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齐鲁第一进士家族,解读桓台王氏家谱

 熊猫康乃馨 2017-01-03

新城王半朝

        山东桓台新城大槐王氏,一个簪缨不绝的名门望族。元末明初迁居新城为人佣作,至第六世成就了“新城王半朝”,从明嘉靖至清道光近300年间,新城王家共出30名进士52名举人出仕为官者100余人,被誉为齐鲁第一进士家族。新城王氏家规自四世祖王重光首立“道义读书”家训,后世不断传承和发展,形成了系统完善独具特色家规体系,其核心可概括为“忠勤报国,洁己爱民”。 王渔洋的著作《手镜》用短短50条3000余字,阐述了王渔洋在立身之本为官之道处世之基审刑之度等方面的真知灼见。 

 

王氏家风 重学崇儒世代传承

   新城王氏注重对家族子弟进行严格的科举教育,“每夜五鼓即起,终年在书屋;每日读经史毕,作文七篇,缺一不可,旷一日不可;一文不佳,责有定数”。王渔洋的祖父王象晋官至浙江右布政史,耄耋之年依然梦见自己作文没写完,跪受扑责的情景。所以王氏子孙在科场上显得训练有素,应对自如。但王氏家族绝不是为了科举而科举,在应对科举考试的同时,系统地进行文学、诗学和经世致用之学的培养教育,使其身在科场却能不为八股所限,位居显宦却又不脱名士风度,科甲翩连而又诗人辈出。

   王氏家族崇尚儒家文化极力推崇儒学,特别是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对家族成员从小就进行良好的素质教育,“廉洁”、“廉平”、“廉正”、“廉谨”成了王氏子弟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因此其家族不仅名宦满门而且文人辈出,各类著述达200余种,有诗文集传世者50余人;成就了《群芳谱》这种冠盖文学、农学等多领域的名著;涌现出王山立、王兆禹、王象丰等多名武进士、武举人,位居将军;造就出王象春这种豪情万丈的诗人,其《齐音》、《问山亭集》等至今依然影响深远;孕育出王渔洋这种统领清初诗坛五十年的一代正宗,一生创作30余种560余卷,可谓著述等身,至老不倦,《清史稿》称:“士禛以诗被遇,清和粹美,蔚为一代正宗

         “忠勤报国”之志,影响后辈,王氏家族在此后的300多年里科甲蝉联,簪缨不绝。



王氏家训 互为明镜忠勤可悯

  新城王氏家族兴于明清,门风严谨仕宦众多满门风雅,深得历朝皇帝的欣赏和赞誉,这与其忠勤报国、门庭肃清、洁己爱民、清正严明的清廉家风是分不开的。王重光去世后,王之垣和哥哥王之翰一起进京为父亲乞恤,正值严嵩的儿子严世藩当事,当面索要500两银子,王之垣和哥哥商量后,认为绝不能做拿金钱买荣誉之事,这样有辱先辈英名。愤而回乡,砥砺子侄刻苦攻读,靠真才实学博取功名。

  王渔洋在扬州推官任上宽严有度政绩突出,赢得了官声民心,但任满考成却被定为“失出法严”,不能升迁还罚俸一年,其母孙夫人慰藉他说:只要心存公正宽恕,升迁都不必在意。王渔洋谨遵慈母教诲,为国做事,坚定忠勤报国之志,不计个人得失,最终得到了公正的评价,江南总督、巡抚等对其考满皆注一等称职,吏部、都察院会同复核均合格,随后奉调进京任职。其后四十年秉家风,勤王事,由于官品人品俱佳,深得当朝信任,部曹改词臣,特旨入翰林,入值南书房,终获“清慎勤”的赞誉,累官刑部尚书,一品大员。
  康熙三十六年,王渔洋三子启汸任唐山县令,先生手书《手镜》一册教育儿子洁己爱民宽政慎行。《手镜》一文,短短50条为政箴言,从日常用度到为人处事从刑罚宽严与民休戚,既是王渔洋自己一生正直为官的经验写照与自律准则,也教育后人审慎处事廉洁为民


(内容来源于中国文明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