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纪晓岚最后是怎么死的?看你知道吗

 伤心的小剑客 2016-12-30

  纪晓岚在朝为官,一向优国忧民,不慕权贵,清正廉明,机敏谨慎,因此,深得乾隆和嘉庆帝的信赖。就在纪晓岚死的这一年,他虽八十二岁,仍勤于治政和治学。

  当时,正值皇上寿辰之际,各国来使和文武百官纷纷向皇帝祝寿进贡。

  其中,有这么一个不怀好意的国家,让大使带来了三棵祝寿的大蜡。


  这蜡三尺多,有酒瓶子般粗,上边镶刻着各式各样的腾龙祥凤,甚是好看。嘉庆帝一看高兴得不得了,便让群臣们观看品赞。众大臣你一言我一语都夸赞这蜡做得好,是上乘的贡品。

  唯有纪晓岚凝目细观,沉思良久,力排众议地说道:“圣上,此蜡虽好看,但不可点燃。”嘉庆帝一听,惊奇地问纪晓岚:“人家好心进贡祝寿,爱卿你何出此言?”纪晓岚答道:“万岁,此国一向于我朝有隙,今日意外,送来这精制巨品,恐怕居心叵测,臣以为里面必定隐有不样之物。”

  熹庆帝听后,半信半疑,便说, “纪爱卿,我看你是多虑了,联想他们是一个不大的小 国,还敢借祝寿来伤害寡人不成?”纪晓岚见嘉庆帝不信,便果断地说:“圣上如若不信,臣愿以死相劝。请圣上叫人把这三根蜡分别砍三截,如若砍不出东西来,臣甘愿担欺君之罪,虽死无憾。”

  嘉庆帝见纪晓岚把话说得这样绝,不禁也来了劲头儿,脱口说道:“纪爱卿,既然你这样坚持,以命担保,我也与你打赌,如若砍出东西来,我甘愿把皇位让给你。”

  站立两旁的文武百官听了这话,个个提心吊胆,不知如何是好。

  这时,嘉庆帝指使太监,把三根大蜡搬至殿中,当场检验。太监们手持砍刀,先把第一根大蜡砍成三截,没见东西;接着,又把第二根大蜡砍成三截,还是没见东西。坐在龙案后的嘉庆帝面露喜色,心想这回你纪昀可要输了,假如没有东西,你平地起风波,让我寿辰扫兴,你虽是元老重臣,我不杀你也要把你削官为民。

  纪晓岚依然镇定自若。他根据多年与外国使臣打交道的经脸教训,加之他对该国送蜡人员的察颜观色,深信蜡烛之中必有问题。这时站立在两边的文武百官无不替纪晓岚暗捏着一把冷汗。

  接下去大家都聚精会神地观看太监动手砍那第三根大蜡,只见第一刀砍下去,没出东西;第二刀砍下去,仍是没有东西。一根三尺多高的大蜡,仅剩下一尺多高了。看到这里,纪晓岚头上不禁渗出了冷汗,心想完了,看来我这赌非输不可了,与其让皇帝杀头,不如自己先了结了罢。

  于是,他暗暗地把上身官服上的金扣子,持下一个来,悄悄地放进自 己的嘴里,胭下肚去。正在这时,就见太监第三刀砍了下去,突然大蜡吐了一下火星,里边藏着的炸药被砍了出来。

  文武百官见此情景无不惊得目瞪口呆。这时,再看嘉庆皇帝眼气直了,脸气黄了,流露出懊悔和愤怒的神情。他懊悔的是自己不相信纪爱卿的忠告,更不该打赌;愤怒的是这个进贡的小国,竟敢狗胆包天,借祝寿为名谋害自己。

  这时唯有纪晓岚看到从大蜡中砍出炸药来,脸上露出了坦然、沉静的微笑。心想:我纪晓岚一生,历经三朝,精忠报国,一不贪脏,二不枉法,总纂《四库》,播扬文化,留给后代子孙,于国无憾,于民无怨,于心无愧,今日虽死,并非我错,八十有二也算值得!

  正当纪晓岚沉思之际,嘉庆帝突然站起来,走下金銮殿,拉着纪晓岚的手道:“纪爱卿,这个赌我认输了。我的皇位让你坐几分,我封你:上管君,下管臣,皇帝头上管三分。”

  听了嘉庆这话,纪晓岚连连摆手,口中说道:“谢万岁,圣意我领了。可我为国尽忠的时辰到了,你再封多大的官,再给多大的权力,对我也无有用了。我已坠金了。古人云:‘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优国爱民,安国兴邦。’此至理名言,请圣上常思之。”

  说完,他辞朝回家,不久就谢绝人世了。当时朝廷上下都为纪晓岚的死痛借不已,嘉庆皇帝为了表示对纪晓岚的悼念之情和歉疚之意,特封纪晓岚谧号“文达”,并亲赐碑文,赏陀罗经被,派散轶大臣德通带侍卫十人、白银五百两,前往纪晓岚故里主丧,因而纪晓岚的丧礼隆重异常。

来源:前沿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