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摄影训练中的八个心得总结

 快活林88 2016-12-28


前言概要:

刚结束了云南李老师组织的短期训练营活动,看到影友的拍摄情况,做了一些我看到的拍摄训练问题的总结和心得。以下心得建议,属于一家之言,仅供朋友们参考。


上期回顾:

《欣慰的是成长,残酷的是不断告别》 点击标题浏览


图文作者:郑波(@细草穿沙)

尼康中国NPS摄影师



1.

摄影训练与旅行不同,不宜在短期内,拍摄多景点,多题材。过多的内容拍摄,容易把摄影初学者带入抓新鲜感中去,总是想着下一个新鲜点在哪里,而很难安静下来,学会慢慢观察风光的特色,结构,学习安排画面的故事,内容。


很多时候,别人之所以,比自己拍的好,不是因为技术比我们好太多,而是对拍摄事物的观察,了解,敏锐程度比我们好太多。这需要,安静下来,慢慢看,慢慢了解的过程。



2.

什么镜头,都可以拍摄相对题材的照片。

如果总是问别人:我需要什么镜头? 

至少说明你还不知道下面,自己打算拍什么。

多花时间思考一下,你下面打算拍什么,怎么拍,喜欢什么感觉的画面,要比考虑带什么镜头帮助更大。如果思考了,还是不知道打算拍什么,那就说明需要在审美和眼界上深度补课。



3.

训练正确且良好的摄影意识习惯,要比拍到一张所谓的“大片”重要的多。让别人手把手教会的一张大片,只能得到暂时的收获。建立良好的摄影意识习惯,是为了今后随时自己都可以拍出“大片”。


临时得到一只鱼,还是花点精力,力气,好好学会捕鱼的方法,是再明显不过的取舍。

只是通常为了后者,你得舍得暂时放弃一只鱼。



4.

A档,S档是当下最简单的解决方案,M档,是根本的解决方案。随着慢慢拍摄的深入,总有一天,还是得从A档或者S档,回到M档,才能继续向前走。比如滤镜,比如慢门等。


熟练使用M档的好处是,可以随时切换到A或者S使用;但只是会使用A或者S的人,就未必可以很熟练的使用M档。


三个方案,都有各自针对的场景,题材,究竟该训练哪个,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精力思考决定。



5.

别把自己的照片,随意发到普通摄影交流群去点评。要找,至少要找和自己喜欢风格题材相似的专业人士指点。


在学习阶段,除了训练技术,更重要的是养成自己的风格和个性。在根基不稳的情况下,七嘴八舌的观点,容易把你本身的个性和风格,慢慢磨平。最后,你可能拍出让大家技术上都满意,一片叫好的照片,但也可能是最没有个性和风格的照片。




6.

风光摄影是摄影训练的基础,早晚光线拍摄是风光摄影的用光基础,也是最简单的用光训练。再进阶,是阴天漫反射光线的风光拍摄,再进阶,就到了雨天拍摄,雪天等各种极端天气的拍摄。


当尝试过各种天气光线下的拍摄时,你对用光,可能会有颠覆式,新的理解。眼界也会开阔很多,不会再只盯着早晚日出日落的光线拍摄。



7.

人文摄影,有很大一部分情况,就是在风光摄影里加了一个故事。人文摄影的核心是人,是故事。承载的内容和意义越深,片子也就越好。


人文摄影的价值不完全是技术,而是承载的社会文化传承和记录的意义。就像一张张档案资料,考验不完全是新奇的视角,更多的是摄影者本身对拍摄对象的认知深度。


我从你的人文摄影里,或者得到了一个地理,民俗,文化的背景资料。



8.

初学摄影阶段,鉴赏照片,只盯着最好的,比如世界著名的摄影网站。这样可以更加准确的训练自己对摄影光影,色彩的感知力,也提升自己的眼界。


不要把眼界束缚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圈子里交流,那样会让自己形成思维和视觉的定势,容易走入瓶颈。


人与人,很容易相互影响。这种影响来自穿衣打扮,来自生活习惯,也来自潜移默化的审美,认知影响力。



总结:以上八个观点,是此次云南摄影训练营的一点心得和总结,仅供影友们参考,转播。

这里是郑波(@细草穿沙)个人公众微信

内容涉及摄影与美,生活与文化的随笔

欢迎分享传播,(但保留著作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