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比贫穷更可怕的是,你输在了这一点

 王天神 2016-12-28

「 人只要能控制自己的生活,就总能找到时间 」

文丨 十点君

你信不信,我问一个问题,你就想哭。这个问题就是:你今年,一共读完了几本书?

鸡贼如我,把这个问题发到朋友圈,果然马上齐刷刷一片哀伤的表情。正当我准备把“我也读的不多,40本而已”这句话回复给所有人时,一条评论出现了,我那油然而生,未及嘚瑟的优越感瞬间被打入冷宫。

那条评论是一个数字:252本!

次奥,252本,先不说都学到些什么,光是见识到什么就足够好玩的了好吧。再对比我读的那几本书,只觉得,人和人的差别,有时简直比人和狗的差别还要大啊。

装逼尚未开始,就已败走麦城。哥不服,因为不大信。就算不吃不喝不玩手机不啪啪啪,一个普通人一年也读不了这么多本书!除非这人是李欣频。ps:李欣频是我很欣赏的一位台湾作家、文案天后。人家37岁时就已去过37个国家,7年出书26本,每天至少读1本书、看1部电影。

点开头像一看,原来是C君,半个熟人。于是开门见山:“请问你是如何做到一年阅读252本书的?”再配上一个迷之微笑。

打完后,感觉问题不够精准,又补了句:“你确定不是书名,而是书吗??”然后,我收到一份长长的清单,上面详细记载着她这一年看过的所有书和电影。

我又问:“每天阅读、看电影,这样很花时间吧?”

答:“怎么会,我把等车坐车等人无聊的时间用来看书听书,一点也不耽误。”

好吧,果然如此!看来鲁迅叔叔没有骗我——哪里有什么人才,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了学习工作上。

我羡慕嫉妒没有恨。能看这么多书,一定是个很惜时的人,很惜时的人都很了不起。因为每个人每天的时间相同,潜力、智商也相差无几,但就像爱因斯坦说的——人和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不过这句话放到今天似乎不够准确,也许该这样说,人和人之间的差异在于碎片化时间。

所以,我现在最害怕的,并不是比我聪明比我漂亮比我有钱的人,而是那些敬畏时间,懂得善用每一分每一秒的人。他们的一小时,就是我的十小时啊!

“我太忙了”、“没时间读书”、“没时间学习”、“没时间玩”……每次听身边人这样说,我都忍不住冒着被胖揍的风险来一句:说吧,本世纪三大绝症之焦虑症、松鼠症、懒癌,您是哪一种?

总觉得,每一个说自己没有时间的人,其实都是在宣布,自己丧失了对时间的主权。还有比这更可怕的事情吗?

2013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爱丽丝·门罗,37岁才出版自己的第一本书。而她20岁时就开始写作,那时她已结婚,要带熊孩子,要做家务。即便在没有洗衣机之类的家电时,她的写作也不成问题。

她说,人只要能控制自己的生活,就总能找到时间。相反,如果找不到时间,那你该好好想一下,自己的生活是不是已经失控了?

这几年,很多人都在批评、抨击碎片化,抱怨自己被碎片信息搞得焦虑、沮丧、甚至难以专注。但碎片化并不是坏事。并不绝对是。坏事是,我们一直没有认真地调整自己的状态,迎接这个时代的到来。

碎片化阅读早已经是我们主要的信息来源;碎片化工作,甚至碎片化生存也正在成为一种趋势。既然抵制碎片化不可能实现,为何不放弃抱怨和对抗,好好利用它的便利性和有效性呢?

碎片化并非为了浅薄,而是提高效率——提高我们了解他人想法以及了解世界的效率。

那些主要依赖长阅读的人仍然值得欣赏和敬佩。但对大多数人来说,既然碎片化就在身边,不如不对抗,不如把无可躲避的碎片化生存做到最好。这会比“对抗碎片化”更有价值,也更有机会做到。

善用碎片化时间,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首先,得有利用碎片化时间的意识。

北宋欧阳修曾说:“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马上、枕上、厕上也。”中唐诗人李贺,背着个古旧的破锦囊,终日骑驴游走于山野间,东瞧西望,有了灵感就在驴背上记下来,装进锦囊里,晚上回家整理成篇。

所以你看,古人也会碎片化学习、工作这一招。更何况生在如今节奏飞快的互联网时代。

对于上班族,天天被老板客户盯得跟狗似的,不可能抽出大块时间去系统性的阅读、学习,只能把握碎片化的时间。但如果把这些零三八四的时间加在一起,你会发现,这是一笔很宝贵的财富。

其次,要有坚持的毅力。

我有个哥们,职场上,是一只普通的程序猿。程序猿一般都挺木讷无趣的,但他不仅逗比有趣,内心戏重,连撩妹都特别有一套。之所以和别的程序猿画风不太一样,就是因为哥们一直坚持听脱口秀。

他最近用手机下载了一个UC头条有声版,每天从app里缓存两集脱口秀,上班路上听一集,下班路上听一集,几乎雷打不动。我现在很怀疑,他如果哪天不想和代码过了,完全可以到我们新媒体行业来写文案编段子,和我抢!饭!碗!

不过人家说了,哥们一场,放我一条生路。他最大的愿望只是有一天能身穿背心大裤衩,脚踩人字拖,出现在一个上流party上,在大家向他投去不屑目光的同时,他便针对纽约黄金期货、雾霾天人类应该如何存在,以及国标豆腐脑究竟是甜还是咸的问题侃侃而谈,直接振聋他们的狗耳,不经意间就出卖了自己的内涵,让白富美对他刮目相看……

再次,学会善用工具。

不喜欢读书?可以听书嘛。地铁里、餐厅里、排队时、马桶上(过马路一定要除外!),利用好空间时间,只要每天坚持听上一两个章节,就会发现很快就能读完一本书——前面那位C君就是在这些碎片化的场景中连读带听,一年搞定252本书。

办公室也有一位妹纸,简直就是碎片化生存的高手。有一次看到她的手机桌面,下载了好几个适用于碎片时间的app。她说,那都是她从无数手机应用里筛选出来的,每一个都很有用。

这些都是她用来随时随地钻奶酪的工具。她甚至还在手机主屏幕上,建立了两个文件夹,分别叫“梳洗/行走”和“乘坐/等候”,以适应不同的情景。为此,她还特地买了一个带吸盘的防水蓝牙音箱,每天洗澡时听书、音乐或公开课,愣是把“洗刷刷”变成了有效率、有意义又享受的事情。

对于她来说,合理巧妙的利用零散时间已经不单是技巧的结合,而是成为了一种生活习惯,一种消磨时间的方式,这样反而会达到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效果。

利用碎片化时间的方法很多,可以写下上百种,但不一定都适合你,你也可以开动大脑,想想到底哪些技巧真正适合自己,最终把这些零散的时间像拼图一样变成有效的大块时间。

所以,你总没有时间,不是因为你的指缝太宽,也不是因为你的时间太瘦,可能只是因为你,没有把你的碎片化时间,找到合理的用途,不论是学习,还是享受。

从现在开始,善用你的每一点碎片化时间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