战的匈奴,并没有依托山地构筑防御工事,进行有效的阻击,从战术上已先输一筹。为了控制这条战略要点,河西之战获胜不久,汉朝就在今甘肃永登县北的庄浪河上游,乌鞘岭南构筑了“令居塞”。在乌鞘岭东西两边山脚下,汉代分别建有两座古城,岭北的称安门,紧靠汉长城,依地形而建,城门向南,现存残墙已成为两米高的土埂。岭南的叫安远,现仅存一面残墙,向西过河就是金强驿。历史上东西往来的商旅征夫及游子使者,均需在这里交验文书,唐玄奘西天取经,就曾从这里通过。时至今日兰新铁路、甘新公路仍须穿越乌鞘岭。现在修筑了隧道,穿洞时我刻意记了一下隧道长度,一号隧道长约5公里,三号隧道长约850米,二号隧道和四号隧道长都超出6公里,合计近20公里,由此可窥视出当年关隘的险峻。的的确确是难以逾越的障碍,但时至今日,工程技术的发展,天堑早已变通途。
   乌鞘岭周围的马牙雪山、雷公山两山均高于乌鞘岭海拔1000多米,终年积雪,严寒甚烈,寒气常侵乌鞘岭,年均气温为-2.2℃。1842年8月12日,林则徐路过,在《荷戈纪程》中说:“又五里乌梢岭,岭不甚峻,惟其地气甚寒。西面山外之山,即雪山也。是日度岭,虽穿皮衣,却不甚(胜)寒。”我们登临岭上,感到寒风骤起,冷气逼人。四处眺望,山河如画,奇崛伟岸,好一派北国风光。马牙雪山险峻洁白,皓皓夺目,山顶上一边黑云翻滚遮天,一边白云朵朵漂浮,很神奇。雷公山迤逦相接,云雾缭绕。岭下草丛中牛羊点点。从乌鞘岭上盘旋而过的汉长城,均为夯土板筑,早已坍塌,明代再次修筑,经千年的风雨侵蚀,也多成为土埂,但作为万里长城中海拔最高的一段,气势永不倒,风起处细听,大汉铁军战马的铃声如在耳边,联想起大将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豪言壮志,让我面对万里征途充满了无畏与自信。

  进入河西走廊 但见遗址保存较好

   过了乌鞘岭,就进入了河西走廊,因位于黄河之西而得名,西至玉门关,为长达一千余公里的狭长平地,自古以来为中原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河西走廊北侧为地形趋于平缓的龙首山-合黎山-马鬃山,由于没有高大山脉作为屏障,受到来自阿拉善高原的风沙影响。南侧为西宽东窄的祁连山脉,在海拔四千五百米以上高山顶部,有着丰厚的永久积雪和冰川覆盖,为这一地区开发成农业绿洲提供了前提条件。在中国大山系列中,祁连山名头并不响,但发挥的作用却举足轻重,是真正的幕后英雄。首先从地图上看,如果没有祁连山,北面的巴丹吉林沙漠和西面的库姆塔格沙漠以及南面的柴达木荒漠就会连在一起。其次从气候上看,在来自太平洋季风的吹拂下,高大的山体截留了水汽形成了深入西北干旱区的一座湿岛,尽管延绵了一千公里,但山体高度变化并不剧烈,被人们形象地比喻为一列火车,这一地理特征就决定了冰川发育的均衡性,其融水每隔一段就会出现一条河流。河西走廊属于祁连山地槽边缘拗陷带,祁连山冰雪融化而形成的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将其分隔为三大内流水系,由山区河流搬运下来的物质堆积于山前,形成山前倾斜平原,被人们开发成武威、张掖、酒泉等大片绿洲,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祁连山是河西走廊的母亲山。
   向西北前行约一百五十公里,就抵达了古称凉州的武威市,这一带地势平坦辽阔,为河西走廊最大的堆积平原。从唐人元稹“吾闻昔日西凉州,人烟扑地桑柘稠”的诗句中可知,凉州的富饶自古就被人们赞誉。第一次河西战役时,霍去病制定了擒贼先擒王的斩首行动,快速渡过狐奴水即今武威境内的石羊河域,击败匈奴后,西汉政府在原休屠王领地置武威郡。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武威一直发挥着进入河西走廊和西域东大门的作用。
   近几年,武威市经济发展驶入了快车道,。由于处于亚欧大陆桥的黄金节点和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中心地段,在丝路经济带建设中具有明显的区位优越。与前些年相比,城市面貌变化较大,规划的井井有条,街道相对宽敞,新盖的建筑被树木围绕着,古文化遗址得到了较好保护。
   1969年当地农民发现了北关雷台公园内的汉墓,据出土马俑铭文记载,是“守张掖长张君”之墓,约在公元186-219年之间。出土的铜车马铁骑九十九尊,组成了一支装备精良的骑兵方阵,其中以马踏飞燕艺术价值最高。一进入雷台公园大门展内,高高柱头上的马踏飞燕就紧紧牵引住了游人的目光。昂首嘶鸣的奔马三足腾空、着力点集中在超越飞鸟的一足上,不仅抓住了飞鸟回首惊顾的瞬间,更增强奔马疾速向前的动势,观后不能不对这位东汉艺术家的想象力和娴熟技巧由衷敬佩。铜奔马被认为是东、西方文化交往的使者和象征,因而确定为中国旅游的标志。
   鸠摩罗什寺地处北大街大什字附近。鸠摩罗什是天竺人,汉语的意思为“童寿”。公元383年前秦攻破龟兹时被俘,次年到凉州,待了十七年,后至长安草堂寺译经七十四部,在内容的表达、词语的应用等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并创立了三论宗,是中国佛教史上非常杰出的高僧。公元384年修建了鸠摩罗什寺,高僧圆寂后,造寺一座供奉舌舍利塔。唐时寺院规模宏大,成为丝绸之路的各国僧侣荟萃交流之处,在中西方思想交流史留下了不能磨灭的一笔。寺院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香火一直旺盛。依次进入大门、二门后,正面耸立着舌舍利塔,西沉的阳光照在宝刹上,金光闪闪,似乎让千年古刹重放出了异彩。殿为大雄宝殿,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左右两边分别是迦叶、阿难两弟子,背面是千手千眼观音菩萨,现在正在进行维修工程。
   武威市西夏博物馆内现保存的西夏碑,汉译为“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刻于西夏天祐民安五年(公元1094年),元灭西夏后,被有识之士用砖封闭于大云寺碑亭。清嘉庆九年武威学者张澍无意中发现,打开古亭后,使这件已被封闭了几百年的稀世珍宝重见天日。西夏碑碑首呈半圆形,龟趺,两面正中用汉文和西夏文篆额,边阴刻对称的伎乐舞女,赤露上身,下着长裙,面形肌肉丰满,明显吸收了敦煌飞天的艺术特点。现在全国懂西夏语言文字的专家寥寥无几。1990年我在兰州参加西北历史文献丛书编辑时,买到了一幅清代拓片,弥足珍贵,一直保留至今。

  天色将晚,于是直奔张掖市

   离开武威市,本想去焉支山和山丹军马场,但考虑到已近黄昏,我们直奔230公里外的张掖市。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