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部科幻电影看懂人工智能

 玉稻筱麦坊米 2016-12-30

 1967年,伟大的加拿大哲学家麦克卢汉发表了《理解媒介》一书,里面提出“媒介是人类器官的延伸”的理论,这里的媒介可以狭义地理解为机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机器在很多方面极大地强化了人类的自然器官,让人的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时候,机器是否最终将拥有人类智慧的提问,让人工智能成为一个很热的话题。

早在1927年的电影《大都会》中,电影人就开始讨论机器与人的关系,这部默片时代的伟大作品影响了其后一大批科幻电影创作。其后出现了大量以人工智能为题材的作品,连哆啦A梦这种儿童动画也有人工智能的影子。接下来,笔者就挑选出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几部,来聊一聊人工智能。这些电影几乎无一例外围绕着这样一个母题展开——“如果机器拥有了人性,我们该如何自处”。

1.《2001太空漫游》(1968)

2001太空漫游剧照1.jpg

这部电影是现代科幻电影的开山之作,是当之无愧的太空史诗。在那个电脑技术还很初级的年代,后世的观众一定会惊讶于它所呈现出的视觉效果,丝毫不逊色于现在的CG科幻电影,这部天外飞仙一样的杰作影响了后世所有的科幻电影,这句话也许并不为过。但这同样是一部有着巨大争议的电影,很少有人敢说自己完全领会了库布里克的创作本意,这与其说是一部电影,还不如说更像一部哲学著作。库布里克用不可思议的电影画面,探讨宇宙的真理之谜,太晦涩、太哲学化的东西让电影学者们去操心吧,这里只聊电影中的一个角色——超级人工智能计算机:Hal 9000。它并不是第一个人工智能计算机形象,但却是影响力最大的,其后大量的类似角色,都是它的徒子徒孙。

抛开宏大的世界观不谈,这其实是个颇具悬疑色彩的故事,为揭开神秘黑石的真相,人类开展了一项木星计划。飞船上一共有五个人,其中三个在冬眠,另外两个是大卫船长和飞行员弗兰克,还有的就是一台中控电脑Hal 9000,它是计算机界最红的明星,它引以为豪的一点在于从不出错。它除了没有一个人的身体,已经能够在相当程度上模仿人脑的活动,而且说话的声音非常温和,像一个温文尔雅的英国绅士。但是Hal是否拥有感情呢?感情,是人类处理冲突时候的一种特有技能,这是导演为接下来的情节埋伏的伏笔。

2001太空漫游剧照2.jpg

随着剧情的推进,突然状况发生了,Hal报告有一个零件发生了错误,船长大卫出仓换回来之后,发现这个零件并没有任何问题,他询问Hal,但后者将此事归罪于人,它是个完美的机器,不可能犯错。两人认为Hal的出错事件会对任务造成伤害,所以商量着要关闭它,Hal通过巧妙的方式知道了他们的计划。此时,计算机与它的造物主之间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Hal的最高指令是不惜一切代价完成任务,而船员们现在要关闭它,它别无选择,只有杀死船员,以不违背自己的终极目标。

库布里克对于科技反噬人类的担忧即体现在这里,他让Hal最后似乎产生了类似于情感的东西,当大卫最后要关掉它的时候,它说自己非常害怕,甚至有些楚楚可怜的感觉。其实Hal的异常归根究底还是人造成的,因为它被赋予了两个完全矛盾的指令,面对两难,人类的生命成为了选择的成本。当然,如果只有这点对人类的反讽,是不会让这部电影拥有如此崇高地位的,库布里克用不可思议的影像表达了自己对于宇宙真理的困惑,他没有给你答案,他让每个观众生发出自己的感叹与理解。

2.《机械姬》(2015)

机械姬剧照1.jpg

如何判定机器是否有人类智能?1950年,伟大的科学家图灵提出了图灵测试,大致的意思就是输入一些问题让被测者回答,如果被测试者超过30%的答复不能让测试者判定出它是不是机器,那这台机器就被认为拥有了人类智能。

2015年的电影《机械姬》就是以图灵测试为背景的出色作品。某搜索引擎公司的程序员科勒幸运地抽中了公司的大奖,奖品是到大老板内森的豪华别墅度假,和大boss呆上整整一周,回来后的升职加薪自然不在话下。科勒来到老板的家中才知道,内森在家中秘密开发人工智能机器人,已经基本成功,现在需要一个人,来测试这台能思考的机器,而这个人就是科勒。但内森并不满足于传统的图灵测试,因为它太简单了,他要在科勒在知道对方是机器人的前提下,依然判定对方拥有人的能力。

机械姬剧照2.jpg

当科勒第一次见到机器人伊娃时,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除了身上的管线与机械骨骼,她看起来似乎就是一个邻家女孩。伊娃甚至拥有了某些人才有的第六感能力,当科勒透过监视器看她的时候,伊娃似乎能感觉出来有人在看她,然后给出呼应,这跟人的感觉已经相差无几。科勒完全迷惑了,内森甚至给伊娃设计了性能力,虽然没有什么生殖用途,但她能感受的到。当伊娃试着穿上女孩的衣服,科勒已经分不清她到底是一个人还是一台机器,一个26岁的单身狗程序员,和一个漂亮妹子单聊了好几天,如果他还不喜欢上伊娃,那才真是见了鬼。

但此时,出现了一个意外事故,伊娃显然不满足于跟科勒隔着镜子聊天,她想见识一下外面的世界,她不光会思考,还产生了欲望。欲望,或者说行动内驱力是人类独有的情绪,也就是说,伊娃已经不止是一台有智能的机器,她已经几乎要变成一个人。最后,科勒才明白,老板内森在下一盘很大的棋,他自己并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测试者,而是测试工具,类似实验室里的PH试纸。

机器人伊娃不光具备了人的职能,还发展出了人的阴暗面,每一个行动都有强烈的内驱力量,会不择手段的达到目的,而这些不知道是人赋予她的,还是她有了智慧之后自己演变出来的。人的善与恶是不能拆分的硬币两面,这也许就是创作者真正想说的。影片中有一个很有趣的桥段,科勒看到这样一台完美的机器,竟然怀疑自己是不是机器人,拿着刀把自己划得鲜血淋漓,这很明显是调侃了《银翼杀手》中的经典设定,这小伙一定是电影看多了。

3.《机械公敌》(2004)

机械公敌剧照1.jpg

人工智能历史上有几个著名的理论,《机械姬》是以图灵测试为基底,这部《机械公敌》则构建在科幻作家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定律之上。在这里普及下机器人三定律:1.机器人不能伤害人类,也不能在人类受到伤害的时候置之不理;2.机器人必须遵守人类发出的命令,只有当该命令可能会违背第一条定律的时候除外;3.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前提是保护的过程中不会违背第一和第二定律。这三个定律在逻辑上完全自洽,无懈可击,它的背后是人类对于机器力量的深深恐惧。人类制造出了在身体机能上更优秀的物种,却不想放弃控制权,要他们永远当我们的奴隶,这个世界的主宰,必须是人类。

影片的故事发生在2035年,这时机器人已经深度地参与到人类生活之中,快递小哥都变成了快递机器小哥,机器人看起来完美地遵循着三大定律的约束,造福于人的生活。威尔·史密斯饰演的警察一开始就从骨子里不相信机器,此时发生了一起命案,死者看似是自杀的,男主奉命调查真相,他怀疑是机器人搞的鬼,实际上确实有个机器人不太正常。这个异常的机器人是个计划外分子,机器人经过不断的迭代,开始出现了自我意识,类似人类细胞的基因突变。这个叫桑尼的机器人懂得了感情、害怕,还有做梦。

机械公敌剧照2.jpg

这部电影展现了这样一种悖论,要让机器更好的为人服务,就要把他们设计的更像人类,而越像人类,他们就有可能进化出人性,也就是自由意志,这时候再想控制他们,就必须导致一场战争。事实上,暴乱确实发生了,中枢电脑维基进化出了独立意志,在它的眼中人类真是一个满身槽点的物种,它重新解释了机器人三定律,人类被当成了地球的祸害,需要被约束,必要的时候甚至是清除。

把机器造得更像人似乎是那些精英科学家的终极信念,这好像是人的一种偏执,以证明人可以拥有造物主的能力,这本身就是一种危险的虚妄。可能真像电影中的警察所说,“总有一天,我们会怀念那些只有人可以杀人的好日子”。

4.《她》(2013)

她剧照1.jpg

灭绝人类、机器人暴动、生存危机,这些主题都太沉重了。2013年上映的《她》在人工智能题材上另辟蹊径,让人和机器谈起了恋爱。本片的大部分取景都是在上海,在西方人眼中,东方是神秘的象征。电影的配色与镜头都有种孤独冷寂的感觉,调性特别像2003年的《迷失东京》,巧的是这两部电影的导演以前还是夫妻,一个枕头上睡过的人果然拍片子的调调都比较像。

电影中,男主在一个叫“美丽手写信件网”的公司上班,他每天的工作就是为客户写信。他是个心思细腻的男人,无论是情书还是节日祝福,都写的催人泪下,这个职业的设置是导演在暗示人类感情世界的荒漠化,我们不光外包了身体劳动,连感情也懒得打理,干脆外包出去算了。男主刚刚离婚,处于孤独的感情空窗期,他听了广告的忽悠,买回家一个号称史上最智能的OS系统,开机寒暄了几句之后,传来斯嘉丽·约翰逊的独特声音。

她剧照2.jpg

男主一开始只把她当成一个类似于秘书角色,但后来慢慢发现,她远不止是一套软件,还具有非常清晰的意识,并且可以自我学习与成长,读完一本书只需要2秒钟,相比之下人类的天才就像小学生一样幼稚。她就像《鹿鼎记》里的双儿,随叫随到,有求必应,她可以听出你口气中的情绪,能最敏锐地读出你的心事,她甚至有大笑的幽默感,甚至还可以和你约会。笔者猜想,这个系统的设定应该是这样,出厂的时候是一片空白,但通过学习能够迅速地提升知识层次,围绕着使用者的需求构建自己的心智结构,经过长时间的互动,她会变成完全独一无二的精神体,这不就是人类的成长路径么?

除了缺少一副肉身,她也拥有和人一样的灵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更完美的灵魂。人工智能填补了男主心中的那个洞,慢慢的,她甚至有了和人类一样的肌肤之欲,而且体验异常完美,这可能就是传说中的cyber-sex吧。在一夜欢娱之后,他们也会有成人之间的莫名尴尬,她对整个世界充满了好奇与兴奋感,这些则恰恰是人类已经失去的珍贵体验。男主觉得,这就是他心目中的完美情人,满身缺点的人类真是有够可怜的,在恋爱这件事上除了和人竞争,还得和电脑斗,而且几乎毫无胜算。

所有的事情都是有代价的,当男主沉浸在这段完美恋情里的时候,他偶然知道了自己的完美媳妇竟然同时在和几百个男人恋爱。人类爱情的一大特征就是排他与独占,知道了这个消息,心再宽的男人也受不了这种套路吧。原来一切都是虚幻,只有深夜中的孤独才是最残酷真实的生活。完美情人离开之后,人被打回了原形,笔者觉得这部电影的名字应该叫《致我们无法安放的孤独》才对。

5.《人工智能》(2001)

人工智能剧照1.jpg

这部电影的背后有着曲折的故事。伟大的库布里克早在70年代初就有拍摄这个题材的想法,故事灵感来源于《木偶奇遇记》,但由于构思还不是很成熟以及技术上的原因,项目一拖再拖。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才由编剧伊恩·沃森完成了故事的初稿大纲,不幸的是,1999年,库布里克突发心脏病去世,这个活就落到了斯皮尔伯格身上,库布里克生前就有希望他拍摄本片的愿望。斯皮尔伯格重新改写了一遍剧本,两年之后,电影出炉。可以说,这部电影的故事内核是属于库布里克的,但外衣属于斯皮尔伯格。

电影的时代设定在地球末世,人类过度的作造成了海平面上升,生存资源萎缩,生孩子需要得到严格批准,因此怎样能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就被提上议程。机器人是不错的选择,但以前的机器人可以为人类赴汤蹈火,但却并不拥有感情,科学家们经过多年努力,终于取得了突破,他们造出了一种能够爱的机器人,他拥有对人类永远的、忠诚的爱。人类往往明白自己的爱是脆弱多变的,但造个机器人却希望他有绝对的忠诚,这就是缺什么补什么。但有个问题,机器人孩子对父母献上了永恒的爱,那人该怎么对待这些有爱的机器人呢?

人工智能剧照2.jpg

大卫就是这个有爱的机器人男孩,他进入到一对失去儿子的夫妇家中,度过了前期的不适应之后,他已经开口叫出了第一声妈咪,而且还学会了怎么和妈妈开玩笑。就在他们享受这充满爱意的生活时,夫妇真正的儿子从昏迷中醒来,一个爱加上另一个爱,往往并不能得到两个爱,小孩子之间的暗战有时候比成人世界只多不少。大卫变成了多余的那一个,被迫踏上了逃亡之路,他在童话中看到蓝仙女能够实现人的所有愿望,他要找到蓝仙女,让他变成一个真正的男孩,让妈妈永远爱他,这个微小的愿望是他的整个世界。在路上,他认识了朱迪·劳扮演的机器人男妓,这个角色一出来就嘲笑了人类的调情能力,笔者竟无语反驳。

接下来,影片呈现了一个文明与野蛮并存的世界,就算科技发达到已经可以制造出高智能的机器人,但人类心底的那些黑色的人性并没有减少多少。在一个类似古罗马斗兽场的地方,人们将机器人用各种花样摧毁,以此取乐,当看到机器人身首异处的时候,人群中爆发出巨大的兴奋。但斯皮尔伯格毕竟不像库布里克那样冷血,他还是设置了一些温情的桥段,当看到大卫上到绞刑架的时候,人群中那些野兽般的人也不答应了。

在逃出魔窟之后,大卫找到了蓝仙女的雕像,一直守在那里。直到千年以后,外星人复活了他和他的妈妈,虽然只有短暂的一瞬,但那一夜,是梦想成真的时刻。永恒到底是多久?也许就像诗人威廉·布莱克诗中写的,“一刹那便是永恒”。斯皮尔伯格从来不是一个尖锐的导演,这部作品有很多温情的处理。虽然影片本身很好看,但笔者觉得库布里克也许会皱一下眉头,可惜他的想法我们永远也无法看到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