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孩子犯错时,给予指导而不是批评

 华魂盖世 2016-12-29


当孩子犯错时,给予指导而不是批评


批评和评定性的称赞是双刃剑,两者都是在给孩子下判断。为了避免下判断,心理学家不会发表批评意见影响孩子,而是指导孩子。


在批评孩子时,父母会攻击孩子的人品和性格。

而在指导孩子时,我们会陈述问题以及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岁半的天天不小心打翻了自己的水杯,爸爸看见了,很平静的说:“我看见你把水杯打翻了,咱们再去接一杯吧!不过还得拿一块抹布。”


天天抬头看了看爸爸,即松了口气,又有点不好意思,还跟爸爸说:“爸爸,谢谢你!”然后去卫生间拿了块抹布,把桌子擦干净。


 

当时,我还想补一句,想说点类似“下次小心点、下次别把水杯打翻了”之类的话,当我看到她认真的擦桌子的模样,看到她感激爸爸的眼神时,我就什么都没有说了。


不好的事情发生时,当时并不是教训肇事者的合适时机,应该先处理事情,而不是人



想象一下,你正开着车在高速路上,和心爱的另一半在一起,这时你错过了出口,下一个出口可能很远,如果他或她说:“为什么出错口了?”“你没看见那么大的路吗?”“那么明显的标志你没看见吗?”等类似责备的话。。。请问:他或她这么说有用吗? 那时候,你会和颜悦色地回应吗?你会感觉到爱意绵绵吗?

 

我们只需说一句:“哦,亲爱的,多可惜呀”或“没关系,下一个出口马上就到了”,足矣!





出了问题回应,而不是反应


很多时候,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激烈争吵是这样:孩子做错了什么事情,或者说错了话,父母对此作出无礼、粗鲁或责备的反应。孩子则以更糟糕的言行来回答,然后父母再反击,恐吓,甚至动手。





一天早晨,七岁的唐睿泽在玩一个玻璃杯,他的爸爸在看手机。

 

爸爸:你会打碎它的,你总是打碎东西。

 唐睿泽:不会的,我不会打碎它的。

 

就在这时,玻璃杯掉到地上摔碎了。

 

爸爸:叫你别玩,你偏玩!打碎了吧!

唐睿泽:呜呜。。。

 

爸爸:还哭!还有脸哭!把杯子摔碎了,还有脸哭!笨蛋!

唐睿泽:你才是笨蛋!

 

爸爸:你居然叫你爸爸笨蛋!你太没礼貌了!

唐睿泽:你也没有礼貌!你先叫我笨蛋的!

 

爸爸:你闭嘴!滚回你房间去!

唐睿泽:你也滚回你房间去!

 

这种对权威的直接挑战激怒了爸爸,他一把抓住儿子,朝屁股上狠狠地打了一通。

事情的结果就是以爸爸生气、愤怒,儿子生气、委屈、哭闹、挨揍而告终。



 

试想:

看见儿子玩玻璃杯,爸爸可以拿走玻璃杯,然后给他一个更适合玩的东西,例如一个球。


或者当杯子打碎时,他可以帮助儿子处理玻璃碎片,顺带说一些“有没有想过玻璃杯很容易打碎、杯子是用来喝水,不是用来玩的、玻璃杯碎了会弄得乱七八糟”之类的话。



 

这种和气的话会让孩子觉得惊讶,可能会为自己闯的祸产生歉意和赎罪心理。在没有呵斥、没有巴掌的情况下,他甚至可能会在心里思考,并自己得出结论:杯子不是用来玩的。


小意外、大价值

 

从一些小意外中,孩子可以学到很多宝贵的教训。孩子需要从父母那里学会分辨什么是让人不愉快、让人讨厌的事情,什么是悲剧和灾难。


许多父母对打碎了一个鸡蛋的反应就像打断了一条腿似的,对窗户被打碎的反应就像心被敲碎了一样。





对于一些小事,父母应该这样跟孩子指出来:“又把手套弄丢了,这很不好,很可惜,不过这不是什么大灾难,只是一个小意外。”

 

相反,发生小意外时,是传授孩子价值观念的好时机。当孩子把心爱的手套弄丢了,孩子伤心的哭起来,爸爸平静而坚定地说:“在我们家,手套不是那么重要的,重要的是人,是心情,任何人都可能弄丢东西,但是手套丢了还能重新买,你的感受才是我最关心的。你确实很喜欢那副手套,我希望下次能找着更适合你的手套。



 

麻烦发生时,我们要寻求解决的方法,而不是责备和批评。父母的批评对孩子是没有益处的,它只能导致气愤和憎恨,而更糟的是,如果孩子经常受到批评,他们就学会了谴责自己和别人他们学会了怀疑自己的价值,轻视别人的价值,学会怀疑别人,久而久之,还容易导致人格缺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