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收集民间故事36载自费出书

 我的小夜曲 2016-12-31


         与民间故事结下不解之缘,他走遍辽阳的沟沟壑壑,四处收集散布于民间的各种传说、民谣。
  他参与编写3本传说故事,即便还无法印制,但也成为一笔珍贵财富。
  王吉川,80岁,身上有辽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辽阳市乡土文化研究会理事、群众文化分会会长等多个头衔。
  虽已耄耋之年,他为保护与挖掘辽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仍在奔走忙碌着。

  他的“收集”工作
  从36年前开始

  在辽阳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王吉川是年龄最长者。
  当年在乡下,王吉川是个文化人还特别喜好文艺,1980年,他当上了乡文化站站长。
  王吉川从小就喜欢爷爷讲的故事,听后就讲给伙伴们听,而文化站的工作职责中,有一项就是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
  “我做这个工作最合适啊,不敢说做的最好,但没人敢说比我做的强。”王吉川笑称,1986年,开展全国“民间文学‘三集成’普查工作”,他对民间文学的收集整理工作,一发而不可收。

  收集民间文化
  百余人下乡村“寻宝”

  36年中,王吉川收获的是喜悦。
  2004年,王吉川等人为抵制不良文化侵入校园,决心出版一本积极向上、内容优秀的《辽阳新童谣》。他牵头组织80余人的采风队伍,到民间收集童谣,最后整理成书。
  “读书好,读书乐,学好本领创大业;打铁需要功夫硬,接班要有真才学”,书中210首童谣读起来都朗朗上口。
  辽阳民间流传着大量歌谣,但辽阳没有一本有关民间歌谣的集子。收集民间歌谣的担子最后落在了王吉川身上,2008年,他招集百余人到东京城等有深厚历史沉淀的村庄进行采录。经过一年半的紧张工作,共收集了1650首歌谣,最终入册466首,“回忆起来真的不可思议,现在这里动迁了,再晚几年,损失可想而知吧!”
  “河东来了老罕王,山根底下修城墙,城里修个罕王殿,罕王天天忙,大明江山要够戗。”
  这些流传在古村落的民谣,经王吉川稍加修饰,就是一段历史故事。歌谣展现了努尔哈赤打下辽阳后建都东京城的场景,并发誓要推倒明朝的决心。

  三人创作已故去两人
  他想等作品出版那一天

  为了收集散失在民间的歌谣、故事,王吉川不畏艰辛,跋山涉水,他踏遍了辽阳的山山水水,考察了大量的古迹遗址。他经常带着干粮骑着自行车深入百姓家,遇到他闻所未闻的,他用笔记下来,回来进行整理。
  “民间文化,一个也不能落。”王吉川奔波劳累,最欣慰的就是老伴和孩子都很支持他的工作。
  但从今年开始,儿女们有些担心,怕他过度劳累或因过于牵挂辽阳的“非遗”而伤及身体,“说我年龄大了,累倒了儿女跟着遭罪。”
  近日,王吉川编辑的《民间文学作品论文集》问世,这是他自费出版的,共有61万字,都是他近些年撰写的论文,和自己亲手整理出来的160余则民间故事。“自费是实在没办法,因为有三本亲手编辑的书籍因资金没到位而无法出版。”
  1996年,王吉川等三人开始编写《辽阳风物传说》、《辽阳人物传说》,耗时两年多,共40余万字。但由于资金问题,这两本书仍在出版社沉睡,至今无法出版。
  “三个人,已经故去两人,我都80岁了,我一定要活到此书出版的那一天。”王吉川说在此处手在不停地颤抖。
  2010年,由王吉川编写的《王尔烈传说专集》完稿,全书20多万字,里面有许多王尔烈的故事是新挖掘出来的,同样是资金问题无法出版,“对于有着2400年历史的文化的古城来说,却没有自己的民间故事出版物,实属遗憾。”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特派辽阳记者 金国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