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五个大坑,几乎每位庄主都曾跌进去

 秤砣虽小压千斤 2017-01-01



在如今休闲农业的大风口下,许多人磨拳擦掌,意欲进入。

 

对于行业而言,更多的资金和人才进入,无疑是件好事。但在这几年的调研和实际操盘中,却发现,很多跨界入行者,由于种种原因水土不服,动辄缴了数百万的学费。


事实证明,本文梳理的五个大坑,几乎每位从业者都曾或多或少陷进去。


虽然往往苦口无效,学费才是最好的老师,但我们依然希望大家能够以史为鉴,少走弯路。


1、照搬别人成功模式


前不久,一位中部地区三线城市的庄主向笔者咨询:去考察了莫干山的模式,觉得非常不错,自己流转的两千亩山地紧邻大型水库,风景优美,也准备模仿莫干山,打造一个高端民宿,是否可行?

 

问:您之前是做什么行业的?

答:汽车配件。

问:您准备投入多少资金?

答:大约二千万。

问:准备做多少个房间?如何定价?

答:大约三十多个房间,平均每间两千多元。


简单聊了几句,笔者不禁替这位准庄主担忧起来。且不说她对酒店行业完全不懂,也不说三两千万资金是否能把基建做完,单说三四线城市的单体项目,能否有莫干山那般的高端客户,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其实,现在像这样,看到某个模式流行,就想照搬过来的庄主非常之多。然而一个案例再成功,就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吗?

 

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大潮中,涌现出了乌镇、莫干山、袁家村、马嵬驿等等诸多轰动的案例,外来模仿者包括这些案例的创始地向外输出模式者都不在少数,然而获得同样成功的,至今鲜有耳闻。

 

任何一种商业模式,都和当地区位、环境、经济、人文背景、消费习惯以及庄主的个人资源紧密相关,任何一个要素改变,模式可能都不再成立。


2、盲目考察,不是取经,是毒药


许多庄主入行前,热衷于到处考察,谈及各国的优秀农场,如数家珍。分析起MOKUMOKU、飞牛牧场等案例,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但问题是,看遍了全球农庄,就是真正懂得了农庄的发展脉搏和运营规律了吗,就能做好一个农庄吗?



比如,不少庄主看到一个农庄就种植了几十亩葡萄、西瓜,每天就能吸引上百名中小学生前往采摘,认为做亲子项目就是这么简单,决定立刻上马照做。

 

他不知道的是,这个农场的老板是当地最大的教育机构合伙人,拥有众多中小学负责人的关系。换做他人,那么多葡萄采摘园,凭啥到你这里来?

 

这种考察和学习,还有一个致命问题是,大多数只是走马观花地看看,拍拍照片,几乎都没有和庄主深入沟通。如此,有可能你看到一个很不错的东西,正在被庄主痛心疾首地准备拆除。

 

相比能看到的农庄外在,其实它在打造过程中的思考、总结、经验、妥协,才是最有价值的部分。但是这些东西,如果不是和庄主关系紧密,几乎很难拿到“真经”。


3、传统行业精英,总觉得农庄很容易


大凡农庄主和准庄主,几乎都是在各界功成名就之人。如今看到休闲农业这个政策和市场风向俱佳的行业,便怀着各种想法,积极涌入。

 

大凡成功人士,骨子里多有强大的自信心。在他们眼中,其他行业能够翻云覆雨,几百亩的农庄奈我何。在他们看来,建设休闲农庄无非是盖点房子、种些瓜果、养些动物、建些游乐设施,只要项目一齐备,游客自然蜂拥而来。



然而,事实上,三轮车能够驾驭好,四轮车未必开得溜。连小猫、小狗、仙人掌之类生命力顽强的东西都有人养不活,更何况一个无成熟经验可借鉴的农庄。

 

农庄是个特殊的行业,首先在于它的融合特质。一二三产融合的“六次产业”,每个产业需要的素质、能力、资源各不相同。


试问,哪个庄主能够农业种植、物流运输、农产品加工、大自然课堂、休闲娱乐、特色餐饮、网络营销等领域样样精通。即便每个领域找到专家助阵,但如何去融合,依旧要摸着石头过河。

 

农庄是个特殊的行业,还在于人才的难找。一方面各种高校都没有相对应的行业,另一方面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现状,很难吸引大学生就业。再者,庄主同时管理大学生和农民,本身就是一个挑战。

 

所以现实中,几乎所有传统行业出身的庄主,在入行半年内,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原来做个农庄这么难!


4、你的资金预算准确吗?


资金链紧张,是最能让庄主醒悟的节点。而资金链紧张的原因,大多来源于预算的失误。



这种失误,一方面是缺乏经验,经常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开支。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只计算了建设成本,而没有把后期运营成本计算进去。

 

于是,东拼西凑,终于把项目建设完工了,结果发现没钱进行运营和推广了。本想着项目一建成就会有客人来,产生现金流然后循环发展,结果没钱运营推广,压根不会有人来。


5、你做农庄是给自己看,还是给消费者玩?


每个农庄都带有庄主个人的气质,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农庄过于凸显个人意志,不考虑实际运营,后期将会出现诸多麻烦。


在常年的调研和实际操盘中,我们看到许多庄园建设得美轮美奂,韵味十足。但如果按照运营思维去衡量,却发现这里没有一个核心的盈利项目(餐厅等只是配套)。

 


而这其中的原因,大多是庄主在建设时完全按照个人兴趣,除了用来进行一部分私人接待外,从来没有考虑过市场经营。

 

当后期,处于资金压力或者其他原因决定推向市场时,发现所有的东西都和消费者需求格格不入,很多环节都需要重新定位重新树立。

 

而这,不仅消耗大量的资金、时间、人力,更重要的是,推翻以往庄主的“心肝”,还要自己跟自己内心较量一番。

 


怎么办?其实在一条孤独的新路上,需要的不是自己有多勇敢,而是有人指路,有人陪伴。

 

《参见庄主》旗下的“庄友会”成立的初衷,就在于此。在这个社群里,不仅能够参加线下庄主大会聚会、庄主学院课程,聆听木尧老师长年国内外考察调研、操盘的经验分享,还能够和全国优秀农庄主切磋学习,资源对接,优势互补。

 

在2016年的最后两个会员招募日,庄友会特给出“红包大礼”:为了让更多庄主了解庄友会、加入庄友会、获益庄友会,我们计划拿出100个名额,免收会员费、也无需预存费用,只需订阅会员专属文章(500元/年),即可加入庄友会,从此农庄路上不再孤单。


招募群体

1、全国各地农庄主、准农庄主

2、全国各地民宿主、准民宿主

3、产业链相关合作商、服务商、运营商

4、相关行业协会及科研院所

入会流程

1、递交申请资料

(资料包含:庄主姓名、联系方式、农庄名称、地址、项目概况等)

2、资料审核通过后,支付会员专属文章订阅费:500元/年


报名时间

每月15日、16日、17日,其他时间不予受理,敬请谅解。


入会咨询

作者:庄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