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巴菲特的智慧
2016-12-30 | 阅:  转:  |  分享 
  
巴菲特的智慧:要聪明的投资

巴菲特没写过书,但每年都要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年报中给股东写一封信,总结一年的得失。美国法律教授劳伦斯坎安宁将这些信按主题整理成书,系统展现了这位大师的投资和管理哲学。巴菲特认为此书的价值超过任何一本有关他本人的传记。编辑部摘录了其中的精彩章节,以飨读者。

NO.1价值投资?多余

大多数分析师认为他们必须在两种相对立的投资方法中做出选择:“价值”和“成长性”。我们认为这是一种模糊的概念(必须承认,我曾经也这么认为),因为这两个方法的关键点紧密相连:成长总是价值评估的一部分,它是一个变量,其重要性可以小到忽略不计,也可能大到无限;其作用可以是负面的,也可以是正面的。

另外,我认为“价值投资”这种说法是多余的。如果投资不是寻找足以证明投入的资金是正确的价值的行为,那么什么是投资?如果你选择为一只股票支付高于其价值的钱,希望马上能以更高的价格卖出,那么你是在投机(我们认为,这样做既违反规则,伤风败俗,也不能获利)。

公司的成长性说明不了什么问题。的确,成长性对价值常常产生积极的作用,其程度有时非常惊人,但这种影响很难确定。只有在合适的公司以有诱惑力的增值回报率进行投资的时候,成长性才能使投资者受益。

我们通常的做法是:第一,我们努力固守那些我们相信能够了解的公司;第二,同样重要的是,我们强调在买入价格上留有安全的余地。如果我们计算出一只普通股的价值仅仅略高于它的价格,我们就不会有兴趣。

NO.2聪明的投资

我们深感岿然不动是聪明之举。你仅仅需要以合理的价格,收购有出色的经济状况和能干、诚实的管理人员的公司。之后,你只需要监控这些特质是否得到保护。

采用这种投资策略的人常常发现,自己的投资组合中占主要地位的只有少数几个品种。这就像是一位投资者购买了以大学篮球明星为未来收益的证券,占组合中的20%。后来有少数大学明星发展为NBA明星,这位投资者从这些人身上获得的收益很快成为组合中的大头。如果你因为最成功的投资占了组合中的绝大部分,就卖掉了一些,这无异于芝加哥公牛队卖掉乔丹,理由是他在球队中太重要了。

你还会看到,我们偏爱那些不太可能发生重大变化的公司和行业。原因很简单:我们寻找的是未来10年或20年有利可图的买卖。迅速变化的行业环境可能会提供巨大的机会,但也会带来不确定性。

作为公民,我们欢迎变化。新颖的创意、新奇的产品和全新的流程等等都会提高国家的生活标准。但作为投资者,我们对于潜在的变化,与我们对于太空探索的态度类似:我们鼓掌欢迎,但我们宁愿不参与。

我们寻找的是可预测性。比如,一个世纪以来,可口可乐公司的基本面就一直保持稳定。相对于投资寿命而言,可口可乐将继续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事实上,这种主导地位很可能会增强。10年来,这家公司已经大大扩展了已经非常大的市场份额,而且有迹象表明将在未来的10年中保持这一势头。

显然,许多技术领域或是新行业的公司,注定会比可口可乐这样的公司发展得快很多。但我宁愿相信可靠的结果,也不愿意企盼伟大的结果。所以我们永远也抓不到“漂亮50”这样的热门股,“漂亮20”也没戏。

当然,即使是好公司,你也有可能出价过高。在一个过热的市场中的投资者应该认识到,好公司的价值也可能要等相当长的时间才能与他们支付的钱相当。

聪明的投资并不复杂,尽管也绝非易事。一个投资者需要具备正确估价你所选择的公司的能力。注意我用的“你所选择的”这个词。换句话说,你不必成为所有公司或者许多公司的专家,你只要学会对处于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公司进行估价,而范围的大小并不重要。

作为投资者,你不需要了解B值、有效市场理论、现代投资组合理论、期权定价或是新兴市场。事实上,你最好对此一无所知。当然,这不是大多数商学院的观点。我认为投资专业的学生只需要学习两门讲授得当的课如何评估一家公司,以及如何考虑市场价格。

作为投资者,你的目标应当就是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一家你了解的公司的部分股权。在未来的5年、10年或20年里,这家公司的收益几乎可以肯定将大幅增长。在时间的长河中,你会发现这样的公司并不多,所以一旦发现,就应当大量买进。你还必须拒绝会偏离这一投资策略的任何诱惑。如果你不愿意持有一只股票10年,那么你就不要考虑持有它,哪怕是10分钟。这正是为伯克希尔公司的股东带来了无数利润的方法。

NO.3教训

1.我的第一个错误是购买了那家纺织厂。尽管我知道它的业务几乎没有前景,但我没有经得起股价低廉的诱惑。事实上,除非你是不良资产经纪人,否则仅仅因为价格低就购买的做法很可笑。首先,你买便宜货的结果很可能并不便宜。在一家问题一大堆的公司,老问题没解决,新问题又来了厨房里不会就一只蟑螂。其次,你刚开始占的便宜很快会被公司的低回报所抵消。时间是优秀公司的朋友、平庸公司的敌人。

2.在买进时,一定要寻找有一流管理人员的一流公司。一位好的骑手会在一匹好马而不是劣马上,充分展示技能。纺织厂的经理诚实而且能干。假如他是被一家经济特性好的公司雇佣,会取得优异的成绩。但当他在流沙中奔跑时,却永远不会取得进步。

3.慢慢来。我购买并管理了大量不同的企业25年之后,还是没有学会如何解决公司的问题,但学会了如何避开这些公司。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已经非常成功。

4.只与我喜欢、信任并钦佩的人做生意。这个策略本身并不能保证投资成功:不入流的纺织厂绝不可能成功,即便它的经理是那种你想把女儿许配给他的那种人。但我们不希望与缺乏值得敬佩品质的经理合作,无论他们的业务前景多么动人。我们从未与一个坏人做成过一笔好买卖。







巴菲特股市不败的六大要素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周刊在其最新一期文章中刊文介绍了巴菲特式投资的六要素,称巴菲特的神秘之处恰在于他简单有效的投资方式。巴菲特的投资方式究竟有什么要素?文章列举了6点供投资者参考。

一、赚钱而不要赔钱

这是巴菲特经常被引用的一句话:“投资的第一条准则是不要赔钱;第二条准则是永远不要忘记第一条。”因为如果投资一美元,赔了50美分,手上只剩一半的钱,除非有百分之百的收益,才能回到起点。

巴菲特最大的成就莫过于在1965年到2006年间,历经3个熊市,而他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只有一年(2001年)出现亏损。

二、别被收益蒙骗

巴菲特更喜欢用股本收益率来衡量企业的盈利状况。股本收益率是用公司净收入除以股东的股本,它衡量的是公司利润占股东资本的百分比,能够更有效地反映公司的盈利增长状况。

根据他的价值投资原则,公司的股本收益率应该不低于15%。在巴菲特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中,可口可乐的股本收益率超过30%,美国运通公司达到37%。

三、要看未来

人们把巴菲特称为“奥马哈的先知”,因为他总是有意识地去辨别公司是否有好的发展前途,能不能在今后25年里继续保持成功。巴菲特常说,要透过窗户向前看,不能看后视镜。

预测公司未来发展的一个办法,是计算公司未来的预期现金收入在今天值多少钱。这是巴菲特评估公司内在价值的办法。然后他会寻找那些严重偏离这一价值、低价出售的公司。

四、坚持投资能对竞争者构成巨大“屏障”的公司

预测未来必定会有风险,因此巴菲特偏爱那些能对竞争者构成巨大“经济屏障”的公司。这不一定意味着他所投资的公司一定独占某种产品或某个市场。例如,可口可乐公司从来就不缺竞争对手。但巴菲特总是寻找那些具有长期竞争优势、使他对公司价值的预测更安全的公司。

20世纪90年代末,巴菲特不愿投资科技股的一个原因就是:他看不出哪个公司具有足够的长期竞争优势。

五、要赌就赌大的

绝大多数价值投资者天性保守。但巴菲特不是。他投资股市的620亿美元集中在45只股票上。他的投资战略甚至比这个数字更激进。在他的投资组合中,前10只股票占了投资总量的90%。晨星公司的高级股票分析师贾斯廷富勒说:“这符合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不要犹豫不定,为什么不把钱投资到你最看好的投资对象上呢?”

六、要有耐心等待

如果你在股市里换手,那么可能错失良机。巴菲特的原则是:不要频频换手,直到有好的投资对象才出手。

巴菲特常引用传奇棒球击球手特德威廉斯的话:“要做一个好的击球手,你必须有好球可打。”如果没有好的投资对象,那么他宁可持有现金。据晨星公司统计,现金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投资配比中占18%以上,而大多数基金公司只有4%的现金。2007年10月26日中国证券报



跟华尔街股神学炒股巴菲特最重视三指标

在陌生人眼里,77岁的巴菲特毫无特别之处,他衣着朴素,少言寡语,喜欢吃汉堡,喝樱桃味的可乐。他看上去就像一位经营"奶品皇后"店的乡下阿叔,然而,谁都知道,这位遥控曼哈顿金融中心的投资大师,在过去半个世纪里,通过投资股票成为美国的第二富翁。他选股原则简单,但投资效益却无人可以比拟。那么,他的成功秘诀究竟是什么?

在能力范围内投资

"对于大多数投资者而言,重要的不是他知道什么,而是清楚地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

巴菲特1930年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被誉为"奥马哈圣贤"。在过去半个世纪里,他通过投资股票成为美国第二大富翁。他挑选股票的原则也和个人生活一样简单。他声称,他始终坚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投资。上世纪90年代末,当科技股牛气冲天时,巴菲特丝毫不为所动,对那些涨势惊人的股票敬而远之,他解释说:"它们(科技股)超越了我的能力范围。"相反,在有把握的领域内,他会投下大笔资金。樱桃味可乐是他的最爱,最多时一天能喝5瓶。这大概也增加了他对可乐公司的好感和信心,所以他投下巨资购买可口可乐的股票,如今,这些股票的市值已高达97亿美元。

重视公司质量

"以一般的价格买入一家非同一般的好公司,远远胜过用非同一般的好价格买下一家一般的公司。"

"价值投资"是巴菲特的核心投资理念,也一向被全球的投资者奉为圭臬。简单说,就是以尽可能低的价格购买优质股票,然后一直持有。不过,在真实的投资交易中,巴菲特的策略要复杂得多。他信奉价值投资,但他从来就不惮于偏离经典的价值投资定义。

1949年,巴菲特考入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系,拜在著名投资理论家本杰明?格雷厄姆门下,学习价值投资理论。1951年,巴菲特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他的证券分析课成绩拿到了格雷厄姆一生中给出的唯一一个A+。

《证券分析》是格雷厄姆和大卫?杜德在1934年出版的合著,被业内人士奉为价值投资理论中的"圣经"。格雷厄姆认为,成功投资其实很简单,只要能找到价格大大低于真实价值的股票就行了。巴菲特非常认同这一点,不过他又增加了一些新条件。例如,格雷厄姆认为,股票的购买价格越低于其真实价值(指基于公司资产的价值)越好,公司本身的质量无关紧要。巴菲特的看法略有不同,他很重视公司质量。今年初,巴菲特收购卡夫食品的举动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情商和智商一样重要

"在投资领域,智商160的人并不一定能打败智商130的人。就算你智力一般,只要拥有控制自我欲望的能力,能带领投资者避开风险,你就会取得成功。"

对于那些想效仿巴菲特的投资者来说,他的骄人战绩恐怕只能用"前无古人"来形容。据统计,在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巴菲特的年度复合收益保持在20%以上。在统计的24个年份中,他的股票组合在20个年份中打败了标准普尔500指数(由美国最大的证券研究组织标准?普尔公司编发的500种上市的工业、铁路和公用事业普通股票价格平均数),而且两者的差距非常之大,以至于分析师惊叹说,即便是运气超人也难以做到如此出色。

真的是巴菲特运气特别好吗?还是他的智商高于常人,使他拥有超级灵敏的投资嗅觉?确实,巴菲特拥有非同一般的经商天赋,对数字也异常敏感。劳伦斯?坎宁安在《向格雷厄姆学思考,向巴菲特学投资》一书中指出,"他(巴菲特)的大脑很擅长完全抽象的、理性的思考,这往往牵涉到数据计算,要在短时间内判断公司的长期赢利能力,对普通投资者来说,这种本领必须慢慢学习。对他来说,这仿佛是天生的。"

很多人认为巴菲特的智商高于常人。罗戈尔在《巴菲特: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一书中指出,"如果你认为他的脑袋中流淌着不一样的化学物质的话,你就大错特错了。"罗戈尔认为,巴菲特的人格力量和聪明才智成就了他的事业。巴菲特自己也多次指出,投资成功与否和智商关系不大。

选股标准首看3条

巴菲特选股最重视三个指标:净资产收益率;公司负债;是否具备持久的核心竞争力。

巴菲特管理着数百亿美元的投资,但他的日常工作并不忙碌。在过去的42年里,他每天早上8:30到达办公室,不过他不开会,不查看电子邮件(他甚至连工作电脑都没有),也不计算自己的投资组合收益情况(他的桌子上既没有彭博股市终端接收器,也没有计算器);他不读经理人提交的投资报告,不研究最新的证券分析报告;除了指示经纪人进行买卖交易时,他基本不打电话。在公司期间,他偶尔会和副手查利?芒格聊几句。这位投资大师的工作内容恐怕会让那些整天飞来飞去参加各种会议的投资经理们感到汗颜。

巴菲特选择股票不靠高深莫测的直觉,也没有依赖秘密数学公式。他查阅的都是公开的公司财务报表,运用的数学分析知识也是最简单的。身为会计高手,巴菲特最重视三个指标:净资产收益率;公司负债;是否具备持久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那些不太自信的投资者来说,还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购买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只要巴菲特还在,就能确保收益。现在该公司的A类股票股价为11万美元,B类股票价格为3600美元。惠特尼认为,目前该股票的价格仍然被低估30%。他说:"这还没有计算巴菲特在公司的影响因素,所以如果你有钱,放心买进吧,等于将巴菲特变成你的免费理财师。"

耐心等候买入时机

巴菲特坚信,没有投资者是永远正确的,他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大多数投资者出现失误,然后抓紧机会加仓。

在股市上,当投资者争先恐后地抢购时,巴菲特仍然能够像坐禅的高僧一样,稳坐一边。直到其他人丧失锐气,纷纷抛售时,他才会出手以优惠价买入。一些专家将这称为"行为经济学",并称巴菲特是完美典范,他在交易时不受情感波动的影响,始终能够做出理性的判断。基金经理惠特尼表示:"有些投资者购买某只股票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可以比别人抢先一步获利脱身。而另外一些人则属于顽固派,坚信一只股票一定会到达某个价位,拒绝根据形势变化做出调整。"

巴菲特也犯过类似错误。那么该如何避免重复类似错误呢?惠特尼说,最重要的一点是,巴菲特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从中吸取教训。(跨版编译张运贵)

奇谈

大师也是投机分子?

人人都知道巴菲特是坚定的价值投资者,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巴菲特在投资时也并非死守教条,虽然他经常批评炒短线、金融衍生品交易以及对冲基金,但一旦有机可乘时,他也会毫不犹豫地做一回投机分子。

在投资市场上,与其说巴菲特是价值投资者,不如说他是变色龙来得更恰当。因为他的投资策略非常灵活,从不拘泥于任何教条,只要收益足够大,他可以立刻从价值投资者变成投机分子。2003年,巴菲特在致全体股东的公开信中披露,他向一个叫"价值资本"的对冲基金投资了6亿美元,此前,他经常在公开场合批评对冲基金。2005年,这笔投资亏损3300万美元。

巴菲特也是一个机会主义者。他偶尔也进行短线交易,2002年,他甚至炒起了一向反感的科技股。当年,当垃圾债券(JunkBond,又称劣等债券,指信用评级很低的企业发行的债券。对投机者而言,"垃圾债"的吸引力在于高回报率,当然,风险也很大)价格跌入低谷时,他出手购买了亚马逊公司、Level3通讯公司等发行的80亿美元面值的债券。巴菲特还涉足金融衍生品交易,例如,他披露称,为了对冲美元贬值风险,他斥资购买了与货币相关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合约。要知道,他可是把金融衍生品称做"金融业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巴菲特在铁路上的投资再次显示了他的长远眼光。他之所以买入柏林顿北方公司和太平洋联合铁路公司的股票,是因为他看到中国在崛起的过程中,必将从美国中西部大量购买农产品,而这些农产品只有通过铁路才能到达西部港口。在亚洲市场上,巴菲特持有33亿美元的中石油股票,并投资于韩国浦项钢铁公司,他非常看好后者在中国的市场机会。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