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概论第四节之思维

 劳动者2010 2016-12-29

一、什么是思维

同学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心理学概论

什么是思维,心理学认为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最高级的形式。我们对外在世界的认识,要借助语言动作和概念来帮助我们概括和理解周围的世界,它是要分析事物的本质和思维之间的联系。

心理学概论第四节之思维

思维根据恩格斯的观点,是人类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思维确实是重要.思维的目的是为了行动,我们想事情不是简单地去思考,我们想事情是为了表达,是为了沟通,是为了应用,thinking is for doing,这是心理学家对思维重要性的最好的概括。

心理学概论第四节之思维

心理学概论第四节之思维

 

思维如何进行呢,它是帮助我们组织信息,通过表象、概念、语言,把我们产生的各种各样的信息整合起来,利用起来。
心理学概论第四节之思维

思维如何利用呢,它是帮助我们加工信息,我们做归纳、做推理、做判断。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曾经认为,我们中国的传统的思维方式,更多的是使用的演绎的方式,也就是根据一个前提或者结论,做出无穷尽的推演,但是科学的思维方式,往往是需要通过对很多事物的归纳,很多信息的归纳来做出推断、判断和结论。

心理学概论第四节之思维

那么,我们的思维往往还要根据我们的信息,做出超乎信息之外的推演,这个叫做推论。看见街上有很多人穿着冬衣,我们就会推论出来天气是不是变暖,虽然感官知觉看到的只是我们穿衣的行动,但是我们的思维可以让我们推论出信息,不可能直接告诉我们的很多的有意义的结论。

我们人利用思维也帮助我们使用信息,包括解决包括生活中的问题,包括做出判断决策选择,帮助我们创造出生活中间没有的事物,这些都是思维的伟大的功能和作用。

思维所借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工具,叫做表象。什么是表象,就是我们对外在世界的形成的各种直观的形象,这些形象存在于我们的大脑之中,这种形象来自于我们的生活,来自我们的体验,它是我们对世界的一种知识的表征,这种知识表征的特点就是形象非常的鲜明,非常的活跃,非常的具有动感。

心理学概论第四节之思维


心理学概论第四节之思维

心理学概论第四节之思维

表象可以由我们的视觉产生,也可以由我们的听觉产生,也可以由我们的触觉产生和运动感觉产生。比如说我们每个人头脑中可能有一个自行车的表象,这个自行车它就有一定的形状,两个轮子有把手,有横杠,还有坐垫,它也有声音,比如说铃铛的声音,它骑起来,风驰电掣的感觉。它也有运动的感觉,运动的表象,我们知道这个自行车,它应该如何维持平衡,如何停下来,如何动起来,这些都是我们的表象。


心理学概论第四节之思维

 

表象它直观,但它也有概括性,最主要的是它有操作性,我们人可以根据各种表象来进行思维和创造,有些人有非常优秀的表象思维能力,在文学上、 艺术上,我们叫做形象思维。形象思维归根到底,就是根据各种各样的表象,来帮助我们进行分析、理解推论创造,形象思维就是表象思维。

心理学概论第四节之思维

表象思维的重要性,可以通过心理旋转这个概念来理解。
心理学概论第四节之思维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的老教授,也是老清华心理学系的最后一任系主任周先庚先生,当年在斯坦福大学学习心理学的博士论文就是研究汉字的心理旋转,你看见一个汉字,但是不幸的是你()从这个汉字的背面来看的,那么能不能把它转过来,这就需要我们自己的心理的表象旋转来达到这个目的。一个反写的字,为什么我们也能够看出来它的意思,就是因为我们人有这种心理表象旋转的能力。
心理学概论第四节之思维

表象与思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表象与思维是感知与思维过程的一个中间变量,一个过度变量它比我们的感觉更加概括,但是又比我们的思维更加形象,所以它是二者之间的一个桥梁和过度。
心理学概论第四节之思维

 

很多情况下我们在感知以后,往往要形成一种印象,那么在印象形成以后,我们再产生概念,有了概念以后,我们才能够进行抽象的思维分析和判断。表象的这种形象性和概括性,其实可以用一个简单的问题来加以理解,比如说我问每一位同学,废旧的鸡蛋盒有什么用,那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你就得有一定的表象思维,你就得想象这个鸡蛋盒是一个什么样子,那么这个鸡蛋盒它一定不是所有鸡蛋盒的记忆,它一定是具有一定的概括性的,它不一定是你昨天晚上冰箱里的那个鸡蛋盒,它是一个抽象的、概括性的鸡蛋盒,但是它要比鸡蛋盒这个概念更加具体、更加形象。因为此时此刻你的大脑里头,一定会有一个鸡蛋盒的形象,这就是概括,同时又很具体和形象,这就是表象它的一个特点。

二、想象与概念

人类另外一个非常伟大的思维过程叫做想象,它就是利用我们记忆里头已经有的各种各样的表象去加工、改造、充实、创造新的形象,这样的思维过程我们人从小就具备,但是我们成长的越成熟,我们这种想象的机会反而变得越少。

心理学概论第四节之思维

想象是人类伟大的心理工具,我们真的需要充分的利用、发挥我们的想象。想象的特点是新颖性和形象性

心理学概论第四节之思维

下面我给大家看几个具有想象力的建筑,从中你可以看见,它是非常新颖,也非常形象,而且特别有意义,所以说想象主要是用来处理图像,还不是用来处理词和符号

心理学概论第四节之思维

想象有什么用呢,想象主要有四大功能,它可以帮我们预见未来,通过我们自己的创造,我们的想象我们推演出来,未来的世界是什么样子。想象也能够补充我们知识和经验的不足。很多时候我们对一些事物没有切身的体会,没有第一手的感觉,比如说在悬崖边上的感觉,这样的体验,只能通过我们自己的想象来完成。想象还有替代作用,因为很多时候我们不可能直接去做一个事情,想象可以(帮)我们替代,设身处地的想象别人的感受,这就是一种替代作用。想象还能够有生理调节的作用,当我们孤独的时候,想象亲友团聚的场面,当我们寒冷的时候,想象热火朝天的体验,这些都是能够调节我们身体反映的很重要的心理功能。中国传统的气功、打坐、冥思,其实就是想象对于我们身体状况的有效的调控。

心理学概论第四节之思维

那么想象如何进行呢,想象有四种进行的方法一种是联合,把各种不相关的事情联合在一起
心理学概论第四节之思维

第二是夸张,可以夸张事物之间的比例 形状、大小 关系。

心理学概论第四节之思维

第三是典型化,通过深化事物的典型特征,达到想象的目的。

心理学概论第四节之思维

最后 就是联想。
心理学概论第四节之思维


 

人类的思维活动,不光是通过表象和想象来进行,很多时候还需要依靠概念。心理学概论第四节之思维

 

概念是我们人类形成的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它包括特征的认识,也就是这个事物它有什么特点,同时它也包括区别性的认识,也就是这个事物跟其他的事物有什么样的不同。

概念它是互相联系的,概念它是有层次的差别的,概念往往通过词汇来表达,概念可以非常具体,也可以很抽象,具体的概念,像风、花、雪、月这都是非常具体的概念;但是概念也可以非常抽象,美丽、崇高、道德,很多就是非常抽象的概念。
心理学概论第四节之思维


 

人类在日常生活中间,使用了大量的概念来帮助我们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理解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解自己的心理活动。

概念形成的心理过程,现在我们发现应该有三个特点。第一就是概念它往往是有层次,而且是互相联系的。著名的层次网络模型,讲的就是概念之间它是以节点而存在,每个节点又是互相联络,组成了一个语义网络,存在于我们大脑之中,触动这个语义网络的一个概念,其他相关联的概念就会由此而产生。

心理学概论第四节之思维

有些概念联系的比较紧密,有些概念联系的比较疏远。举个例子,我请大家想一想中国的一个省份,但我不告诉你这个省份是什么,我只是说阳光、椰子、沙滩,你想到什么省,我想在座的同学很多都会想到海南岛,因为海南这个概念,和阳光椰子树沙滩联系的比较紧密,阳光椰子树沙滩和我们的青海就离得比较远。所以,所有的概念其实都存在于一个语义网络联系系统之中,这个语义网络联系系统,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影响。

比如说,你请律师去捐钱,或者请律师去捐时间,那么心理学家就会发现,他捐赠的数量和质量就会有很大的差别,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律师的时间是金钱,因为他们都知道自己的时间的价值,律师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卖时间来赚钱的,但是如果你让他想时间,那么他想的更多的是服务,想的是联系,但是如果你要让他去想钱,那么他想得更多的是利益,想的是计较,所以在想钱的时候,他不愿意去贡献钱,但是在想时间的时候,他愿意去贡献时间。这就是语义网络联系对我们心理的影响。

心理学概论第四节之思维

这种影响作用,在心理学上叫做启动效应priming effect),就通过启动某一种概念,引发与之相关概念的活动。
心理学概论第四节之思维

概念形成的第二个特点就是它往往由一些定义性的词汇来确定,这种定义性的词汇,包括本质性的定义,也包括差异性的定义。这种本质性和差异性的定义,帮助我们区分不同的概念,区分不同的事物。著名哲学家康德曾经提出来人类的两种理性,一种是分析的理性,一种是综合的理性,其实这两种理性谈的都是概念形成的特征。综合的理性强调概念之间的相互的关联,分析的理性强调概念之间的共同的本质和特性。密西根大学著名心理学家Twila Tardif他就发现英文,因为它要强调概念的本质性特征,它就不断的生成新的概念,而造成了一种语言上的现象,叫英文的名词偏差。
心理学概论第四节之思维

英文的单词好多都是名词,就是因为他们的思维习惯,强调概念的本质、概念的特性,如果有新的事物产生,与以前的事物之间没有本质上的相同,他就必须创造出一个新的概念出来。但是我们(的)中文,他的研究发现往往有很多的动词偏差,因为动词讲得是事物之间的关系和关联,我在踢球,那就不光是一个简单的踢,它也包括我和踢和球,所以中文相对而言,根据Tardif的研究有比较明显的动词偏差,这就是概念形成的文化差异
心理学概论第四节之思维
心理学概论第四节之思维

概念形成的第三个理论就是原型理论。
心理学概论第四节之思维

特别是很多自然概念,描述我们自然世界的一些词汇,它往往是有一些原型的,也就是代表这一概念最有特色的一些事物。比如说一把椅子,那么它的原型是什么,你不妨想一想这个时候,你的大脑里头出现的这个椅子,它一定是有特色,而且是有代表性,通常是四个圆腿加一个面,这就是我们椅子的原型。生活中间可能有千奇百怪的椅子,但是谈到椅子的时候我们的原型一定是这个最有代表性的椅子。想一想我们的体育活动,什么样的体育活动最有代表性,很可能就是田径和球类。想一想水果你的原型是什么,很可能就是苹果。想一想蔬菜是什么,很可能就是白菜。不管你的文化背景如何,不管你的年龄如何,不管你的生活条件如何,这个原型很可能都是一样的。

但是还有一些概念,它不是自然概念,比如说一些社会的概念,那么就很难有共同的原型。政治家每一个人想得原型可能都不一样,企业家我们心目中的企业家的原型也可能不一样。美丽那么我们心目中的美人也各有其面,这就是讲自然概念有很多的原型,通过研究人类的原型,我们可以了解这个概念是如何形成,并如何影响到我们。那么社会概念没有原型,需要很多的跨文化比较很多的长期的分析判断。概念有用,但是概念也有个体和文化的差异。

三、问题解决

刚才讲到的表象和概念都是我们组织信息的工具,那么如何利用信息,这就牵涉到我们要谈到的另外两个很重要的问题,一个是问题解决,一个是思维判断。

通常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算术的方法,这就是搜索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案来寻找一个最佳的方案。最常用的算术的方法就是我们所说的尝试错误法,你不断地试各种各样的可能性,最后找到一个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这种方法是机械式的问题解决方法

心理学概论第四节之思维

还有一些方法,不需要通过搜索所有的问题解决的可能性,而只是根据我们的经验直觉,选择较少的问题解决的方案,这个叫做启发式的问题解决策略最常见的启发式的问题解决策略,著名心理学家特韦尔斯基和卡尼曼发现主要可以有两个来代表,一个是叫做代表性的启发式,另外一个叫做可用性的启发式。

心理学概论第四节之思维

代表性的启发式讲的是我们通常用一些特别鲜明的形象来帮助我们做出思维和判断。他们做了一个很有趣的研究,就让人判断一下,在去年一年是被飞机掉下的零件砸死的人多呢,还是被鲨鱼咬死的人多,那么如果你相信科学的数据的话,你就会意外地发现去年全世界被飞机掉零件砸死的人,一定多于被鲨鱼咬死的人,但是我们往往根据自己的直觉和经验来做出判断,所以误认为去年一年全世界被鲨鱼咬死的人一定多于被飞机掉零件砸死的人,因为我们的启发性思维让我们特别容易想到凶恶的鲨鱼,从小到大在水族馆,我们看见的最凶猛的生物一定是大白鲨,所以很容易想到大白鲨,结果大白鲨就是凶恶的代表,也是对我们人类生命的侵犯的代表。飞机掉零件我们很难想象,因为如果飞机掉零件,它怎么飞呀,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直觉和启发式,我们往往会做出错误的判断,但是它能帮我们马上解决这样的问题。

这样的启发式方案甚至影响到我们中国人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识,我问大家一个问题,你猜一猜阿拉丁到底是哪个地方的人,根据我们的直觉我们很容易认为阿拉丁是阿拉伯人,阿拉丁、阿拉伯一字之差呀,太容易想到,太有代表性了,而且他是来自于名著《阿拉伯之夜》《天方夜谭》,我们一定是很自然的想象,它是阿拉伯的作品。但是如果你仔细地看一看《天方夜谭》中阿拉丁神灯的故事,你就会意外地发现,阿拉丁原来是个中国年轻人。

心理学概论第四节之思维

另外一个启发式问题解决的方法,就是可用性的启发式任何信息如果很快的进到我们的大脑里头,我们就会充分地使用这样的信息。让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判断,你猜一猜去年一年是A组公司赚得钱多呢,还是B组公司赚得钱多,A组公司包括哪些,星巴克好食美食、著名的美国公司,B组包括哪些呢,可可菲利普斯、梅尔特亚、阿尔特申,那么我们很多人由于很容易想到好食美食星巴克这样的著名品牌,所以我们就会充分利用这样的信息,认为这些公司去年赚得钱,一定多于第二个公司,但是其实第二组公司是前一组公司的控股公司,他赚得钱一定多于前一组公司,这就是可用性启发式对于我们思维的影响。它都是非常有效迅速积极,但是它也可能犯基本的判断错误。

心理学概论第四节之思维

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那么有哪些因素影响到我们问题解决的方法方式、过程和效果?心理学()发现主要有四种可能性,我们知识表征的方式不一样的话,我们解决问题的效果和策略就会不一样。心理学概论第四节之思维

心理学概论第四节之思维

 

那么专家和新手在组织储存信息方面就有很大的差别,专家的储存他的容量比较大,密度比较高,相对而言,他掌握的知识体系比较多,新手他的知识储存就比较的松散,而且没有联系,所以他不可能存储表征很多的信息,专家和新手在解决问题方面的差异,就是知识表征的差异。

心理学概论第四节之思维

第二个对于我们问题解决方式有巨大影响的心理特性,就是我们的思维定势。


心理学概论第四节之思维

我们通常用过去成功的经验来解决现实的问题,在经济学上这叫做路径依赖。这种路径依赖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们对新的方法的分析、判断和应用。我们不妨用几个心理学的例子,来证明这种路径依赖的存在。

用一笔连成下面九个点,连线只能使用四条直线。(不要固定在点所形成的形状上)
心理学概论第四节之思维

给火柴、蜡烛、图钉,把蜡烛固定在墙上不能掉下来。(把火柴盒作为工具,蜡烛放在火柴盒上)
心理学概论第四节之思维
将墙上相距较远的两根垂直的绳子,系在一起打个结。房间里还有一根棍子和一把钳子(用单摆原理)
心理学概论第四节之思维

 

第三个影响到我们问题解决的方法叫做功能定式,也就是我们认为这个事物的功能,它一定是固定的、不变的,手机它永远是作为通讯工具而存在,这样的功能定势就会限制我们对手机的其他功能的挖掘和应用,也是对我们创新能力的一种限制。


心理学概论第四节之思维

还有一些影响到我们问题解决的元素,比如说我们的动机和情绪,很多情况下我们人类有一些固定的心理特性,让我们不愿意去全面的系统的、认真的有创意的去解决问题,这种特性叫做证实误差。心理学概论第四节之思维

这种证实误差是我们创新思维最大的障碍,也是我们问题解决最大的障碍.

心理学概论第四节之思维

心理学家安德森做过一个有趣的研究。就请两组大学生分别讨论什么样的救火员是优秀的救火员,是那些勇敢的救火员还是那些谨慎的救火员,那么这两组被试由于他们分别讨论勇敢的救火员和谨慎的救火员,结果他们得出的结论都是互相支持自己的命题,讨论勇敢的救火员是优秀的救火员的人,绝对相信勇敢的救火员是优秀的救火员,讨论谨慎的救火员是优秀的救火员的被试,他们绝对相信谨慎的救火员是优秀的救火员,因为我们人有证明自己命题的倾向性。

心理学概论第四节之思维

 

当然,影响到我们问题解决的其他因素,还包括环境、文化、组织、客观条件的影响、

 心理学概论第四节之思维

 

五、创造性思维

人类最伟大的思维活动还不是问题解决,主要的还是我们的创造思维。创造思维让我们能够想象、设计、生产、创作出我们以前生活中间经验中间没有存在的形象、事物、方法,我们清华大学心理学系行为与大数据实验室,对两百年以来人类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大规模的数据分析和计算,我们发现从20世纪末期开始,创造就成为人类思想交流中最常见的词语之一,这种创造可以是伟大的创造,所以叫做大C(big creativity),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创造,我们把它叫做(little C),或者叫做小C。伟大的创造来自于伟大的业绩、伟大的贡献、伟大的影响,但是生活中间小的创造同样的有意义有价值。心理学概论第四节之思维

心理学家对于创造的问题如此感兴趣,不光是因为它让我们着迷,让我们敬畏,更主要的是它能够解决。我们人类21世纪面对的很多的问题,如何解决环境的问题、资源困境的问题、经济转型的问题,尤其是我们中国进入到一个新的时代,经济转型的时代,我们以前一直是老老实实地学别人,但是在21世纪,当我们已经成为世界的大国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做老师,老师就得有原创,老师就得有创造。

那么创造有什么样的心理的表现、心理的特点、心理的要求呢。我们认为创造的研究,主要是由四个问题叫做四个P第一 Personality,也就是有创造才华的人他到底有什么样的特点,换句话说什么样的人能够做出创造性的工作。第二个P叫 Product产品,什么样的产品它有创造精神,它有创新能力,我们现在的文化产业投资需要对很多的报告,很多的方案进行分析,大部分的分析停留在经验的分析基础之上,那么如何判断这个方案有创新精神,也就是如何判断这个产品,它有创新的特性,这也是心理学家关心的很重要的问题。创造的过程,特别是创造思维的过程,它是有什么样的特色,有什么样的规律,有什么样的表现形式,有什么样的调节的方法。创造的地方叫做第四个P Place,什么样的环境,什么样的条件,什么样的组织结构,更加利于创造,更加利于创新。

心理学概论第四节之思维

中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先生曾经语重心长地询问,为什么中国的大学培养不出一流的科学家,可以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国际大师。这个问题不光是教育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也是心理的问题,我们要从创造性的人格、创造性的产品、创造性的思维过程和创造性的文化组织来分析来理解。

心理学概论第四节之思维

创造性的人才有什么特点呢,像爱因斯坦、莫扎特、贝多芬,这样的优秀的人才,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心理活动有什么样的特色。

心理学概论第四节之思维

人类对创造人才的关注和崇拜和着迷,让我们提出很多有意义的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创造力来自于无意识的冲动的结果,所以创新人才的人一定是有一些神奇的与众不同的不一样的地方。

著名心理学家艾森克曾经研究过创造力人才的人格特点,他发现这些人往往具有一些不一样的人格特性,他发现具有艺术创造人才的人,幻想多,想象多,冲动多,理想少,情感错乱,心理变态,情感的敏感性强,狂躁易表露,焦虑有内驱力,但是也有抱负,往往对准则有怀疑,不遵从,敌意,冷漠,不友好不太热情,严重的内向。这样的分析,反映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

心理学家吉尔福德认为,创造性人才不应该如此的冷漠奇怪,他一定还有其他的一些人格特性,经过多年的追踪研究,他发现创造性人才,其实还有很多积极的人格特点,他包括高度的自觉性和独立性,不肯雷同不肯随波逐流,有旺盛的求知欲望,对新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对事物的运动的机理有深刻探究的动机、知识面极其广泛、善于观察、工作中讲究条理、准备很严格、有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直觉、特别喜欢抽象思维、对智力活动与游戏有广泛的兴趣,特别明显的是有卓越的文艺天分和幽默感,意志品质出众,能够长期地关注某件事情,排除外界的干扰。

心理学概论第四节之思维

心理学概论第四节之思维

最近的神经心理研究,还发现爱因斯坦的卓越,其实不在于他的大脑结构与我们大家有什么不一样。普林斯顿大学的神经心理学家把爱因斯坦的大脑分割成240片进行解剖学的分析,他们发现除了左半球第39区,爱因斯坦的神经细胞与胶质细胞的比例比其他科学家比其他普通人群这个比例要小以外,其他方面其实没有特别大的差别,这个比例反映的就是大脑新陈代谢的比例,也就是说爱因斯坦的大脑与我们不同的地方,是他用得比较多,新陈代谢比较快。

六、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那么如何判断一个产品、一个事物它具有创新的特性呢,心理学家提出来二维度理论,一个产品它具有创造的特性,它就不光是有新颖性,像我们想象的不一样,它一定还有适用性,也就是说它有一定的功能效用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有创造特性的产品一定是两个特性的综合。创新性通常用英文单位(Originality)来表达,有用性通常用Utility来表达,我把它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英文单词OU效应,也就是恍然大悟的效应。

心理学概论第四节之思维

一个有创造特性的产品,一定让我们产生恍然大悟的心理感受。我们清华大学心理学系行为与大数据实验室,曾经对新浪微博2013年所公布的上万条微博进行分析,发现用我们的二维度理论能够很好地判别这些微博是否具有创新精神。

心理学概论第四节之思维

这两个维度,一个是通过他所用词汇的新意程度来表达和测量,另外一个是通过他所表达的概念之间的紧密关联来表达,一个叫做广度,一个叫做深度,这两个广度和深度的层级,我们把它叫做思维的密度,思维密度就是我们测量产品创新精神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心理学概论第四节之思维

创新的思维又有什么样的特性。吉尔福德认为,创新的思维其实有三个很重要的特点:一个是独特性,也就是他能够想出来别人想不到的一些方案答案、解决问题的方法事物,非常的与众不同。第二个叫做思维的流畅性,在单位时间内能想到很多很多有关联的有意义的事物,一个叫做思维的变通性,也就是在条件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我们能不能有其他的替代方案,其他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如何测量我们思维的独特性,流畅性和变通性呢,著名心理学家托伦斯就发明了思维能力的测量。下面我们给大家做几个创造思维能力的测量。

心理学概论第四节之思维

那么我们每一位同学的,创新思维到底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不妨用思维的独特性、变通性和流畅性,来判断一下我们画出来的作品。

心理学概论第四节之思维

你就可以看见,你的创新思维过程到底有什么特色。几十年的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证明创造力它不是天才所独有的思维能力,它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具有的思维能力,它也是一种思维的过程,思维的风格,思维的方法。

如何提高我们个人的创造力呢,我们不妨做几个有意义的训练。第一个就是想方设法提高我们的敏感力,我们不妨走出自己的家园,走出自己的教室,在熟悉的周围环境里头,寻找你过去几天从来没有注意到的一些新的事物,这样的敏感让我们意识到生活中间其实有很多我们没有关注的新鲜事物,这种敏感精神也是我们创新的第一个的基本要求。敏感的人一定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想到人家想不到的事情,做出人家做不到的事情,培养敏感之心,绝对利于我们的创造性思维.

心理学概论第四节之思维

我们也可以锻炼我们的变通能力,想象一下你到了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没有翻译,没有翻译机,没有同伴,如何在一个陌生的语言文化环境里头生活谈判工作,有什么样的办法,能够帮助你克服语言的障碍、文化的障碍,这种变通能力也是创造训练非常有效的策略.

心理学概论第四节之思维

我们其实还可以多想一些与众不同的事物、与众不同的形象,比如说让大家想象一个圆形的事物,你能想到什么,有些人容易想到一些具体的事物、锅盖、圆井、瓶子,你能不能想到一些不具体的抽象的事物、年轮、时间、生命、宇宙,这些与众不同的思想可以帮我们突破平常的思维局限,想象出我们生活中间没有的一些事情.

心理学概论第四节之思维

心理学概论第四节之思维

我们还可以重新挖掘我们儿童时期的好奇之心、想象之心,想象天上的白云,想象周围的树木,想象自己生活在另外一个星球,想象自己穿越到其他的时代,这些想象力和好奇心其实也是创新精神非常重要的方法。
心理学概论第四节之思维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这是什么意思,他是说,我们自己的存在其实是我们思维的产物,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对自己的认识决定了我们自己的存在。思维是人类最伟大的灵性,欢迎大家用心思维。


心理学概论第四节之思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