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如今玉石市场上,各种层出不穷的“新玉种”正先后成为藏家所追捧的目标。对此,有人表示欢迎,也有人深怀担忧。那么,这些不断涌现的新品种到底是不是玉?它们是否值得收藏?传统玉种的忧虑又在哪里? 度母(南红) 作者:于朝正 “南红、阿拉善玉、战国红、金丝玉这些到底是不是玉?”行外不经意的一问,反倒不知怎么简单回答“是”还是“不是”。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所谓玉,即和田玉。甚至对翡翠到底是不是玉,都会有很多争论。 饮水思源(黄龙玉)作者:玉玊工作室 熟知宝玉石行业的人都知道,根据物理性质玉分软玉、硬玉,软玉以和田玉为代表,硬玉以翡翠为代表……当你和对方解释一番之后,问起为何南红的属性属于玛瑙,为何叫玉?又去解释一番,最后搞得对方对南红很混乱。 关于“玉”这个概念是人赋予的,古人云石之美者为玉,对此我们不能在“是不是”玉这个问题上较真,就如同我们把雕刻水晶、玛瑙、琥珀等手艺人也叫玉雕师,却不叫水晶雕师、玛瑙雕师一样,我们都可以用“玉”这个概念来包容它。 悠然见南山(和田玉)作者:李克生 接上述话题上提到的玉一样,除了我们传统所认知的玉石之外,在近几年崛起的玉石新材料,我们称之为“新玉种”,(当然所谓“新”并不是后面形成的。任何玉种的形成都是经过上千年乃至上万年、上亿年的自然淬炼而沉淀下来的精髓,我们所说的“新”不过是被人们发现其美的时间较翡翠、和田玉等较晚而已。) 岁岁平安(三彩玉)作者:魏烈锋 近几年来,玉石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玉种”崛起,析木玉、金丝玉、阿拉善玉、印度玛瑙、黄龙玉等众多材质进入我们的视野,极大的丰富了玉石雕刻材料和玉雕创作空间,也深受不同喜好的藏家的青睐和看好。不难发现,对于原石飙涨的和田玉、翡翠来说,大众及大多数玉雕师对这些新材质并不排斥,反而觉得新材质不仅便宜、色彩丰富、利于创作等等诸多优点是和田玉等材质所不能达到的。 米芾拜石(战国红)作者:张松甫 其次,关于文化上。“新玉种”与“传统玉种”在其收藏价值上并无差异。很多人士在纠结“新玉种”与“传统玉种”的价值体现的时候总要提到“文化”二字。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和具有人文意味的概念。难道“传统玉种”生来就比“新玉种”有“文化”吗? 达摩参禅(石英岩玉)作者:刘辉龙 其实不然,“文化”是人们赋予各玉种的精神层面的意义,传统玉种由于被发掘于千百年前,经过自古至今拥护者的推广、宣传,才具备了如今的“文化”,而“新玉种”由于发掘较晚,很多人不甚了解,故给了人们“没有文化”的错觉。市场的认知和推广是需要时间的,不是一年两年、三年五年便可完成的,这,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是一个认知的过程,更是一个收藏的过程,升值的过程。 财福到来(阿拉善玉)作者:李三摆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尽管“新玉种”的崛起面临一些危机,但“传统玉种”也面临很多问题,比如推广方式中隐患重重,例如俄料本身具有的属性与新疆和田玉相近,很多玉雕师甚至藏家对好的俄料并不反感,但是很多人在这条产业链中都充斥着对商业利益过分贪婪的经营者,冒充新疆和田籽料,导致很多人对俄料的印象有很多偏见,甚至觉得和田玉市场水很深,同样的问题还有青海青玉、籽料造假等。 喜上眉梢(翡翠)作者:刘时友 再如翡翠、和田玉,对于其文化背景、艺术价值的正面宣导不够,相关的科普工作不到位,利益充斥,无论是原料还是成品,都存在很大的价格泡沫,令许多消费者望而却步,市场反而有所萎缩,甚至有价无市。 ![]() 福泽天下(和田玉)作者:宋瑶 还有很多新玉种,因为参与的雕刻的名家不多,精品不够,有昙花一现之感。或者受限于地方性,急功近利、价格虚高以及在“走出去”等方式都是值得思考的。说到最后,无论是新玉种崛起,还是传统玉种的“高傲”姿态,想要走得久远,在其推广方式上都必须放大格局,以长远目光去对待每一个玉种。 ![]() 观自在(琥珀) 更多交流请关注:fcwc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