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探漢家經濟學(续6)

 昵称KgsTtEIG 2016-12-30

原創作者:晅子

本文選自晅子興漢理論集《漢文學程》之《本論》

四、世界經濟史之基本脈絡

我們現在看到的世界經濟史,立場都是洋人的,西方經濟理論體系的發展脈絡,也是洋本位的發展脈絡。而本文所論述的世界經濟史之基本脈絡,所站角度為漢人的立場,是漢本位的角度。筆者希望通過漢本位之經濟史論述,從嶄新的角度深刻剖析經濟理論體系的本來面目,從而為漢家經濟學的探索做鋪墊。

(一)漢系、西系、韃系之劃分

既然是漢本位看世界經濟史,首先就應該清楚漢人角度如何看世界。漢系、西系、韃系正是漢本位看世界的最基礎的劃分,這個劃分最初是根據現行擺在中國的三條道路而劃分的,即現在法定漢族人內部(漢種)大體有三類人,一類是西化的法定漢族人,他們主張中國完全西化,一類是仍被滿清奴役的韃靼思想的法定漢族人,他們主張回歸本質為大清殖民統治的“中華民族之中華傳統”,還有的就是真正的漢人,主張要正本清源,回歸到復興、發展正統的華夏文明上來,早在辛亥革命之時,三系人就曾經公開博弈過,最終西系佔據上風,現在中國的道路歸根結底仍然是這三大道路之爭。

這樣的劃分後來逐步擴展到整個世界的文明體系,特別是漢文明解釋標準,漢家義理,漢家本源的初步提出以及與西方文明體系本質,韃系體系本質的揭露和三者的相互區別,合理與不合理體系的絕對分割(統一),使得漢系、西系、韃系的劃分從現行法定漢族的內部真正擴展到了世界領域,真正實現了從漢家視角看世界的目標。

本文所涉及的漢本位之世界經濟史,從根本上劃分為西系經濟史、韃系經濟史、漢系經濟史,根據該劃分,我們可以推論出劃分的經濟物質基礎分別是定居民族之經濟基礎、半遊牧半定居民族之經濟基礎、遊牧漁獵民族之經濟基礎,它們分別對應著漢系經濟體系、西系經濟體系和韃系經濟體系。

(二)經濟史總體脈絡

1、定居、遊牧之概論

地球上,一直存在著兩大體系的競爭,一大體系是遊牧民族(包含漁獵民族)之體系,他們的特點就是這個“遊”字,他們只放養牲畜,不對牲畜進行管理,一個草場的草原(草的資源)不足耗盡,他們就把牲畜驅趕到另外一個地方繼續放養;而我們漢民族(華夏民族)之文明,最大的特點就是“定”字,我們一直是定居人群,即農耕為本,我們祖先也放養過馬,放養過羊,放養過魚,但是我們放養的動物,他們所耗盡的資源必須由我們提供,我們放羊的羊群一直是固定在我們羊圈(固定的範圍),它們所食的草(資源),是由我們割來餵養的。因此,我們祖先的放羊行業叫做“牧”,不叫“遊”,我們一直以來以農為本,說到底是從事生產性的民族。

類似於我們華夏民族這樣從事生產性的定居民族在以前的西方也存在,比如古代羅馬、比如古代印度,一般來講,氣候適宜、四季分明,土地肥沃,撒一撒種子就能長出莊稼,喝一喝水就能生出嫩肉,並且能自如繁衍生息的地方,賜予了人們豐富的物質生產資料,靠這些地方足以能發展自身生產的,人們一般都會選擇定居方式,在這樣物質經濟資料極為豐富的地方,都會產生古老的偉大的民族的文明。而遊牧民族生活的地方,環境條件相當惡劣,沒有肥沃的土壤,沒有適宜的氣候,莊稼難以生長,僅憑自然條件是難以自己養活自己的,因此,很難有一個固定的範圍能夠維持該民族的長期生活,那麼他們就只能到處流浪,到處遊牧,到處打獵,這個地方不能養活自己,不能養活我的牲畜,那麼我就離開這個地方,到幾公里,幾十公里,幾百公里,甚至幾千公里之外的另外一個地方,去啃食新的地方草場,獵物,資源。總之,這些民族從來不會也不可能會在一個固定的地方生存,而是靠遊動,掠奪各個地方的資源來滿足自身需要。

2、定居、遊牧之競爭

1)競爭原因

定居民族生活條件優越,經濟物質基礎豐厚,擁有強大的農耕經濟,可以依靠自己的沃土自己養活自己,豐厚的物質基礎,使得這裡的人們開始有更好的生活追求,能夠做到自律、自強,理論上講,產生了燦爛的偉大文明,而遊牧民族生活環境惡劣,特別是漁獵民族,生活環境相當慘澹,他們不能自給自足,所擁有的物質相當匱乏,因此,他們根本就沒有像定居民族那樣過著相當富裕的生活,他們只有依靠到處遊蕩,搶掠新的地方的資源來勉強維持自己,當遊牧民族的活動範圍越來越大,遊牧之廣大地區資源越來越匱乏的時候,他們就會遊動到定居民族的地方,去大肆掠奪定居民族的資源財富了,由於他們沒有過富裕的生活經歷,在他們的腦海裡,誰搶掠越多,誰就是民族英雄。“越多越好,以不勞而獲為榮”也就成了遊牧民族他們的是非觀。

由於遊牧民族大肆地入侵、搶掠,對於自給勤勞的定居民族來說是致命的,這就會使得定居民族開始進行了一些反抗。入侵、搶掠帶來的是野蠻與無知,這與定居民族堅持的文明觀相違背,但是爲了保護定居民族勞動的果實,定居民族有一部份也開始逐步學習遊牧民族的野蠻的一面,包括遊牧民族的服飾、髮式等等一系列習俗,甚至是一些燒殺搶掠的經濟物質獲得手段,形成了定居民族的一些不合理的衍生,最終達到以不合理的手段暴力抵抗和消滅遊牧民族這種不合理的存在,包括不合理的經濟物質基礎。這就會使一些學者錯誤地認為,定居民族同樣具有野蠻,噁心的地方,以此來攻擊定居民族的固有文明,這是相當不負責任的觀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