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国藩的带兵心得

 wunianyi 2016-12-31

曾国藩的带兵心得

 

梁启超辑有《曾文正公嘉言钞》,文书近来再次翻阅,找出曾公带兵心得相关条目,稍作整理归类,务求简短,以补诸位长官公务繁忙、无暇看书之憾。

梁启超自序《嘉言钞》曰:“文正居大乱之世,半生治军,是编所钞,言战事者亦什之一二,其为军人宝鉴固无待言。”文书所做,乃钞录之钞录也。

曾公言:“带勇之人,第一要才堪治民,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急急名利,第四要耐受辛苦。大抵有忠义血性,则四者相从以俱至。”文书理解,才堪治民,则为有本事。不怕死,则有血性。不急急名利、耐受辛苦,则有品德。最关键的有忠义血性四字,则有灵魂之谓也。可见事有古今,而理则固然。

“有一种学问,则有一种分类。”文书难免纸上谈兵之迂。擅作分类,待诸位长官有所扬弃。若能结合实际,于心有所触动,文书不胜自喜。

凡引号所加,为曾公原话。


其一、“不晏起”

不晏起,即不睡懒觉、不养惰性。曾公言:“军中阅历有年,益知天下事当于大处着眼,小处下手”。而“不晏起”,又是曾家祖上家训。因此,在其书札、家书、日记、文集中,对此强聒不止,可见用心良苦。

如:“治军以勤字为先,实阅历而知其不可易。未有平日不早起,而临战忽能早起者。未有平日不习劳,而临战忽能习劳者。未有平日忍饥耐寒,而临战忽能忍饥耐寒者。吾辈当共习勤劳,先之以愧厉,继之以痛惩。”

曾公谓“自胜者强”,则举例“如不惯早起,而强之未明即起;不惯庄敬,而强之坐尸立斋;不惯劳苦,而强之于士卒同甘苦。”“如贪早睡,则强起以兴之。无聊赖,则端坐以凝之。”等等。

在写给其子纪泽的家信中,对“不晏起”更是三番五次强调,略与 “走路宜重、说话宜迟”次数分量相当。


其二、“习劳为办事之本”

“习劳神钦。”曾公反复强调“习劳为办事之本。”既要做“习劳”之人,也要用“习劳”之人。

做“习劳”之人,则颇注重抓落实、抓经常。如:“练勇之事,必须营官昼夜从事,乃可渐几于熟,如鸡伏卵,如炉炼丹,未宜须臾稍离。”“凡事之须逐日检点者,一旦姑待,后来不就难矣。”“立法不难,行法为难。以后总求实实行之,且常常行之。应事接物时,须从人情物理中之极粗极浅处着眼,莫从深处细处看。”等等。

强调用“习劳”之人,如“引用一班能耐劳苦之正人,久自有大效。”

曾公认为,“习劳”亦有养精神、强筋骨之效,如“精神愈则愈出,阳气愈提则愈盛。每日作事愈多,则夜间临睡愈快活。若存一爱惜精神的意思,将前将却,奄奄无气,决难成事。”“精神愈则愈出”一句,为梁启超倍加推崇,他说:“此诚名言,弟体验而益信之。”

向“习劳”处下功夫,须循序渐进。曾公言:“未习劳者,由渐而习,则日变月化,而迁善不知。若改之太骤,恐难期有恒。”


其三、“除得人以外,无一事可恃”

曾公半生戎马,颇感人才之重要。他说:“阅历世变,但觉除得人以外,无一事可恃。”又说:“无兵不足深忧,无饷不足痛苦,独举目斯世,一攘利不先、赴义恐后,忠愤耿耿者不可亟得,其为浩叹也。”

曾公对如何选人用人,以及人才衡量标准,作了精简概括:“收之欲其广,用之欲其慎。大抵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本此四者以衡人,思过半矣。”

关于育才,曾公言:“人才非困厄则不能激,非危心深虑则不能达。”


其四、“用兵最戒骄气、惰气”

利害相生,胜则易骄,静则易惰,必须时时高度重视。

曾公言:“军事不可无悍鸷之气,而骄气即与之相连。不可无安详之气,而惰气与之相连。有二气之利而无其害,有道君子尚难养得,况弁勇乎?”

戒除骄气,可以致胜。此为曾公戎马生涯中之真切体会。他说:“自仆行军以来,每介疑胜疑败之际,战兢恐惧,上下怵惕者,其后恒得大胜;或当志得意满之候,狃于屡胜,将卒矜慢,其后常有意外之失。”


其五、行兵须蓄不竭之气

良将用兵“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曾公重视部队官兵精气神之培养凝聚,他说:“凡行兵须蓄不竭之气,留有余之力。”

又从反面指出:“锐气暗损,最为兵家所忌。用兵无他谬巧,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用兵之道,最忌势穷力竭。力,则指将士之精力言之。势,则指大计大局及粮饷之接续、人才之可继言之。”


其六、“驭将贵推诚”

此言领导艺术。曾公之领导艺术,文书斗胆概括如下:

一曰正己。言不及义者、毫无担当者,真不配做领导。曾公断言:“凡说话不中事理、不担斤两者,其下必不服。”

二曰推诚。“言物行恒,诚心之道也,万化基于此矣。”曾公强调推诚待人。“驭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权术。”“人以伪来,我以诚往,久之则伪者亦共趋于诚矣。”“危险之际,爱而从之者或有一二。畏而从之,则无其事也。”

三曰审慎。“平日非至稳之兵,必不可轻用险着。平日非至正之道,必不可轻用奇谋。”“不轻进人,即异日不轻退人之本;不妄亲人,即异日不妄疏人之本。”

四曰决断。曾公一生,无时不在自我反省。他说:“余病根在无叵(即无决断),故家内琐事,今日立条例,明日仍散漫,下人无常规可循。将来莅众必不能信,作事必不能成。戒之。”

五曰条理。“打仗应该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不事声张),既要精到,又要简捷。”

六曰务实。“凡军事做一节说一节,若预说几层,到后来往往不符。”


其七、“凡道理不可说得太高”

曾公言:“凡道理不可说得太高,太高则近于矫、近于伪。吾与僚友相勉,但求不晏起、不撒谎二事,虽最浅近,而已大有益于身心矣。”

此诚名言!“矫”“伪”二字,教育和思想工作者当时时力戒之!


其八、“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曾公言:“吾教子弟,不离‘八本’。”“八本”者,曰“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养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治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八本”中,与军事相关者,唯“行军以不扰民为本”,可见其重要。


其九、个人军事素质

曾公未作“打铁先要自身强”“授人杯水,自备桶量”云云。但言“军事呼吸之际,父子兄弟不能相顾,全靠一己耳。”校场事不在话下,只说战场;于战场之种种皆略去,直述兵刃相接、呼吸之际情形。真正军事家之见地!一语道破,何烦辩理。


其十、廉

曾公自嘲:“吾忝为将相,而所有衣服不值三百金。”

尔曹衣物所值几许?非但衣服,种种不能说事,恐怕多了去了。

孟子曰:“闻伯夷之风者,懦夫有立志。”又曰:“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梁启超自序《嘉言钞》言:“遗泽未斩,楷模在望者耶!”


在韶山毛主席纪念馆,还收藏老人家当年读过的《曾文正公嘉言钞》.在延安时,毛主席建议党员干部要读此书。

文书所作,挂一漏万,如爪上尘。所以不辞劳苦者,盼诸位长官一门深入,得大地土。


2016/12/30凌晨1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