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墨色艺术展(微展)——美术欣赏篇(花鸟画)

 新用户0965JotQ 2021-08-05


墨色艺术展   2017年元旦——16日

连云港市美术馆


阿迪按:  “以书画宣示新年,祈福安康与丰收,是“墨色”在时间节点上的沉淀与交响,是每一位“墨色艺术家”对生命和土地的礼赞。“墨色艺术展正加紧布展妆扮,以精心、精致、精美的艺术形象于2017年元旦精彩亮相!

布展进行中,群友浓浓情。艺术总监费永春先生坐镇指挥,连云港市美术馆馆长古强先生亲临指导,观察员韦自彪先生跟踪监督,墨色人自筹资金,自己动手,可谓是:自力更生,丰衣足食。墨色人办展有“壁立千仞”的高度,有“海纳百川”的大度,这里有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的精品力作,也有书画发烧友的心爱小作;这里有学者教授,也有布衣平民;这里有官员雅士,文人墨客,这里有作家、记者、教师、医生、警察、商人、农民,······。“传承文化之美,弘扬中国意象”把他们团结到一起,“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这里,相敬,相融,相学,相长。

只有真正地热爱文化艺术的人,才能摆脱功名利禄的羁绊,坚守艺术理想远比那些以此沽名钓誉者要高贵得多,真诚得多。墨色艺术展的成功举办,启示很多,但有一条不可否认,那就是:“专家点头,群众拍手。”

每个人的生命其实都如锦瑟一般,都有锦瑟奏响自己年华的乐章。我们的今生不仅是一世,比一世更深沉的是我们灵魂里面的那些梦想,和梦想里的泪痕笑影。墨色人用书画表达了辞旧迎新的喜悦心情和美好期待,用艺术展示文化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徜徉在明月墨色的意象中,感受对中国文化的温情与敬意。只要您来,就一定难以忘怀!2017年1月1日“墨色艺术展”在市美术馆,等你来!





墨色艺术展(微展)——美术欣赏篇(花鸟画)

贾俊春   绘

阿迪点评:贾俊春的作品大多以韵致见长,设色虚淡雅致,造型生动自然。画家已不再是单纯地再现自然,而是与自然对话,用灵魂深处的泪痕笑影去体悟自然万物荣枯更迭的生命内涵,并以诗意的心境构筑了更纯粹的心灵世界。

贾俊春的这幅作品,让我们看到了他对造型,设色,虚实关系的控制能力,画家运用轻重、明暗、疏密、虚实和工写结合的手段将鸟与花卉之间的微妙关系处理得自然和谐,而又单纯有序。此作取宋元气韵,辅以写生,寻求自然之旨趣。


芦荻    绘

阿迪点评:人文关怀是艺术创作的灵魂,通过艺术语言来诠释心与物的共鸣。

芦荻的作品,其笔墨语言特别重视诗性表达,诗情表述,诗意表白。此幅作品,在朦胧的天色里,荷花静伫水中,看惯了风花雪月,还是水墨青花,又何惧芳华刹那!画面典雅华贵,虚实相生,色墨相融,书画相伴,一派静谧高洁之境。


丁飞      绘

阿迪点评:一抹中国红,醉了几千年。

丁飞是一位多栖艺术家,他不同于传统艺术家侧重整体文化的观照,他更关心的是对生命的瞬间感动和永恒挚爱的心性表达。

朱竹在他笔下更多地呈现为一种“审美意象”,以炽热火辣的红色,再现了旺盛生命的激情。

只为红颜,丁飞有缘。


左希文    绘

阿迪点评:画贵能持大象以观天地之美。

左希文从艺修身,明心见性。在传统文化的自信和自觉中,寻找和打造属于自己的艺术符号,他将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古雅之韵与大自然的勃发之气融为一体。

此幅作品以秀润的笔墨和娴雅的情怀功参造化,清新灵动,引人遐思。


沈维才    绘

阿迪点评:以象之形,传意之美。这就是大写意之魂魄。

沈维才是著名的大写意花鸟画家,意笔草草,不求形似,但贵传神。此幅作品,水墨淋漓,虚静致远。几笔浓墨与数瓣浅墨,就把对比、虚实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韵味隽永。


韩秉华   绘

阿迪点评:诗意的优雅是韩秉华绘画的钟情。

他的绘画更多是强调中和之美,在幽雅闲适中缱绻书卷之气,在温文尔雅中流恋笔墨之美。

此幅作品,展示了以书入画的笔墨功夫、墨分五色的水墨技法和诗书画印“四全”的学人风范。



黄海  绘

阿迪点评:“画贵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是欺世。”

黄海的绘画,传统笔墨是其主要语言架构,勾点之间将书香和墨韵驻留笔间。

此幅作品,疏枝简叶,老干屈铁,孜孜于心中桃源;春江水暖,寒鸭戏水,矻矻于笔墨人间。有白石的憨朴,有昌硕的苍辣,有天寿的果敢,还有几分八大的高逸。


徐开领    绘

阿迪点评:徐开领的写意花鸟画,笔墨功夫扎实,在当代的文化视野中探索对传统意境的重新解读。

此幅作品,用笔干净利索而富有力度,用红、黑两色的对比,使画面单纯大气而又整体统一,同时也将画面的视点引向了鸡冠花的高处及上方。虽然只有两株花束,但有“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之境。

美中不足是题款过于直白,有降画格之嫌!


马伟    绘

阿迪点评:马伟作品的笔墨是传统的,画面意象是当代的,情思感发又是面向生活的。从他的绘画里看不出那些标新立异式的“创新”,但可以看出他是从生活的滋味里咀嚼绘画。他选择了传承,在传承中递嬗!正如庄子所言:“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画如此,生活也是如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