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同时,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双职工家庭越来越多。
今天开会,明天加班,后天要出差,这些都成了我们无法在正常时间内去幼儿园接孩子的理由。
我们不妨看看下面这些在幼儿园等待爸妈来接的孩子,相信家长们看完后都会准时去幼儿园接我们的孩子了。
↓下图:孩子们翘首期盼着爸爸妈妈们的出现 
↓下图:小女孩表情凝重,等待着爸妈的到来 
↓下图:是不是爸爸妈妈不要我了,她们怎么还不来接我 
↓下图:早上出门的时候妈妈答应一定来接我的,结果还是奶奶 
↓下图:为什么别人家的爸爸妈妈都来接宝宝了,妈妈是不是把我忘了(强忍泪水的辛酸) 
(这张小编看得心都化了= =)
↓下图:我好想妈妈,我以后一定听话,你快来接我 
↓下图:注意左侧那个孩子期盼的眼神。此时此刻她的心里一定在说:大家都哭了我也快忍不住了,我的妈妈也还没出现呢!” 
↓下图:孩子等了许久才把妈妈盼来,这表情好像在诉说:“宝宝心里苦,但是宝宝不说” 
到幼儿园接孩子放学是不少家长每天的必修课,也是生活中再正常不过的事情。那么,你有没有考虑过早接好还是晚接好?对于家长而言这是一个值得讨论并且很现实的话题。这个话题,向来都是众说纷纭,各有各的道理。
@雪花飞扬:早点接吧,不然孩子老是看到别的孩子一个个被接走,会心急的,也会害怕。
@冰雪朵朵:对刚上幼儿园还没适应的宝宝来说,只能早去,可千万别晚去。要是晚去了,她看到别的小朋友都接走了,自已的妈妈还没来接心里会产生恐惧的,没有安全感,这样更不想去幼儿园了。
@丁丁妈说:我都是早早来接的,一开门第一个冲进去,趴在门上看看孩子在教室里干什么呢?是不是玩得很开心?尽管现在孩子很愿意去幼儿园了,我们还是希望看见孩子在幼儿园有哪些活动,掌握第一手的资料。
@天天妈:想让孩子多些玩的机会,晚些接的话,他会和几个小朋友一起玩耍,很开心。
@豆豆妈:因为接孩子时人太挤,所以索性晚些去接了,晚去些老师不那么忙了,还可以有更充足的时间向老师了解一下她的情况,多和老师相处,也不错呢!
@平凡的妈妈:还是到点就接孩子好,不要过早也不要太晚
一个班里那些经常被最早接走的那些孩子,自信程度往往比其他孩子高,但如果固定被第一个接走的,往往虚荣心较强;相比之下,那些最后被接走的孩子,尤其是那些经常被最后接走的孩子,他们往往较内向,甚至有些自卑。
大人早出现,代表的是对孩子的关注和重视,孩子能体会到,相比其他家长较晚出现的孩子,由此带给孩子的自尊感和自我价值感也会高,“看吧!我妈妈/爸爸是第一个来接我的!”高的自尊感和价值感给孩子带来自信。但是如果家长总是第一个来接的,突然有一天家长不能第一个来接,孩子可能会失望甚至抱怨家长为什么没有第一个来,因为家长的一贯早来已经成为孩子炫耀的资本。
一定要避免总是最后接走孩子,偶尔的一两次不会对孩子产生影响,但如果经常如此,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会比较低,因为长期目睹班里的其他孩子被一个个兴高采烈地接走,而自己总是最后被接走,孩子会感觉到一种被遗弃的感受,由此带来的孤独感和无助感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总之:不管是早接还是晚接,都要把握一个“度”。不要总是第一个,也不要经常落在最后。
如果孩子平时是老人接送的,请至少每周爸爸或妈妈亲自接送一次对孩子来说,爸妈始终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角色,如果孩子平时是老人接送的,请每周爸爸或妈妈最好亲自接送一次。因为这样的举动看似不足为道,对孩子来说意义重大——爸妈平时忙,所以大多数都是奶奶或爷爷接送,但爸妈只要有时间,总会来接我!这样的举动,对孩子来说就是关注,就是爱。
朋友圈里有个妈妈最近记录了她偶尔的一次接孩子放学的情形:当孩子看到门外的我的时候,眼里放出异样的光彩,抬起头自豪地跟老师说:“你看,妈妈今天来接我!”走出门口见到熟悉的小同学,情不自禁地说:“我今天也是妈妈来接我放学了……”那种喜悦和满足感让这个当妈的百感交集。她开始质疑自己是否是一个尽责的妈。
上了幼儿园之后的孩子,他们已经有不错的记忆力,尤其是一些他们在意的事情记得特别牢。记得电视里曾经看过这样的一个真实片段,说的是一位妈妈鲜少接孩子,偶尔一次答应了却忘记了,视频里记录的是孩子等待妈妈时那刻的心酸:
这个教室有前门也有后门,小男孩频频回头,生怕妈妈会走另一边。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身边的小朋友也被一个个接走离开了,小男孩越来越失望,越来越着急。像一只患了狂躁症的小老鼠,他开始焦躁地来回疾步,继而抓着手里的衣服袋子使劲往地下摔,抽泣了一会后,突然嚎嚎大哭,让身边的老师看得好心酸。
越小的孩子,心灵越是敏感而脆弱。如果大人平时比较早接孩子,偶尔晚接孩子,最好提前跟孩子说明:“妈妈/爸爸今天有事情,可能会比较晚接你回家,但不要以为妈妈/爸爸忘记你了或不要你了,你始终是爸妈最爱的宝贝!”提前打“预防针”,孩子就会有准备。
家长在接孩子时,可以给予孩子温暖的拥抱,但仍然要注意坚持让孩子自己走路回家。一方面,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完全能够做到自己走路回家;另一方面,坚持让孩子自己走回家,也是给孩子一种他已经长大了的心理暗示,这有利于孩子心理的成熟。
为了帮助孩子尽快适应新环境,家长要主动与孩子沟通。聊一聊幼儿园一天的生活,谈一谈他结识的新朋友,给孩子讲他喜欢听的故事,陪孩子玩好玩的游戏……这些都是十分必要的。
孩子入园是家庭的一件大事。孩子刚入幼儿园时有种种不太适应的表现,这是正常的。其实孩子对幼儿园生活的不适应往往受环境和成人态度的影响。建议家长朋友接孩子回家后,要尽量保持家中往日平静的氛围,不要过分渲染对孩子入园问题的关注,以免造成孩子紧张的情绪。家长平和的态度是孩子很快适应幼儿园生活的良好外部环境。
孩子来到陌生的环境,会有些心理压力,给孩子减轻压力最好的办法是缓解孩子紧张的心理。孩子回到家后,家长要有意识引导孩子回忆幼儿园一天的快乐。例如,你认识哪个小伙伴了?老师带你们做哪些好玩的游戏了?
每天都有“甜水等待”,反而会影响孩子在幼儿园的正常饮水,而且长此下去,会影响儿童的健康。
孩子离开一整天,家人的惦念是可以理解的,但接孩子回家后,全家人围着孩子问这问那,不仅使孩子厌烦,还会强化孩子入园的“不适应”。
家长对刚刚入园的孩子有些不放心,会向孩子提出很多问题。由于这一阶段的孩子常常把想象与现实相混淆,他们会说出与事实不符的答案。如,孩子之间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时,他往往会说“某某小朋友打我了”,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不要“偏听偏信”。
孩子也要放寒假了 天气冷了 小编认为 家长们应尽早去接孩子 不要让孩子冷了心
热门阅读 
2.“妈妈,别人家好有钱啊”这位家长的回答绝了! 3.爸爸们每个月要赚多少钱,才能撑起一个家? 4.定了!最高法立文:拐卖儿童判死刑! 5.老婆,我可以睡了吗? 6.何洁离婚,她的婚姻问题98%的家庭都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