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证券业年末点评:监管进入常规化 分化与转型成券业大势

 黄肥虎 2016-12-29

        对于证券行业2016年的发展,四个词可以用以总结和概括:罚单、新政、分化、转型。

        监管收紧和制度建设,是贯穿了证券行业全年发展的两条主线。年内,证券行业多个业务板块的监管和处罚力度加码,而政策新规则在同期全面铺开。新的市场环境考验着券商的合规与风控实力,更加剧了模式创新和业务转型的压力。

        转型持续,行业分化已开始提速。行业分析师表示,证券行业的业务边界未来将继续拓宽、结构也将持续优化;经纪与资管业务将继续加速转型发展,投行与资本中介在严控风险和合规发展前提下,业务分化或会持续。

        

罚单不绝:券商多业务监管收紧

        2016年的年初至岁末,券商行业吃的罚单有点多,投行、经纪、资管等多业务板块均未能幸免。这背后,是一场贯穿全年的从严监管大潮。

        投行业务是年内券商受罚的重灾区,欺诈上市的查处力度升级是重要的背景。今年6月,受欣泰电气造假事件拖累,作为保荐机构的兴业证券因未按规定履行法定职责而遭证监会立案调查,并最终被处以没收承销股票违法所得2078万元、罚款2460万元的处罚。此后,西南证券、中德证券也先后因旗下投行项目而被立案调查。今年10月,太平洋证券宣布因保荐项目被查正配合证监会调查工作。

        就在12月23日,证监会还公布了对券商投行业务专项检查的结果;新时代、国信、国泰君安、中泰和东莞等5家证券公司再吃“罚单”,被处以不同程度的行政监管措施。证监会介绍,此次专项检查发现的问题涉及内部控制、尽职调查、持续督导、工作底稿管理等方面。

        比起投行业务的常规检查,年中严查IPO造假以及对中介机构的“连坐”处罚一度令券商人人自危。在兴业证券被立案调查期间,其投行业务全被暂停;期间不仅出现旗下部分IPO保荐项目临时更换保荐机构的情况,更有市场消息称其项目遭遇同行“挖角”。对此,兴业证券在被立案调查后随即采取了设立先行赔付基金的方式以自救;7月中旬,兴业证券投行项目恢复。

        值得注意的是,令市场和行业风声鹤唳的保荐机构“连坐”制度在近期有了新变化。证监会在本月初宣布,对于涉案保荐机构承做的在审项目,如已受理原则上不停止审核,但保荐机构要对此类项目进行审慎的全面复核;在审企业更换保荐机构的也不再重新排队。

        作为投行业务年内的另一板块,债券承销也受到了全面的从严监管。

        今年11月证监会例会通报了券商公司债券业务专项检查情况。某券商因直接参与评级报告修改、损害评级工作独立性行为而被暂停6个月的公司债券承销业务资格;另一机构因未有效执行投资者适当性制度而被出具警示函。

        而更为凶猛的债市监管风暴,在年末被国海证券的“代持门”事件引爆。12月14日,有市场消息称国海证券员工伪造公司印章,涉及债券代持规模近百亿,债市也因此有所波动;在监管层出手干预之后,国海证券宣布将将承担165亿元代持债券的风险收益,该事件也就此平息。

        但该事件也让债券代持业务的潜藏风险曝光。有媒体报道称,证监会目前要求各券商对债券业务进行自查并上报代持规模,央行或也通过分支机构对代持业务进行摸底。对此,证监会在最近一次例会上回应《第一财经日报》对防范债市风险提问时称,,目前已进一步要求各证券经营机构强化内部管控,诚实守信、依法合规开展各项业务。

        除投行业务外,经纪、资管等多项业务监管也有收紧之势,罚单频现。

        作为经纪业务近两年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产品代销受到部分券商的关注和加码。就在今年11月,国信证券因在金融产品代销中业务集中统一管理不到位、客户适当性管理不完善等问题,而被深圳证监局要求责令改正。资管业务领域,因系统风控功能不完善和内部控制流程执行不到位,中航证券旗下两只资产管理计划产品接连出现透支交易,在今年8月被江西证监局处于责令改正的行政处罚措施。此外,券商研报合规性和审慎度监管年内也被多次强调。除重提去年多家券商研报违规一事外,年内再有国金证券、银河证券和东吴证券因未审慎使用信息、数据测算过程不严谨、引用资料未标明来源等问题被监管层提名。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罚单均将影响明年证券公司的分类评级结果,监管升级在未来将持续显效。

        早在2016年7月公布的券商分类结果中,已有半数券商就被降级。分类结果将影响券商申请新业务试点、新设机构网点、缴纳投资者保护基金比例、及未上市券商的发行上市等众多事项。此外,根据年内修订出台的《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评级变动还将影响券商风险控制指标和风险资本准备计算比例,并在监管资源分配、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频率等方面出现区别对待。

        

新政频出:券业制度建设全面铺开

        然而,处罚和惩戒并不是证券行业年内监管思路的核心。2016年内,资管“八项新规”修订,证监会下发和实施了以净资本为核心的券商风险控制管理办法,股权质押、两融、投行等业务规则也进行了修订和重大调整。一系列制度建设,都直接关系券商的经营情况和业务发展。从整体思路和方向来看,规则的调整均指向了更严格的风险控制与合规管理要求。

        对券业发展最为直接的当属新的风控指标管理办法。2016 年4月,证监会公布《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及配套规则的征求意见稿。新规修订内容涉及净资本、风险资本准备计算公式,引入资本杠杆率,将表外资产纳入管控等;同时还引入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率,明确逆周期调节机制。

        相比之前的监管办法,现行券商风控管理办法不再依赖单一指标;而形成以净资本为核心,以风险覆盖率、资本杠杆率、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率为标准的监管体系。有行业分析师强调,在新监管体系下,部分资本薄弱、风险控制差的券商将进入阵痛期。

        风控指标新规在6月正式发布,于10月1日起正式实施。证券行业也由此掀起补充净资本的热潮,IPO、定增、配股等融资方式成为主要路径,申万宏源等多家券商净资本规模大幅提升。部分中小券商扩张更为激进。有某小型券商内部人士就向本报透露,公司未来将进行多轮增资,明年净资本规模较当前有望翻倍。

        此外,年内券商多业务板块均有规则修订和新规出台,与风险指标新规形成呼应,券商部分传统业务模式迎来挑战。

        以券商通道业务为例,今年6月时《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落实资产管理业务“八条底线”禁止行为细则》修订出台,全面加强对资管产品杠杆倍数的限制。随后风控指标新规出台,按照新规要求通道业务所需集体的风险资本准备比例大幅提升,净资本压力陡增。这一变化,有望加速券业资管去通道化的进程。


业务结构变局:分化成券业大势

        监管收紧考验着合规与风控实力,制度的完善挑战着经营模式创新和业务转型力度;新的市场环境下,券业内部分化正在加剧。

        业绩分化已开始出现苗头。以最新发布的上市券商11月经营数据为例,在行情回暖的带动下,行业业绩整体报喜,环比增速明显。但个股之间已经呈现了较大的分化态势。11月期间第一创业证券净利润环比下滑达209%,且已连续两个月大幅下滑;方正证券也环比大幅下滑超150%。公告显示,二者分别是受子公司一创摩根大幅亏损和方正母公司违规受罚拖累。

        除此之外,安信证券、山西证券、国金证券、兴业证券11月净利润环比下滑均超过40%。但在涨幅榜上,太平洋、西南证券净利润环比增幅已达到274%、231%,申万宏源与东方证券环比增长也均超过100%。

        从行业分化的路径上来看,监管收紧和业务结构调整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据统计,在当前券商的收入结构中,经纪、自营、两融、股权质押等与二级市场活跃度直接相关的业务收入占比长期保持在60%至85%比重。因此在行情回落期间,券商经纪和自营业务收入将被动萎缩,拖累整体业绩表现;但部分券商依托其综合业务能力,在转型财富管理等转型中先行先试,布局更多业务板块作为盈利增长点。

        以投行业务为例,申万宏源证券分析师王丛云向本报表示,今年三季末券商的投行业务收入占比为20%,这已是该指标的历史高点;若保持当前审批节奏,预计投行业务收入占比将稳定在15%至20%之间。这一业务结构的调整,短期或将对小券商的业绩贡献弹性更大,如西南证券最新业绩增幅就得益于投行业务的发展。

        华泰证券行业分析师沈娟则称,整体来看,证券行业的业务边界未来将继续拓宽、结构也将持续优化。其中,经纪与资管业务将继续加速转型发展;投行与资本中介在严控风险和合规发展前提下,业务分化或会持续。

        其还强调,新的风控指标监管体系下,资本实力、经营效率、风险控制和业务创新能力等都是券商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各券商风险控制能力、专业能力的不同,将造成其业务开展差距较大,这也是券商业绩分化的重要根源。“行业格局分化加速,业务多元、专业化水平高的优质券商将保持良性发展。”


来源:第一财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