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一道闪电点燃了一场草原大火,火后一种本来同其他石头混杂在一起的、呈土黄色的矿石经自然的高温处理,退去一身黯淡,换上了幽深迷人的蓝色容貌。放牛路过此地的马赛游牧民将这种蓝色晶体收藏起来,从此,它才以宝石的身份进入大众视野。它便是坦桑石,一种因大自然的无意改善而脱胎换骨的宝石。 对于彩色宝石,颜色是影响价值最重要的因素。未经改善的坦桑石颜色大多不完美,不管是颜色黯淡,还是有其他杂色,都会大大影响其外观,使其价值大打折扣。为了使坦桑石潜在的美完全展示出来,一些优化处理(见文末【小知识】)的方法开始运用于坦桑石。 目前市场上见到过的坦桑石优化处理手段只有两种:热处理和覆膜。热处理较为常用而覆膜则是近年来新发现,不常用。 【热处理 Heated】 许多坦桑石为灰色、棕黄色,若不经加热,蓝紫色无法显现,不可作为宝石使用。 ↑未经热处理的坦桑石(下)与经过热处理的坦桑石(上) 对于蓝紫色坦桑石而言,未经处理者其三色性(见文末【小知识】)强,一般情况下肉眼可见。这就导致了切磨好的宝石,即使台面为深蓝紫色,在晃动时也可从台面某个角度看到黄色,这大大影响了坦桑石的外观。据研究,坦桑石的热处理是在在氧化环境下,使得坦桑石中的V3+变成V4+,从而使黄色调消失,增强蓝紫色。 未经热处理的坦桑石晶体和经过热处理的宝石 目前的检测和鉴定手段很难准确区分热处理优化过的蓝紫色坦桑石及天然蓝紫色坦桑石。但由于经过热处理优化过后的蓝紫色坦桑石黄褐色调被消除,因此其作为二轴晶本应有的三色性变为“二色性”,借助二色镜这一鉴定工具可以区分蓝紫色坦桑石是否经过热处理这一优化手段。而由于很多天然的蓝紫色坦桑石也是经过自然界高温的“优化”,因此现有手段不能有效区分天然热处理及人工热处理。故在证书中只是在备注(comments)里声明:坦桑石经过热处理来改善颜色很常见,不可确定此样品是否经热处理,并定名为天然坦桑石或直接称为坦桑石。 GIA证书 市场上大部分坦桑石均经过热处理,经热处理的坦桑石颜色等级提高,颜色较稳定,不易褪色,且不影响其耐久性,这种优化方式已为人们广泛接受。 热处理并不会影响坦桑石耐久性,反而提升了其身价,故经热处理的坦桑石可放心购买。 ![]() ![]() 【小知识】 什么是优化处理? 在国标中,优化处理的定义为:“除切磨和抛光以外,用于改善珠宝玉石的外观(颜色、净度或特殊现象)、耐久性或可用性的所有方法”。 优化处理进一步可分为优化和处理两类。优化的定义是:“传统的、被人们广泛接受的、使珠宝玉石潜在的美显示出来的优化处理方法”,常见的优化方法有:热处理、漂白、浸蜡、浸无色油、染色处理(玉髓、玛瑙类);处理的定义是:“非传统的、尚不被人们接受的优化处理方法”,常见的处理方法有:浸有色油,充填(玻璃充填、塑料充填或其他聚合物等硬质材料充填),浸蜡(绿松石)、染色、辐照、激光钻孔、覆膜、扩散、高温高压处理。 什么是三色性? 非均质的宝石晶体因各向异性使晶体的不同方向呈现不同的颜色的性质称为多色性,有二色性和三色性之分。三色性即从不同方向观察宝石时,共可出现三种不同的颜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