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圣心源”读书笔记》例文:气,阴阳,四象,五行。

 医子恒 2017-01-02


 

昨天发布了四圣心源读书笔记,今天补充发布一下读书笔记的例文:在今天的文章中,将中医最基本的概念“气,阴阳,四象,五行”讲清楚,实际上就是阅读《四圣心源.卷一 天人解.阴阳变化》的读书笔记。让大家觉得中医不是这么玄幻的东西,是有严密逻辑基础的东西。再次让大家下定决心,在2017年初步完成“学会中医”这个战略任务。


一、需要生命原理模型


要点(1)  天人解:建立人生命原理的模型非常重要。

建立人体模型是学习中医的必经之路。其实我们做任何学习、研究,都需要从建立我们研究对象的模型开始。同样,学习中医也需要建立人体模型的理解。

先举一个水稻生命原理模型的例子。记得小时候在农村种水稻,水稻成长是分几个阶段的:阶段1,需要给在田里灌满水并施肥,使禾苗长高;阶段2,苗长得差不多之后,要将水放掉,让苗停止生长,禾苗准备长稻穗;阶段3,再次给苗放水,让稻穗灌浆。阶段1如果不施肥,则苗长不好;阶段2如果不停水,则有些苗继续长,有些苗开始长稻穗,没有办法统一管理与收割;阶段3如果不放水,则稻穗就会是空瘪的。为什么我们能够这么好的种植水稻,是因为我们了解水稻生命原理模型,知道水稻生命在生长过程中的原理,并依据这个原理控制水稻的生长。

再举一个物理学研究原子结构的模型例子。再举一个研究原子过程的例子,如果对物理学中的原子无感的人,请跳过这一段。在物理学走到研究原子的时候,对原子是什么、原子内部是如何构成的,科学家是走了弯路的。科学家一开始设想了这样的原子模型:原子类似于一个面包,均匀的物质占据了原子所在的空间,电子类似于面包上嵌的一些葡萄干。但是新西兰物理学家卢瑟福用α粒子去轰击物质,大部分粒子可以穿过去,很小部分被散射回来,物理界称为“卢瑟福散射”。依据实验数据,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的“很小的原子核+外面绕着转的电子”的模型,类似于太阳系中“太阳类似于原子核,行星类似于电子”。这个实验以及导出的原子模型,一举把原子结构的研究引上了正确的轨道,卢瑟福也被誉为原子物理学之父。

黄元御老师的《四圣心源.卷一 天人解》就是讲述中医生命原理模型的入门章节。《四圣心源.卷一天人解》从气、阴阳、四象、五行等基本概念与基本运作规律出发,并描述因此形成的脏腑、气血、精神、形体、经络等等。短短六千多字就描述了中医生命原理模型,非常精彩啊。只是我们古文知识的传承不够,很多时候不能理解。

 

要点(2)  尝试理解“天人一也”。

如何理解“苹果和梨是一样的”?如果有人说“苹果与梨”实在是相同的啊,我们会如何理解这个人的话呢?一种理解:苹果与梨实实在在是两个东西啊,这个人胡说八道。另一种理解:哦,从化学角度看苹果与梨都是碳水化合物,再细分一点苹果与梨都是由物理学上的中子、质子、电子这样的微观例子组成的,所以说苹果与梨是相同的也是对的啊。

从中医角度“气”的角度看,人与天地是一样的。所以从中医角度看,天(这里我们所处的世界)与人实在是一样的,都是由最基本的“气”组成的,而且天地之气与人体之气的运作规律都是一样的。这就是为什么黄师说“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然则善言人者,必有验于天矣”,也是为什么黄师要将其最重要的著作《四圣心源》的最重要的章节命名为“天人解”的意思。首先要参照天地之气的基本模型来讲清楚人的基本模型,然后后续人体之气的病理、医理、药理就是非常容易解释的。那么,问题就来了:“气”是什么?

 

二、气的基础概念


要点(3)  “五行生克”是中医理论的基石。

五行生克,以及与这相关的气、阴阳、四象、五行的基础概念,是中医理论的基石。就如前所说,《四圣心源》天人解是黄师认为中医最重要的章节,而在天人解中,黄师将阴阳变化引出的太极、阴阳、四象、五行概念以及五行生克概念作为前两小节,说明黄师心目中也将五行生克作为了中医最基础、最重要的概念来阐述的。我个人认为五行生克就是中医理论的基石。我们这本书将从《四圣心源.卷一 天人解》的阴阳变化、五行生克开始。

 

《四圣心源.天人解.阴阳变化》原文:

阴阳未判,一气混茫。

 

要点(4)  要具备思考“不可见”的能力。

显微镜有没有给我们带来思维惯性:看不见的东西,是不是就先假设它不存在?记得读初中第一次接触显微镜的时候,我们都觉得很神奇:哇,看起来象是非常平滑的洋葱表皮,有着非常精致的细胞结构。然后依据我们逐渐学习的物理知识,我们知道,只要有放大倍数更高的显微镜,我们就能看到更多的东西。但是,因为越来越厉害的显微镜让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东西,我们会不会慢慢进入了一个误区:看不见的东西,我们首先的假设将是它不存在呢?我们是不是经过多年的学习,丧失了我们思考“不可见的东西”的能力了呢?

爱因斯坦预言的引力波,长达一个世纪都不能被检测到,但是它确确实实存在。1916年,爱因斯坦基于广义相对论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20151226日,位于美国汉福德区和路易斯安那州的利文斯顿的两台引力波探测器同时探测到了一个引力波信号。其实,引力波一直都存在:在1916年爱因斯坦预言它存在之前,它就存在;在2015LIGO组织探测到它之前,它也存在。爱因斯坦利用数据的工具与逻辑推理语言来引力波的存在,就是预言了当时“不可见的引力波”。所以说,思考、推理“不可见的东西”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学习中医要具备思考“不可见”的能力。迄今为止还没有仪器可以检测与衡量人体内中医意义上的“气”。而“气”的概念如此重要,在《黄元御医学全书》的100万字之中就出现了15千多个“气”字。我想说的是,学习中医一定要具备思考“不可见”的能力。

但是,问题仍然还在这:“气”到底是什么?

 

要点(5)  用三个弹簧来理解“无形的能量与信息”。

静止的弹簧A与运动的弹簧B有什么差别?假设桌面非常光滑。又假如有一个弹簧A,放松地放在桌面上,它会安安静静地呆在桌面上,永远不会动。接着假如有一个弹簧B,现在我们用手将这个弹簧压紧,然后松开它,这个弹簧B就将在桌面上周而复始地重复“弹开-收紧-弹开”的过程。问题:弹簧A与弹簧B有什么差别呢?有人回答:弹簧A就是铁,弹簧B除了铁之外还有被压紧过程中储蓄起来的能量,正是这些能量导致弹簧B不断地运动。

运动的弹簧B与运动的弹簧C有什么差别?继续假如有一个弹簧C,现在我们不仅仅将弹簧压紧,还一定程度扭曲它,然后松开它;这个弹簧C将在桌面上周而复始地重复“弹开-收紧-弹开”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左右摇摆,摇摆的方式与我们刚才扭曲它的方式有关。问题:弹簧B与弹簧C有什么差别呢?我回答:铁是一样的,一般物理意义上经常被测量的能量也是一样多的,它们的差别还在于各自“记住”的扭曲方法不一样。弹簧B“记住”自己是被普通压紧的,弹簧C“记住”自己是被压紧同时扭曲了的。

三个弹簧的差别在于“无形的能量与信息”。其实我们在第一次比较静止的弹簧A与运动的弹簧B的时候,仅仅注意的能量,但是没有注意的能量中还“记录”了弹簧B是被“普通压紧”的。只有比较弹簧B与弹簧C的时候,才发现除了物理意义上的、以“焦耳”来衡量的能量还不够,还有“压紧方式”的信息。总结起来就是,三个弹簧的差别在于除了普通的铁之外,其内在蕴含的能量与信息。

独立面对弹簧C的时候,我们能不说思考其中蕴含的“无形的能量与信息”呢?现在将弹簧A与弹簧B拿开,我们独自面对弹簧C的时候,我们除了看到物质的铁之外,我们是不是可以“看见”(或者说思考到)其中“无形的能量与信息”呢?具备这样的思考能力,我们才能学习好中医。

仍然地,我们还是没有解答:“气”是什么?

 

要点(6)  黄豆中蕴含的“无形的能量与信息”。

用一个黄豆被压扁的过程来理解“无形的能量与信息”。假设我们有一颗可以长出豆芽的黄豆。然后我们将这个黄豆放在桌子上,用一个铁板慢慢压它。刚开始压的时候,这颗黄豆是可以长出豆芽的;最后将黄豆压扁的时候,这个黄豆已经不能长出豆芽来了。那么,一定有一个时刻,这个时刻之前,这颗黄豆虽然被压扁了一部分,但是仍然可以长出豆芽;而在那一刻之后,黄豆就被压得长不出豆芽来了。那么,黄豆可以长出豆芽与不能长出豆芽的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之前与之后,这个黄豆在我们可见的形体、蛋白质等当前科学可测量的物质上差别应该不大或者基本没有,那么在无形上应该差别在于某些能量与信息,让黄豆在临界点之前可以长出豆芽,在临界点之后长不出豆芽。请注意三个关键词:无形、能量、信息。

 

要点(7)  “气”的定义。

气的定义就是:生命体中包含的某种“无形的能力与信息”,我们命名它为这个生命体的“气”。 生命体中包含某种的“无形的能量与信息”,我们命名这些“无形的能量与信息”为“气”;生命体完全丧失了这些“气”则生命结束而死;两个不同的生命体之间最大的差别就是它们包括不同的“无形的能量与信息”。中医被质疑的一个很大因素是中医的基础概念没有清晰的定义。为中医最基础的概念“气”做一个定义,是一个必须跨过去的坎。这个定义是我自己学习思考之后的总结,供大家参考。

生命体与气的三个最主要关系。在上面的定义基础上,其实生命体与气的最主要关系有这三个:(1) 气是生命体中包含的“无形的能量与信息”;(2) 生命体得气则生,失气则死;(3)两个生命体的最大差别就在于其包含的能量与信息的不同。

以薛定谔的波函数来理解一下我们定义“气”的思考问题方法。等一下,也许有人会说,还是没有说清楚“气”是什么啊。其实在面对复杂问题的时候,有一种工作方法经常被使用,例如上个世纪我们伟大的物理学家薛定谔(就是发明“薛定谔的猫”难题的薛定谔)在探讨微观粒子状态的时候,发现没有办法说清楚,也说:我不管这个微观粒子状态的规律如何,我先用一个波函数Ψ(rt)来定义它,它的具体含义我不知道,当前仅仅知道与空间变量r、时间变量t相关,然后我们再慢慢来求证这个函数的外部特征。所以我们现在也可以这样说,“气”是生命体(对人就是人体)包含的某种包含“能量”与“信息”在内的、无形的物质;“气”是生命体的生命得以继续的基础;任何两个生命体的“气”都是不一样的。

上面的三段话实际上是我用了三种不同的描述来试图对“气”与“生命体”进行的定义。接下来我们要持续解读“气”的三要素:“无形的”,“能量”,“信息”。

 

要点(8)  “气”的生长周期:精气神的转化过程。

从“我是谁”到“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有些人,特别是那些哲学家,最喜欢用来装酷的问题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很显然,“气”在刚刚进行了“我是谁”的问题之后,接下来就要回答“哪里来与哪里去”的问题了。我们尝试答复“哪里来与哪里去”的问题,需要参考《黄元御医学全书》部分原文,如下:

(1)   《素灵微蕴.卷一.胎化解》:两精相抟,合而成形,未形之先,爰有祖气,人以气化而不以精化也。精如果中之仁,气如仁中之生意,仁得土气,生意为芽,芽生而仁腐,故精不能生,所以生人者,精中之气也。

(2)   《灵枢悬解.卷五.神气.本神三十八》:精者,生化之始基也,故生之方来,谓之精。人身形象之根源,神气之室宅也。而阴阳之理,本自互生,其所以化精者,以其中有神也。此神之来,不在精后,当其男女交时,两精相抟,凝此一段祖气,清虚灵妙,是谓之神。

(3)   《灵枢悬解.卷六 外候.天年》:黄帝问于岐伯曰:愿闻人之始生,何气筑为基?何立而为楯?何失而死?何得而生?岐伯曰:以母为基,以父为楯,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

我们慢慢来解读这三段话,试图来理解精气神的关系,就解答了“气”的“从哪里来”与“到哪里去”的问题。

(1)   精中之气是生命产生的基础。参考:精如果中之仁,气如仁中之生意,仁得土气,生意为芽,芽生而仁腐,故精不能生,所以生人者,精中之气也。《素灵微蕴》是黄师写作的第一本书,黄师在这本书的第一卷的第一节就首先探讨生命的根原,所以我们学习中医也应该首先就探讨生命的模型是什么。这里说明生命的来源在于精,对于人来说,男子的精为精子,女子的精为卵子。但是黄师继续提醒我们,不要仅仅关注到“精”的可见物质基础,还应该进一步关注“精中之气”,要关注精中无形的能量与信息。我们现在经常说男子不育的一种就是“精子缺乏活性”,我个人理解就是精子的物质生成了,但是其中蕴含的“气”(能量)不够,导致精子活性不够。

(2)   两精相抟,则生命产生。参考:此神之来,不在精后,当其男女交时,两精相抟,凝此一段祖气,清虚灵妙,是谓之神。有参考: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说明男人精子与女人卵子结合而成为受精卵的时候,受精卵中包含的是男人精子的“精气”与女人卵子的“精气”凝结成一个新的生命了,这个新的生命的“气”也称为“神”就诞生了,这个生命的基础的“无形的能量与信息”也就确定了。这个跟我们平时的日常体验是一样的: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的受精卵一旦形成,这个受精卵将来的性别、长相、身高、遗传基因等所有的信息都已经确定了。男女交时,精子与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精子之“气”与卵子之“气”结合成新的生命之“气”存放在受精卵中,这新生命的“气”有时候也称为“祖气”,清虚灵妙(这个形容词先忽略),是谓之神。所以总体上说,“气”就是“神”,“神”与“气”都是那股能量与信息的代名词。同样,受精卵的那些物质基础(细胞、微量元素等)并不能成为决定生命成长的差异性,而受精卵中的气(能量与信息)才是决定这个生命有别于其它生命的最重要因素。

(3)   生命的成长与延续:气聚而成形,成形成成长,成长而封藏能量与信息到精子与卵子中。受精卵形成之后,不断吸收母体以及(出生之后)外界的能量,能量聚而成形,形成了人体并发育成熟。生命的延续人体的“神”就是人体那股生命之“气”。人体运作到一定程度,就会将自己的一部分“无形的能量与信息”封藏在自己的精子(女人的卵子)中。然后男人的精子与女人的卵子有回到上面“生命的产生”,循环起来了。

就这样,两精之气凝结成新生命之气,新生命成长之后又将自己的气封印到自己的精中,周而复始,生命得以延续。那么,问题就又来了,第一个生命之“气”是如何诞生的?这个我们就暂时不探讨了,这个与我们这本书的基本目的“中医基础与调养身体”无关。

 

要点(9)  通过两个例子,我们再感悟一下“气”的定义。

我们后续的所有中医学习,都要时刻不忘记我们面对的是“气”,生命体有气,精子有气,受精卵有新生命的气。为了加强对气的感悟,我们再增加三个例子来理解“气”。

(1)   黄豆与绿豆的气是不同的。从某些测量角度来说,例如食物中包含的热量、蛋白质、淀粉等等,实际上是不能完全描述一颗黄豆与一颗绿豆的差别的,因为黄豆只能长出来黄豆芽,绿豆只能长出来绿豆芽。可能有的人看到这里要说了:“我明白了,你要说的是DNA”。我要说的是,我相信DNA只是描述黄豆中“无形的能量与信息”的一个侧面,并不能代表黄豆的生命之气。

(2)   同一个男人与同一个女人的不同受精卵中也是包含不同的气。上面有人提出“气是不是DNA”的问题,我们就以同一个男人与同一个女人的不同受精卵来分析这个气。我们都知道,同一个男人与同一个女人的不同受精卵成长出来的人是差异化非常大的,而它们可见的DNA的差距是非常小的。为什么这么小的DNA差距可以产生这么多的个体生命的差异?这个问题是没有得到答案的。所以我觉得DNA只是描述人体之气的某一个侧面,并不能完全测量人体的生命之气。

(3)   同一株黄豆苗上收获的两颗黄豆,也是有不同的气的。同一株黄豆苗上收获的两颗黄豆,有很大差别吗?这两颗黄豆长出来的豆芽有很大差别吗?如果以人来观察,这两颗黄豆长出来的豆芽实在是看不出差别来。但是,真的没有差别吗?我们来思考一下这个例子:两个兄弟俩,长得差不多,让一个老外来区分谁是谁的话,他基本上都会搞混。因为西方人对东方人的脸是不敏感的,基本上就是脸盲。而如果让中国人来看这两个中国人兄弟俩,肯定可以看出很大差别来。同样,如果用人类来观察同一株苗上收获的两颗黄豆,以及两颗黄豆长出来的豆芽,人可能区分不出来差别。但是如果让第三颗豆芽来观察,它应该很容易区分出这两颗豆芽的差别吧。所以我们可以想象出来,同一株黄豆苗上收获的两颗黄豆,也是有不同的气的。

 

要点(10)            DNA是气所包含信息的一个切面。

在学习气的概念过程中,很多人说气是无形的能量与信息,那么气是不是就是DNA呢?我的理解是,DNA是气的信息的一部分,我们用观察DNA的方式去观察了一气,所以得到DNA信息,但是DNA信息不能代表人体一气的所有信息。例如上面我们说的,同一个男人与同一个女人的不同受精卵成长出来的人是差异化非常大的,而它们可见的DNA的差距是非常小的。

 

三、气的基础运行规律


要点(11)            中医研究气的方法:不以数推,而以象之谓。

无形的东西,也是可以研究、分析、影响、锻造的。在研究气有什么运作规律之前,我们还需要讨论研究气运作规律的方法。有人可能会说:好的,我知道了,气是“无形的能量与信息”,作为无形的东西,我们是不是就没有办法研究了呢?说到底中医是不是一种玄而又玄的“哲学”呢?我们先类比一个例子:军队的军魂如何衡量?一个军队有没有军魂,如何衡量?军魂没有实体,如何锻造?实际上我们是通过军队的军容、军纪、关键时候是不是顶得上、能不能舍身报国等多方面来了解的。我们没有办法对军队的军魂有一个衡量值,但是我们确确实实可以感受到一个军队有没有军魂。

研究气“不以数推,而以象之谓”:不用准确的数字,而以“象”来将其归类分析。回到我们中医范畴的“气”,我们如何研究“气”呢?我们没有办法精准测量“气”,但是“气”对外表现的“象”(现象)是我们可以感受与衡量的。所以中医研究气的方法就有二法、四法、五法、六法,还有很多方法我就不列出来了,我个人认为若掌握好这四个方法,已经不得了了。大家是不是觉得可以接受二法、四法、五法、六法的名称,我换一个名称大家是不是可以接受?二法就是阴阳,四法就是四象,五法就是五行,六法就是六气。这些概念我们接下来就要在本书中一一掰扯清楚。我原来想说的是“二分法”,后来发现“分”这个字容易引起误会,所以修改为“二法”。对于人体的“气”,我们也不是以数来推的,而是通过“气”表现出来的“象”来理解它、调理它的。《素问悬解.卷十 运气.五运行大论七十六》:夫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我们根据气的运动对外的表象来分析“气”。再举员工管理来示例:某厂对员工进行评价,将员工年度绩效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并依此四个等级对员工发放年终奖与涨薪,如果严格按劳取酬,为什么20万员工不分20万个等级呢?这也是某种形式的公司管理“以等级谓之,不以精确的数来推”。

对“象”进行细分只要可以支撑生命原理的研究与生命的休养就够了。中医研究并不是希望无限细分去研究,而是以一气的“象”去研究。若将一气分为两个大“象”,则为阴阳。若将一气分为四个大“象”则为木火金水。后续继续细分来对一气进行分析与研究。要体会这样的分析方法,例如,上面所说的一气的木与火,其界限在什么地方呢?并不需要明确,只要可以支撑我们做生命原理分析与维修保养就可以了。例如对于一杯水,我们只要四个状态:烫的水,温的水,凉的水,冰的水,就可以协助我们判断什么时候喝什么水了,不需要准确知道这四种状态的水的温度范围是多少。实际上这四种水的温度范围大小也是不一样的,也许是烫的水(100~60度),温的水(60~30度),凉的水(30~10度),冰的水(10~0度)。甚至对每个人来说,烫的水与温的水的范围都不一样。我们不需要深究水的具体度数,只要适合人体的需要而使用就可以了。这就是中医思维的一个精髓地方。

 

要点(12)            气运行的初始状态:太极。

太极是一气运转的初始状态,是充满能量但是还没有运转的状态。人体之“一气”一旦开始运动,则进入后天状态,我们可以根据一气的运动之“象”去研究它。对于“阴阳未判,一气混茫”则表示一气在运转之前的太极状态。“阴阳未判”代表的是时间,是“阴阳还没有区分(既然还没有区分,我们就不管阴阳是什么)”的时候,“混茫”代表的是状态,是“混混茫茫”、充满能量而未运转的状态。这个时间的这个状态,我们命名为太极。

人之太极有很多名字,先天、祖气、一气、元气等等,要透过这些名字看本质。《四圣心源.卷一天人解.阴阳变化》:阴阳未判,一气混茫。《长沙药解.卷一.甘草》:人之初生,先结祖气,两仪不分,四象未兆,混沌莫名,是曰先天。《四圣心源.卷一 天人解.脏腑生成》:人与天地相参也,阴阳肇基,爰有祖气,祖气者,人身之太极也。这些都是对太极的描述。所以在人的生命获得的那一刻,在两精相抟凝一祖气的时刻,人身的太极就形成了。这个太极是一个标志这个人与其它人不一样的那“一气”,在漫漫中华文化发展过程中,这个太极也有很多名称,例如“先天”,“元始之气,又称元气”。祖气,一气,太极,元气,先天,不管什么名字,就是人的初生,是后天“一气周流、土枢四象”运作开始之前的根基。黄师《四圣心源》第一句话是“阴阳未判、一气混茫”,是因为任何事物的发展第一阶段都是“太极”的一气阶段,是混茫的、充满能量的一气。

 

要点(13)            气运行的基本表象:盈缩交替。

上面说“太极”的时候,说一气在太极阶段,是混茫的、充满能量的。太极只是产生一气那一时刻的一气状态,那么太极时刻之后,一气的运动规律是如何的呢?

气运行的基本表象:盈缩交替。按照我们现在生活的三维空间,一气这团能量在膨胀、收缩、再膨胀、再收缩的运转。我理解学习中医要可以领悟到无形的能量与信息,然后再理解这团气是在时刻“盈缩”的运转着的。“盈”的过程就是一气的“阴升而化阳”,“缩”的过程就是一气的“阳降而化阴”的状态。盈缩交替就是“阴升而化阳,阳降而化阴”。任启松老师的说法是“一元盈缩”,指的就是一气的最形象的运作方式。为什么叫“一元”呢?因为人之一气有很多时候又称为“元气”。

以一天中气的变化来理解一气的盈缩。早晨太阳出来,天地一气逐渐放盈,向外扩张;午后太阳西行,天地一气逐渐收缩,太阳落山以后,天地一气即进入闭藏。第二天又是这样的周而复始的“盈缩”。天地每天向人演示变化的盈缩之道,人体一气合于天地一气而处于盈缩的状态。朝乾夕惕这个成语出自《易经》的乾卦,可以作为人之一气的运作规律参考。朝乾,是说君子每天早晨出去做事要用乾道搏击。夕惕,是说君子每天晚上回来,要对一天的行动进行总结,看看自己的心法是否应于天地一气的盈缩之道。

人之一气盈缩若停止,则人死矣。《素问》: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其实说的也是一气运作的规律:一气盈缩是持续运行的,若停止运行则不能“出入”、“升降”,则人之一气变化停止,生命终止矣。一气的盈与缩是必须时刻都同时进行的:只有盈而无缩则气散;只有缩而无盈则气积;盈的时候实际上是一气盈多缩少,而不是只有盈;缩的时候实际上是一气缩多盈少,而不是只有缩。

 

《四圣心源.天人解.脏腑生成》原文:

人与天地相参也。阴阳肇基,爰有祖气,祖气者,人身之太极也。祖气初凝,美恶攸分,清浊纯杂,是不一致,厚薄完缺,亦非同伦。后日之灵蠢寿夭,贵贱贫富,悉于此判,所谓命秉于生初也。

 

要点(14)            命秉于生初。

命秉于生初者,秉于两精相抟之时的祖气。人秉一气而生,祖气的能量与信息决定了人的极限。人的生命源自于祖气,就是黄元御老师说的,命秉于生初的那股气。人之祖气的另外一个称呼是人的先天之气。人的先天一气,决定了一个人生命的极限,例如寿命、身高、智慧的极限。后天水谷精华经由人的后天之本(脾胃)纳入的一气周流之中,维护、滋养着人的一气。后天对这一气的维护、滋养,决定了这个人可以将一气的极限发挥多少百分比。后天维护不好、家族生活习惯,往往让大家更多注意到后天是如何决定一个人的身高、智慧、寿命、疾病,而忽略了先天的因素。

 

四、阴阳的基础概念


要点(15)            阴阳的定义:一气表现出来的两种表象。

一气运动的最基础形态:一元盈缩。一气就是一团无形的能量与信息,其运动规律我们可以很自然地想到:在我们的三维空间中运动的一团能量,必然是出于“膨胀、收缩、再膨胀、再收缩”的这样反复交替进行的运动。

一气盈缩,则太极生两仪。一气的一元盈缩,自然就产生了阴阳。一气膨胀到大的时候成为阳,一气收缩到小的时候称为阴。当我们说一元盈缩的时候,我们是站在一气的外部观察这一气的。如果站在一气的最中心看,则一气就是在不断远离、靠近、远离、靠近的过程,这时候实际上就是一气“升、降、再升、再降”的反复交替的过程。这样我们就可以总结,一气在太极之后的运作,实际上包括两种运动:一种是上升、向外、发散的运动(盈);一种是沉降、向内、收敛的运动(缩)。上升、向外、发散的运动则导致气在外,在外则为阳,这就是“升则为阳”的意思。下降、向内、收敛的运动则导致气在内,在内则为阴,则就是“降则为阴”的意思。清气为阳,浮升在外,浊气为阴,沉降在内。这就是太极生两仪的过程,一气变成阴气与阳气了。

阴阳的定义:一气表现出来的两种表象。阳气的定义:一气中在外的、相对无形的那部分气,有时候简称阳。阴气的定义:一气在内的、相对有形的那部分气,有时候简称阴。

阴阳细推可以用来表示万物,然终究其实还是一气。以一个公司的员工为例,将员工分为两部分:积极的员工,消极的员工。进一步细分,积极的员工又可以分积极中积极的员工与积极中消极的员工,消极的员工又可以分为消极中积极的员工与消极中消极的员工。一直细分下去,可以将所有员工都分解出来。这就类似于将一气可以分为阴阳,然后阴气又可以分为阴中之阴与阴中之阳,阳气可以分为阳中之阳与阳中之阴一样。一直细分下去,可以将世间万物的阴阳属性都分出来。再以树来举例子。一棵树整体看,地面下的树根为阴,地面上的树干为阳。对地面上的树干而言,主干为阴,树枝为阳。对树枝而言,树枝的内部为阴,树枝的皮为阳。但是,我们还是要从气(能量与信息)的角度来看待一气,不管如何细分,都是这一气。

 

要点(16)            中气、土的定义。

中气、土,其实就是人之一气的另外一个名称。清浊之间,是谓中气,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轴,所谓土。清气在外为阳,浊气在内为阴,清浊之间,是谓中气。怎么理解这样的说法呢?清气、中气、浊气,都是一气的某个部分,其分界线在什么地方?还是以一个公司的员工为例:积极的员工为阳;消极的员工为阴;积极员工与消极员工之间,普普通通工作的员工则为“中气”。实际上并没有明确的界限,积极员工、普通员工、消极员工。实际上《四圣心源.卷一 天人解.阴阳变化》后面也说了:分而言之,则曰阴阳,合而言之,不过中气所变化耳。说明实际上阴阳就是一气(中气)的变化。中气就是土,就是一气。正如我们在前言中所说的,我们要讲清楚中医最基础的概念,这是我们前行的基础。

 

要点(17)            以一个弹簧来理解阴阳。

伸展开来的弹簧为阳,收缩回去的弹簧为阴。假如有一个弹簧,现在我们用手将这个弹簧压紧,然后松开它,这个弹簧就将在桌面上周而复始地重复“弹开-收紧-弹开”的过程。我们不仅仅要用肉眼看到弹簧的形状在不断改变,我们还需要通过弹簧的“象”来思考无形的能量的转换过程。弹簧在收紧的时候,能量是分布在聚拢的弹簧上的,所以能量是聚拢的、在内的,所以此时弹簧(包括能量)处于“阴”的状态;弹簧在弹开的时候,能量是分布在弹开的弹簧上的,所以能量相对来说是发散的、在外的,所以此时弹簧(以及能量)是处于“阳”的状态的。

 

要点(18)            以一群弹簧来理解一气的运动。

一气实际上由众多微小的部分组成,每个小部分都可以盈缩,所以用一群弹簧来比喻更加合适。实际上一根弹簧只能比喻一气的一个最小部分,而一气的更好的弹簧比喻模型是:一群弹簧。一群弹簧中的每个弹簧都在时刻进行“弹开-收紧-弹开”的过程,从而形成了一气(这群弹簧)整体上存在一个大的弹开或者大的收紧过程。再以股票交易比喻,一些人买涨,一些人买跌,但是大盘在这两个力量的作用下,总体一段时间内就会出现“涨的过程”或者“跌的过程”。任何一个时刻,一气中都有一部分气正在进行“盈”的过程,而另外一部分气正在进行“缩”的过程。一气的大部分在盈的过程,小部分在缩的过程,则一气总体处于盈的过程;一气的大部分在所的过程,小部分在盈的过程,则一气总体处于缩的过程。一气是可以任意细分的,所以不可能有某个时刻,一气的所有部分都处于“盈”的过程;也不可能有某个时刻,一气的所有部分都处于“缩”的过程。

 

要点(19)            气的运作规律细化描述:中气斡旋,阴极生阳,阳极生阴。

一气的运动始终是一样的,只是我们描述方法不同。在前面我们用“盈缩”来描述一气的运动,现在有了阴阳概念之后,需要细化描述一气的运动。首先说明的是,一气的运动始终在那里,始终是一样的,不会因为我们描述的不同而有差别,有差别的是我们的描述与看法。

中气斡旋,阴极生阳,阳极生阴。对于一气的任何一部分来说,盈到极点,因为有整体一气(就是中气)的运转能量,从而开始了缩的过程,这就是阳极生阴、阳降而化阴。另一方面,对于一气的任何一部分来说,缩到极点,因为有整体一气(就是中气)的运转能量,从而开始了盈的过程,这就是阴极生阳、阴升而化阳。一气实际上总是处于部分气在上升(盈)、部分气在下降(缩)的动态运转中。上午天地与人的一气上升多而下降少,从而整体一气表现出盈的过程;下午天地与人的一气下降多而上升少,从而整体一气表现出缩的过程。不能一直盈,否则一气就耗散了;不能一直缩,否则一气就不再能够转动,停止转动,一气就凝固了。

 

五、四象的基础概念


要点(20)            四象的定义。

四象就是阴阳升降过程中对一气的进一步细分。上面花了这么大的力气讲解了“气”,以及“气含阴阳”。一旦我们理解了气变化成阴气与阳气的过程,实际上还是一气,那么气的继续细分理解就不足为奇了。总结起来理解就是:一气(阳气)上升到一半,称之为木,也称木气,就是一气中温暖、升的速度最快的那部分气;一气(阳气)全升到上面,称之为火,也称火气,就是一气中最热(发散)、升到顶点、下一阶段即将下降的那部分气;一气(阴气)下降到一半,称之为金,也称金气,就是一气中凉爽、降的速度最快的那部分气;一气(阴气)下降到下面,称之为水,也称水气,就是一气中最寒(凝聚)、降到底点、下一阶段即将上升的那部分气。但是不管如何进一步细分,四象也好,阴阳也好,都是原来的一气。

 

要点(21)            再次请出弹簧辅助我们理解四象。

一个弹簧就是类比一气中的某一最小部分。假设有一个弹簧,用手将其捏得很紧,然后在一个光滑的桌面上将其放开,弹簧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周而复始的重复(缩到最小、弹开、弹到最大、收缩、缩到最小、又弹开…)的过程。最开始的时候,捏得很紧的弹簧就可以类比为太极。弹开到一半的状态可以类比为木,就是在快速上升,升的速度最快的时候。弹开到最大的状态可以类比为火,就是在发散、下一阶段将收缩的时候。收缩到一半的状态可以类比为金,就是在快速下降、降的速度最开的时候。收缩到最小的状态可以类比为水,就是在凝聚、下一阶段将弹开的时候。

关注弹簧形状的变化,其实根因是其内在能量形态的变化。我们上面的描述是简化了的,实际上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到弹簧的形状变化,还需要关注到弹簧内的能量变化。任何四个状态,其实都是弹簧而已,本质没变,都可以成为是弹簧。弹簧以及弹簧中包含的能量,统称为土。手捏紧的弹簧一旦开始放开,这个弹簧就从太极的先天阶段进入后天,随着弹簧的伸缩、能量的丧失,弹簧将逐渐失去能量。同样这个也类似于人的生命能量的丧失。

 

六、五行的基础概念


要点(22)            广义的土。

广义的土就是中气、一气的别称。先回顾一下前面描述的:中气、土,其实就是人之一气的另外一个名称。木气、火气是阳气上升的两个阶段,其本质都是一气;金气、水气是阴气沉降的两个阶段,其本质也是一气。这就是所谓的:四象即阴阳之升降,阴阳即中气之浮沉;分而名之,则曰四象,合而言之,不过阴阳;分而言之,则曰阴阳,合而言之,不过中气所变化耳;清浊之间,是谓中气,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轴,所谓土也。这个时候说的土就是“广义的土”指的是一气、中气的别称。一气的另外一个名称“土”所代表的是一气的总体状况,是迷迷茫茫、充满能量的一气,类似宇宙大爆炸的初始状况,是闷热的状况。

 

要点(23)            狭义的土。

狭义的土就是火气向金气转换的中间状态。天地之气的一年四季变化,实际上就是一气的生长收藏,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就是上半年一气处于盈的过程,下半年一气处于缩的过程。而在盈缩转换的夏秋交界之际,是湿气最盛的时候,是谓长夏。我们研究一气的时候,若以四分法来研究,则分为木火金水;如果以五分法来研究,将火热与金凉之间增加了一个土湿,则为木火土金水。四分法研究一气的时候,我们说土就是广义的土,土实际上就是一气,是迷迷茫茫、充满能量的状态。而如果我们对一气进行五分法研究的时候,一气的哪一部分与广义的“土”的迷迷茫茫、充满能量的状态最象呢?实际是就是一气从火热向金凉转化过程中的中间状态。如果一年分为四个部分:春夏秋冬。如果一年分为五个部分:春、夏、长夏、秋、冬。长夏就是天地一气从夏转变到秋的中间状态,也是迷迷茫茫、充满能量、闷热的,我们将这阶段的气看成是狭义的“土”,也叫“土”,是因为这时候的一气与广义的“土”、一气的状态最象。总体说来,对一气四分法就是木火金水,对一气五分法就是木火土金水。当我们说“土无专位,寄旺于四季之月”,这时候说土实际上就是一气,实际上四季之气都是土气。当我们说“其司令之时,则在六月之间”,这时候说的土实际上就是狭义的土,专指火气向金气转化的中间状态的一气。

 

要点(24)            五行的定义。

对一气进行四分则为木火金水,进行五分则为木火土金水。综上所述,对一气进行研究的时候,以五分法将一气分为五种“象”来研究,木火土金水,则为五行。阅读古籍要结合上下文理解土的含义。我们要去名相去理解广义的土与狭义的土。任启松老师提点我们,学习中医要去名相,要建立一气的大“象”。记住,一年分为四份,则生长收藏(木火金水)。一年分为五份,则是生长化收藏(木火土金水)。中文的多义字很有意思,这有时候也是中医难以理解的原因质疑。最后再多啰嗦一句,因为中文的文字原因,我们阅读医书一定要注意上下文。大家理解一下“中国队大胜美国队”与“中国队大败美国队”的文字差异与含义相同的情况就可以理解了。

 

要点(25)            从象的角度看“木温、火热、土湿、金凉、水寒”。

木温、火热、金凉、水寒,一气周流的自然表象。上面我们说了,一气盈缩的过程中,能量并没有增加或者衰减。另外,一气是“无形的”能量与信息,我们可以研究一气都是根据象来对其进行研究,而“象”是人观察一气得到的感知,这样就有了对一气的“温热凉寒”的印象了。当一气处于水(蛰藏)的状态时,一气的能量最大程度上蛰藏起来,这时候人对这一气的感知就是寒的;当一气处于火(发散)的状态时,一气能量得到最大的绽放与展示,这时候人对这一气的感知就是热的;虽然这一气在水与火两种状态下,能量总量是一样的,但是别人可以感知的“象”是不一样的。木温,是因为一气从水寒的状态向火热的状态迁移过程的中间态;同样,金凉,是一气从火热的状态向水寒的状态迁移过程的中间态。木温、火热、金凉、水寒,这四个“象”都比较好理解。木温,气往上走;火热,气发散在上;金凉,气往下收;水寒,气蛰藏在下。

土湿者,一气发展到热极的火气之后开始往凉的金气发展,其中间必然产生湿气。黄师在《四圣心源.六气解.太阴湿土》中引用了“《子华子》:阴阳交,则生湿”;同时又说了:湿者,水火之中气。阳气在上为热,阴气在下为寒,寒热相遇,则湿气自然产生。土气一湿,则粘滞而不能转动,黄师在《四圣心源.天人解.五行生克》中说的“土性濡湿”者,湿则濡,濡为气停留而动不畅快也。土湿的含义就是土的闷热、迷迷茫茫、充满能量而濡湿的状态。

 

七、再论气的运行规律


要点(26)            人体生命原理模型的再次理解:一气周流,土枢四象。

一气,就是万物发展的起源,也就是人体的太极。四象就是阴阳的升降,阴阳就是一气的浮沉。这就是可以理解了,一气的运转状态是顺序发展的:木生,火长,金收,水藏,然后又是木生,火长,金收,水藏。周而复始,永不停歇。

一气,也就是四象,运作规律是一气周流的如环无端、永不停歇。一气周流的不是说某个时候,一气都是木气,然后接着一气都是火气,然后接下来是金气,然后接下来是水气。而是说,任何时候,一气都在那,一部分是木气,一部分是火气,一部分是金气,一部分是水气。只是在某个时候,一气中的大部分都是木气,故一气整体对外呈现了木气的“象”;另外一个时候,一起中的大部分都是火气,故一气整体对外呈现了火气的“象”;同理对金气与水气也是一样的。我们来类别一下,类似在一个操场上,很多人在这个操场上围绕这某个中心点顺时针绕圈圈,绕到七点半到十点半位置的人平举左手(木),绕到十点半到一点半位置向上举手(火),绕到一点半到四点半位置的人平举右手(金),绕到四点半到七点半位置的人手下垂(水)。永远都是这些人在绕圈圈,只是走到不同位置的时候,这些人采用了不同姿势而已。也不是说在某一时刻大家都走到同一个象限,而是任何时刻分布在四个象限都有人。

“一气周流”是大“象”,“土枢四象”是凝聚力。如何理解土枢四象?还是要回到上面的操场上的人群的例子。人群在操场上转顺时针圈圈,其表现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保持转动,一个是聚而不散。还记得“一气混茫”吗,一气的特点是充满能量、混混茫茫,是必须保持转动的,不转动人就不能活着了。聚而不散,是因为一气中保持了能量与信息,类似于一个团队、一群人有一个目标与使命,这些能量、信息、目标、使命将这群人(一气)凝聚在一气。总结起来:土枢四象是生命的驱动力,是一气得以周流的能量基础;一气周流是生命的运动形式,是土枢四象的具体结果。

中气斡旋,阴极生阳,阳极生阴。这个是以阴阳来描述“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的概念。一气的每一个微小部分都一直进行生长收藏的循环:气收敛到最小为阴;阴极生阳,气开始往外扩展,阴升则为阳;气扩展到最大为阳;阳极生阴,气开始向内收敛,阳降则为阴。

 

要点(27)            不增不减,无出无入,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高手提点我理解一气周流:不增不减,无出无入,阴阳相贯,如环无端。我并不是要走入玄幻路线了,而是之前一个高手师兄点醒我的时候说的这句话,我借用来,就是为了进一步理解人体一气的运作模型,以及人体一气的“象”。按照我们之前描述的人体模型:人秉一气而生;气是无形的能量与信息;其的运作规律是周而复始的进行盈缩;气盈到中间名之木,盈到上面名之火,缩到中间名之金,缩到下面名之水;木火金水,实际上就是阴阳,实际上就是中气,就是土。那么问题就来了,一气在周而复始的木火金水四象轮旋过程中,能量与信息有增加、有衰减没有?显然没有。就跟那根我们可爱的弹簧同学,周而复始地进行(缩到最小、弹开、弹到最大、收缩、缩到最小、又弹开…)的过程,能量与信息是没有增加也没有衰减的,只是在动能与势能的不断转换过程中。这就是我理解的:(一气盈缩过程中)不增不减,无出无入,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八、五行生克的含义


要点(28)            五行相生。

五行相生,就是一气周流的过程中,气的变化顺序而已。当我们花费这么多精力建立其中气、一气、阴阳、四象、五行的概念之后,我们发现我们原来非常难以理解的五行相生,就是这么容易:五行相生,就是一气周流的过程中,气的变化顺序而已。相生的概念,就是一气周流的发展规律(生长化收藏)的递进过程。例如,木生火,木气生发之后,自然就是生长阶段,所以一气将发展的长的阶段。这个就跟春天过去了,就一定是夏天一样自然。因为我们将是这样命名一气周流顺序变化的那部分一气的。一气是在周而复始的进行木火土金水的变化,然后又木火土金水的变化。所以说: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木生火长金收水藏。我们再来看原文:盖天地之位,北寒南热,东温西凉;阳升于东,则温气成春,升于南,则热气成夏;阴降于西,则凉气成秋,降于北,则寒气成冬。春之温生夏之热,夏之热生秋之凉,秋之凉生冬之寒,冬之寒生春之温。这里实际上就是用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交替进行了对比木火金水的循环过程:木生火长金收水藏。这个是比较好理解的。

土为四象之母。比较不好理解的是,四象相生、木火金水的顺序之外,突然多了“火生土,土生金”的概念,而且在这个概念之前,有“土为四象之母,实生四象”的说法。其实我们在讲解五行概念的时候说了,有广义的土其实就是一气,就是整个中气。阴阳就是一气的两分法,四象就是一气的四分法,所以可以说,实际上阴阳、四象都是一气所变化产生出来的。所以黄师说了“土为四象之母,实生四象”。这个时候的“土”就是广义的土,所有的阴阳、四象都上“土”所化生出来的。

火生土,土生金。既然有广义的土,就有狭义的土,就是木火土金水的土。我们继续回顾一下前面五行的概念。总体说来,对一气四分法就是四象木火金水,对一气五分法就是木火土金水。当“阴阳变化”章节说的“土无专位,寄旺于四季之月”,这个时候说的“土”实际上就是一气,实际上四季之气都是土气所化,都是土气。当黄师说“其司令之时,则在六月之间”,这时候说的土实际上就是狭义的土,专指火气向金气转化的中间状态的一气。这样我们就好理解了:当我们说“土为四象之母,实生四象”的时候,这个时候的土就是广义的土,就是一气;当我们说“火生土,土生金”的时候,这个时候的土就是狭义的土,就是一气的最闷热、湿热的那部分气。

 

要点(29)            五行相克。

五行相克,就是一气周流的时候,一气的不同部分相互制约(或者说辅助)的关系。相克的概念,是制其太过的过程,就是让一气的某部分气的作用不要太过分,不要太独立。例如:金克木。木气是一个上升速度最快,是一个快速运动、发散的那部分气。作为一气,木气既然快速上升,为了避免其上升、发散过快,在一气中就有另外一部分气是收敛的。这部分就是金气。如果没有金气的收敛,则一气可能因为木气的发散而耗散掉。这就是“金克木”的意思。其它部分的相克也是一样的意思。水克火:火气是升炎在上的,需要水气闭藏之气降伏火气,让一气不会上升、炎热过头。木克土:土气是闷热、充满能量的,如同太极状态的、广义的“土”一样濡湿而不动弹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木气这股动力去疏通它,让一气动弹起来。火克金:金气上收敛的、让一气向下的,这个时候就需要火气让金气温暖起来,让金气不因为收敛而过于寒凉、过于收敛。土克水:水气的闭藏趋势,是希望将能量都收藏起来,这个时候就需要土这股闷热、充满能量的气,让水不过藏。

实则克其所胜而侮所不胜,虚则己所不胜者乘之,而己所能胜者亦来侮之。另一方面,相克如果不行,则反而会被欺负。金克木的话,反过来若木气太强,金气也会受影响。用黄元御老师的说法是(《四圣心源.卷二 六气解.六气偏见》)“实则克其所胜而侮所不胜,虚则己所不胜者乘之,而己所能胜者亦来侮之也”。就是说,一气中的某一气若偏盛,例如木气偏盛,木气实则克土气(克其所胜,木克土也)而不会被金气所克(侮所不胜,木不胜金,金克木也);木气虚则己所不胜者金气乘(也是欺负的意思)木气而己所能胜者土气亦来侮木气也。

 

要点(30)            相生相克,皆以气而不以质也。

其相生相克,皆以气而不以质也,成质则不能生克矣。先得回顾一下《素灵微蕴.卷一.胎化解》:人以气化而不以精化也。精如果中之仁,气如仁中之生意,仁得土气,生意为芽,芽生而仁腐,故精不能生,所以生人者,精中之气也。相生相克依照上面的讲解,都是一气周流的变化过程所决定的,实际上是因为我们对一气周流的生长化收藏不同阶段命名为木火土金水的定义造成的。一旦气聚成形,就离开了一气周流的变化,就不能变化了。这就是为什么说“成质则不能生克矣”。我们真正理解了五行生克是因为五行都是一气变化而成的,相生相克是以气而不以质,则我们就不会将五行生克讲解成“木头、火、土、土里的金属、金属融化之后变成的水”,不会闹笑话,也不会让别人误解中医了。给任何人探讨五行生克,你都要先询问一下他对气的概念是不是理解了。如果大家对气的理解不一致的化,就没有办法一气探讨五行生克的。 


这个就是中医的最基础概念,最基础理论。对中医的心理障碍减少了吗?将学习中医、调养自己与家人当作2017年的战略任务吧。


接下来公众号将有很长一段时间不发文章,我继续读书,记笔记,与大家一起努力学习中医。如果你觉得文章可以,就共享朋友圈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