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年初,Sony公司以二十三张CD发售了《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七十五周年纪念特辑》。如果以一个人的岁数来说,七十五岁的维也纳音乐会已经进入“古稀之年”。回想起来,时间总以不经意的速度在慢慢流逝,即便从1987年开始的“年度指挥”制度算起,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也走过了四分之一多的世纪。回想这二十七场音乐会,给人们留下的东西太多太多,这里,我想向读者朋友们介绍我自己心目中的十次最有特点的音乐会。——1、歌单丨2016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全场曲目回顾;2、歌单丨2017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全场曲目试听 一、最开创性的一年——1987年
有人说从1987年起,终曲《拉德斯基进行曲》开创观众鼓掌的传统,但事实似乎并非如此,至少在1980年的音乐会中已经有这个习惯了,也许还可以追溯到更早。这场音乐会的录音由DG公司发行(DVD收录在Sony公司“卡拉扬家庭影视遗产”系列中),除了个别曲目没有收录外,整张唱片的录音质量上乘,而且也是《企鹅唱片指南》中对于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所有录音当中唯一一张给予“三星带花”的最高评价。总而言之,卡拉扬的这场“孤本”空前绝后,弥足珍贵。 二、最潇洒的一年——1989年
这一年的CD最开始由CBS公司发行,后来由Sony再版,音乐会的巨大成功也给唱片公司带来了丰厚利润,本碟成为了Sony公司的镇库宝藏之一。视频发行权由DG购得,当时由于LD的昙花一现,害得DG损失惨重,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近十年DVD普及使得DG好好弥补了当年的“伤口”,1989年新年音乐会的DVD畅销不衰,成为DG公司的“摇钱树”。在我心中,如果只能挑选一场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话,则非1989年莫属! 三、最具创新性的一年——1991年
整场音乐会还有着莫扎特、舒伯特、兰纳等作曲家的作品,每一部都演奏得几乎无可挑剔,再加上施特劳斯家族的传统曲目,使得这一年在保持传统的因素上增加了新的气息。但也正因为如此,曲目的安排得罪了乐评界中的保守派,他们公然指责阿巴多悖离了维也纳的传统,阿巴多一怒之下宣布再也不指挥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因此这场录音也是阿巴多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绝笔之作”。 1991年的CD与DVD均由DG公司出版发行,可惜CD早已经从DG的目录中删除,甚为可惜。目前DVD比较好找,我们也可以目睹阿巴多昔日迷人的指挥风采。 四、最富有朝气的一年——1993年
1993年的音乐会除了经典曲目外,穆蒂特意安排了四首从未在新年音乐会上演奏的施特劳斯家族的作品上演,增加了音乐会的学术性。1993年的CD与DVD均由飞利浦公司(Philips)发行,这也是该公司首次发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录音,可惜CD早已绝版,DVD目前也不多见,能否找得到就看读者的运气了。不过目前Philips的录音制品已经由Decca公司代理发行,不知能否再版这一经典唱片,让我们期待吧。 (!!!由于每篇文章只能添加三个视频,其余年份的视频后面几篇哦~) 五、最巧合的一年——1999年
该年的指挥聘请了老资格的洛林·马泽尔担任,他一生中共指挥过十一场维也纳新年音乐会(1980至1986年,1994年,1996年,1999年和2005年)。马泽尔本人是小提琴出身,在指挥过程中对于克劳斯开创的传统也最具有继承性——边指挥乐队,边演奏小提琴——当年一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让观众领略了马泽尔的独奏风采。 1999年是RCA公司第三次录制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他们吸收了1996年和1998年两次录音的经验和教训,因此1999年的录音精彩而逼真,尽管单CD发行曲目不全,但制作精美异常,还附有唱片封套,当年在北京外文书店卖到一百四十九元一张,可惜现在已经绝版,难觅踪影。顺带说一句,不知为何从1994年到1999年的音乐会始终没有DVD发行,这让乐迷百思不得其解,也是唱片收藏者们的最大遗憾。 (!!!由于每篇文章只能添加三个视频,其余年份的视频后面几篇哦~) 六、最露怯的一年——2003年
平心而论,《邀舞》是作曲家韦伯的代表作品,并不冷门,稍有经验的爱乐者不会不清楚,而维也纳的观众居然有如此大的失误,实在是出人意料。可惜这个片段在后来日本TDK公司出版的DVD中被删掉,而DG公司出版的CD仍然保留了历史的原始状态,这算不算德意志民族和大和民族民族差异性的一个细小反映呢?2015年,大师通过网络发表了“因身体原因告别舞台”的声明,直至2016年3月去世,因此这也是这位指挥家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告别之作。 (!!!由于每篇文章只能添加三个视频,其余年份的视频后面几篇哦~) 七、最人性的一年——2005年
在“多瑙河”之前的新年贺词中,现任维也纳爱乐乐团团长基文·哈尔斯堡先生代表乐团为海啸受难者致慰问函、敬献花圈,这一举动使得2005年的音乐会极富人情味道,感动了全球的观众。就音乐会的艺术水准来看,马泽尔的指挥艺术明显走了下坡路,比之前的1994年、1996年和1999年逊色不少,甚至自己小提琴独奏时连音准都出现了问题。这是马泽尔一生中最后一次执棒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大师于2014年辞世),通过DG公司出版的DVD我们可以看出大师的身体已大不如前,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会忘记马泽尔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历史中的地位。 (!!!由于每篇文章只能添加三个视频,其余年份的视频后面几篇哦~) 八、最意外的一年——2009年
2009年是海顿逝世两百周年,因此音乐会的节目单中特意安排了海顿的《告别交响曲》第四乐章,而随着各个声部的逐渐消失,乐团人员也逐渐散去,最后整个金色大厅的舞台上就剩下指挥一个“光杆司令”了。其实这是音乐会的一个“笑场”,每届音乐会为增加欢乐气氛都有“笑场”,比如1992年克莱伯吹“跑调”的小号,1999年马泽尔敲的“破鼓”,但与2009年相比都算“小巫见大巫”,这一场景开创了音乐会历史的先河。 2009年的CD、DVD与蓝光碟均由Decca公司发行,这也是Decca自1979年的二十年后再度录制发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唱片,保持了该公司一贯的音场宏大以及定位准确等特点。 (!!!由于每篇文章只能添加三个视频,其余年份的视频后面几篇哦~) 九、最高寿的一年——2010年
另外,2010年是维也纳爱乐乐团首任首席指挥奥托·尼古莱诞辰两百周年,尼古莱不但是一个指挥家,同时又是一个作曲家,因此在这一年的新年音乐会上,普莱特选择了他的一首轻歌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序曲作为下半场的开场。总之,普莱特的指挥音色华丽柔美,对比鲜明而情感丰富,有着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由于每篇文章只能添加三个视频,其余年份的视频后面几篇哦~) 十、最丰富的一年——2012年
曲目单中的最大亮点当属俄罗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的作品首次登陆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舞台。值得玩味的是,2012年并非“老柴”生卒纪念逢十的年份,演出其作品似乎并无特别背景,但杨松斯对于柴科夫斯基的演释却一直为人所称道,可能是促成这一合作的主因。另外,维也纳童声合唱团继1998年时隔十四年后再度登上新年音乐会的舞台,演唱《闲聊波尔卡》和《打铁法兰西波尔卡》,孩子们的天使之声也给音乐会的新年气氛增添了不少亮色。 2012年音乐会的音像制品由Sony公司发行,这也是该公司继1995年的十七年后再度发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录音。Sony录音风格的细腻在爱乐者心中早已有口皆碑,这次的录音也保持了其一贯风格,没有让乐迷失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