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庆“三举措”高效优质推进地名普查工作

 陆安桥1871 2017-01-01

今年以来,在重庆市地名普查领导小组领导和国务院地名普查办指导下,坚持全市一盘棋,科学谋划,周密部署,规范作业,地名普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国务院地名普查办对重庆市“外业调查、内业处理、普查软件落实应用、外包服务购买以及普查监理”等工作进行通报表扬。

一、夯实基础,严控质量。一是以业务培训促质量。市、区县两级召开培训会、现场会100余场,印发《地名普查登记样表》、《普查软件使用手册》及各类专题培训资料1万余套,专题讲解外业、内业规范、数据录入检查、普查软件、预检查软件及普查网站使用等,指导各地采集信息、实地测量、标注地图、录入数据、制作成果、自查自检等,区县、乡镇、村居普查人员共计1.2万余人次受训。二是以过程监督提质量。聘请监理公司,按“四控三管一协调”制度对重庆市普查进行全程监督管理。每周召开市级监理例会,每月一次全市监理例会,解决普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组建督查组,分7批次深入38个区县、130个乡镇(街)、280个村组(社),采取“一看、二核、三问”的方式,实地督促进度,把控质量。三是以自查评审保质量。市、区县两级成立信息、语言、历史、地理专家委员会41个,审核重要地名10余万条。委托重庆交大、市地理信息中心对地名文化属性信息和普查数据进行专业评审和比对。构建自下而上的普查数据评审管控体系,区县、乡镇、村社按一定比例分级抽检、评审,动员当地党员干部、老同志参与复审,查出漏统、少统、错统地名3万余条,及时整改完善,确保“质”和“量”。

二、加快进度,启动验收。一是坚持每月统计通报普查进展情况,将普查质量、进度等纳入年度民政工作考核,并作为各地补助资金安排的重要因素。截至目前,重庆市38个区县(自治县)外业调查、内业整理完成100%,形成上报成果地名资料362253条,提前完成“442”任务目标。二是制发《重庆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验收实施细则》,从验收内容、程序及要求等方面进行规范。制定“1+4”市级验收方案,“1”即编制《重庆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验收工作方案》,作为重庆市普查验收指导方案。“4”即针对普查重要内容制定的《重庆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验收数据核对实施方案》、《重庆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验收地名文化属性信息评审实施方案》、《重庆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验收资料检验实施方案》和《重庆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验收技术审验及实地核验实施方案》等分项子方案,进一步规范验收具体内容、标准、流程、方式方法等。目前,重庆市普查办正在对渝中、江北、大渡口、九龙坡、南岸、北碚、长寿、梁平、垫江、城口、秀山、铜梁、酉阳、綦江、巫溪、合川等16个区县及万盛经开区开展市级验收工作。

三、积极探索,加快应用。一是以渝中区普查成果数据为试点,在全国率先探索地名数据脱密,委托重庆市地理信息中心具体实施,编制《重庆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数据脱密技术方案》,对重庆市地名普查数据逐条检查脱密,同时对脱密结果负责。重庆市保密局、市规划局联合进行地名普查数据脱密评审,确保涉密数据“零”遗漏。二是拟制《重庆市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施方案》,通过建立市、区县两级保护名录、科学编制地名规划、严格新生地名规范、构筑地名文化载体、营造地名文化保护氛围等措施,进一步传承、保护重庆地名文化。目前,重庆市普查办正在收集各成员单位对该《方案》的建议和意见,拟完成后报市政府审定下发。三是开展“1+3”工程,“1规划”即落实《重庆市地名普查成果转化规划(2015-2020)》,转化应用成果。“3载体”即打造信息化地名,建立地名普查成果整理平台、区划地名数据库及地名地址库,建成并推广地名普查网站群,实现政务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数字化、便民化。打造地名文化产品,编写《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地名词典》(重庆卷),编制市、区县《地名图册》、《行政区划图》等,出版《览胜九龙》、《璀璨江北》、《三峡方舆考》、《巫山地名传承》等系列地名文化丛书,传承、弘扬优秀地名文化。打造巴渝文化永恒地标,拍摄地名文化微视频10余部,设立大型地名文化墙、碑、雕塑7处,更换省县级界桩17颗,新增设置地名标志3000余个,探索建立“六有”地名标志等系列公共服务设施,让地名照亮回家的路。

资料根据网络资料整理而成,如有侵权,请联系公众号予以删除!


地名中国

以地名文化为根基,创新地名文化传播方式,普及地名知识,大力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地名文化建设,打造地名文化品牌。



微信ID:dimingzhongguo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