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局】无资本,不广电——体制破茧转型之路

 源源不断 2016-12-29



 

资本对于产业的颠覆与重构所起的作用正在越来越大,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资本已经成为“路径依赖”法则的决定性因素。

 

1|说说几个案例

 

1、电商所代表的虚拟经济,对实体店造成的巨大冲击

 

近两年来,不少家电实体店、传统经销商的日子不过好,这是不容回避的事实,而以淘宝、京东为代表的电商平台的崛起成为非常重要的冲击因素。

 

究其原因,电商平台在经营手段上,削减中间流通环节,直接由工厂、电商到消费者的扁平垂直大零售体系,所以才在产品价格上比实体店更具优势;在经营载体上,电商网购平台为虚拟平台,不涉及到线下实体店等高额租金成本,关键还可以容纳海量的家电产品,实现经营成本的最优化。

 

但资本对电商平台的支持,进而导致零售体系的巨大变革功不可没。前有阿里巴巴早期所受到的软银、雅虎等的巨额融资,后有京东连续多轮的巨额融资促其在巨亏之前还能蓬勃发展。

 

资本为什么看好电商平台,还是得益于其自身建立的一种符合现代商业游戏规则的经营模式和体系。

 

2、滴滴打车所代表的分享经济,战胜传统出租所代表的独享经济

 

虽然滴滴的快速成长可以找到很多原因,比如创始人的战略眼光、团队执行力、传统出租车行业的傲慢等。但最无法忽视的就是资本在其中所起的关键作用,通过大量补贴吸引用户使用,最终达到一定用户阈值和市场影响力时再考虑收益。

 

可以说,滴滴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融资过程,包括滴滴和快的的合并过程中资本所起的决定性因素。如果仅靠市场力量,滴滴和快的的合并即使会发生,也是相对靠后的事件。

我们不可否认滴滴所代表的分享经济在提升社会经济运行效率、改善人民出行品质方面的先进性与创新性。但如果没有资本在里面的推波助澜,滴滴们每年上百亿元的亏损是任何一个经济实体都无法承受的,可能还未见到希望的曙光就已经消失在黑暗里,更无从谈起打败出租车所代表的独享经济。

 

3、网络视频十年如一日的战略性亏损,成功实现对传统电视的颠覆与重构

 

从来没有哪个行业像网络视频一样持续十年如一日的亏损,最终在近两年实现对传统电视产业的快速颠覆与重构。在这其中,成百数千家视频网站倒闭,无数的资本投身其中,包括一些大出血的投资机构(数),但仍然无法阻止后续资本投身其中。

 

为什么?网络视频代表社会新经济的发展方向,代表用户习惯的发展趋势,而资本无疑看到了这一点。当然,这一进程也是无比的艰辛,没有资本的坚守与支持,很难想象个体与情怀能够坚持。

 

可以这样说,资本不仅决定了网络视频产业格局,通过兼并重组形成了3到4家头部企业。也是对传统电视颠覆与重构的最大支撑,并最终通过付费和IP化运营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2|广电资本的力量

 

虽然在量级上无法与互联网巨头相提并论,但是不少广电企业也在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完成自身产业链的布局。

 

广电系企业纷纷进入投资界,肯定不是心血来潮,粗略分析,以下几个方面是主因:

 

1、主营业务发展缓慢,内生性增长受限。无论是电视台还是网络公司,其主营业务天花板渐现。个人再努力,再有能力,也抵抗不了时代的趋势。以网络公司为例,喊了这么多年的增值业务营收占比不超过5%,即使实现100%的年增长,对整体营收增长贡献还是太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寻找外生性增长路径,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过程中寻找新的产业机会,而专门成立公司负责对外投资并购也就应运而生。

 

2、广电转型过程中,一体化趋势的要求。无论是互联网+TV、电视互联网化,还是新媒体、智慧广电,其背后都是广电突破原有的产业链条分工,按照新的产业环境需求进行产业重组的过程。在这中间,网络公司和电视台都不可避免的要向自身的上游和下游产业链拓展。比如网络公司与内容、终端等的绑定,电视台与传播渠道、内容制作等的绑定。在这个过程中,原来行政式过会方式就显得不可取了,必须要有专业投资公司来打理。

 

3、最为关键的,广电不差钱。虽然从营收增长和利润率来看,广电过的不是那么好,但长久以来形成的商业模式决定了广电是个“现金牛”行业,网络公司年初就把一整年的收视费收齐了,电视台广告还没播出就收回(部分)广告款了。而且广电现在不仅不像新媒体烧钱,反而能挣钱。所以广电其实不差钱的,差的是业务和产业机会。手里有钱,那就找专门的投资人士实现手中的钱增值,不也一样挣钱吗。

 

现在国家政府层面也支持文化产业、创投行业,加上广电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政府资源,前景还是可期的。

 

3|不容回避的问题

 

广电行业太需要与资本市场对接了,但这些都是市场化的理想运作方式设想,广电要想真正用好投资牌、对接好资本市场,有些问题是不能回避的。

 

1、投资考核机制的创新。投资用有些人的话讲,就是10个成功公司的收益弥补100个失败公司的损失,一本万利也就成了一本十利。广电是国家资产,要命的是领导一般不盯着你的成功投资案例,而是要让你回答那些失败的投资案例,因为这一不小心就涉及国有资产的流失问题。虽然可以用年度考核、总体指标来避免这些情况,但是这种考核机制必定会干扰日常投资判断,也就是说“赌”性不强,久而久之,大家就“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了”。说来说去,还是收益和风险的认知不同。

 

2、人员激励机制是否到位。投资圈都是高智商的高薪人士,百万年薪是常态。要激发高智商人士的工作热情,你还得创造良好的激励机制给人家,比如项目提成和巨额奖之类的。说白了,就是“按劳分配,能者多得”。但是广电的国企氛围大家也都清楚,给个高薪已经有人在暗地里说不痛快的话了,你还来个激励机制,那有些人还不闹翻天。说来说去,还是传统的固态思维与市场思维不协调。

 

3、上面这些还都是利益问题,只要用钱还是能解决的,但还有一个可能的障碍就是员工的归属感。毕竟投资是个专业活,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才是投资成功的最大保障。很遗憾,这些投资专业人士很少是体制内的。广电的体制不可避免出现“领导说了算”的情况,而且人家还是体制内的领导,员工的晋升空间在哪里?专业价值在哪里?进而会产生归属感在哪里的问题。说来说去,还是不同体制下人员的磨合难题。

 

从这些角度来看,广电实现与资本市场的对接,充分发挥资本在产业发展与转型中的纽带作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远不是成立一个“投资公司”那么简单。但是话说回来,既然行业内已经出现达晨创投这样的标杆,也就说明了,只要破解了体制束缚,未来还是值得人期待。


 注:本文节选自《互联网+TV》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