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超级个体到超级社群,我的社群进化论

 李建涵LEO 2017-01-01


我是在社群里成长起来的人。过去一年的时间里,我从一个三线城市的IT从业人员,到现在我能够站在这里,在一线城市能够和大家见面聊一下我的故事,正是社群才给我带来这样的改变。



未来五年什么人最值钱



古典老师说未来五年什么样的人最值钱?原来我们认为一个人值钱,要选一个好的行业,进入一个很好的公司,爬到一个很高的岗位。这是我过去十年一直在奋斗的目标和状态。


过去几年当中,我忽然发现这种状态被打破了,我发现了另外一种可能,就是找一些圈子和人脉,通过在社群当中产生链接,在社群当中提升能力。到底怎么去发现这种可能,到底怎么样在社群当中建立一个超级个体,怎么提升我们的能力,扩大我们的圈子,增加我们的人脉?甚至是一个有影响力的人,到底怎么做?



彭小六的社群成长史


我第一次参加社群活动是“十点读书会”的一百天月度计划,100天每天都读书,打卡坚持100天,5万人参加,最后坚持下来大概3000人,我是其中一个。因为我经常在微博里边晒,经常打卡。他们说你来给我们做个15分钟的分享吧,那是我第一次有时间在网上跟人做分享,第一次在社群中参加一些活动。



第二次活动是做习惯养成的活动。为了治疗自己的拖延症,每天早晨起来写下自己最想干的一件事情是什么,然后一天结束的时候做一个简单的回顾。当时在一个笔记上做一个记录发到群里,我发现原来习惯可以在社群当中一起跟小伙伴练习和养成。


之后参加了“吃青蛙”群里的活动,微信群负责聊天,打卡在笔记当中完成,每个人建立记录,有三件事情,做了就标绿,没做就标红。一周结束的时候做一个回顾,我大概每天有哪几件事情在做,阅读、手绘和小确幸,五天过得怎么样,打卡的心得。每天都有评论,看你读了什么书,状态是什么样的。这是我当时做习惯养成的状态。

 

坚持了这些链接之后,我参加了一个拆书线下活动,大概10个人,大家找一个小的咖啡厅,一起来拆书,做练习。这种状态持续了将近一年时间。有一天我想既然我参加了这么多活动,是不是可以自己组织活动。我当时就在镇江尝试组织了一次拆书活动,当时来了三个人,我很感动还请他们喝咖啡。



三个人的活动坚持下来,也尝试参加了其它的活动,比如线下大型活动,这是苏州吴江市文化局邀请我们做的一个大型的类似于拆书的活动。在大量线下的拆书还有分享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原来一个看到女孩子说话就脸红的人,忽然发现有一天会撩妹了。


这个过程中也有一些企业的活动,因为拆书的时候认识很多企业的人,他们说你在活动中说话、状态都很好,要不要来企业试一下。当时的活动可能只是在他们的培训过程当中安插一个小花絮,大概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带着大家来拆书。这个过程中,我开始慢慢在公开场合做分享。



最近一段时间参加了一个线下的深度阅读课,我以一个培训师的身份出现,带大家利用周末的时间进行深度阅读的训练。这种训练课程现在已经变成主业,我原来从职场当中的人士,从一个普通程序员,从岗位的晋升路线,到现在利用我的能力,我可以在全国任何一个城市和BetterMe合作,开展线下活动。



我要上班,只能利用周末和茶余饭后的时间做这些分享。除了学习之外,其实还在学习过程中做了大量分享。从去年9月17号到现在,一年多的时间,到今天为止是187场我的分享。大部分都是跟社群合作,在微信群里做分享。


在187场的分享当中,我从一个边缘的参与者,慢慢往舞台中央挪每次分享都是下了班以后,和一群伙伴坐在电脑前,准备当天晚上8点到9点的分享,几乎每天都是这种状态。也就是因为这种状态,坚持这样去做,慢慢让大家认识到我。



除了线上的分享,每周我可能从镇江到苏州甚至到上海参加线下活动。在镇江两小时生活圈的范围,两个小时可以到合肥、上海这样的区域,大量的线下活动都是在这条线上去刷的。当我出版了第一本书之后,就开始扩展两小时圈子到现在的五小时圈子,五个小时高铁或者飞机能到的地方我都去。刚开始是没有钱的,住宿还得我自己掏。这种情况下做不做?做,因为我们要刷脸,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拿你的时间和精力换你想要的人脉和经验。


我们都在学习,在社群里成长,为什么我现在能够出书?除了参与社群活动外,我还修炼了一些内容,知识管理。在知识管理的闭环中有很多技能是我过去不断完成的。我们在参与社群过程当中,比如发一个链接、一句话之后,我们怎么获取这些信息,我们要学习比如快速阅读、主题阅读,每天的信息这么大,我们需要怎么做整理?我们需要做时间管理、精力管理。


在社群的分享当中,我们不仅仅是把自己的东西讲出来,需要技巧,需要写文案、PPT,需要学习行动学习。这些都是培训界非常专业的东西,但是要想在线下培训做得很好,这些培训技术都需要尝试学习。



找到自己的个体定位


在今年6月份的时候我还没有提个人品牌这件事情,那时我还不知道什么叫个人品牌,以及怎么做个人品牌?我当时看到《优秀到不能够被忽视》这本书,看完之后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品牌,关键在于你的品牌大小以及你怎么把握,怎么定位,怎么做大。我当时利用我的知识管理,尝试着做了一些跟个人品牌相关的研究。

 

很多人问我,你的故事能不能讲得波澜起伏一点,我的故事很平淡,就是不断在各种社群领域穿梭、训练,慢慢成长起来。这个成长一定是有目标的,我的目标是什么?



这是在2015年9月份,我给自己的一张照片,以及给自己的定位。我去做分享,给自己的定位是,我是一个程序员,是一个阅读、知识管理促进者,我有3年项目团队管理经验、3次产品创业经验及简书签约写作者。视觉呈现、时间管理、高效阅读,都是听了别人的分享之后,做了大量学习,我觉得我比你们多懂一些,是不是可以尝试做一些分享。

 


这是我现在的标签,我现在的定位是IT部门经理/青年作家/个人知识管理专家,我现在所有的标签都去掉,只打这一个,我现在的个人定位就是个人的知识管理,也是我现在做的事情,所有的内容、文章都围绕知识管理。

 

现在BetterMe的社群有很多组可以参加,这里边有很多东西都可以学习,大家打开都感兴趣,要么跟工作相关,要么跟学习相关。全部去学不可能,因为时间毕竟有限。这时怎么给自己定位?圈子是舒适区的概念,我扩展了一下,对自己的技能做一个罗列清单,有了这些清单之后,你问自己,围绕着这些会的东西,接下来哪些地方可以提升。



我当时简单地画了一个罗盘,把自己会的技能全部放到舒适区里,再看看哪些技能是可以往学习区里拖。学习区意味着要把这个技能再提升,专业维度上做提升。它是一个可视化的暗示,告诉你接下来的时间要去学习什么,这是给自己的目标做一个定位。

 

加入社群学习的目的是成长,成长的目的是给自己找一个很好的定位。这个定位是什么?秋叶大叔说过,定位不是你想做什么,而是找到别人需要你的能力,把它提升到专业的程度。这是我认为的最能解释定位概念的一句话。这是为什么过去我从那么多技能最后聚焦到知识管理能力,这是别人需要我的最好方式。我学了好多时间管理、阅读、手绘,才找到自己适合的内容,就像射靶一样,一箭射不中没关系,我们加速频率,慢慢就能找到感觉,慢慢就能瞄准靶心。



在社群中成为超级个体



在社群当中学习最有效。第一,有反馈。第二,有非常强的场景。第三,有奖惩机制。打卡为什么一个人坚持不了,在21天的打卡训练营里就能坚持?今天打卡有人会为你点赞,有人会觉得好,有人会给你提意见,这是反馈。大家都在做一样的事情,原来我跟全国各地的小伙伴一起在做同样的事情,有这样一个场景。还有奖励,比如我们完成了21天计划之后有一个奖励,作为踢馆嘉宾可能会有惩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