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鬼谷子:为人要谦卑而行,不要鞠躬自傲;

 昵称14333913 2016-12-31

居功是前行路上的屏障

宋代朱敦儒有词:“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懒慢带疏狂。”这里“疏狂”的意思是豪放,不受拘束。初入社会年轻气盛,接受新知识新观念快,富有开拓创新精神,这是一种难得的竞争优势,但如果把这种优势误作为恃才傲物的资本,就很容易走入狂妄自大的误区。

鬼谷子:为人要谦卑而行,不要鞠躬自傲;

《菜根谭》有句:“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意思是,一个人即使立下了举世无双的功劳,如果他恃功自傲自以为是的话,他的功劳很快就会消失殆尽。所以,我们要懂得隐藏自己,不要恃才傲物、咄咄逼人,这样只会弄巧成拙,甚至惹来杀身之祸。

吕不韦为秦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还帮助嬴政统一了六国。然而,吕不韦的悲剧就在于他声势显赫,“傲”字当头,给秦王造成了很大的威胁,所以,最后他没能善终。

鬼谷子:为人要谦卑而行,不要鞠躬自傲;

太子政继立为秦王,尊奉吕不韦为相国、“仲父”。吕不韦将《吕氏春秋》公布在咸阳市朝的大门,并悬挂千金在上面,声明如有能够增添或减少一个字的就赏给千金。消息很快传遍国家的每一个角落,却没有人敢出来修改一个字,这时的吕不韦权势已达到了顶峰,甚至盖过了秦国的君主嬴政。

秦始皇渐渐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主见。吕不韦推崇儒家的政治思想,而秦始皇则表现了强烈的尊崇法家的态度。吕不韦主张国君不过问具体的政务,而秦始皇则主张所有国家大事,包括一切刑事案件,都要由他专断,这一切分歧,都是没办法调和的。

秦始皇亲政后,借故说吕不韦阴谋叛乱,免除了吕不韦的相国之职,让他去河南就职。

鬼谷子:为人要谦卑而行,不要鞠躬自傲;

吕不韦到了河南之后,河南就变成了政治、经济,甚至是文化中心。各国使节或是来访大臣到咸阳之前,都会先到吕不韦那里停留议事,到达咸阳见嬴政时,所提出的往往是在吕不韦那里得到的结论。嬴政闻知,心中越发担忧了。谁知吕不韦一点没有收敛的迹象,他召集门客吟诗议论,为所欲为。吕不韦的门客到处游走,甚至希望为吕不韦重新选一个可以效劳的国家。

这次秦王终于忍不住了,他送给吕不韦一封信,信上写道:“你对秦国有什么功劳,秦国要封你河南十万户?你与秦是什么亲属关系,可以称为‘仲父’?你和你的家属还是滚回到蜀地去吧。”

吕不韦已经年迈,怎么能够走到四川呢?吕不韦知道事情已不可挽回,就饮鸩而亡。

吕不韦的悲剧就在于超越了人臣的本分和做人的底线,所以,最后没能善终。能成大事者皆以戒傲为一生事项,谦和待人,防止到处露脸被“晒黑”。而那些盲目自傲、自以为是、爱出风头的人或许可以取胜一时,但最终会自食其果。

鬼谷子:为人要谦卑而行,不要鞠躬自傲;

《菜根谭》中说:“聪明乃障道之藩屏。”自作聪明、目中无人是前行路上的阻碍和屏障。自负实质是无知的表现,有时就表现为狂妄。有些人天生骨子里就散发着一股清高劲儿,凡事有自己的一套行为标准,一旦别人的举动不在自己的标准之内,就开始疏远、鄙视他人,处处和人家作对,结果,只能给自己招麻烦,甚至给自己酿造悲剧。关于自高自大的危害,佛家在《法句经·多闻品》中作了这样的总结:自己懂了一点东西,就自高自大骄傲于人,这就好像盲人手执灯烛,照亮了别人,自己却看不到光明。因此,我们要善于看轻自己,这其实是一种高明的人生策略,它需要豁达的胸怀和冷静的思考。

鬼谷子:为人要谦卑而行,不要鞠躬自傲;

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和所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是无限的,而一个人无论多么有才华,多么有成就,他的知识和本领也是非常有限的。所以,我们应该谦虚一些,别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只有那些浅薄地自以为有所成就的人才会骄傲,相反,越是有成就的人,态度越谦虚。

以谦卑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现实的生活,走自己的路,也听听别人怎么说。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不断超越自我。正如哲人所说:最谦卑的时候才是最接近伟大的时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