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刊推介|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16年度毕业论文分析报告

 木头1018 2016-12-31




本科毕业论文


时段



地域

本年度本科毕业论文关注的地区,以全国及跨区域研究最为大宗,占所有论文的39%。多篇论文都是以全国范围内的文物为研究对象,如对全国范围内两汉陶圈厕模型明器的研究、对春秋时代玉器的研究等,具有广阔的视野。在论文涉及的省份中,仍以湖北、陕西、山西、甘肃等文物大省为主,对北方的关注要比南方略多。



主题

在本科毕业论文的关键词中,墓葬和建筑是两个最大的主题,另有文章专门讨论铜器、玉器、陶器等器物,也有对冶金、三维扫描等技术的研究。在对墓葬及器物的研究中,分期及文化因素分析仍然是使用最多的分析方法,也有一些文章是就某一专题研究进行的综述。而GIS、微痕分析、三维扫描、信息处理、大数据等新的技术、方法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





硕士毕业论文


时段

本年的硕士毕业生是学院招收的第二届专业硕士,同时本年也是专业硕士单独毕业的第一年(2015年12级学术硕士及13级专业硕士两级一起毕业)。在论文的研究方向上,专业硕士论文显示出不同于学术硕士的新特点。

专业硕士论文虽然与往年一样,包含有新石器商周考古、汉唐考古、博物馆学、文物保护等10个研究方向,但以博物馆学、文物保护方向最多。包括新石器商周考古、陶瓷考古等在内的考古学,与博物馆学、文物保护大约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与以往的学术硕士毕业论文相比,关注博物馆学、文物保护方向的专业硕士论文明显增多。

在本年博物馆学、文物保护方向的论文中,绝大多数是以某一个自己参与的博物馆策划或文物保护项目为主体进行研究,如谷雨的《乡村博物馆建设与陈列内容设计初探——以北庄博物馆为例》、何纳的《北京大葆台西汉墓出土木质文物保护修复报告》等。博物馆及文物保护方向可以结合具体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能够很好地契合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这可能也是学生们较多地选择这两个方向的原因。 




地域

硕士毕业论文中,除去9篇因主题是对博物馆展览方式、策展技术、文物保护方法的研究而不涉及到具体地域外,涉及次数最多的是山东省,陕西、四川紧随其后。另外,研究范围涉及全国的论文有3篇,研究的内容包括两周之际到西汉晚期的铺首、汉代石阙画像、先秦时期流鋬器等,跨地区研究有2篇,分别讨论了宋代南方地区丧葬习俗、东汉建筑形制的地域特征。还有2篇文章涉及到了与国外的联系与比较,其中一篇讨论了哈萨克斯坦的考古学文化,另一篇则探讨了日本的传统陶瓷修复工艺。



主题

在本年度硕士论文的关键词中,“文化”一词的出现频率最高。考古学方面的文章中,会以某一考古学文化作为主要研究内容,如达吾力江·叶尔哈力克的《哈萨克斯坦比加泽-丹迪拜文化墓葬的考古学研究》;而关于博物馆的研究中,也会涉及到乡村文化、线性文化遗产、文化遗产展示等,如商晨雯的《作为线性文化遗产的金牛道初探》。

博物馆方向的论文中,最热的关键词是“博物馆”与“展览”。8篇博物馆方向的文章,分别讨论了古代地图展的内容策划、乡村博物馆的建设与陈列内容设计、中国文物出境展览、考古发现类临时展览、性别意识与展示女性、艺术博物馆公共关系、虚拟现实技术在博物馆展示中的应用。

文物保护方向的论文中,核心关键词是“保护”与“修复”,6篇文章分别关注于木质文物、书画、陶瓷器的保护修复以及古建筑老化桐油的化学清洗、陶瓷器的成分及色料分析。

考古学的论文中,多以较传统的墓葬、沉船、窑址、器物为研究对象,如比加泽-丹迪拜文化墓葬、忠县崖脚墓地、山东菏泽沉船、耀州窑、铺首、石阙画像等。而除了对材料进行分期分区之外,还对丧葬习俗中的信仰因素、窑口的生产方式、礼制等等多有关注。另外值得特别提出的是,奚牧凉《公众考古传播的理论与案例研究》一文,紧跟时代形势,作出了对公众考古的深入探讨。

文物建筑方向的1篇论文,以《四川唐代西方净土变石窟中的仿木构建筑形制研究》为题,讨论了四川省石窟中的仿木构建筑。





博士毕业论文


2016年博士论文

2016年博士论文共8篇。其中,考古学类论文7篇,夏商周考古方向最多,占据4篇。黎海超以《资源与社会:以商周时期铜器分配体系为中心》为题,以商至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和金属原料为研究中心,以复原铜器分配体系为基本目的,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资源与社会的关系。李宏飞的论文《王朝更替与文化异同——商末周初文化流变的考古学观察》,在对以往的研究成果进行回顾与反思的基础上,对考古学文化与族群之间关系、考古学文化的内部结构和变化原因以及王朝更替在考古学文化面貌上的反映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徐团辉《东周城市防御研究》,讨论了东周城市中与防御有关的自然环境利用、防御要素布置、防御体系建构等要素,并将这些要素进行整合、总结,得出了对东周城市防御的规律性认识。裴炫俊《东周时期燕文化的扩张与东北地区文化的变迁》一文则辨明梳理了燕文化本身的面貌,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在东北地区的扩张。

旧石器时代考古方向论文1篇,为林壹《方家沟遗址的石器生产和遗址形成过程研究》。文章立足于方家沟遗址的考古学材料,以石制品为主要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石器技术与操作链研究、石器拼合、原料最小单元分析、埋藏学和遗址空间分析等方法,对石器工业和遗址形成过程等问题进行研究,力图阐释特殊遗迹所代表的人类文化特点和行为模式。

战国秦汉考古方向论文1篇,为潘攀《汉代神兽图像研究》。文章对考古发现的汉代各类图像载体中的神兽母题进行分类、归纳与图像形态分析,并描述、解释其风格、内涵、意义与演化特征。其后对神兽母题组成的汉代典型图像场景进行分类与归纳解读,总结出天文、神仙信仰、辟邪、谶纬祥瑞四大神兽图像系统。最后综合上述研究成果,总结出汉代各类神兽母题及图像系统的时代特征。

宋元考古方向论文1篇,为金连玉《宋代官员墓葬研究》。文章首先对两宋时期官员墓葬进行了分区和分期梳理,并结合墓主人官品、入仕途径、籍贯等多方面信息,揭示官员墓葬的基本面貌与特点。并从长时间段探寻了两宋时期官员墓葬地域性特点的形成与变化、对官员墓葬的墓园布局进行了初步探讨、从两宋时期官员墓葬的地理分布入手,分析了两宋时期墓葬面貌表现出明显地域性的原因。

文化遗产方向论文1篇,为范佳翎《新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史(1949-2005)》。文章以1949年到2005年文物古迹保护的发展历程为研究对象,将文物古迹保护置于中国社会背景下,重点考察在不同阶段关于保护对象及其价值的认识、保护原则的演变以及保护所涉及的国家组织管理三个方面的内容。



历年博士论文研究方向

本年度,我们回溯了资料室所藏所有博士毕业论文的数据,并将其电子化,从1988年至今,共计175篇。在这些论文中,考古学类论文占绝大部分比重,约96%。考古学类论文中,又以夏商周考古方向的论文为最多。


现2016年度毕业论文皆已上架,欢迎至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图书馆阅览。

关于博士论文的更多分析,请期待我们的后续报告。

欢迎您为我们提供关于毕业论文分析的建议或想法:)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图书馆

期待你为“纸上考古”推荐历史、考古及艺术类相关图书、撰写书评或分享心得,请邮件至gkgzls@pku.edu.cn。“纸上考古”也将尽己所能回馈师友,如推送书目、传递资料和预留活动座位等等。

纸上得来终觉浅,但我们依然要从纸上开始。
zskgpku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