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道扬教授的鸿篇巨制《中国会计通史》

 张春强2022 2017-01-01

郭道扬教授经过五年的笔耕,现《中国会计通史》(14卷)已落笔,第5卷的写作已经启动 ,并可望在201910月进入送审与出版程序。全书五卷共二百八十万字,从史前中国的原始计量记录时代开始,一直写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会计六十年(19492009年),上下贯通为一体,以历代考古成果与历史文献为证,全书图文并茂,彩色和黑白图片一百四十余帧。第1卷开篇为“导论”,第5卷以“中国会计通史的五十大运行规律”作为结束,是全书二百八十万言的落笔之处。上至原始社会,中到魏晋南北朝与辽、金、西夏,下至元、明、清,郭道扬教授对中国少数民族会计史进行了系统研究,使一部《中国会计通史》真正体现为中华民族的会计通史。这部书受到中外学者和教授的广泛支持,也为中国会计学界所期待。2024年,国际会计史学家学会“第16届世界会计史学家大会”将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武汉)隆重召开,郭道扬教授的这部鸿篇巨制将是大会最好的献礼。


一、《中国会计通史》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政治经济建设和包括会计学研究在内的学术活动呈现出生气勃勃的景象。针对当时会计界迫切要求与亟待改变自古以来中国会计有史无书现状的情况下,先由商业部通过商业会计学会下达“中国会计发展史”的课题,财政部、教育部随后即对“中国会计史”研究予以全力和优先支持,20世纪80年代,郭道扬教授研究并撰写了《中国会计史稿》(上、下册)。这部书出版后立即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我国著名会计学家潘序伦、杨时展、杨纪琬、葛家澍、余绪缨、李宝震、裘宗舜和成圣树等教授认为它填补了中国经济与管理史中的空白,结束了中国会计几千年来有史无书的时代,其贡献是开创性的。美国罗格斯新泽西州大学(Rutgers,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的李露茜(LeeLucy)教授认为它是“东方第一部会计史专著”,国际会计教育和研究协会(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Accounting Education and Research,简称IAAER)的首任会长保罗·加纳(PaulGarner)教授、罗得岛大学(The University of Rhode Island)会计史学家理查德·凡杰米奇(Richard G. Vangermeersch)教授和日本九州大学西村明教授、名古屋商科大学的津谷原弘教授均认为它毫无疑问填补了世界会计史的空白。

然而,《中国会计史稿》却只写到“中华民国时期的会计”为止,并未涉及对新中国会计史的研究,它出版二十多年来,作为“中国会计通史”依然还是一个空白。目前,鉴于新中国建立6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会计的改革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对全球的重大影响,中国会计的领导者、工作者,以及会计学者、教育者认为应当从全面、系统弘扬中华会计科学、文化、工作与教育出发,该是写一部“中国会计通史”的时候了,也应当是为中国古代、近代、现代,乃至当代中国的1200多万会计工作者树碑立传的时候了。正因如此,20102月,财政部通过中国会计学会下达了“授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郭道扬教授认真做好《中国会计史》重点课题(项目编号:2010KJA003)写作的通知(财政部财会[2010]6号文件)”。为了充分适应国内会计界、审计界、财务界,以及应用经济学界、管理学界对研究中国会计通史系列问题,填补《中国会计通史》研究空白的要求,扩大中国会计与会计史研究的世界性影响,满足国际会计史学家协会(AAH)希望中国能写出“中国会计通史”的愿望,以及适应未来会计改革与发展、会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郭道扬教授权力开展推进“中国会计通史系列问题研究”的相关工作。

(二)研究意义与价值

如果不把起源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距今约2030万年前至1.5万年前)中国的原始计量记录时代包括在内,中华会计史与整个中华文明史是同步的,具有上下五千多年悠久的历史。中国会计史不仅在世界文明古国时代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世界近代,尤其是现代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与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其研究的意义在于:

1.填补中国会计通史空白,关系到追溯中国会计的起源,弘扬五千余年中华会计文化光辉历史成就,进一步树立中华会计科学在世界上地位的问题

2.关系到确立当代中国会计科学、文化、教育的世界地位,弘扬当代中国30余年的会计改革成就

3.关系到为古代、近代理财家与现代会计管理工作者、领导者,以及会计学者、教育工作者等修史,其中尤其关系到为当代中国1200余万会计、审计与财务工作者树碑立传,确立新中国会计学科与管理工作的历史地位问题;

4.关系到填补中国会计教育中的空白,培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高端会计、审计与财务人才,并通过这项研究以老带新培养新一代会计史研究人才与教育人才的问题;

5.“中国会计通史系列问题研究”的成果在于揭示会计规律与发展趋势,关系到更好把握今天与更好地创造未来。

“中国会计通史系列问题研究”的创造价值原点,在于通过创新性研究填补经济史或管理学科史中的空白,具体而言:

1.考证会计的历史起点,明确它与解决中国原始人类生存与发展问题的关联性,以及与语言、文字、原始艺术、原始数学、原始统计学在起源之际的历史关系。研究中对这一问题的全面研究是前所未有的,其研究结论具有开创性价值,其研究成果将在世界会计学界与会计史研究领域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2.考证中国原始社会末期龙山文化、齐家文化时期的计量记录规则、方法,并通过研究实现与夏商时期会计的连接,使会计文化的研究成果成为解决中国通史夏商周断代工程中起旁证作用的部分;

3.1840年为中国近代史与古代史的区分,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官厅会计史,系统填补中国会计在文明古国会计史中的空白。通过考证明确中国古代会计在世界古代文明中的先进地位,这一具有世界性研究价值的成果,是国际会计史学家协会(AAH)所关注、期待的;

4.中国近代会计史研究则以民间会计为主,其中对“龙门帐”与“四脚帐”的系统研究具有世界性价值,这两种中国固有复式簿记制度与帐法,属于世界会计文化宝库中的珍品,会计通史中对这一部分的研究,当属世界性会计史研究成果,故它必将造成世界性影响;

5.包括革命根据地与解放区在内的新中国会计史的研究,尤其是对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会计改革史的研究,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尚属首次,以这一部分作为中国通史研究的落脚点,既可展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会计成就,也将会在世界上造成前所未有的影响,将其载入世界会计史的史册,并体现为世界会计发展史中的里程碑。

总之,“中国会计通史系列问题研究”是一个具有一定研究规模的系统工程,其研究价值不仅体现在治学修史方面,而且体现在为现实改革服务方面。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与发展问题,培养能够把历史、现时与未来问题结合在一起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的人才,以及通过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研究培养一批中青年会计史研究人才、教育人才,开创中国会计史科学研究与教育的新时代,进一步树立和提高中国会计科学研究与会计教育的国际地位。

二、《中国会计通史》的研究内容

《中国会计通史》为分篇章的通史类专著结构,除导论外,根据中国通史划期惯例与中国会计通史形成原理,共分为八篇、十五章、三十八节,体现出全面、系统的中国会计通史研究结构,完全符合治史的逻辑关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研究中国会计的历史起点,史证起点之际会计的地位和作用,解决与夏、商、周会计的历史对接问题,在全球会计史研究中树立会计学演进的辉煌历史起点,以无可争议的史实更正对会计学的错误认识(参见图1)。



图1  中国原始会计文化与夏商周会计文化连接


2. 与原始会计相关联,研究中国进入文明社会后,奴隶制时代的会计成就,这个部分充分应用中国的考古成果,研究具有很强的史证性及科学性,其研究结论具有中国会计通史的阶段性价值(参见图1)。

3. 研究中国封建制早期会计的发展,根据发掘的战国时期的考古史料,突破战国会计史研究难点,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秦汉时期的会计,从而明确中国会计发展的历史基础,解决中国会计史研究中的一部分疑难问题(参见图2);

图2  中国奴隶制时代的会计与封建制时代早期会计的历史连接


4. 研究中国封建制繁荣发展时期的会计,史证唐宋时期中国会计的辉煌历史成就,确立中国在同一时期世界会计发展史上的领先地位,明确中国古代会计在世界古代会计史上里程碑式的贡献(参见图3)。



图3  中国封建制早期与封建制繁荣发展时期会计的历史连接

5.从以研究官厅会计史为主导转变为以研究民间会计史为主导,系统阐明明末清初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萌芽时期的会计,进一步史证中国会计发展的历史成就,及其这些成就对世界近代会计发展的贡献(参见图4);

图4  中国古代会计发展的第二转折时期

6. 研究北洋政府与国民政府时期的会计,以史实客观公正地评价当时中国爱国知识分子分别从欧美与日本留学归来,在改良、改革中式会计中的历史贡献、作用,明确中国近代会计文化改革的起点与发展方向(参见图5);

图5  中国由古代会计向近代会计发展的转折时期


7. 首次通过史料发掘,研究中国革命战争时期的会计,明确新中国会计发展的历史基础(参见图6);

图6  当代中国会计大变革与大转折时期


8. 分别研究新中国计划经济时期和市场经济建设时期会计的改革与发展,公正评价计划经济时期的会计成就,充分展示中国会计、审计和财务三十年来改革的历史成就与贡献,确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会计在经济全球化发展阶段的重要历史地位(参见图6);

9. 揭示中国会计史的基本运行规律,系统史证中国的会计思想、会计理论、会计方法技术、会计文化艺术、会计与审计教育,以及会计师事业等方面的光辉历史成就(参见图6);

10. 以中国的政治经济环境发展变化为依据,科学预测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发展的大趋势,显示中国会计通史研究把历史、现时与未来一体化关联起来的创作格局,在世界上树立会计史研究的新模式,充分显示中国会计通史的研究特色(参见图6)。

三、《中国会计通史》的研究重点和难点

1.中国会计历史起点的考证。对这一问题的系统而深入研究至今中外还都是一个空白点,要突破这个难点涉及到以科学的思想、理论为指导,以复杂的史前考古成果为支撑,并以会计方面的考古史实为基础。但要全面而系统研究“中国会计通史”,其中对起源问题的研究,对历史起点的确认又是“通史”研究的必经之地,否则“通史”的科学研究格局便会流产,故必须对其进行突破性研究,使成果充分体现这方面的开拓性研究价值。

2. 中国原始会计文化与中国进入文明社会之初会计文化的历史对接。在宏观上,考古学界对夏商周历史的断代研究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再从微观上把这个时期具有历史存续性意义的会计史实考证清楚更是一个很大的难点,而这又是“中国会计通史”研究中必须顺理成章研究清楚的重点,故对这个问题必须进行跨学科研究,挖掘史实,力求实现突破性进展。

3.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会计史。春秋之际出土文物与简牍反映会计方面的史实至今还是一个空白,战国的会计史料亦极为罕见,故实现中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时期的转变,反映在会计方面的对接研究也是一个难点,但作为“中国会计通史”研究,又必须解决社会经济形态发生重大转变时期的会计问题,故这是在治史中必须突破的,当尽可能发掘史料,阐明史实,解决难题,填补空白。

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会计史。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时期,不仅体现在传统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变化十分复杂,而且反映在朝代更替上的变化也十分复杂,故对这个时期会计史研究十分困难。但由于这个时期涉及到一些与乱后而治相关联的问题,在“中国会计通史”断代研究中它充分体现出历史的继承性和延续性,所以,这也是研究这个时期的会计史必须力求阐述清楚的问题。


5. 明清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萌芽之际的会计史。既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也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重点问题。其中的研究难点集中体现在由以官厅会计发展为主导,向以民间会计发展为主导方面转变的关键点上,因为这一转变是客观存在的,然而反映在会计上的变化却又是十分零星而分散的,诸如“三脚帐”、“龙门帐”、“四脚帐”等方面的研究,在历史案例上基本是一个空白,如何通过研究将其变化与旧式金融机构的会计变化、商业会计的变化一致起来,既是“中国会计通史”研究中的一个关键,也是必须加以突破的重点。

6.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史这是研究中的重中之重,是写好《中国会计通史》的一个落脚之点,但要填补这个研究空白却有很多困难:一是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会计史料发掘困难,研究工作十分艰巨;二是要解决如何客观正确对计划经济时期会计的评价问题,在分寸把握上也很困难;最后,在改革开放30年会计史研究中,既关系到全面、系统阐明改革开放以来的会计改革成就问题,又涉及到对历史事件、人物,以及会计教育、会计师事业等各方面的评价问题。同时,在这个时期史料的汪洋大海中,如何对会计史实进行科学的归纳整理,既要对各重要方面作出公正的历史结论,又要防止面面俱到。可见,这些都是对这个时期会计史的研究必须把握好与解决好的问题,对其中的诸多难点要进行分步突破。

      四、《中国会计通史》的主要创新点

1. 通过详明考证与论证,阐明中国会计思想和会计行为产生的光辉历史起点,明确它与中国人及其社会生存、发展相关联的问题便具有重大创新性研究的意义,通过研究改变以往关于会计起源问题研究中的模糊认识,纠正世界范围以往放弃对这一问题研究的错误做法,以可以信赖的研究结论,确定起源之际的中华会计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以及从对中国会计历史起点问题的突破性研究,体现中国会计史研究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2. 本研究将致力于实现中国原始会计文化与夏商会计文化的连接,并将其作为“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中的一个具体而重要的部分看待。通过以考古成果为依据,考证两个不同时期在会计文化之间的传承关系,确定会计文化对接的目标,寻找对接的会计文化承续性历史渊源关系,将解决会计文化对接问题作为《中国会计通史》研究中的一个重大突破点,弥补“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存在的空缺,为整个中华文明史的研究提供一方面的依据;

3. 通过研究明确中国会计的历史成就在世界会计通史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尤其是通过战国至唐宋时期会计史的研究,明确中国在会计组织制度、会计法律制度,以及在会计方法技术体系建设方面的成就,对于推动世界会计发展的重大历史贡献,并以此明确中国会计历史成就显示在“世界会计通史”发展中的里程碑,这是中国会计通史研究体现在治史研究创新中最重要的一方面;

4. 研究中坚持“古为今用”与古今研究一体化原则,如对中国金融会计史的研究,一方面首次系统研究中国旧式金融机构的会计,明确它在会计发展方面的特殊性与具有特别意义的贡献,另一方面,又以中国近代银行会计史的研究作为过渡,系统研究新中国银行会计乃至资本市场会计的改革与发展,从而融合中国古代、近代与现代金融会计史研究为一体,并把握它的历史演进规律,阐明它发展的大趋势,其创新研究格局是前所未有的;

5. 全面系统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会计、审计与财务管理发展史,首次阐明毛泽东的会计思想及其重要指导作用,把近三十年来的会计改革与发展成就,通过历史性总结与评价公诸于世,确定当代中国会计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先进地位与作用及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贡献,故这部分研究具有首创性;

6. 在总体上,中国会计通史研究创新还集中体现在把历史、现时和未来三方面有机结合为一体的理念与思路,尤其是对“中国会计通史研究”,既有分历史阶段对历史运行规律的总结,也有从总体上对历史运行规律的揭示,并且全面系统地阐明中国会计未来发展的大趋势,这也充分体现为治史的研究创新;

7. 全面、系统而深刻地体现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研究中国会计通史系列问题的指导,既拓宽了其指导应用的范围,又充分显示出研究结论的科学性、正确性,全面提高了中国会计通史的研究创新价值与切合史实的创新性研究结论,这是以往同类研究所不可比拟的。

五、《中国会计通史》的研究特色

1.自始至终充分体现以马克思主义思想和理论为指导,以及应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研究中国会计通史系列问题的精神,破除历史问题研究中的唯心主义与形式主义;

2. 具有把会计历史问题与现时、未来问题相结合的特色,摆脱以往把会计史孤立起来研究的状态,体现治史致用的新精神;

3. 坚持以考古最新成果作为研究会计史的依据,摆脱单纯引证历史文献研究的格局,具有史据充分、确凿与研究结论可信、可靠的特色;

4. 体现了科学研究与会计教育改革一体化精神,摆脱了会计史研究目标单一的状态,显示了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特色;

5. 充分体现厚今薄古的精神,把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的60年,尤其是把改革开放30年会计史的研究作为“中国会计通史系列问题研究”中的重点与落脚点;

6. 坚持了写历史重在写规律的精神,全面而系统总结中国会计发生、发展的历史运行规律,并就此提出具有历史启示性的研究结论,充分显示史证的价值;

7. 根据对经济环境发展的分析与预测,在研究中科学预测中外会计未来发展变化的大趋势,明确中国现代会计改革大方向,突出会计史研究的现实意义;

8. 最终成果具有图文并茂的特色,通过珍贵文物图片收藏可挽救中国的大量会计文物,显著提高最终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与著作的收藏价值,以及在会计史教学中的价值。


        郭道扬教授的《中国会计通史》,必将开启中国会计史研究的崭新篇章,也将成为世界会计史研究的鸿篇巨著,重新书写人类会计发展的历史轨迹,是世界文化史上的辉煌篇章和宝贵财富。


(本文感谢郭道扬教授授权转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