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传说中的天青泥

 寒山茅舍 2016-12-31

在清代,宜兴发现了一种特殊的紫泥,人们称之为“天青泥”。

天青泥”是“紫泥”中“底槽泥”的下层矿土,烧成品为浅灰色、淡米色或是呈偏青瓦蓝色——清朗而温润,高雅又沉稳。

所以当时宜兴姑娘出阁之嫁奁中,经常有“天青泥”一方;就像绍兴姑娘的陪嫁,必有“女儿红”黄酒一坛一样。

但是后来在民国初挖泥时因挖到地下水,矿层被水沉没而成池塘,从此世上就再也不复有这种矿土了。

因此真正的“天青泥”犹显贵重。
天青泥的颜色
首先可以排除暗肝色,因为周高起说得很明白,是“陶之变暗肝色”,也就是说,烧制之后才变成暗肝色,如果烧前就是暗肝色,就无所谓“变”之说了。
其实在周高起的文字里不难找到答案。
“天青泥出蠡蜀陶之变暗肝色又其夹支有梨皮泥陶现梨冻色淡红泥陶现松花色浅黄泥陶现豆碧色蜜□(此为原本残字,而不是“口”字)泥陶现轻赭色梨皮和白砂陶现淡墨色山灵腠络陶冶变化尚露种种光怪云”,这就是《阳羡茗壶系》对天青泥的所有描述。

撇开天青泥,先看“夹支”:梨皮泥,烧制之后呈梨被冻过的颜色;淡红泥,烧制之后呈松花色;浅黄泥,烧制之后呈豆碧色;蜜*泥,烧制之后呈微红色。
丁山所有的泥料,不是以矿的颜色命名就是以烧制后的颜色(或效果)命名,而没有一种泥料是以炼制好的泥或生坯颜色命名的。
因此,基本可以断定,梨皮、淡红、浅黄,描述的是矿料的特征。
在迄今为止妙道看到的紫砂专著中,只有徐秀堂在其《中国紫砂》一书中,与这种观点一致:
“紫砂矿原料外观呈紫红色、紫色有微细银点闪烁,并隐现浅绿色的斑点,更有天青色的,称为天青泥,只在鼎蜀镇中心的大水潭矿中有过。”(徐秀堂著《中国紫砂》第七页)
需要说明的是,呈天青色的矿料还有几种,只不过烧制后不是“暗肝”色,而是褐色、紫色、白色、黄色、青灰色(注:和烧制温度也有关系)。
天青泥的特点
1、氧化镁及氧化铝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紫砂矿料;
2、具有较多的蓝颗粒。这也证实了关于天青泥“温润如玉”、“蓝光闪闪”(有些夸大其词)的传说。
3、砂性重,吸水性好,烧结温度(窑标温度):1180℃--1200℃(待考)。

天青泥的鉴别
天青泥,今天已经因为被神话而可以带来更多的物质利益,所以造假不断。
那些烧成后青色或青灰色的李鬼天青泥自不必说,用某些泥料也可以拼制出肉眼看起来和天青泥比较近似的效果。
但是貌似朴素、内质高贵的天青泥,是绝对无法用其他的紫砂矿料(或黏土加紫砂)调配出来的,实物对比就可以看出,如果用电子显微镜观看,会发现蓝颗粒。蓝颗粒,是天青泥所独有的。
这也是鉴别天青泥的方法。

验证天青泥的方法说起来也很简单,在电子显微镜下与曼生壶里真由杨彭年制作的某些作品(而不是赝品),或者更为确切,与南京博物院、宜兴紫砂博物馆收藏的杨凤年作品作比较,肯定一样。
需要说明的是,杨彭年,不愧是配泥高手,他的天青泥很可能内有玄机,想起来也完全可能。
毕竟,他不是挖矿的,同样的矿料别人也完全可能得到,这就需要在矿料加工、泥料炼制甚至在烧制方法上,进行独特处理,以使与人同样的矿料烧制后却能呈现与人不同的效果。
他的是天青泥,别人尽管用的也是天青泥矿料加工的紫砂泥,但就是因为与他的泥料烧成后效果不同,就没有想到其实自己拥有的也是天青泥,只不过是没有展现出天青泥的本色而已。
这表现的既是个人的修行水平,体现的也是紫砂的意志和意愿。
杨彭年的天青泥因为黄颗粒明显,所以氧化气氛烧制会偏褐色,因为冲淡,所以蓝色不太明显。

将杨彭年的天青泥磨成细粉烧制,就是杨凤年作品的效果。
纯正的天青泥,合适的烧制温度、合适的烧制气氛,经过泡养后,折射阳光,视觉效果就是泛蓝光。
天青泥生于夹层之中,但泥料却与比邻夹支有很大不同,就如同,骨肉相连的同胞兄妹,但秉性却截然有别。
周高起是很用心的,也很谦卑,只有经过堪矿、鉴料、察风化、观炼制、历烧窑的全过程,才能发现天青泥,才能发现天青泥的奥秘。
天青泥高贵,她只把她的美丽展现给懂她、爱她、呵护她的人,历史如此,今天也是如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