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峰塔

 fsn9oule12e45h 2016-12-30
  雁塔,俗称文峰塔,在古代是一个城镇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因翘起部分像大雁的尾巴,故称之,体现着一个地方的文化底蕴,激励着读书人发愤图强。雁塔历史悠久,当时用于储藏经书、舍利、骨灰等,后来渐用于风水、镇邪保平安,但更多的是彰显地方文风,并一直延续到今天。而雁塔题名则起源唐代,因此举污染塔身,后来一些地方干脆重新修新塔,镌刻科举名录,雁塔题名得以流传。

  毕节市七星关区雁塔位于城郊龙盘山二中后面,更多人称之为文峰塔。

  雁塔修建于明朝万历六年(1578),塔基直径约10米,塔高近20米,七层,全部以毕节的优质石料砌成。在所用的石块上,刻满了毕节考中进士或举人的名字,据市卫校吴老师介绍,雁塔上刻有毕节400余人考中进士或举人的名字,经常有人来瞻仰。

  文革时期,雁塔被雷击垮了。同时,因无人管理,雁塔四周的人们在修建房子的时候就把那些石头抬走了。现在发现并保存下来的有11块,每一块上面有五六个进士或举人的名字。今天,我们只能看到塔基了,当年雁塔雄伟的英姿只能在老毕节人的内心深处闪现了。

  据《光绪志》记载,到光绪五年,毕节考中进士或举人的有近400人,后来考中的进士或举人就缺乏文字记载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应远远多于400人。在古代,贵州科举文化最发达的地方首推贵阳,其次就是毕节和遵义了。然而,贵州明清时期的第一个进士张谏就出自毕节,一门五进士毕节就有对坡张家祖孙五进士、德沟路翰林一门五进士。这些,是其他地区所没有的。可见,当时毕节读书氛围浓厚,地方文化繁荣昌盛。  

  雁塔在未垮之前,一度是人们郊游的理想去处,尤其是踏春时,更是人流涌动:有文人骚客到此陶冶情操;有父母带着孩子来此接受人文熏陶;有读书人来此留下芳名,以此激励自己。据家住清毕路的龚明俊老人介绍,雁塔存在的时候,一到春天,那里人山人海,男女老少,都来游玩;有的还带上吃的,要玩到天黑才回家;尤其是那些学生,一个接一个的搭成人梯,爬到塔的上方空白处留下自己的名字,以此激励自己。(作者:王 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