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在《长城》剧组待了一年半,一只饕餮都没见过

 小藏身馆 2016-12-29



这不是一个用 “奇幻” 二字就能定义的故事


《长城》里的长城不在北京,也不在陕西。《长城》的长城是在青岛西南端填海新填出来的一片地面上。从地图上看,这个长城甚至都不在陆地上,而是在海上。偶尔从海上飘来一大团浓雾,把长城罩起来,像一艘静止的方舟。


长城是个一千多人的剧组,里面的人各色各样。除了那些拿过奥斯卡奖的主创,还有一些抱着学习心态来观摩的:比如炸玻璃的爆破师其实是成龙的御用替身,灯光组的翻译其实是网剧《万万没想到》的摄像。他们都想到长城来看一下,好莱坞是什么样子。


海边的长城


我是以翻译的身份进组的。《长城》可能是中国电影史上人最多的一个剧组,光翻译就有100多人,分散在不同的组里,听别人说话,替别人沟通。好莱坞来的这帮人发生了什么事,翻译都一清二楚。


我被分到了副导演组,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是翻译导演和摄影指导的一个会议。摄影指导有点信不过我。问我知不知道 gradient 是什么意思?我告诉他,我会用 photoshop,知道一些基本的词汇。


其实我是硬着头皮去的。摄影指导是 Stuart Dryburgh,他拍过《钢琴课》,当年提名了奥斯卡,不过输给了《辛德勒的名单》。张艺谋再怎么说也是国师,给他们俩当翻译还是挺紧张的,去之前我读了好几遍剧本,还抱佛脚记了一些摄影词汇。


张艺谋正在跟演员们讲戏,他们的影子投在绿幕上


结果这些都没用上,我只是陪着两个老头慢悠悠地聊了俩小时,说了说如何把树叶放在镜头前,做出神秘的光影效果。还赶潮流地聊了一下女主角能不能用她的长枪当自拍杆,在打饕餮的时候给观众一种身临其境的视角。


看着两个老头儿特别认真地在讨论在打怪兽的时候自拍,我不知道他们是认真的,还是在效仿名媛,通过自拍来拉近中外电影人的感情。后来,自拍的主意没有实现。可能是因为两个老头儿还不够亲密,也可能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女主角的手机壳 —— 那上面写着 “Cliché”。


剧组里有一个来自好莱坞的老牛仔,大家叫他老班。他拍过《杀死比尔》和《蜘蛛侠》,是血统纯正的好莱坞制片人。他永远穿着花衬衫,挺着肚子,戴一顶沁有汗迹的毡帽。


有一天30多度,我问老班戴着毡帽热不热,他说,This is my look。


有个翻译看见了,也买一顶毡帽来戴,买一些花衬衣来穿,在现场显摆自己学到了好莱坞的样子。做道具的老师傅见了,说他是个扛洋枪的。我后来才知道,这个词说的是睡老外的人,并不是说他的范儿正。


鹤军的女兵正在准备往下跳,绿布上其实是万丈深渊


老班每天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天,这也是我每天早上的任务。海上的天气阴晴不定,时而暴晒,时而下大雾。老班订购了青岛气象局的专家服务,让我翻译,但气象局总是说不准我们这片海的天气,对拍摄计划没什么帮助。这让老班非常无奈,觉得气象局的人大概都在打牌,没有好好上班。


老班每天的第二件事就是去长城上找 PJ。PJ 是第一副导演,也戴一顶毡帽。他是替导演喊 Action 的那个人,大约五十来岁。刚刚拍完《疯狂的麦克斯》,瘦得像一只沙漠里的鹰。


老班要跟 PJ 聊聊看哪个组今天拖了时间,导演有没有突发奇想,搞些剧本之外的创作 —— 这些都是很费钱的事情。如果没有什么意外,PJ 也会跟老班把导演对每个镜头的想法都过一遍。他们对张艺谋的想法感到很好奇,虽然他们听不懂张艺谋说了什么,还是兴致勃勃地聊 “The Director said”,然后猜测翻译有没有翻错意思,揣摩导演内心的创作意图。


从左至右:PJ、张艺谋、Stuart 的翻译、Stuart   [图片来源 ]


聊完这个,剩下就都是花钱的事情了。


最清楚导演意图的是制片人罗异,他是一个在中国待了20年的美国人 ,他为这个电影准备了七年,所有翻译都怕他。导演要创作,首先会跟他商量,他再去跟另外十个制片商量。罗异往上就不需要翻译了,他们是在奥斯卡奖台上自拍的人,是真正的好莱坞。


有一天,Stuart 离开了剧组。翻译们说,是因为他对光影要求过于苛刻,老是让马特达蒙站在长城上等光。这样等下去,马特达蒙太累,钱也花得太多。这一次,Stuart 是等不到了。


“饕餮 ”的替身演员


对于我来说,电影剧组是一个没有时间轴的世界,人们在不同的场景中分离,不久后又在另一个场景里重遇。一会儿是平行时空里的宋朝,一会儿是共和国解放前的黎明,光影和季节都是随机的。


对于好莱坞来说,这些都是缜密搭建出的现实,场景和空间的转换通过工艺来实现,张艺谋深谙此道。剧本的原名是 “The Monolith”,翻译过来是《巨石》。然后在工匠的手里,巨石变成了长城。


用张艺谋的话说,要是都当了艺术家,那谁动手呢?


拍殿帅的葬礼时,长城上放飞了孔明灯


风从岸上来的时候拍什么都好,可如果风从海上刮过来,就只能拍打饕餮了。


在电影的设定里,饕餮是对人类贪婪的报复,每60年来一次,每一次都会进化,变得更难对付。长城上年轻的将军们都没有经历过饕餮,他们要抵御的,是传说中恐怖的过去。


8年前,传奇影业的 CEO 托马斯·图尔坐着私人飞机飞过中国。他看见脚下蜿蜒的长城,觉得这里面一定有故事,于是回去写了一个在长城上打怪兽的剧本。


传奇电影公司可能是好莱坞最擅长怪兽题材的:《哥斯拉》,《侏罗纪》和《环太平洋》都是他们的制作。这一次,图尔把饕餮的设计全权交给了张艺谋,花了1.5亿美金,打造一个属于中国的怪兽。


可是,直到片子拍完,我们也没有人见到饕餮到底什么样。


长城上的鹰军正在准备拍摄射饕餮的一场戏


美术指导是拿过奥斯卡的,五色的军队可以搞定,饕餮的样子却迟迟定不下来,前后一共改了700多稿 。好莱坞的视效团队一直忙前忙后地给饕餮铺绿布,挂绿屏,像一群默剧演员,郑重其事地为这个东方怪物铺上通往银幕的红地毯。


刘德华说,因为饕餮很大,演的时候像盲人摸象,不知道该往哪里看,很需要想象力。剧本上中文写的是 “饕餮”,英文写的是 Tao Tei;翻译刚上手的时候都懵了,不知道这两个字到底该怎么念。


浓雾从海上飘过来,长城上的演员们严阵以待。马特达蒙拉开弓,死死盯着底下的绿布,等待从那里冒出一个好莱坞想象中的、并不存在的东方怪兽;而在远方的荧幕之上,虚无的饕餮早就张开了它的大嘴,垂涎地看着这现实的一切。



作者:宫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