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且行且悟——密歇根州立大学章璐博士的研究分享

 waikatolabrary 2016-12-29
配合语音套餐,效果更好哦!

本期“柚思柚感”原创灵犀:且行且悟——密歇根州立大学章璐博士的研究分享。

“柚思柚感”集柚友思想之精华,采柚友创作之灵气,刊登各位柚友优秀的投稿,主要包括著作、论文等的读后感、写后感、学术评论等类型文章,欢迎各位柚友投稿!投稿邮箱:lvyouzhishi@126.com.

我是柚子的分割线,以下为正文~


全文共2232字,阅读大约需要3.5分钟


大家好!我叫章璐,本科就读厦门大学旅游管理系,研究生和博士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目前在密歇根州立大学工作,第四年的助理教授。我不是大牛,幸得绿柚邀请,借宝地分享本人的研究心得。想了挺久,最后决定用我一般从头到尾做完一个project到发表的过程来作为基本构架,条理会比较清楚。

1
开题

在开始一个新的project之前,不管是不是有别的合作者,有几个合作者,我一般都会先写一个一页左右的idea sketch。用一段话讨论一下为什么要写这个题目,有什么主要的理论依据,实验设计大概是怎样的,预测的结果也会简单描述一下。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自己理清思路,确定这个想法会有理论支持,另一方面跟合作者讨论的时候也比较方便。我一般propose一个新想法的时候会直接把这个idea sketch发给对方,然后我们讨论这个想法是不是可行,值不值得做,有没有其他我没有想到的变量需要加进去。更重要的是,有的时候写完一篇文章距离一开始的计划已经好几个月,有这个东西可以随时回头看看自己最初到底是怎么想的。

2
选合作者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其实这方面我不算很有心得,一直觉得自己非常幸运的一点是有几个很棒的合作者。我的小伙伴们大多是博士时候的同学,大家training的背景一样,想法差不多,合作起来非常容易。除了学术能力方面,性格其实也很重要。文章从写到发表本来就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在期刊那儿审稿的时候很多情况下时间是不由我们控制的,我个人经历中最慢的一次大概快要一年才拿回第一轮的comments,所以一般尽量在写的时候我都会希望不要太拖拉,不然的话整个tenure六年时间也发不了什么成果。好在我的小伙伴们都很给力,动作都很快,有特殊情况比如最近非常忙的话我们也都会跟对方打好招呼,这样大家都可以合理安排自己各个project的进度。但也不是每个合作者都是天使,我有一个project已经三年了,没事儿就开会讨论,可还是离发表挺遥远的呢,也是挺愁的。

3
写文章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这个真的毫无技巧可言,就是写写写,写的受不了了去吃点东西看会儿电视剁剁手回来接着写。我的习惯是把它分成几部分,一次完成一个部分,如果同一个段落分成几天来写的话,总是觉得不是很顺。写完之后休息几天冷静一下回头再读读,有的时候再看的时候会发现自己曾经以为的一气呵成挥洒自如其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也可以请合作者帮忙读一读改一改,一是从旁人的角度看看逻辑是不是清楚文章是否通顺,二是有的时候自己那个时间点儿实在是词穷写不下去了,但是过几周从小伙伴那儿拿回来之后又感觉还是可以再写写的。

4
审稿

审稿人虐我千百遍,我待他们如初恋。写的时候一般都还挺心情愉快的,看看自己写的不管是啥都觉得挺有道理的,直到拿回reviewer comments的时候,呵呵。跟审稿人斗智斗勇的过程是我个人觉得最耗费心力的时候,先不说刚看到comments那无比心塞的感觉,在回复过程中怎么把话说明白也是需要想很久的。遇到的情况一般分为以下三种:

(1) 直接推荐接收的。不多,但确实存在,每当这种时候都很想给他们寄花和巧克力。

(2) Major revision。通常这种情况都是审稿人觉得这篇paper还是有闪光点的,但是有一些问题确实需要解决,因此他提出来的意见和建议得特别严肃认真地对待。审稿人说的每一点都要仔细考虑,说得合理的地方就按照他说的改,如果觉得不是很合理,也可以想想是不是可以在别的地方比如discussion或者limitation里讨论一下。如果有少数一两条不是很合理的建议,可以礼貌地回应,解释清楚自己为什么没有那样修改,尽量做到有理有据,找到跟自己观点一致的文献作为依据。看待这些comments的时候心态一定要好,谁都不愿意自己写的文章被别人挑刺,但是愿意给你机会修改的审稿人大多数时候不是为了挑刺,是为了提供constructive feedback让这篇文章变得更好。这一点通常在自己做了审稿人之后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但是,不是每一个审稿人都讲理的,有一些真的很奇葩。我之前有一篇文章经历了三轮review五个审稿人,每次拿回来都不是之前那个审稿人了,吭哧吭哧答了半天的就不算数了,又多了一堆新问题,有一些还和第一轮的意见不一样,也是挺崩溃的。最后一轮的时候只剩下了一个审稿人,写了好多意见,一条都看不懂,三个作者都看不懂,最后只能硬着头皮答了,交的同时也给editor写了一个note,说自己真的尽力了,连猜带蒙地答完了,完全不确定是不是答在点儿上。还好editor是讲道理的,总算是接收了。还有一次审稿人说其他都挺好的就是基本原理没有解释清楚,我建议你可以这样解释。我们按照他说的解释了,结果拿回来一看他说我觉得你解释的不对,然后就被拒了。到现在我也不明白那次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所以说呢,心态真的一定要好,遇上这些事儿的时候多跟朋友交流交流,就会发现原来大家都遇到过各种让人心塞的事件,心里也就释然多了。

(3)Reject。一般有两种,拒得有理有据让人心服口服的和拒得不明不白的。如果文章真的有硬伤比如实验设计有问题,或者不够新颖没什么contribution的话,能改的就改,能加一个study的就加,实在改不了的也不要灰心,可以考虑更换适合的期刊。而拒得不明不白的那些,理由真的是千奇百怪。最近遇到的比较欢乐的是一个审稿人说我同意你limitation里面说的每一条,所以我决定拒了你。这个理由有点新颖,我们还蒙着呢还没改完,大家有好建议的话可以联系我,先行致谢。还有一些会说怎么只有两/三个变量呢,不够啊,这个interaction effect是什么东西,挺有趣的,但不明白,你再解释解释。遇上这种涉及method的其实很纠结,非常不好解释。当然不能直接说这个就是这样没啥可解释的,但是又不知道还能再怎么深入解释我为什么没有五个变量。想了想,就算真的有five-way interaction,感觉我也解释不了。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