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工作3年获得10年经验(来自《得到》成甲的分享)

 胡麻子走江湖 2016-12-30

首先明白,10年经验不是指通过通宵达旦地加班来凑得十年的工作时间,而是指用3年时间获得常人用10年时间才能获得的快速、准确、合理解决工作中问题的能力。(E:很多人10年都未必有这种能力,只是在进行没有思考的重复而已)


理论:关键是在三年内找到一个如何比大多数人花更少的时间和精力却更高效地掌握关键信息和解决关键问题的途径。比如文案营销界的李叫兽。(E: 如果真要找到这样一种方法,需要通过不断读书、学习和实践来更新自己的操作系统,而我很感同身受李笑来在《和时间做朋友》书里所说的观点,即一丝一毫的进步都需要一步步脚踏实地的行动和积累,而获得这些积累绝对需要时间的消耗。因此要在三年内达到这个水平,会出现以下的情况:1.3年内无法完成。因为原来自身的操作系统太陈旧和落后,而更新换代需要的时间没有励志文章中说的那么短,可能在第2年的时候才具备这样的起步系统,那么实现这个目标肯定需要4年及以上的时间。2.还是需要加班,并且更多隐形的加班。必要的的加班能比没有加班的人获得更多东西,而隐形的加班就是不断的自我思考和学习,利用更多“暗时间”,以此来找到这种途径。)

方法论:黄金思维圈



E:不久之后就将踏入职业生涯,目前还尚未清楚自己岗位的具体职责是是什么,下学期经过入职培训后再考虑如何按此种思维初步确定自己的Why, How, What。

入职后终于又一次跟别人站在了看似一样的起点(之所以是看似,是因为看似职位或者工资一样,同样的阅历进入社会,但别人的操作系统和学习能力的基础却远在我之上),可以通过小学课本里经常提到的“勤能补拙”来让自己的操作系统逐渐升级到和别人一样或更高的水平,再取得自我价值的独特性。

很赞同一句话,阶段无法跨越,但时间可以缩短。这也是最近一直在看的李笑来的《七年就是一辈子》中一直支持的观点。就像学英语,取得一次较大的进步必须需要跨越一个阶段,而有人学了10年变化很小,有人学了一年半却可以做口译了,主要的原因一是前者总共学习的时间加起来并不如后者多,二是前者在前期的最基础关键、能影响后面的一系列学习的阶段没有后者巩固和思考的多(比如我就是前者一个很好的例子),三是前者可能并不具备后者在不断学习中培养的学习能力和毅力,从而导致了不同的结果。 所以在外人看来,1年半比起10年时间实在是九牛之一毛,肯定是“天赋”的原因。

这种差异从我出生开始就决定了,但很多人跟我出生差不多或者一样,却没有变成我这个样子。当然看似的智商差异更小,只是我比跟我条件一样的人自身开发的更少。之所以比较喜欢李笑来的文章,是因为他讲出了很多跟我一样在学习等各个方面的“小老百姓”的心理体验。造成我刚才所所说的这种局面的很大原因一是环境,二是自身努力和思考。第一点造成了我说的差异,而且第二点很大程度受第一点的制约,就像一个从小只知道干苦力活的工人,从来接受的都是这种思想,周围都是这种环境,他就真的几乎不大可能去搞互联网创业。这种情况和从小被父母教育读了初中就出来打工,周围也是一群学渣的多半是也不认真读书的人一样(我小时候身边就很很多这样的人)。不过第二点却在我们能接受教育的情况下是可以改变的,于是有很多人跟我一样却没有变成我这样。他们比我学习更认真,虽然没有从父辈那里习得好的学习思考的方式和习惯,但却在自身一直的实践中获得长足的进步。这就形成了所谓的“天赋”与我之间的距离。这个距离,已经有二十年或者十多年了,只能说还好我没有一直浑然不觉。

我如何察觉出的呢?只能说更多的是因为读书和自己的思考。从小老师和父母教导的都是只有勤奋的精神,其中的方法论却不加培养,况且很多老师连我们的自我意识这种重要的东西都因自己的目光短浅乱教导。

可无奈和羞愧的是我书都读的太少,感觉自己真正的成长都是这学期开始的,从读书和实践中获得。而我又不用自卑的是一本好书对我的作用都是极大的,都能给我的操作系统以换血的功效,何况是很多本呢?

而读书笔记确实是一个重要的东西,能帮助自己思考的更多,并且在电脑上更能整理思路,所以以后看到的好书最好都能在这里给自己总结总结。可惜我之前看了东尼伯赞的一套书书都没给自己总结出一套可行的方法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