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村旧事

 新文的家 2017-01-01

乡村旧事

 

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农村待过近两年的时间。那个地方是本县最穷最偏僻的农村。所在地叫孙家岭,全村人都姓孙,就一条牛洒尿能到头的小街,门对门都是草房。

小街里有个日杂铺——当地人称合作社,经营火柴煤油针头线脑扣子碗勺加上农药化肥,还有农村人不能缺的酒。由孙老头经营。孙老头五十开外,身材瘦长还喜欢穿长衫,其形象有点像《十五贯》中的娄阿鼠。据说他年轻时到十五里外的永隆河跑过码头,那见识多啦。比如,他晓得人家永隆河的人早就不叫洋火而叫火柴了,那里的人不把靠椅叫躺椅。孙老头何时开始经营这个店铺?听说是当地割资本主义尾巴失效后。所谓割尾巴,是指当时龟定(规定)农民不得擅自从事经营活动,就是不能自己做农副产品交易。而这里的农村人,油盐酱醋的钱,都靠从鸡屁股底下抠,不准卖鸡蛋和零星的农副产品比如葱啊蒜啊小菜啊,那怎么行呢。事实上也管不住,于是这里就有了这个小铺。这里的常客就有大队孙支书,几个村共有的一位支部书记。他每次来,趁喝酒的时候就讲革命道理:我说同志们哪,我们这个这个反帝反修,就是革命啊。革命嘛,就要跟着党,不怕牺牲啊。云云,村里人听多了,也记不住。

这个孙支书,矮矮的个子,黑不溜秋,一张小驴脸,嘴里镶颗金牙,逢人张口露出金牙便成了习惯。是否炫耀露富或当地风俗,不得而知。支书每天早起,赶在露水集市没散,天没亮,第一件事就拿起纸糊的喇叭在村头做喊话,农村人则叫报告:啊,这个这个,我说社员同志们,啊,东风吹,战鼓擂,现在世界上谁怕谁。啊,现在世界形势一片大好,我们革命形势大好,公社书记昨天说了,革命形势一天比一天好。说不好的,只有这个这个地富反坏。哪个狗日的想造反,就地正法。那个那个不说远了,今天的这个这个地里的活是锄草,男社员一半下地,一半整场。啊,这个这个妇联同志(指女劳动力)全部下地。奶娃娃的妇女下地也记工分,当然,记八折啊。还有个重要事情,昨天区上来通知,养猪户不能私自屠宰生猪(屠宰生猪是官腔),哪家杀猪,要经过食品公司,啊。这个问题,一定不能犯错。啊,还有,这个鸡蛋,鸡蛋啊一定要卖给食品公司。还有啊啊孙老六,听好了,听见了吗?老六,起床了,别还抱着媳妇倒头睡了。今天备好大车,我要去公社开会。

其实,孙支书去公社开会有时候是个幌子,因为去公社的半路上,有个妇联主任和他相好,常有绯闻。往往都是从孙老头的铺子里传出来的。

每天下午,只要支书有空,就会到孙老头的铺子喝小酒。支书好喝,可酒量不大,往往二两就脸红脖子粗,三两下肚,就什么都招。无论来多少次,支书喝酒了,都没给过钱,早先开始,支书还签下大名打个赊账的欠条,日子长了,反正不还钱,孙老头都懒得让他签字了,只是在账上的正字上多画一笔。孙老头如何填补这个赖账呢?其实办法很简单:支书不是喝了二两酒吗?他走后,就在酒缸里加上二两水,不就补齐数了吗?一般人对大缸里这兑了二两水的酒是喝不出别样来的。只有孙老头的知己,来打酒时悄悄地指明说,打床板下的老酒。

这天,做豆腐的孙老大,他是宪字辈分,在村里所以人都称他老大。得知支书喝酒来了,特别送来一盘油炸豆腐,上浇一点红辣椒。其实是为了让支书同意他扩大一点宅基地,将来好给两个儿子盖房子。他是做豆腐的把式,没什么讨好书记,只有豆腐、或油炸黄豆。时间长了,送的次数多了,书记也就拍板了。那天,书记红着脖子说,不就是一块地吗?好说,啊啊这个这个向村东头,扩点,扩两间房,够不够?孙老大等的就是这句话。其实,孙老大有个又白又胖的媳妇,支书每次走到孙老大的家门口,都有意地停下脚步,看看又白又胖的豆腐西施,投去淫色的眼光。可豆腐西施性情刚烈,心里明白支书的心里想干什么,每次见支书站在门前,不是关门就是泼水。把想搭讪的支书弄得好没趣,次数多了只好作罢。

这天支书又喝多了。孙老头问,书记,昨儿听说您又去会妇女主任啦?见到了吗?书记扭头歪脖说,见到了。孙老头凑近耳边说,上床啦?书记翻着眼问,你看见了?我哪能看见呢?没有不透风的墙啊。支书好得意:我猜你就想不到。怎么不上床呢?新打的菊花床,上面是绣花被面,下边铺的是新棉花垫,又软又暖,舒服啊。比我那媳妇能干多了。孙老头赶忙示意小声点。又问,这就要霸王上弓了?书记一脸坏笑:那还等什么呢。孙老头:主任也是个党员呢,没挡一下呀?挡?党什么党,她哪里挡得住呀。奶奶个逼的,把老子累得流大汗啊。

若干天后,关于挡不住的话,就在村里传开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