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现为中西医结合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秘书、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儿科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优生学会常务理事、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擅长小儿久咳、久喘、便秘、哮喘的诊疗。 在门诊给宝宝看病,很多妈妈们都说特别怕宝宝上火,因为孩子一上火紧接着就生病,感冒、发烧、咳嗽全来了。所以,家长要及时发现孩子上火的苗头,尽量将火气消灭在萌芽阶段。 5大因素惹“火”上身 宝宝上火,首先要知道“火”从哪来的。中医认为,人吃五谷杂粮,受四季节气的影响,人体会发生相应的变化,阴阳平衡则人体机能正常,阴阳失衡发生偏盛偏衰,就会产生疾病。宝宝上火通常由以下几个原因引起。 给孩子吃得太多了 小孩子脾胃发育尚未健全,吃的东西一多,胃肠的负担就会加重,影响了胃的消化,胃肠不能把这些饮食转化成营养,郁积在胃中就会生热化火,这就常说的胃肠火热。 2 给孩子穿得太多了 有些家长怕孩子冻着,给孩子穿衣服很多,小孩子正处在快速生长期,属于阳性体质,这就是中医儿科所讲的小儿生理特点“阳常有余”,如果穿得过多,就会导致体内生热,造成上火,继而出现感冒。 3 吃了热性食物 有些食物,多吃易上火,比如芒果、花生、巧克力、甜食这类食物很容易引起火气。有些宝宝吃的奶粉不合肠胃,也会造成上火,大便干燥。 4 天气干燥喝水少 我们总是提醒家长给孩子多喝水,在夏天炎热,热伤阴液,阳气偏盛,火气内生。在秋冬季,气候干燥,导致身体水分丢失过多,也是导致上火的原因。 5 生活不规律 节假日有些家长带宝宝出去玩,宝宝的作息时间和饮食都没有规律,睡眠减少,很容易导致肠胃功能紊乱,出现上火现象。 上火信号早发现 家长要学会及时发现宝宝上火的苗头,简单方法就可分辨: 皮肤:宝宝皮肤干燥,小脸蛋变得干涩、发红,甚至宝宝的耳朵也会发红。 口臭、口舌生疮:宝宝说话时,可闻到口臭,上火后还会出现口角糜烂、干裂、嘴唇起疱疹、口腔黏膜及舌头溃疡、舌苔厚腻等症状。 大便:宝宝排便困难,而且排便时因肛门受干结粪便刺激出现疼痛而哭闹,排出的大便干硬、如羊粪球。 睡眠障碍:夜睡不宁,磨牙,说梦话。 降火护理方法 对于容易上火的孩子,家长需注意饮食及日常生活的照顾,防患于未然: 1 注意奶粉的选择 有的宝宝一吃奶粉就上火,出现大便干燥(正常的便便应为成形软便)、大便时哭闹不停等问题。那么妈妈们需要注意配方奶粉的选择,比如添加了短链益生元(GOS)+长链益生元(PDX)组合的奶粉。因为,益生元组合进入肠道后,能促进肠道益生菌增殖,呵护小肚肚,软化便便。 2 多吃蔬菜 宝宝能吃辅食后,最好将菠菜、卷心菜、青菜、荠菜等切碎,放入米粥内同煮,做成菜粥给宝宝吃。蔬菜中所含的大量纤维素等食物残渣,可以促进肠蠕动,达到通便的目的。 此外,一些蔬菜也有去火的功能: 芹菜:性寒凉,能去肝火解肺胃郁热,容易上火之人常食有利。 莴笋:性微寒质地脆嫩、水分多,功效特点为清热、顺气、化痰。适合肺胃有热的宝宝食用。 莲藕:性平寒,最好生食或捣汁,功效是清热生津、润肺止咳, 若与梨汁和匀同服其效更佳。 3 吃些去火的水果 一些水果也具去火作用。荸荠、甘蔗其性微寒,果汁丰富,凡热病后余热未净的心烦口渴、口舌生疮、便干尿黄等都非常适宜食用。柚子、梨是性寒味微酸,除能清热外,其特点是能清润肺系,对于肺热咳嗽吐黄痰,咽干而痛者极适宜。 4 晚餐适量 中医讲: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这是有道理的。宝宝的晚饭不要吃得过多,因为吃后运动少,胃内食物未及时消化,容易生火。如果宝宝晚上9点钟睡觉,晚餐应在7点前吃完。而且避免食用大量肉食。 5 穿衣适当 宝宝穿得多更爱上火。如何判断宝宝穿衣是否合适呢?如果你摸着宝宝的后颈处有汗,说明穿得有点多了,应当减一件衣服。平时宝宝和爸爸妈妈穿得一样多就可以。手及颈部温热、无汗即合适。 6 多喝水 家中要常备白开水,注意不要等宝宝渴了再喝水。宝宝能吃辅食后,要时不时给宝宝喝些水,比如起床时喝、午睡醒后喝一些,玩得出汗后喝等等。 7 不喝滋补类的汤 南方的家庭喜欢煲汤,但需要注意,家中大人喝的滋补类的鸡汤、甲鱼汤,千万不要给宝宝喝。这种汤喝了,宝宝不仅会大便干燥,还可能流鼻血。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美赞臣官方立场) 美赞臣温暖小提示 亲爱的妈妈们,关于“上火”的概念,中西医的争辩由来已久,我们也愿意为妈妈提供一些专家的意见做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实用的育儿知识,帮助您养育快乐健康的宝宝。
一百多年,美赞臣始终致力研发科学配方,为宝宝成长量身定制优质营养,帮助宝宝便便轻松,不担心上火。读懂了宝宝的肠道“婴语”,妈妈才能和宝宝一起开心“趣”成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