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样的岐山你见过吗?能文能武,又一次惊了我的双眸!

 培训班背包 2016-12-28

这样的岐山你见过吗?能文能武,又一次惊了我的双眸!

陕旅西岐周文化景区2016-12-28阅读原文

说起岐山,856.45平方公里的钟灵毓秀之地

自古名人辈出、文化底蕴深厚,

还有那些提起就要流口水的美食

……

这些可能是绝大多数人对岐山的印象

可谁曾想到,岐山会的可不止这些

简直是一个能文能武的文艺青年!

今天小编要给你介绍一个“全新的”岐山

也许这些古老而神秘的民俗你已遗忘

再次拾起记忆,才发现

岐山,你的魅力超乎我的想象

这样的岐山你见过吗?

会“武艺”的岐山

岐山,自古就与武有缘。商周时期,利用“武舞”来训练士兵,鼓舞士气,故认为武术可以以舞蹈形式演练。周代设“序”,“序”等学校中也把射箭御马之术,习舞干列为教育内容之一。

点击播放GIF/582K

想练成一身好功夫,光靠动嘴皮子肯定是不行的。岐山的民间艺术里这几个可不是“光说不练假把式”的样子货,个个都得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社火表演

西府社火是有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的宝鸡市的传统民俗文化瑰宝之一。以陈仓血社火、陇州社火、凤翔社火、岐山社火为代表的西府社火已成为世界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展示着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岐山社火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由四部分组队。

★一是旗队,具有鲜明的标志,横幅上有醒目的大字,书写着游演队名称。旗呈三角形,印有龙凤图案,相当于古代的战旗,使人感到雄壮威武;

★二是铳队,铳是木柄铁头,内装土制火药,一经点燃,震耳欲聋,起着伸张正气的作用;

★三是锣鼓队,鼓的周围有蛟龙,中心画有八卦,名曰八卦蛟龙鼓 。鼓槌由桐木作成,顶端扎有红缨。鼓手身着长衫,头扎白毛巾,个个精神抖擞,在社火的前面起着烘托气氛的作用;

★四是社火,岐山社火的类型有二芯子(俗称高芯子)、高跷(俗称柳木腿)、车社火、马社火、背社火、纸社火、山社火、竹马、旱船、抬懒婆娘等。

在岐山地区,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春节要热闹,锣鼓加社火”,岐山社火久演不衰,县上每年正月十五前后,会组织大型游演活动,上百里群众都来围观。

转鼓表演

岐山转鼓是陕西地区汉族民间舞蹈之一,鼓为中国古代'八音'之首。2004年3月3日,岐山县被陕西省文化厅命名为“转鼓之乡”称号,全省获此殊荣仅此一家。

★岐山人打的鼓是牛皮八卦蛟龙鼓,鼓槌由黄、红、绿三色分两端涂染而成,手握鼓槌中间,打挽自如。鼓谱主要是多年流传于民间的“风搅雪”、“紧三槌”、“十样锦”等。

★转鼓是岐山锣鼓中最具特色,最具魅力的一种,民间称之为“跑鼓”或“跑转鼓”。历经几代人的摸索和改进,演变成的一种打击方法,鼓手、钹手在表演中不断变换位置,夹杂舞蹈动作。

★风格以粗放、激昂雄壮见长,气势磅礴,震憾人心,给人以视觉、听觉上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振奋,极富表现力。

岐山皮影

皮影戏,岐山人常称“灯影戏”,“牛皮影影”,是用牛皮精心加工制作的人物剪影,用来表演戏剧故事。

据历史记载,皮影戏在岐山的发展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其鼎盛时期始于明崇祯年间。这种民间艺术久传不衰,具有数量多、分布广、影响大等特点。

岐山皮影戏,岐山人常称“灯影戏“,“牛皮影影”,是用牛皮精心加工制作的人物剪影。

★岐山皮影技艺精湛,风格独特,闻名省内外,堪称岐山民间艺术的一颗明珠。

★岐山皮影融剪纸、木刻、版画等艺术手法于一体,雕成的人物容貌栩栩如生,又带有漫画般夸张的特色,且能随挑杆作抬足举手,坐跪曲腰等多种动作。

岐山曲子

岐山曲子受《诗经》、《唐诗》、《宋词》的影响,是元曲和民间音乐相结合的产物。

它的曲牌及乐器和眉户差不多,有眉户前身之说,但比眉户发展慢,至今还是坐唱形式,内容比较简单,一个曲子连续唱完,中间没有道白。开唱前先奏一曲牌,无论唱腔或前奏曲,速度都较缓慢。

★岐山曲子分月弦和平弦两种,月弦供成人演唱,平弦供童声演唱。通常说的岐山曲子是指月弦曲子。

★岐山曲子有曲调100多种,常用者约70余种,有曲牌10多个,其以《金碗钗》中《借水》、《题诗》为代表的近百个演唱曲目至今被岐山曲艺爱好者所津津乐道。

★岐山曲子曲词文雅规整,诗词意境浓厚,和辙押韵对仗讲究,其演唱节奏舒展缓慢,多于表现历史典故和练达人世的感情故事,听来悱恻而又缠绵,其乐器不用大锣大鼓,仅以三弦为主,间配以板胡、二胡、竹笛、摔子(碰铃)和瓦子(竹板)等乐器,绝少吵杂与突兀之感,是一种有固定曲牌、曲调和传统演唱曲目的岐山民间音乐。

岐山唢呐

岐山唢呐鼎盛时期是清代至民国年间,源于何时已无可考。其曲牌大致有七八十个之多,其中有短小精悍的单曲,又有气势恢宏的套曲。

★岐山唢呐一个曲子可以吹奏3个不同曲式,艺人们称为正调、反调、出调。

★岐山唢呐的欢庆乐曲气氛欢快愉悦,动情婉转,令人赏心悦目,吹奏的悲哀乐曲气氛凝重,催人泪下,是民间曲艺中的一支奇葩。

★现今岐山、扶风、凤翔一带所沿用的唢呐曲牌大都是岐山唢呐曲牌繁衍演变所形成的。在近几年的宝鸡炎帝陵祭炎活动仪式上,均聘请岐山唢呐前往演奏,其《大开门》曲牌肃穆庄严,为其它县(区)唢呐所不及,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有“文才”的岐山

要说岐山的“文才”那更是厉害,剪纸、刺绣、面花样样不在话下。每一个绝活做起来都需要耐心、细心和用心,性格好动的人是绝对做不来的。

看似简单的民间艺术其实一点也不比社火、转鼓那些技术含量低,往往女子比男子更加适合来做这几个有“文才”的绝活。

岐山剪纸

岐山民间剪纸艺术流行广泛,花样精美。岐山剪纸源远流长,代代相传,从年逾花甲的老太婆到十三四岁的小姑娘,几乎人人都能剪下生花。她们用美来装饰环境,点缀生活,寄托感情。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这种民间艺术已登上了艺术的大雅之堂,全县成百上千篇作品曾多次参加过全国、省、市民间艺术展览、美术展览。

★有许多幅作品被国家、省、市群众艺术馆及专家、学者收藏。

岐山刺绣

岐山民间刺绣历史悠久,民国以前是农村姑娘必修之工。

刺绣作为装饰品而附于枕头、裹肚、鞋及礼物上,多为小型刺绣。也有并集小型刺绣而成为用于敬神的百花帐。刺绣取材和剪纸一样,多是富千祥吉利、富裕等意义的自然物的单体或群体。

★随着时代的发展,刺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刺绣取材也有很大的发展,内容越来越广泛,成为美化城乡生活不可缺少的装饰品。

★尤其是近年来,有不少农家妇女走出家门,闯市场,办起了刺绣工厂或刺绣店,由手绣转向机绣,与经销商鉴定购销合同,产品畅销海内外,充分展示了岐山对外开放的风彩。

岐山面花

岐山面花历史悠久,它集艺术性、观赏性和食用性于一体,每月农历二月二“送豆豆”时和端午节“炸油糕”时,农妇们便互相合作,用面制作多种造型,有动物、人物、花卉、鸟兽等。目前,岐山面花已成为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艺术品。

★岐山的妇女把麦面经过搅拌、搓捏、削剪,精心加工成五花八门的工艺品,称之为“面花”。

★近年来,随着人们商品意识的增强,也有农妇在节日前将自己精心制作的油炸面花拿到街市上去卖,既可观赏送礼,也可创造效益。吃起来香酥可口,口味无穷。

这样多才多艺的岐山真是了不得

民间艺术源远流长,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不得不说,岐山,你又一次惊了我的双眸!


点击展开全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