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日杂感-陈全林

 国学SH72 2017-01-01

 

夏日杂感

1

昨晚,中医博士单先生抽空来访,天太晚了,他大老远来,已经到晚上十点。我留他住一晚上,第二天早上再走。他很感动,说:“陈老师,你把我当好友了。”感动的倒是我,他不仅多年订阅《益生文化》,还大老远坐好几小时的车来看我,这才是最宝贵的。我们聊天,他说敬佩我一直在民间做弘扬传统文化的工作。我说,我只是努力做到把个人爱好、理想和事业、家庭、工作完全统一了。这一点,我感到很满足。多少年来,我在社会上打工或干什么,都没有放弃过自己的理想,一直在追求理想中的生活。在农村上地、跟大哥一起摆小摊时,我都带着传统经典阅读,可能就是这样的心情,才给我这样的结果。包括在婚姻上,一直在寻觅理想中喜欢文艺、诗歌、有宗教信仰、有文化修养、心地善良、为人大方的女人做妻子,找了十多年,晚婚,终于找到了。

鲁迅先生说过大意是这样的话:一个人倘若在某个方面肯花十年的工夫,他一定会成为专家的。这是我中学时代记住的一句话,影响我一生。我在国学方面花去的心力,何尝是十年!整整二十年了。美国一位成功学家说,一个人要在某个方面成功,至少要连续积累一万小时的工作。这一万小时,大约就是十年的时间。和鲁迅之言不谋而合。

昨晚在网上阅读我高中时的班主任、语文老师牛勃的博客。牛老师我有十五年没见了,他成了全国知名的作家,出版过多部小说。记得1986年,我上高中时,他开始发表小说,第一篇短篇小说《牛歌》发表在甘肃著名文学刊物《飞天》上,让许多同学很羡慕,在他的单身宿舍里,排着整齐的书,每本书都包了封皮,教书之余读书写作,跟同学们相处得很好,乐在其中。他父亲辞世后,他写了一首诗《父亲》发表在报刊上,我记得其中有一句:“父亲,像一座大山,倒在黎明前的雨夜。”他当时在班上朗读了一遍自己的诗歌。牛老师坚持了三十年的写作,成了中国作协会员、著名作家。

我坚持晚上十点钟准时关电脑有四个多月了,昨晚是个例外,一直在网上阅读老师的作品到零点以后,不时写留言,等到返回首页时发现首页留言者的名字只有一个:陈全林。我感到有点惶恐,不知老师看到我的留言,做何感想。牛老师是我和许多同学的榜样,他的坚持,他的永不放弃,他的努力求索,都感染过我。我今早就把他的博客推荐给熟悉的同学,他们都浏览了,大家对于能在网上与老师相遇,感到欣慰。

想想老师,想想我,这里面有相通的地方,就是对理想的坚持。我看到博友中有比我小的,为了理想很苦恼,我想说的就是,坚持理想有时候很痛苦,但最终上天和命运会回报你的,所有的痛苦会化作成功的喜悦。正如诗歌里说的:

所有的道路都是心路,

所有的脚步都迈向元初。

2

我是一个不太自信的人,尽管,我被许多人看作“老师”。我自己写书,写博客,但很少给老师、同学赠送作品,总觉得作品不入老师法眼,也难以被同学认可。除了个别好友,我很少和同学往来。这些感受也与许多同学对国学的不理解有关,觉得我这个老同学搞玄学,有时候说起便成了同学间的谈柄和笑话,因此,我不大和同学往来,也不和学生时代的老师往来。昨晚看了牛老师的博客,多是散文、散文诗,还有精美的文言文,没有一篇像我这里的博文,涉及佛道儒,乃至术数和神异。这些内容是否被老师和同学理解?不得而知,但我的确很少主动和老师、同学联系。经常和我往来的就是三两个二十年不断交情的同学。内心不自信,还是自己的学问没有做好。当年牛勃老师对我的评语是“志大才疏”,现在想来,这是最恰当、最精辟的评语,知我者,吾师也,当以此语自警。志大不是坏事,才疏常会误事。唯一能补足才疏的,就是勤奋学习,经常手不释卷地读书,是我“补拙”的要诀,读了老师的博客,就知道老师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人。

去路边理发,看着来来往往的车流,我坐在大槐树下,反复体会着古人的一句话:

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

拿这两句话的标准看自己的为文为学,差远了。不觉惭愧顿生,还是好好做人,好好治学吧。

3

我得知牛勃老师的信息,源于高中补习那年在甘谷一中的同学李志成,他如今是旅京山水画家。看李志成的山水画,感觉到的是他的宏厚与大气,感觉大山就在眼前,感觉到了西部山川的万古精神。看到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志成画集的序言是牛勃写的,我说:“牛勃是我的老师啊。”文章读了三遍还不过瘾,感觉这是理解艺术、理解志成的大手笔之作。志成在没来北京之前就在老家县文化馆工作,牛勃老师是县文化馆的馆长。难怪他对志成和他的画有那么深的理解。由志成画作的序言,到网上查找自己的老师,找到别人写老师的文章,再找到老师的博客,费了一番心思。

想起志成,真的不容易,上高中时就为艺术奋斗多年,那时为了考美院,他画素描,校教学楼有专门的美术室,可以画石膏像,画人物。他给我画过像,很像,我求他把画给我,他没舍得。那时我很瘦,很适合做模特供画家写生,面容一瘦,棱角分明。志成在家乡画了好多画,日子清苦,为了艺术,年过四十才结婚,许多时间奔波在祖国的名山大川之间,感受大山江河的雄浑之气。1999年,北京华侨画院的张智清院长到西部采风,来到甘谷,志成是当地画家,接待张院长,张院长看了志成的画,极其震撼,没想到这个偏远贫穷的地方竟然有这样了不起的青年画家。张智清是伯乐,把志成调到北京的华侨画院工作了。如今,志成不仅是华侨画院的创作室主任,还是画院的副院长。他来京后做了书法大家李铎的学生。2005年,在李铎75岁生日时出版了《李铎题李志成画》,整整100幅山水画,每一幅上都有李铎先生的题字,画好、字好,成了双璧。

想起李宗盛的那句歌词:“没有谁能够随随便便成功。”志成付出的辛苦是别人难以想象的。

每一个成功者都不是偶然的,身后有他们能够成功的故事和原因。我的老师三十年写作,成了全国知名作家,我的同学三十年画画,成了全国著名画家。我要学习他们的坚持和耐力。尽管,所选择的事业并不相同,我是民间的传统文化传播者,喜欢自己的工作,喜欢自己的理想,愿意以之安身立命,这就够了,但真正要做出一点成绩来,没有我老师和同学的吃苦精神、不舍耐力,就难以完满自己的心愿。

想到这,比我年轻的、正在彷徨中的博友,也许会明白该怎样调整心态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