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洪忠良|一生长立月明中——徐渭及其书画赏评

 莲峰 2016-12-31



           
           一生长立月明中

——徐渭及其书画赏评

洪忠良

 嘉靖、隆庆和万历年间,是明代中期向后期过渡,手工业、商业空前活跃的时期。宦官、文官“威柄之操,几于震主”, “南倭北虏”两大边患始终困扰着政局。文坛以复古派称盛,而理学则有王阳明师心直觉,“二者根本抵牾而竟齐驱不倍”。文坛怪杰徐渭生活在这个热闹的时空。万历二十五年(1597),徐渭亡后4年,袁宏道来会稽,偶见其生前潦草刊印的诗集《阙编》一帙,“称为奇绝,谓有明一人,闻者骇之。”山阴张岱云:“今见青藤诸画,离奇超脱,苍劲中姿媚跃出,与其书法奇崛略同。”袁枚《随园诗话》卷六上三十记山阴童二树《题青藤小像》云:“抵死目中无七子,岂知身后得中郎。”又曰:“尚有一灯传郑燮,甘心走狗列门墙。”郑燮、石涛、吴昌硕、齐白石对徐渭的书画艺术均顶礼膜拜。


一  徐渭生平简述


徐渭(152l—1593),初字文清,后改文长,号天池、天池山人,或署大环、田水月、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金、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

他的父亲徐,官夔州府同知,五品致仕返乡。原配童宜人生二子,长徐淮(1492-1545),次徐潞(1501-1540)。童宜人去世,续娶苗宜人,未育。晚年纳苗宜人侍女苗氏为妾,生徐渭。正德十六年(1521)辛巳二月四日,徐渭生于绍兴府山阴县大云坊(今绍兴市区)“观桥大庵东”榴花书屋。徐渭初生之日,父亲给他取名为渭。徐渭出生一个月时,明朝正德帝“崩于豹房,年三十有一 徐渭出生100天时,徐去世。10岁时,家道中落,生母苗氏被嫡母苗宜人遣散。苗宜人性绝敏,略知诗书,钟爱并教育徐渭,对其成长产生了重要影响。徐渭14岁,苗宜人卒,徐渭依长兄徐淮生活和读书。

徐渭早慧,六岁上小学,“受《大学》,日诵千余言。” “生九岁,已能习为干禄文字。”十五六时,学剑于彭如醉名应时者,俱不成。”17岁时初次童试考秀才,未取,20岁再试,又未取,被允复试,遇山阴县令方廷玺提调,取为生员。嘉靖二十年(1541年)娶同县潘克敬女为妻,入赘。嘉靖二十三年(1544)沈炼丁父忧归故里,徐渭与陈鹤、朱公节、沈炼、钱鞭、姚林、诸大绶、吕光升、萧勉,杨珂结“越中十子” 嘉靖二十五年(1546) 十月,妻子潘氏病死。他孤身“赴太仓州,失遇而返”,谋事无成。而他兄长二人也遭病故,徐家房产、田园已荡然无存。考场失意,接连的不幸,使徐渭的身心俱累。嘉靖二十七年(1548),徐渭 “背负一蒯剑,挟数败橐书,来僦屋东城里中”,离开岳父独自开学馆授徒,卖文谋生。他以自撰对联中有“宫墙在望居三卜,天地为林鸟一枝。”将学馆命名为“一枝堂”。并追随长沙公季本研习王阳明的学说。

嘉靖三十一年(1552),32岁的徐渭第五次应试。应试前参加岁考,他的卷子得到主考的欣赏,获得廪生资格。但在省城的考试依然未中。此后,徐渭在35岁、38岁、41岁又三次参加了在杭州的乡试,均落榜。徐渭心中极度失望,忧伤,精神上受到了很大刺激。他在《畸谱》中云:“余奔应不暇,与科长别矣!” 至此,应试求官之心遂冷。

嘉靖三十三年(1554),倭寇进犯浙闽沿海,徐渭先后参加了柯亭之役、皋埠之役、龛山之役,其军事才能引起了浙江巡抚胡宗宪的注意,邀徐渭入总督府任记室,又出奇计大破徐海等倭寇。嘉靖三十七年(1558)四月初八,《明通鉴》载“总督浙直胡宗宪得白鹿于舟山,献之。”“上果大悦,行告庙礼,厚赉宗宪银币。”徐渭撰《进白鹿表》、《再进白鹿表》、《再进白鹿赐一品俸谢表》等并献于朝中,视为祥物,“上又留心文字,凡俪语奇丽处,皆以御笔点出,别令小臣录为一册”。“表进,上大嘉悦。其文旬月间遍诵人口。公以是始重渭,宠礼独甚。”21

嘉靖四十一年(1562)十一月,胡宗宪被劾为“党严嵩”,后“瘐死狱中”22。徐渭为受牵连恐慌而因此发狂,作《自为墓志铭》,三次自杀。同里人陶望龄在《徐文长传》中叙述说:“渭虑祸及,随发狂,引巨锥刺耳,深数寸,流血几殆;又以椎碎肾囊,皆不死”,精神失常,几近癫狂。嘉靖四十五年(1566)在发病时杀死继妻张氏,下狱七年。以注释《周易参同契》,研习书画消日。万历元年(1573年)大赦天下,53岁的徐渭为状元张元汴等所救出狱。徐渭出狱后,自营的酬字堂因入狱后为打点官府费用被变卖,就租梅花馆居住。“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是徐渭当时写照。

万历三年(1575),徐渭应翰林院编撰张元汴之请,参与纂修《会稽县志》。万历五年(1577),他又应巡抚吴兑之聘,赴宣化府充任文书,以为稻粱之谋,并因此游历北疆。五年后(1582),徐渭因旧病复发,返回山阴定居。晚年他贫病交加,常至断炊,“有书数千卷,后斥卖殆尽。畴莞破弊,不能再易,至借稿寝”,常“忍饥月下独徘徊”,杜门谢客,“显者至门,皆拒不纳;当道官至,求一字不可得。”23万历二十一年(1593),徐渭73岁,作自传《畸谱》,他作诗自许“桃花大水滨,茅屋老畸人”。24临终之时,以破絮盖身,草葬于绍兴城西南十五里里木栅山《刻徐文长佚书序》时记:“闻死之日,四大作金黄色,故足怪也!”25

                       

                           二 徐渭的书法艺术


徐渭“尝言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26袁宏道则说:“予不能书,而谬谓文长书决当在王雅宜、文征仲之上,不论书法而论书神,先生者诚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矣!”27当此之时,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评价道:“天下法书归吾吴,祝京兆允明为最,文待诏征明、王贡士宠次之。”28而袁宏道竟称徐渭书法在吴门领袖之上,可谓见识超前。

在徐渭的传世作品中,行书面目既多,作品亦多,但传世的徐渭早年书迹较少。徐渭后来抄写《初进白鹿表》29大概是较早的行楷风格吧。件小行楷,秀遒媚,有二王、苏东坡、米芾诸贤之秀逸《绍兴府志》载徐渭隆庆入狱期间(1566—1572),“素工书,既在缧绁,益以此遣日”。具徐渭个性印记的楷书、小草书、大草《千字文卷》三种当是此期间作品。从徐渭题款隆庆改元的《李白蜀道难草书卷》的小草书及隆庆春之望后(1567)所书《春雨(风)剪雨宵成雪卷》大草书卷来看,前者秀丽,徐渭自云:“《蜀道难》可得南宫之五、六,至其它,仅大令之二、三耳!”;后者为狂草,多用怀素圆转笔法,极富视觉冲击力,是徐渭离开“诸体杂揉”,是徐渭草书走向成熟的标志性作品。大约在隆庆三年(1569),徐渭减刑,摘除脚镣、手铐和枷,当为方便大量研习书画之始,30有《前破械赋》《后破械赋》31以记其事其时题《墨牡丹》册页云:“四十九年贫贱身,何尝妄忆洛阳春。不然岂少胭脂在,富贵花写墨写神。”万历五年(1577),徐渭57岁时作《跋画十六种花诗卷》、《女芙馆十咏卷》,到稍后所作的手卷《淮阴侯祠诗翰卷》、集中了徐渭的书法的多种面目,行草书或行楷书、章草相杂,精彩绝伦,当为徐渭手卷杰作。万历九年(1581)年前后,徐渭应张元汴邀在京,有作巨制的需要与条件,现藏苏州市博物馆的两件丈二大轴《应制咏墨词轴》、《应制咏剑词轴》为此期所作。结字在多宽绰,几乎将行距压迫殆尽,作品布局浑然一气,茂密如疾风暴雨,从而造成茂密冲突的强烈气势。整幅作品看似点画狼藉,疾风迅雨,然笔画出锋、枯笔或涩笔处不失细微处之交代,作品整体撼人之心魄。如此巨制,徐渭能于迅疾用笔之中,谋篇成章,散而不乱,反映了其驾驭笔墨的超高才能,实非常人所能及。推想徐渭作此大轴时,体魄与精神应该较为健旺,当有牵纸与喝彩之人在旁。徐渭评李北海(邕)的字“遇难布处,字字侵让,互用位置之法,独高于人。”32在徐渭此类超大立轴中,是字字行行相侵了,李北海影响于徐渭可谓大也,徐渭于李北海书真可谓解人。

万历十年(1582)二月,徐渭病,随长子徐枚由京返绍兴,已经不复能狂了。书风总体稳定而渐趋平淡。万历十七年(1589)二月,徐渭羸眩而跌,臂骨脱臼。后写于寓所“樱花馆”的《闻有赋坏翅鹤等十五首四体卷》,大部分是行草书,后有小段章草,全卷清朗沉雄,当是小儿徐枳入李如松军营做幕僚后,徐渭病臂愈后性情开朗之际所作。万历十九年(1591)写《杜甫秋兴八首诗册》用笔凝练简洁。书于万历二十年(1592)的《煎茶七类》卷、《梁武帝评书四体卷》卷、《陈家豆酒名天下》,用笔略显秀逸细腻,结体疏朗淡宕,绚烂之极,归乎平淡,时徐渭离去世的万历二十一年(1593)不过一二年了。

徐渭的书法亦是他狂放恣肆的人格体现。他的作品笔意奔放,似胸中有一股“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33乾隆《绍兴府志》言,文长“于古书法多探绎其要领。主用笔,大率归米芾之说;工行草,真有快马斫阵之势”。用笔狂烈,笔力劲健,线条苍辣爽疾,豪迈不羁,苍劲姿媚,方圆兼济,轻重自如,是他书法的最大特色。“凡临摹直寄兴耳,铢而较,寸而合,岂真我面目哉?”34徐渭学书,无史料记载师承同时代何人。自谓颇学钟王,于苏、黄、米、张弼、以及张旭、怀素、李邕、倪瓒等都有会心,其笔法,多用米芾笔法,而结字趋扁,有东坡遗意。他评赞倪瓒书“古而媚”,“密而散”,35这正是他自己追求的书法的风格特征。徐渭少年时学画的老师陈鹤亦善书,嘉庆《山阴县志》载:“书效苏(轼)米(芾),间出己意”。徐渭与越中十子、书家杨珂(字汝鸣,号秘图,又号怡斋,余姚人)多过往唱和,《余姚县志》谓杨珂“幼摹晋人帖逼真”,“多作狂书”。杨珂书法“大小不齐”,颇被项穆批评。36徐渭在《跋赵文敏墨迹洛神赋》中说:“古人论真、行与篆、隶辨圆方者微有不同。真行始于动,中以静,终以媚。媚者,盖锋稍溢出,其名曰‘姿态’,锋太藏则媚隐,太正则媚藏而不悦,故大苏(苏轼)宽之以侧笔取妍之说。”37在作于隆庆元年(1567)的墨迹《寄云岳子等九首四体册》中,可看出沈周、祝枝山书法对徐渭早期书法的影响。徐渭的草书结字用笔大体来自二王和怀素,也曾经学习索靖章草,故在他用笔中还时见章草波挑笔意,用以增添古拙而出之姿媚。

    “高书不入俗眼,人俗眼必非高书。”38在隆庆四年元旦,徐渭在狱中作《评字》,39对宋代诸书家逐一品评,又有一篇《书评》,40对历代书家的得失进行议评,都有他个人的独到见解。徐谓论书法尚有《笔玄要旨》一卷和《玄抄类摘》六卷,前者有明刻本,后者在日本有刻本。

                        

                          三 徐渭的绘画


徐渭在他擅长的文学艺术中,绘画是开宗之派影响后世的。徐渭擅长擅长花鸟,兼能山水人物,水墨写意,气势狂纵奔逸,不拘绳墨,笔简意浓,形象生动。在作品中,多题诗句,抒写对世事的愤懑与自己对身世的慨叹把诗、书、画三位一体的表现形式推至更完美的境界。徐渭自谓少年时曾向山阴画家陈鹤学画,“雅相抱笔伸纸以朝夕”41。陈鹤善画,嘉庆《山阴县志》载:“尤以水墨花卉,名绝一时。”所画牡丹属水墨偏工一路,今上海博物馆藏陈鹤作品可窥其大概。今日所见之徐渭画风,恐怕是在牢狱之中开始的。

徐渭诗云:“世间无事无三味,老来戏涂花卉。藤长刺阔臂几枯,三合茅柴不成醉。葫芦依样不胜揩,能如造化绝安排。不求形似求生韵,根拨皆吾五指裁。胡为乎,区区枝剪而叶裁。君莫猜,墨色淋漓两拨开。”42徐渭的写意花鸟画,“不求形似求生韵”、“墨色淋漓”比陈道复(白阳)更为放纵。在陈淳的基础上,将小写意发展为笔墨恣肆的大写意。徐渭较多地在生纸上作画,得力于非同凡响的笔墨功夫。徐渭的写意花卉,“走笔如飞,泼墨淋漓”,强调用笔之气,用墨之韵。笔与笔之间有“笔断意不断”的气势贯通着;徐渭善用水墨,看似狂涂乱抹,满纸淋漓,实际上是墨团之中有墨韵,墨法之中显精神。笔墨在他那里已不是问题,物象只不过是个载体,他将自己的人生升腾于笔墨、物象之上,笔简意浓,形象生动,在明代摹古之风盛行、辗转抄袭缺乏创造的画坛,徐渭开创的水墨大写意画,让人耳目一新,开启了明清以来水墨写意的新途径。清代朱耷、石涛、扬州八怪中的李鳝、李方膺、当代齐白石均法乳青藤。

徐渭传世绘画作品中,以《葡萄图》轴为多且最有名,有三件藏于故宫。另有《山水人物花卉册》、《牡丹蕉石图》轴和去世前一二年所作《花卉卷》、《花卉图卷》、《风鸢图卷》等藏于上海博物馆与故宫等。

徐渭画墨葡萄及题诗“半生落魄已成翁”最早者,为万历七年(1579),是年59岁,当是在徐渭出狱后十年浪迹飘泊之际。《萄葡图》构图独特,自右上写葡萄一枝,画藤条纷披错落,向下低垂。纯以水墨写葡萄,随意涂抹点染,任乎性情。以饱含水分的泼墨写意法,点画葡萄枝叶,水墨酣畅。葡萄珠的晶莹透彻之感,显得淋漓酣畅。可看作是文入画中趋于放泼的一种典型。作画状物不拘形似,仅略得其意,重在寄兴遣怀。此图将水墨葡萄与徐渭“墨点无多泪点多”的落魄身世感慨结合为一。一种饱经患、抱负难酬的无可奈何的愤恨与抗争,尽情抒泄于笔墨之中。    另有《山水人物花卉册》43,水墨纸本十六开,册尾徐渭题曰“万历戊子(1588)夏仲,偶闲寓宗侄子云斋中漫为执笔,真儿戏也,青藤渭”。册页中画有人物多幅,有登高一览山景的高士,或树荫下傍石而坐的弈棋者,或撑篙而行舟破芦荻的渔翁,或依岸下网的镜湖渔者,寥寥数笔挥洒自如地把人物描绘出来,颇具当时生活气息。徐渭偏爱画的《牡丹蕉石图》,图中怪石、芭蕉、牡丹纯以水墨纵横抹出,以点为主,略作勾笔,浑厚华滋,酣畅淋漓。明代如徐渭兼善绘事各科,以水墨写意,挥洒自如地描绘情景交融的现实生活的画家不多

徐渭的诗文、书法和戏剧在袁宏道的竭力赞赏之下,“今海内无不知有徐文长矣.”44袁宏道认为徐渭的绘画 “间以余旁溢为花草竹石,皆超逸有致”45,并不太在意。在当时以始于沈周的吴门画派与松江董其昌表现“雅幽静”、“萧散淡逸”、“蕴藉含蓄”的审美情趣为标准的文人画观念影响下,用笔狂放,墨法变化多端,出神入化,徐渭开创的水墨大写意有“徐家野逸”之意46,与后来与擅长没骨写意花鸟画的陈淳(1483 -1544,号白阳山人),并称“青藤白阳”。到了晚明,陈洪绶才开始对徐渭的画作有精彩的见解。明董瑒《青藤书屋记》载:徐渭亡后40年,陈洪绶从诸暨迁居徐渭故宅,识其处曰“青藤书屋”47。明张岱曾言徐渭:“今见青藤诸画……故昔人谓摩诘之诗,诗中有画;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余亦谓青藤之书,书中有画;青藤之画,画中有书。”48

    徐渭的画名声大噪是开始于清代。八大山人和石涛都十分推崇这位大写意画的开山祖师,石涛自题《四时花果图》卷有句“青藤笔墨人间宝,数十年来无此道。”郑燮特刻一印章以述怀“青藤门下牛马走郑燮”。49吴昌硕说“青藤画奇古放逸,不可一世似其为人。想下笔时,天地为之低昂,虬龙失其天矫。”50当代花鸟画巨匠齐白石说得更为动情:“青藤、雪个八大山人、大涤子石涛之画能横涂纵抹,余心极服之,恨不生三百年前或为诸君磨墨理纸。诸君不纳余于门之外饿而不去亦快事也。”51

此文发表于:国务院参事室主管刊物《中华书画家》2012年第10期

注释:

 句出徐渭诗《望夫石》,《徐渭集》中华书局1983年版(下同)343页;

《明史纪事本末》卷五○《大礼议》;

钱钟书《谈艺录》补订本,中华书局1984版303页;

《明史》卷二八八有传;

陶望龄《徐文长传》, 《徐渭集》1341页;

张岱《嫏嬛文集》卷五《跋徐青藤小品画》),上海杂志公司1935年版147页;

徐渭《自为墓志铭》,《徐渭集》639页;

徐渭《自为墓志铭》,《徐渭集》639页;

徐渭《畸谱》《徐渭集》1325页;嘉庆重修《山阴县志》卷二十八载:榴花书屋,

在大云坊大乘庵之东,徐渭降生处;

《明通鑑》中华书局1980版1315页;

徐渭《上提学副使张公书》《徐渭集》1106 页;

徐渭《自为墓志铭》《徐渭集》638页;

徐渭《畸谱·纪知》《徐渭集》1335页;

嘉庆《绍兴府志》卷六十九《徐渭传》;

徐渭《畸谱》,《徐渭集》1327页;

袁宏道《徐文长传》《徐渭集》第1343 页;

徐渭《一枝堂(先生自居,迫近郡学)》,《徐渭集》1060页;

徐渭《畸谱·师类》,《徐渭集》1332页;

徐渭《畸谱》,《徐渭集》1328页;

《徐渭集》431-432页;

21陶望龄《徐文长传》,《徐渭集》1339页;

22《明史》卷二百五《胡宗宪传》5414页;

23袁宏道《徐文长传》《徐渭集》第1343 页;

  24徐渭《答沈嘉则二首次韵》,《徐渭集》1192页

25张汝霖《刻徐文长佚书序》,《徐渭集》1348页;

26陶望龄《徐文长传》,《徐渭集》1341页;

27袁宏道《徐文长传》,《徐渭集》1343页;

28王世贞在《艺苑卮言》,《明清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版180页;

29徐渭《初进白鹿表》拓本,藏绍兴市文物局;

30正成《徐渭评传》,《中国书法全集(第53卷·徐渭)》荣宝斋出版社2010

版15页;

31徐渭集》44页

32徐渭《书李北海帖》,《徐渭集》573页;

33袁宏道《徐文长传》,《徐渭集》1343页;

34徐渭《书季子微所藏摹本兰亭帖》,《徐渭集》577页;

35徐渭《评字》,《徐渭集》1054页;

36项穆《书法雅言 规矩》,《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版1979年版523页:“后世庸陋无稽之徒,妄作大小不齐之势,或以一字而包络数字,或以一傍而攒簇数形,强合钩连,相排相纽,点画混沌,突缩突伸,如杨秘图、张汝弼、马一龙之流,且自美其名曰梅花体。”

37徐渭《跋赵文敏墨迹洛神赋》,《徐渭集》579

38徐渭《题自书一枝堂帖》,《徐渭集》1097页;

39徐渭《评字》,《徐渭集》1054页;

40徐渭《书评》,《徐渭集》1141页;

41徐渭《陈山人墓表》,《徐渭集》640-642;

42徐渭《画百花卷与史甥,题曰漱老谑墨》《徐渭集》154页;

43《徐天池墨笔山水人物花卉册》,真迹藏故宫,珂罗版商务印书馆1934年初版,吴昌硕题签;

44张汝霖《刻徐文长佚书序》,《徐渭集》1348页;

45袁宏道《徐文长传》《徐渭集》第1343 页;

46沈括评南唐画家徐煕为“以墨笔为之,殊草草,略施丹粉而已,神气迥出,别有生动之意”,见百度百科《徐煕》;

47嘉庆《山阴县志》卷二十八;

48张岱《嫏嬛文集》卷五《跋徐青藤小品画》上海杂志公司1935年版147页;

49袁枚《随园诗话》卷六上三十,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版178页;

50《缶庐诗别存》卷一《葡萄》,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刻本;

51《齐白石画论》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版40页。

 


洪忠良 ,男,别署北居,1969年出生于浙江绍兴,在职研究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兰亭书会会员、中国书法媒体联谊会理事、浙江省孙中山研究会常务理事,绍兴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