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歷史文化古跡——四川綿陽平武報恩寺(二)【圖文】

 還舊樓主. 2016-12-29
 
    于平武县城的报恩寺是目前我国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古建筑群之一,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深山宫殿”报恩寺有一个让人称奇的地方,就是龙多。据传,全寺共有9999条龙,加上大雄宝殿供奉的皇帝牌位(龙位),恰好一万条龙。因此,报恩寺也被游人称为“深山龙宫”。
 
四川 <wbr>平武报恩寺(明.国保)(二)

    华严殿内的四条泥塑蟠龙长约7米,紧紧地缠绕在大柱上,遍体金甲耀目,造型生动各异:有的仰天长啸,宛如呼风唤雨;有的张牙舞爪,势如气吞山河;有的引颈怒嚎,宛如活龙再现,大有腾飞之感……
 
四川 <wbr>平武报恩寺(明.国保)(二)

    华严殿的四条蟠龙和各殿屋脊的吻兽,都是由泥塑制作而成。古代的泥塑艺术是我国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报恩寺的泥塑艺术,就是祖国文化遗产中的一朵奇葩。
 
四川 <wbr>平武报恩寺(明.国保)(二)

    报恩寺大部分泥塑为木胚泥塑,首先是搭制木骨架,然后在架上绑扎谷草或棕、麻,骨架作好后首层上黄泥和草筋雕塑成大样。稍干后,再上表层泥精雕细刻,最后着色贴金。报恩寺的泥塑色彩,颜料以朱砂、黄丹、石绿、天蓝、茄皮紫等矿物颜料为主。塑泥主要成分是白灰、白膏泥、黄土、棉花、麻丝或头发,其中棉花、麻丝、头发和泥后,既可以增强塑像的结构强度,又可以使雕像不易破裂。寺内的绝大部分龙,都由泥塑而成。虽然经历了数次特大地震,但这些泥塑精品都基本保存完好,未受影响。
 
四川 <wbr>平武报恩寺(明.国保)(二)

    华严殿的转轮经藏也被誉为报恩寺“六绝”之一。细心的游客在推动转轮经藏时可发现,在转轮经藏底座束腰上雕有八条游龙,周围雕有波涛,八条游龙形象地出没于波涛之中,玲珑剔透,独具匠心。
 
四川 <wbr>平武报恩寺(明.国保)(二)

    在大雄宝殿的佛像前,供有一块“当今皇帝万万岁”的九龙牌位。牌位高约两米,由金丝楠木雕琢而成,边缘透雕九条云龙。该牌位是报恩寺建造者王玺及龙州官民向皇帝“祝延圣寿,报答皇恩”的标志,是报恩寺的珍贵文物。
 
四川 <wbr>平武报恩寺(明.国保)(二)

    在报恩寺内各殿屋脊上,有许多造型奇特的吻兽饰物。根据屋脊形式不同,其脊上安装的吻兽数量也不一样。踞于正脊两端体形似龙的动物称为“大吻”或“鸱吻”,它张开巨口,用利齿咬住屋脊,尾部上卷,背插宝剑……这些造型奇特的动物,传说是龙的九个儿子。虽然同为龙子,但长相各异,因此有了“龙生九子,子子不同”之说。
 
四川 <wbr>平武报恩寺(明.国保)(二)

    据传,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的报恩寺全寺共有9999条龙,加上大雄宝殿供奉的皇帝牌位(龙位),恰好一万条龙。
 
四川 <wbr>平武报恩寺(明.国保)(二)

    在五百多年前的古龙州大山深处,能工巧匠们用他们灵巧的双手、娴熟的技艺,创造出了如此生动、真切的关于龙的泥塑作品,实在令人惊叹。
 
四川 <wbr>平武报恩寺(明.国保)(二)

    报恩寺坐西向东,这是与一般寺庙坐北朝南极不相同的地地方。这不知是有意而为,还是因地势而造。寺门前有一广场,广场中央分左右各立有一根经幢。据说,原设计这里是要立两根华表的,因改建成寺庙,所以才改立了两根经幢。经幢上的经文经岁月的销蚀已有相当部分模糊不清。
 
四川 <wbr>平武报恩寺(明.国保)(二)

    在天王殿前有一座金水桥,型制也全是仿北京的金水桥,桥下有水池,只不过尺寸太小,材料也非汉白玉,而是青石,因而看不出它的富贵和华丽。
 
四川 <wbr>平武报恩寺(明.国保)(二)

    出华严殿,沿长廊前行不远,在大雄宝殿一侧,有一个长廊与大殿相连的斜廊(坡道)。这斜廊左右前后无支撑,下无根基,虽可以随手摇动,却历经多次地震,巍然屹立五百多年不倒,算得上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
 
四川 <wbr>平武报恩寺(明.国保)(二)

    南面的碑亭里立的是“万乘皇恩碑”。内容大意是皇帝敕赐由报恩寺管辖天宁寺等一十四座寺庙。此碑是大明正统十一年十一月王玺建立。北面的碑亭里立的是“九重天命”碑。碑文是:“‘奉圣旨既是土(土字下面加有一点,即玉字没有上面那一横,疑为皇帝临时造字)官不为例,准他这遭。’钦此钦尊。修理报恩寺一所,转轮藏一座,完备安放藏经,祝延圣寿。具本谢恩外。”立碑时间仍为大明正统十一年十一月,立碑人亦为王玺。
 
四川 <wbr>平武报恩寺(明.国保)(二)

    北边碑文中的“土”字加一点,看似是个错别字,实际是有来头的。据说当年王玺接到这一圣旨后,当时就向东北方向九叩头,以谢皇帝不杀之恩。王玺也是读书之人,见圣旨中的土字下有一点,明白了皇帝的意思,那就是你虽然将皇宫改建成寺庙,但倘若有什么不安分的行为,那头颅则随时可以摘下来埋入土中的。因此,王玺在建碑时,特意将王玺的“玺”字刻得很小,意为王玺什么时候都是一小人。虽传说是如此,将自己的名讳故意刻得很小,那是有自谦之意,这倒是十分明白的。
 
四川 <wbr>平武报恩寺(明.国保)(二)

    大雄宝殿殿堂正中、佛像前面供有一块王玺亲书的“当今皇帝万万岁”的牌子。据说,报恩寺之所以历经几百年各种战乱而不毁,主要得益于这块牌子。因为谁当皇帝它都呼“万万岁”,便没人敢骚扰。这大概就是王玺聪明过人之处。
 
四川 <wbr>平武报恩寺(明.国保)(二)

    大悲殿高达8米的千手观音,正身就是用一根巨大的楠木雕成。观音头戴宝冠、身披菁纱立于仰覆莲花座上,体态柔媚、高大匀称,脸庞则丰满秀雅、眉若新月、双目宁静含蓄、神态淳厚慈祥。观音一头四面,头顶重迭三个小头像,肩上的两只大手高举无量光佛,身后1004只手均刻有一圆睁的慧眼,并分别拿着日、月、净瓶、宝镜、宝印、数珠等佛门法器,且形态各异。这的确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四川 <wbr>平武报恩寺(明.国保)(二)

    钟楼西面有座小小方亭,内有水井一口,名曰“范公井”。此井为明代龙州宣抚司经历范辂所凿。范辂原任御史,因直谏犯上而于正德十四年(1519年)被明武宗贬为龙州宣抚司经历。此时距报恩寺建成已有70余年。他见寺内僧侣饮水困难,便慷概解囊,出资凿成此井。井成之后,寺内僧侣饮水思源,对范公十分怀念,便在井上建亭树碑,以为纪念。井深17米,设计考究,工程艰巨。水味香冽,四季浮泽如露。
 
四川 <wbr>平武报恩寺(明.国保)(二)

    报恩寺建筑,在选料上极为重视,寺内所有殿堂的柱、额、梁、枋、檩和斗拱、雀替、门窗等木构件,以及巨大的木雕佛像等,均用优质而名贵的楠木建造。楠木质地坚固,芳香长溢,虫蚁不蛀,蛛网不结,此为全国独有。斗拱,迄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是我国古代大型木构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结构和装饰的双重作用。封建社会里,建筑规模有森严的等级制度,按规定,只有宫殿、有名望的寺庙及其它的高等建筑中才允许在柱头上和外檐的额枋上安装斗拱。报恩寺是一座较大型的宫殿式佛教木构古建筑,除山门外,其它各殿均大量施用了斗拱。数量之多,种类之繁,在全国都罕见。
 
四川 <wbr>平武报恩寺(明.国保)(二)

    报恩寺的斗拱制作选料是很精良的,它选用一色的珍贵楠木。楠木具有木质坚硬、细腻、防腐力强,不变形、不易虫蛀,以及不结珠网,鸟不做窝等奇异特点及功能。
 
四川 <wbr>平武报恩寺(明.国保)(二)

    报恩寺斗拱的彩画,也与众不同,历经五百余年,仍色泽鲜艳,光彩夺目。它是用生漆做底,再将矿物质颜料粉贴在生漆上,形成彩画。 全寺的斗拱选料精良,制作精细,造形美观,结构严谨,彩画讲究,工艺非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