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6岁当上主任,成长路却充满艰辛 | 80后医学女博士感叹苦难即'修行'

 茂林之家 2016-12-29

在很多人眼里,她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年仅36岁就当上了主任、学科后备带头人,但这位80后女博士的成长之路却充满艰辛——



申小惠虽然年轻,但已经挑起肿瘤血液病科二部临床和科研的大梁。


2016年一个冬日的下午,刚刚结束了每周一三五“两段式教学”任务的甘肃省中医院肿瘤血液病科二部副主任申小惠走进办公室,继续忙碌。年仅36岁的她,有多重身份的标签:80后女博士、学科后备带头人、两个孩子的妈妈等等。

 

顶着博士的头衔,压力自然很大。很多人对女博士的标签是能干、另类却不好相处,但真正与她相处之后,便发现其实申小惠并不会让人敬而远之,她更愿意和别人聊天,沟通想法。

 

从医理想支撑她一步步走来

 

在很多人眼里,申小惠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年级轻轻就是副主任医师,还当上临床科室负责人,现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血液病重点学科后备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青年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分会青年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理事,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血液病分会理事,甘肃省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甘肃省第二批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继承人。

 

而在她自己看来,取得这些成绩主要是因为她目标明确,并且为了自己的目标时刻准备着。“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我就是奔着一个目标去的,我热爱中医,我想用自己所学让病人远离病痛。”申小惠说。

 

申小惠2004年毕业于甘肃中医学院中医系,2009年获得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消化病方向硕士学位,2012年获得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血液病方向临床医学专业博士学位。她师从国内著名的中医血液病学专家周永明教授,擅长各类型贫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各型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血液肿瘤病以及各系统实体瘤的中西医诊疗方法。

 

说起选择攻读博士的经历,申小惠坦言自己完全是“误打误撞”,尤其是在本科期间自己从来没有想过要读研。“大学时候的我特别喜欢参加社团活动,对学习倒不怎么上心。大三时一次偶然听到甘肃中医学院李金田老师的一节伤寒论课程,成为我人生的第一次转折点,从那时起我对中医真正产生了兴趣。”申小惠说,也就是从那一堂课起,她便执着地踏上了自己的深造学习之路。

 

本科、硕士、博士,这一路走来确实很艰辛,对一个女孩子更是如此。在读书期间,申小惠也曾有过厌学、迷茫和困惑,但坚定的从医理想支撑着她一步步走来。

 

“攻读博士之前,我在上海的宾馆住了一个多月,一家一家医院奔走,一位一位导师拜访,终于找到了愿意接收我的导师,这是我人生的第二个转折点。导师不仅在专业上教会了我很多,还对我的人生观、价值观重新进行了修正。”就这样,申小惠真正踏上了血液病医生的从业之路。

 

但始料未及的是,攻读博士的第一年申小惠意外怀孕了。怀着孩子的她与丈夫二人在沪租房,日子虽然很苦,但是很快乐,很充实。“上海的生活压力非常大,我们租的房子离学校很远,每天都挺着大肚子挤公交去学校,孕期吃过的水果就只有橘子,因为便宜,一元一斤。”申小惠说,就这样苦中作乐地不断努力着,终于顺利地完成了学业。

 

博士毕业后,经过慎重考虑,申小惠放弃了留在上海发展的机会,选择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就像我当年跟导师第一次见面时说的那样:我来这里不是带几瓶水回到荒漠,而是要把种植技术带回去。”申小惠坚定地说道。

 

“回到甘肃,我遇到了我人生的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一次转折点——甘肃省中医院院长李盛华。他是一个对事业有着炽热抱负的人,我很幸运认识了他,他鼓足了我进一步努力追求事业的勇气。”

 

然而万事开头难,甘肃省中医院肿瘤血液病科二部成立之初,所有的工作都是繁杂而艰辛的,一切都需要申小惠事无巨细、从头开始。

 

“2014年,肿瘤血液病科二部刚刚成立时,包括我在内只有4名医生,其中1名女医生在生产,另1名在哺乳期。只有我与一名老医生轮流值一线班。”申小惠说,那时的病源也不足,病床没有住满,于是她想了各种办法抓业务,增加病源,就这样坚持了半年多后,科室发展终于有了起色。在科室所有人的坚持不懈和共同努力下,肿瘤血液病科二部成为这两年全院发展最迅速的科室之一,甚至还需要扩充床位。

 

“这个过程就像一个先天不足的婴儿,慢慢成长为一个健康的孩童,至于未来是否真的可以继续茁壮成长,还需要不断地努力。”申小惠笑着说。

 

目前,申小惠在国家级学术期刊发表本专业论文10余篇,参编专业医学论著3部,主持或参与国家“973”项目分课题、省部级、地厅级、院级科研项目7项。

 

医生需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谈到医患关系问题,申小惠表示,刚开始的时候遇到不好打交道的病人,自己也会和病人争论。“有一次我的导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了一句话:‘病人生了病很可怜,我们要多理解他们。’这一看似简单的话,却给了我很大的触动。”申小惠说。尤其是当了科室主任以后,当科室医生和病人发生纠纷时,她会更加客观理性地处理这些问题,“医患关系问题的解决,是需要不断地帮助医生,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无论医疗环境多么恶劣,都要坚守自己的职业操守,除了言语修正,更重要的是以身作则,这样才能上行下效。”申小惠说。

 

对于任何一个医生来说,时间是最宝贵的,对于申小惠来说也是如此。“业务水平、科研教学、人才培养、医患交流,以及照顾家庭等等,这所有的事情都需要时间,有时候恨不得有分身术。”申小惠说,“透支生活”是她说得最多的一个词。

 

因为繁重的工作,申小惠没有办法让她的孩子在学习上得到像其他孩子一样的家庭辅导,但自从上次女儿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后,她便尽可能多地抽出时间为女儿辅导功课。“因为白天忙于工作,给孩子的辅导也只能放到晚上,忙完孩子,再做我自己的功课往往就到了深夜”。“每个人都明白在选择时肯定会有牺牲,只是牺牲的代价究竟有多大是需要努力平衡的,我希望能够尽全力把每个方面都做到最好。”

 

心怀感恩让团队走得更远

 

“生活永远都是充满波折的。”就这样,申小惠将自己遇到的所有问题、经历的所有苦难都看成是一种“修行”。

 

在谈及与同事的关系时,申小惠说:“我与同事之间更多的是友情、甚至亲情。”申小惠回忆道,今年父亲住院,在外地开会的她没有办法守在父亲身边,是同事们帮着申小惠每天给父亲送饭、打水等,这些都让她非常感动。“二部医生的超高凝聚力也是我努力工作的动力之一。”申小惠说。

 

作为科室负责人,申小惠思考最多的永远都是学科的发展。谈到中医及自己在科研上遇到的问题,她认为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加一等于二,做学术一定要在思维上接纳多学科知识,需要更多的发散思维。

 

虽然肿瘤血液病科二部成立时间不长,但发展却很迅速,现在病床已从原来的15张床扩展到了18张。“这些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在医院领导还有很多同事的帮助下才有了今天。”语气中,这位80后的女博士表达更多的是感激之情、感恩之心。

 

心怀感恩,方得始终。“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申小惠对自己的评价。她始终相信,在医学的道路上,她仅仅迈开的只是一小步,前路漫漫,只有更加坚定、执着和勇敢,才能走得更好更远。



医学道路是艰辛的,需要坚强的意志才能走得更远。


在这条道路上你曾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又是如何克服的呢?或者,是什么样的信念让你在医学道路上坚持了下来?


大家可以在下面留言,讲讲自己的故事。




通讯员:马志强 马宁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中医医院周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