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病与寒热病有什么区别

 简兮 2016-12-31

伤寒病与寒热病有什么区别

(2016-07-11 14:15:58)

东汉南阳人张仲景留下了一部书,叫《伤寒杂病论》,后人叫《伤寒论》。伤寒病与寒热病有什么区别呢?因为人们分不清楚,所以才造成了瞎解释。其原因就是根本不知道病是怎样生成的。如果当你知道了《黄帝内经》中对《卷九·热论篇三十一共四篇》和《卷十·瘧论篇三十五共四篇》,都是寒热形成的病,为什么王冰非要把过去《内经》中的八十一篇文章打乱,又重新组成了二十四卷。明朝·马时不知其道理又重新组成九卷,把寒热病又都放在了卷四中。而东汉南阳人张仲景,在王冰以前就论述了热伤了寒的病,而不是为了泛泛讲寒热病。而是为了讲寒热病与伤了真气寒病的区别。这说明张仲景看懂了部分五运六气运转在先,但是只留给了人间伤了真气的后果,治法。并未注释《黄帝内经》全文,这足以证明张仲景部份掌握了五运六气的天道,对伤了真气还是正气还是没分清。王冰不但注释了《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的运转,又把伤了真气的后果,治法,做了单独注释,用以区别与寒热病的治法是不一样的。从中来证实在天地间五运六气的运转中,伤了寒和伤了真气后,这两种气的运转是不一样的,不能混为一谈。天道是真的,治法的不同说明遵从天道的规律是不能马虎的。马虎了,人会夭亡。伤了真气和不伤真气是大不一样的,《热论篇和瘧论篇》都是为了说明阴阳气的两种运转办法。也就是说应天的气,五岁而右迁;应地的气,六步一相会。不是通过讲述右迁和相会的过程,使人们明白五运六气是如何运转的;而是通过如何诊到脉动,知道病气在人身中所出、所流、所注、所行、所入、所生、所化的全过程,说出了天地间五运六气的运转情况,这就给看懂《黄帝内经》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在热病论中,用痎虐生于风,风温的邪气侵到人体,都是先起于毫毛。邪气在皮里肉外,跟着人的经脉上下行,阳气下行极而上,阴气上行极而下。阴阳上下交争,在人的任何皮毛之处,都是毫毛为表,表皮阳气少了外寒,里阴少了内就热。阳气盛了外热,内也热。阴气盛了里寒,外也寒。表、里之间寒气去了热生,热气去了寒生,阴阳更换,寒热往来。

在这里阴阳的相移易,就是阴阳气之间的右迁和相会。阳气并于阴,叫阳气入于阴,为阳从阴化。阳气到了阴分里,阴盛阳气少,阳气合在了阴气里,跟着阴气行。阴气并于阳,叫阴气入于阳,为阴从阳化,阴气到了阳分一方, 阳盛阴气少,阴合在了阳气里,阴气跟着阳气行。这就是当阴气或阳气侵袭了人的皮毛,阴、阳的邪气就会随着六经脉营卫气而行,先客于某一经脉,后客于五脏,在客气行于某位的膜原之间,凝聚留积而成阴盛阳衰或阳盛阴衰,阴从阳化或阳从阴化,阴克伤了阳或阳克伤了阴,这就是寒热病的来源。

阴阳的流转,总是有一经脉为司天的寸脉和一经脉为在泉的尺脉以及一脏器为佐使,统帅着人身。司天的寸脉为真气,为正气,阴阳相战的盛衰,并不伤司天的真气。在泉的尺脉为真气,为正气,阴阳相战的盛衰,并不伤在泉尺脉的真气。这叫痎虐病,即寒热病。所以阳气胜了,阳邪来得早,发病时间长,阴邪胜了,发病来得迟,而且隔日一发作。就像万年历中排的天干和地支符合着天一样,一天阳日,一天阴日。阳日阳病重,阴病轻;阴日阴病重,阳病轻。一旦得病,服药已过,治疗已过。就会形成阳盛拒阴,阴盛格阳。用热攻寒,热不至病处,用寒攻热,寒不至病处。然后才出现了热因寒用,寒因热用,发汗的办法。而且出现了治风,治热,治燥,治寒的汤药。但是这些寒热病完全没有伤了人的真气,真的灵魂。也就是说太阳寒气在泉行于地,而人身太阳经脉寒气固密活命的真气不伤,应于尺脉真的灵魂正常;阳明中气太阴阴湿行于地,而人身阳明经脉阴湿固密活命的真气不伤,应于尺脉的真的灵魂正常;太阴阴湿行于地,而人身太阴经脉阴湿固密活命的真气不伤,应于尺脉真的灵魂正常;少阴阴精行于地,而人身少阴经脉阴精固密活命的真气不伤,应于尺脉的真的灵魂正常;厥阴阴精行于地,而人身厥阴经脉阴精固密活命的真气不伤,应于尺脉的真魂正常;

而伤寒病呢?可不是像得寒热病一样,当热伤了寒,是伤了真气的病。快者三天夭亡,慢者六至十天夭亡。太阳寒气的经脉正以足经尺脉的正气固密护身之时,这叫真气护身。外界巨大的阳气通过气穴流注入于人身,直接伤了太阳的寒气;阳明的中气太阴湿气的经脉正以足经尺脉的真气护身之时,外界巨大的阳气通过穴道注于入于人身,直接伤了阳明经中气太阴的真气;太阴湿气的经脉正以足经尺脉的真气护身之时,外界巨大的阳气通过气穴流入于人身,直接灌注太阴湿的真气;少阴,厥阴的经脉阴气正以足经尺脉的真气护身之时,外界巨大的阳气通过气穴入于人身,直接伤了阴精的真气。所以《热论篇》中说,人的寒气被伤了表现的是热病,寒的真气主人身,六经脉成了阳气统主全身的气了。书中王冰在注释里明明白白告知“寒者是冬气,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固密,不伤于寒,触冒之者乃名伤寒。”这里告知是主运,主时令的气不能伤,主营卫气在泉的尺脉不能伤,书中说寒气主宰在泉,阳毒不生,万类如此。这个时刻伤了应天活命的真气,当然必无天命。更可怕的是当邪气内薄于五脏时,“横连募原”,阳的大邪气流注到任何一条经脉都能募捐到同类的阳气相助,阳邪注入阳经,两阳相并大明,邪气更胜,注入阴经,阴经的阴气早已受了伤,已不是阳从阴化,阳随阴气行,而是阳毒胜于阴经的正气。不是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成暑病。而是六经脉皆所属阳气了。所以《伤寒病》的治法与寒热病不同。伤寒病是阳气克伤了阴气,是阳气损伤了真气,损伤了护身的正气。所以书中说的损伤了“正气”和损伤了“真气”还有区别。这样伤了寒气,都是厥阴风的本气天木,生了天火,不只是遇草而芮,得木而燔,遇湿而伏,遇寒而灭。伤寒病,是龙火在身,用湿阳气光芒万丈,用寒气,寒水会流水不冰,寒水会变成阳的蒸气,足以光焰诣天,所以对伤寒病的治疗,用何药,何日发汗,《伤寒论》一书里说的才有了它的价值,但是张仲景把伤寒病与寒热病中的阳拒阴,阴格阳的重病又混在了一起,所以懂行的人把此书叫《杂病伤寒论》,伤了真气的叫《正理伤寒论》各种方剂还需要分清。首先要知脉。知五运六气,以便知道尺脉的真气,才能知道是否是伤寒病。如果你都不知道“胎孕不育,治之不全”在泉的尺脉中有相胜制之,法于阴阳的天道。太阳寒气,阳明的中气,太阴的本气,少阴的阴经在泉时,应该是热毒,温毒,燥毒都不生,而《伤寒病》又正好是阳气成了巨阳入身。把不是阴寒在泉为尺脉的时间,热克阴,阴克阳得的病,或用望闻问知道的寒热病说成伤寒病,显然是自比华佗。

综上所述,不懂得五运六气运转的人不可能读懂《伤寒论》,用白话解释更是不可能。比如说“巨阳者”解释成太阳的标气少阴火吗?这里不是说的标气正阳,而是讲太阳的本气寒气。解释“两感于寒而病”,不会用六气五步一右迁天理。《伤寒论》里说的辩太阳病的脉证,不会诊脉,因为找不到在泉的尺脉,应该是何脉像,定不出来。当然就更不知道阳的邪气并在了何经脉的上边了,还是何经脉的中间了,还是何经脉的下边了。阳气的运行交于标,交于中,交于本。看书连上工,中工,下工的时间,都分不开,伤寒中的表里,上下,内外到哪里去找呢。以尺脉为准,不知到南政年和北政年;哪个关脉是来的脉,哪个关脉是去的脉,都不知道;《伤寒论》中说的“按脉之来缓”哪个是来,都不懂;不可能把《伤寒论》用白话解释明白。当今之人,不管是多高的医学家,强中手和中医良将,都不可能与张仲景相提并论,都不可能正确诠释《伤寒杂病论》。                           

                                                             拄其间   锷未残

2016.6.2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