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格兰总跟英国闹分家,究竟因为啥?

 执卷绨素 2017-01-02

随着英国公投宣布将脱离欧盟后,苏格兰因不满公投结果,宣称将发动第二次独立公投。这引得许多人大为疑惑,苏格兰不是英国的一部分吗?好好的为什么要闹分家?这里面有着怎样复杂而曲折的渊源?历史上,两国之间有着怎样巨大的矛盾?一个失败的庞大殖民计划,为什么会成为苏格兰与英格兰合并的催化剂?

英国,全称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又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分别是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其中,英格兰最为强大,是联合王国的老大,一直居于主导地位。但实力可以让人臣服,却未必能让人心服。在漫长的历史中,苏格兰人一直对英格兰人不服气。事实上,两家人变成一家人,是三百年前发生的事情,在三百年之前,他们是世仇,是死敌,是冤家。

公元前,大不列颠这块土地是欧洲古老的民族凯尔特人居住的地方,后来遭到包括凯撒在内的罗马帝国多位执政者率军入侵,并自公元43 年开始建立长期统治,但只局限于南部,也就是后来的英格兰所在地区。罗马帝国崩溃之后,又有外来异族入侵,历经数百年混战之后,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相继形成。占据南方肥沃土地的英格兰,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其历代君主以此为基石,致力于横扫其他势力,要将整个大不列颠乃至爱尔兰岛都纳入英格兰的麾下,血腥的混战继续多年。

靠近英格兰的威尔士很快降服,但北方的苏格兰就没那么好对付了。苏格兰多为山区,土壤贫瘠,人烟稀少,但民风彪悍,尚武之风盛行,而且出了很多民族英雄,领导苏格兰人与英格兰抗衡。电影《勇敢的心》中那位大名鼎鼎的华莱士就是其中之一。

英格兰在爱德华三世时期,能横扫法国,俘获法王,在英法百年战争中牢牢占据上风,却对苏格兰奈何不得。相反,苏格兰则与法国等国结盟,对英格兰构成了长期的威胁。

《勇敢的心》

双方的战火持续到十六世纪时,有一个名叫马丁·路德的人在欧洲大陆刮起一股宗教改革之风,这股风改变了西方历史的走向。当其刮到大不列颠时,英格兰与苏格兰纷纷爆发了宗教革命。随后,有共同信仰的两国开始罢兵言和,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六世还当上了英格兰国王。

然而这样的联合很不牢靠,虽然国王产自苏格兰,但他一去了英格兰,就立即“乐不思蜀”。原因很简单,一个字:钱。

詹姆斯六世留下的账单显示,他在入主英格兰之前,苏格兰王室一年不过六千英镑收入,入主英格兰之后,他的王室收入立即暴涨到一百五十万英镑。穷山恶水怎能与膏腴之地相比?他不是傻子,继他之后的历代国王也不是傻子,于是明明是苏格兰人,却纷纷有了英格兰心,他们常年住在英格兰的伦敦,很少回苏格兰的爱丁堡,还夸耀说:“我在伦敦用一支笔就可以统治苏格兰!”

如此状况之下,自然也不能指望这些国王善待苏格兰,在他们的政策考虑中,总是偏向英格兰,结果是英格兰越来越富,苏格兰越来越穷。特别是资产阶级革命之后,英格兰大肆向海外扩张,在北美、印度等地建立起许多殖民地,掠夺到惊人的财富,并建立起一支强大的海军。

反观苏格兰,原本就因为地理等因素,各方面远远落后于英格兰,又没有实力搞殖民扩张,恶性循环之下,就逐渐沦为欧洲的边缘地区。在国王被人家“俘获”之后,可以预见,剩下的一切也都会被“俘获”。

詹姆斯六世

苏格兰人岂能坐以待毙?他们也效法英格兰人搞海外殖民扩张的尝试,1683 年,苏格兰人开始在今天美国新泽西州一代和南卡罗莱纳州一代建立殖民地,规模最大时接近千人,但没过几年就在西班牙人、法国人的敌对行动下宣告灭亡。

诡异的是,在自家兄弟遭到外人欺负时,英格兰人不仅不施以援手,还暗中进行破坏和干扰。1686 年,西班牙人进攻在南卡罗莱纳地区的苏格兰殖民者时,英格兰当局就严令附近的英格兰人不得相助。不仅如此,英格兰还特意在《航海条例》等法案中重点“照顾”苏格兰,比如利用海军优势限制其海外贸易和殖民行动,甚至经常在海上扣押苏格兰商船,收缴物资。

屋漏偏逢连夜雨,经济落后的苏格兰又遇上农业欠收,自1695 年开始进入所谓的“七年饥荒” 时代。史料记载当时苏格兰许多地区“几乎饿死了一半人”,要知道苏格兰总人口还不到两百万,如此打击实在沉重。

饥寒交迫之下,苏格兰人开始效法那个诡诈而霸道的兄弟。人家搞一个东印度公司,进行殖民掠夺,卖鸦片卖奴隶,苏格兰人也成立一个“非洲和东西印度公司”。人家搞一个英格兰银行,专为扩张掠夺服务,他也弄一个“苏格兰银行”出来……

但毕竟两国国情差异巨大,苏格兰人只靠这些形式上的功夫并不能带来多大回报,他们需要的是大胆而创新的项目。

这个项目很快就来了。项目所在地——中美洲巴拿马。

为苏格兰人带来这个项目的是一个苏格兰银行家,名为威廉·帕特森,但他不在苏格兰做生意,而是常年活动于英格兰,还是英格兰银行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自诩的爱国精神,以及唯利是图的生意头脑,使他萌生了这个所谓的“爱国大生意”。这个项目的主要内容,就是在中美洲巴拿马地区建立一个殖民地,位置在巴拿马地峡之上,也就是后来巴拿马运河所经过的路线。如果在这个关键地点建立一块殖民地,便可充当一个中转站——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商船在岸边卸下货物之后,通过这个殖民地来进行中转,相比于此前绕过南美洲南端靠近南极的合恩角,要便利太多。而到时控制此地的苏格兰人,单单是靠大收关税,就能赚取惊人的暴利。

帕特森所选之地,名为达连湾,大航海时代的先驱哥伦布曾带领船队到达这里,留下若干木屋草房。因其风平浪静,又处于地峡最短之处,距离另一边的太平洋海边只有百余公里,确实是最理想的殖民地选址。这个计划也因地名被称为“达连计划”。

这是一个极具想象力和野心的计划,但成为现实的前提是要有相当程度的技术水平和雄厚国力。

而以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初的技术水平,完成“达连计划”的难度可不小。巴拿马地区多为热带雨林和沼泽,施工难度极大,而且疫病丛生,要在这里搞一些人类工程绝非易事。西班牙人自十五世纪征服美洲以来,就有野心要在这里开挖运河,但直到十九世纪末,才有英法美一干列强付出巨大代价后才得以实现。帕特森另辟蹊径,不开运河,搞货物中转,难度虽然有所降低,然而考虑到苏格兰贫弱之国力,成功概率就比较渺茫了。

正处于危机之中的苏格兰人,则没有那么多冷静思考、理智分析的空间,他们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就接受了“达连计划”,并开始通过帕特森的关系,在欧洲大陆筹集资金。

英格兰得知之后,立即出来干预,并成功“劝退”本国投资客,连带着让德国、法国等外部金融势力也纷纷打消了参与念头。至于帕特森在英格兰银行的慷慨陈词,更是毫无作用,连一个便士都没有换来。

越是受欺负,越是激发了苏格兰人誓要将这事干到底的决心,一场举国范围的募款运动立即开展了起来。刚刚成立不久的苏格兰银行一马当先,几周之内就为这个计划拿出了数万英镑巨款,“非洲和东西印度公司”紧随其后,接着是上自贵族下到乞丐的广泛募捐。

不到半年,本属于一穷二白的苏格兰居然咬牙凑出了四十万英镑的巨款,相当于今天差不多五千万英镑,占去了当时苏格兰流动资金的一半多。

1698 年7 月14 日,这场豪赌的骰子正式掷下。 五艘船只运载着一千二百名殖民者,从苏格兰首都爱丁堡丽思港出发,踏上远征巴拿马的航路。

与巨大的热情相比,在人力资源上,苏格兰就显得颇为准备不周了。这个远征队的主力是一些军官和士兵,其中多为不守军纪、道德败坏者,位居决策层的则是政府官员、贵族、投机商人和教会长老,这些人彼此之间都不太信任,船刚离港,就形成了一个个小集团,打着各自的小算盘。

航行大约四个月之后,船队到达达连湾,没有什么乱子发生,总体情况还算良好,随后他们就干劲十足地投入到建立殖民地的劳动中去。

这个殖民地被命名为“喀里多尼亚”。“喀里多尼亚”乃是苏格兰的古称。这个殖民地的公开成立声明也很有气势:“我们以上帝的名义在这里建立苏格兰人的新家园,传承先辈的荣誉和记忆,从此以后将称呼这里为喀里多尼亚。我们,以及我们的接班人,都将以喀里多尼亚人的身份傲立于世!”

一个装备了几十门大炮的堡垒很快就建立了起来,靠近堡垒的是一个名为“新爱丁堡”的定居点,以及开辟出来准备种庄稼的田地。虽然当地土著对于苏格兰人带去的假发、圣经等东西不感兴趣,但还是送来了一些水果,相处也算融洽。

一切似乎都在按计划发展,第一批随船带回国内的信件也是充满了乐观情绪。但短短三、四个月之后,这种乐观情绪就开始遭遇严酷的现实摧残。

巴拿马当地的气候潮湿炎热,那些从欧洲带来的山药和马铃薯种子几乎没有发育的可能,农业可以说是完全失败。当时糟糕的食物储藏技术,又让殖民者储备的食物迅速在高热潮湿下腐烂,面包上面长满了蛆虫。开始饿肚子的殖民者同时面临热带疫病的侵袭,来自热带雨林的蚊虫给他们“送来”致命的寄生虫和病菌,疟疾、黄热病等高致死率瘟疫迅速流行,一度达到每天带走十二名殖民者的“死亡高峰”。病怏怏的情况下,能充当开荒劳动力的人越来越少,各个小集团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大,难以形成统一决策来应对危机。诗情画意的“喀里多尼亚”开始充满死亡的阴影。

坚持八个月后,这个殖民地终于被放弃,一千二百人中,只有不到三百人幸存下来。他们的船只航行到临近的英格兰殖民地,被拒绝进港之后,只得转向回家的方向,最终只有一艘船到达苏格兰。

与此同时,北美纽约又有一只苏格兰人的殖民船队,在对这一切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按照预先计划,向“喀里多尼亚”进发。他们大约有三百来人,两艘船。本来是打算作为增援队伍的,不料到达之后看到的是成片的墓地,人影都见不到一个。失望之余,又有一艘船失火被毁,剩下的人挤在一艘船上,又飘到一个英格兰殖民地。英格兰人依然拒绝他们进港,将这艘已经带上了许多瘟疫病人的死亡之船,逼回了纽约,最后只有很少的人活了下来。

同样对这一切毫不知情的苏格兰国内,则在那些幸存者亡命于大洋之上时,又派出了第二批一千人的殖民船队,前往“喀里多尼亚”。这支船队不仅重复了前面的悲剧,还遭到西班牙人的袭击。

“达连计划”大约持续了一年半的时间,派出总计两千五百人左右的殖民远征队,而幸存回家者,不到三百人。

在失败所带来的后果之中,这还并非最糟的一个。

赌得越大,输得越惨。四十万英镑巨资的三分之二,都损失在了巴拿马潮湿的热带雨林与大西洋冰冷的海水中,这让本就穷得叮当响的苏格兰进入破产状态,几乎每一个苏格兰人、每一个苏格兰家庭都受到波及,举国上下,一片悲痛与绝望。

他们要求威廉国王出来拯救苏格兰。威廉国王本是荷兰执政者,机缘巧合之下当上了英国国王,也就是名义上苏格兰与英格兰的共主。威廉国王长期以来就对苏格兰采取打压政策,此时更是断然拒绝拯救一事,这激起了苏格兰人的愤怒。

愤怒之下,苏格兰开始采取一系列铤而走险的强硬方式,宣称如果苏格兰的种种要求得不到满足,那么就不会再听什么威廉国王的号令了,要独立!

恰在此时,苏格兰有几艘商船在海上失踪,联想此前英格兰海军对苏格兰商船的刁难,英格兰立即被圈定为作案凶手。

一艘很倒霉的英格兰商船,恰好停靠在爱丁堡,成了替罪羊。苏格兰当局立即将这艘船上的船员全部逮捕,扣留商船与货物,随后以“谋杀苏格兰人、烧毁苏格兰商船”的名义,要将其船长托马斯·戈林以下十四人均处以死刑。

后来那几艘失踪的苏格兰商船的幸存船员流落到了伦敦,并写信回来,告诉国人,他们是被海盗所害。明知事情真相的苏格兰当局,却在于汹涌的民意鼓动下,最终将托马斯·戈林以及三名船员处死。

威廉国王

此时,欧洲大陆一个如日中天的王者,对势同水火的英格兰与苏格兰的关系看得十分真切,并有意加以利用。他就是法兰西一代雄主路易十四,史称“太阳王”。此君正在图谋合并西班牙,建立一个强大帝国,而他最为忌惮的国家,就是英格兰。于是,路易十四想到了与苏格兰结盟的战略。

英格兰一些有识之士,看到了苏格兰有向敌人转化的趋势,也看到了不阻止这一过程的可怕后果。一股鼓吹英格兰与苏格兰合并的舆论风潮,很快在英格兰全国刮起。

与此同时,苏格兰的上层人物,事实上也倾向于合并。这些当权者深知以苏格兰贫弱的国力,要同英格兰对抗那是死路一条,法国虽然伸出了橄榄枝,但毕竟隔着一条海峡,给法国当打手不会有什么好下场。最有前途的路,是在平等基础上,同英格兰合并,同时还要人家出钱来为“达连计划”的损失买单。此前种种强硬行为,不过是谈判之前的虚张声势罢了。

国家利益终究要服从理智的博弈,而不是情绪的盲动。

 从1702 年到1707 年,经过5年的吵吵谈谈,双方才达成一个合并方案。与此前共同拥戴一个国王的“假合并”不同,这次是以统治机构议会合并为代表的“真合并”。苏格兰的政治、经济、军事、宗教等等方面都纳入了英格兰的轨道,苏格兰人真正成为了英国的一员,享受英格兰霸权所带来的种种好处。

从此,英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苏格兰历史也翻开了新的一页。

版权声明:本公号除发布对于时政资讯、社会热点、人文历史等方面的原创评述以外,亦致力于优秀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与本公号编辑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