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铁马冰河W:“澶渊之盟”后宋朝发起过一场货币战争

 西家泉 2016-12-31

“澶渊之盟”后宋朝发起过一场货币战争     北宋真宗赵恒在位时期,宋、辽两国经过多年鏖战,尤其是几场大规模战争下来,双方人员、物资损失极大,均感疲惫。

 

    公元1004年秋,辽军杀至定州,与防御宋军形成对峙,双方都无法形成绝对优势,谁都不能一口吃掉对方,两军就这么僵持着、干耗着。

   

    北宋降将王继忠见辽军与宋军僵持不下,唯恐腹背受敌,于是劝秉政的萧太后与宋议和,谁料宋真宗赵恒一口回绝。辽军见议和不成,于是分兵进攻朔州,不想被以逸待劳的宋军击败,大败亏输后又因粮草不济只得狼狈回撤。不甘心失败的辽军再次集结主力,突然来到瀛洲(今河北定州)城下,并日夜围攻不休,大有志在必得之势。守城宋军在主将的带领下拼死护城,接连激战十余日,予敌极大杀伤,瀛洲居然久攻未下。辽军统帅萧挞凛见瀛洲坚如磐石,一时难下,于是和大将萧观音奴率部突袭防守较薄弱的祁州,并一举攻克之。萧太后闻讯,忙领军前来祁州与萧挞凛汇合。二人集结大军,随后并力进攻冀、贝(均在河北)二州,宋廷则征调大军守御,严阵以待。宋史载:“诏督诸路兵及澶州戍卒会天雄军”。天雄军指的是河北大名府。辽军初战顺利,先以雷霆之势攻下德清府(河南清丰),接着发兵将澶州(河南濮阳)围得水泄不通,宋将李继隆率孤军浴血苦战,死守澶州。辽国虎将萧挞凛自恃勇悍,并未将宋军放在眼里,他亲领十余轻骑在澶州城下巡视敌情,还有顺便炫耀武力之意。宋军将领周文质早在城外埋伏下弓弩手,伏击手突见辽军统帅引十余哨骑驰至,忙张弓搭箭,瞄准萧挞凛,将他射于马下。萧挞凛头部中箭,伤重毙命,辽军士气受挫,萧太后闻讯亦悲恸不已,宣布为萧挞凛“辍朝三日”。意思是朝廷大臣三天不上班,以示哀悼。大军未战,却折先锋,群龙无首,辽军士气大受影响,加上连年战事导致辽国财穷力竭,于是与宋议和的呼声再次被萧太后提上议事日程。

 

“澶渊之盟”后宋朝发起过一场货币战争     萧太后提出的议和得到宋真宗的呼应。原来,宋朝虽是大国,但面对连年入侵的辽国铁骑,也时时感到棘手,大有后继乏力的窘迫感。宋军久战疲惫,士卒厌战,民心思安,在贤相寇准的力促下,真宗赵恒终于答应与辽国议和。据史料记载,宋真宗欲亲赴澶州与辽国议和结盟的消息传至前线,“诸军皆呼万岁,声闻数十里,气势百倍”。

 

    宋、辽在澶州签订了议和条约,史称“澶渊之盟”。

 

    对于一部分宋人来说,若论澶渊之盟,那憋屈的感觉就和后来的《马关条约》、《南京条约》差不多。

 

     宋朝在军事稍占上风的关口签下此约,却要按年给对方输送岁币,未免有不平之感。澶渊之盟主要有两条重要内容:一、辽宋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以后,谁家皇帝年长。谁就是兄长。、宋每年向辽输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双方在边境互市,开展自由贸易。

 

      盟约签订后,双方百余年未发生过大规模战争,两军偃旗息鼓,刀枪入库,马放山林,宋、辽边境两旁牛羊布野,鸡犬相闻,人民安居乐业。因澶州别名澶渊,遂称“澶渊之盟”。

 

      既然是双赢之举,宋人的屈辱之感又是从何而来呢?宋人将澶渊之盟视作不平等条约,主要是第二条,宋军并未遭到惨败,却要每年给辽国上供十万两白银外加二十万匹绢作为赔偿,这不是不平等条约又是什么?简直是奇耻大辱。大家嘴上骂痛快了,心里却未必清楚真宗赵恒与宰相寇准在下一盘什么大棋。

 

“澶渊之盟”后宋朝发起过一场货币战争     年供十万两白银、绢二十万匹对宋朝来说负担很重吗?却也未必。宋朝的商品经济很发达,因此朝廷的税收十分可观,年岁入达到一亿两之巨。一年区区十万两白银、二十万匹绢的付出与一亿两的巨额财政收入比,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宋史记载,北宋与辽国打仗,一年的军费开支竟达五千余万两。这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也是一笔巨划算的买卖,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寇准的精明在于,他号准了辽国的死穴。奥妙在盟约的第二条第二款,两国在边境互市,开展自由贸易。岁币加自由贸易,是一场没有硝烟的“货币战”,宋朝表面吃亏,实际稳赚不赔。

 

    深谙经济学的宰相寇准心里门清:辽国地处塞外苦寒之地,除了卖牛、卖马、卖羊,还有什么商品可卖?辽国的贸易基础基本为零,除牲畜外,再也没有任何产品可以输入大宋,而工商业发达的大宋所生产的每一种产品,都是辽国迫切需要的生活必需品,供不应求的俏货。结果,边境互市一开,大宋就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这场看似公平的边贸从一开始就成了大宋商人的饕餮盛宴,宋朝一边倒地成了最大赢家,其优势商品源源不绝地输入辽境,形成对辽贸易的巨大顺差。而辽国输入宋境的商品,只有牛、马、羊、皮货等寥寥数种。辽国每年得到的十万两岁币,又源源不绝地回流宋境,不仅难赚分文,有时还要倒赔。

 

    不战而屈人之兵,还可稳稳坐收渔利,善之善者也!北宋发起的货币战威力之大,手法之创新,理念之超前,让人心生感慨。

  

    宋朝不用打仗,还赚得个盆满钵满,每年给的那点岁币又算得了什么。结果,两国间偃旗息鼓一百年,辽国多年靠战争掠夺积累的财富又通过“货币战争”源源不断输入大宋。同时,大宋较为先进的文化,也随着商品浸入到辽国臣民的每一根毛细血管里。 

 

    辽国使用着大宋的货币,使用着大宋的商品,整个民族逐渐汉化。后来崛起的金用催枯拉朽之势灭辽,面对如狼似虎的金人,曾经凶悍的辽军居然毫无招架之功。眼见兄弟之邦辽国告急,盟友大宋也出兵跟金打了起来,却发现金军战力凶猛,且极度好战,比辽更难打。宋打不过金,宋高宗赵构丢掉了中原,跑到了江南偏安一隅。南宋君臣见金军彪悍善战,且贪得无厌,于是又玩起了游牧民族不擅长的货币战争。金不知是计,欣然接受了南宋提出的“岁币加自由贸易”的议和条件,盘踞中原后再也不思进取,金不仅放弃了货币发行权,还像辽那样以宋朝的货币为硬通货,结果百余年后,虚弱不堪的金也重蹈辽的覆辙,被蒙古所灭。

 

     蒙古灭金后,将征服者目光又盯住了南方的宋。面对咄咄逼人的蒙军,大宋君臣拒绝议和,屡试不爽的货币战争又不灵了,金亡40多年后,南宋也终于亡于蒙古之手。

 

     许多学者认为,曾经充满血性、惯于征战的辽、金两个塞外游牧帝国,之所以迅速腐化、衰败,是由于两国君主全盘接受汉族的儒家文化,并在生活上奢侈化,心理上怯懦化,生理上女性化直接造成的。史载,许多曾经粗犷豪放的辽金武士,一旦进入中原,居然喜欢上呤诗作赋,或沉溺于烟花风月中,时日一长,有些甚至连战马都跨不上去,弓弦都拉不起了。 

 

    曾经剽悍善战的契丹、女真部族进入中原后逐渐变得柔弱不武,全面汉化只是症结之一。殊不知,经济上被宋朝用货币战掏空,意志被奢靡无度的物质享受“摧垮”,抑或才是这两个曾经强悍的战斗民族日益虚弱乃至彻底消亡的根本原因所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